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1982有个家-第6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体谅老人们的好奇心。
  磨面机和电视机这些机器,都是能摧毁他们认知的存在。
  寿星爷问道:“还要发花生米吗?六子请客吃花生米?”
  王忆说:“对。”
  寿星爷咧嘴笑了:“那可好了,我家里还有上次他请的北大荒酒,今晚我喝着北大荒粮食酿的酒,再吃上北大荒的粮食,哈哈!”
  旁边有人说:“真跟着王老师吃太多好东西了,我草,我现在都不想死了,想多活几年,多吃几口好的、多过几天好日子!”
  王忆说道:“酒和花生都是麻六同志请的,跟我没有关系。”
  寿星爷指点着几人说道:“你们看,我当时就说了,要多多吸收对生产队有帮助的同志来咱们队里当社员。”
  “这叫什么?这叫大团结、大联合!这是响应领袖的号召,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
  看着得意洋洋的寿星爷,其他老汉目瞪口呆。
  人越老越不要脸的吗?
  当初不是你老带领我们去反对队里吸收外姓人当社员的吗?
  有老爷子性子直,便当场提出这个疑惑。
  寿星爷不承认,说:“你们老糊涂了,肯定记错了……”
  然后他们吵吵起来。
  王忆放下花生后笑着走人。
  老小孩、老小孩,真是越老越像是孩子了。
  傍晚所有社员下工了,王向红便在大喇叭里广播起来:“全体社员请注意、全体社员请注意,我在这里广播两件事,咳咳,两件事,两件大好事。”
  “第一件事是家家户户先别忙着腌咸菜,嗯,今年王老师教导咱们腌咸菜,队里发菜、发配料,你们准备好咸菜瓮就行了!”
  “第二件事是那个麻六同志发扬慷慨大方的风格,从沪都买来了鲜花生,煮出盐水花生请社员们吃花生,一律是未成年半斤、成年人一斤,多了少了的别嚷嚷,今晚一起尝尝鲜!”
  “好了,我再说一遍,再说一遍……”
  王忆这里准备登记分花生,却有外队的老师上门来高兴的找他:“王老师、王老师,忙着呢?”
  “不忙。”王忆笑着递过去一把花生,“有什么事?”
  这教师说道:“我跟我们校长说了,明天上午我到你这里来听课学习,听一个礼拜的课,学习你们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正确的教学理念,争取回去带着我们队里的学生一起进步!”
  王忆说道:“欢迎,这我必须热烈欢迎。”
  社员们上山顶来,拿着袋子、脸盆之类的来领盐水花生。
  杨文蓉坐在旁边正吃的起劲。
  鲜花生简单盐水煮熟,味道出奇的好吃,吃的她很开心。
  看到社员们来了,她便拍拍手来帮忙。
  这是王忆的安排——她男人买的花生送的花生,所以要让他们一家三口来帮忙,让他们在全体社员面前进一步露露脸、积累好感度。
  一些老汉来找他:“王老师,我们过来看看那个太阳怎么磨面的。”
  王忆领他们进门市部,结果其他社员也好奇,跟着进来了。
  这下子门市部又满满登登了!
  这样他没办法,社员们太好奇了,他只好说道:“行了、行了,都出去,我把机器带出去!”
  保密?
  就社员们这个好奇心没法保密!
  磨面机抬出来,通电后放上青婶子家里刚买的麦子,然后轰轰轰的便开始出麸子、出面粉。
  社员们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见此好些人就惊呼:“这也太快了吧?”
  王向红摘下烟袋杆说道:“这有什么快的?我给你们讲个猪肉变香肠的故事啊不,机器,这台能把活猪变香肠的机器才、才——才快!”
  他话说了半截意识到活猪变香肠的机器是神奇而不是快,这故事跟主题没关系,不过话都说出来了,那怎么也得讲一讲了!
  五斤的麦子,不说是一下子打成了麸子和面粉吧,也可以说是一会功夫完工了。
  没几分钟,麸子、面粉都出来了。
  青婶子把麸子和面粉一起混进了面袋子里,讪笑道:“这机器比人还讲究,竟然把麸皮分出来。”
  王忆说道:“麸皮就是要分出来,这样,以后麸皮我这里回购,用来喂猪。”
  麸子本来就是喂猪的东西,恰好臧建设隔段日子就给他送一批土猪过来,弄的队里猪圈满满当当的。
  入秋以后这猪草就不多了,所以王忆准备给猪喂麸子。
  社员们觉得有点浪费:“麸子不是孬东西,粗是粗了点,可是一样能填饱肚子!”
  “就是,也不能天天吃八一面吧?那是城里人吃的。”
  有小孩问:“爸,啥是八一面?”
  听到这话一些上年纪的人就笑了:“现在没有八一面的说法了?都是富强粉、头等粉是不是?”
  “肯定是,八一面、九二米,这都是多少年的说法了?”
  “50年的是不是?《青年报》上说的,《人人都吃九二米、八一面》?是不是?当时队里就三份报纸,《人民日报》、《青年报》、《江南日报》,我还记得呢。”
  王向红摘下烟袋杆说道:“你们唠叨一顿也没有说啥是八一面、啥是九二米的。”
  “100公斤糙米磨出92公斤白米就是九二米,100公斤小麦碾磨出81公斤的面粉就是八一面!”
  “确实是50年宣传的,当时说八一面和九二米是最合理想的标准粮食,还要求青年们思想开化,积极协助政府向社会进行宣传,说明它们对节省粮食消耗、增进身体健康的作用来着……”


第390章 除虫灭鼠大扫除
  忆苦思甜中,又是二十斤玉米打碎成了玉米面粉。
  社员们伸手上去试了试,然后咋舌:“真是细啊,这样的玉米面做出来的饼子谁还能说它喇嗓子?”
  有人积极的说:“我买点玉米,王老师,明天给我排队打点面出来回家做玉米面包子。”
  玉米面太硬太脆没法做包子,要做包子得混上点白面粉。
  王忆便说道:“那你还得买麦子打白面,包包子用的白面不能混麸皮,你把麸皮卖给我吧,给你五斤的价钱。”
  ‘几斤’的价钱用在农产品上就是一毛钱几斤。
  听到这价格社员们很心动。
  2分钱卖麸子这可是挺合算的价格了,这是高价!
  使用磨面机没什么技术含量,王忆从队里雇了两个识字的妇女过来卖粮食磨面。
  这时候外队来看电视的人开始多起来了,王向红便上去把机器抬回了门市部,用个麻袋给精心的套了起来:
  “咱外岛水汽大,机器容易生锈,所以不用的时候必须得用袋子套起来,把它跟水汽隔绝开来!”
  “行了,出去领花生、赶紧领花生!”
  王忆领了自己和秋渭水的一份鲜花生去了树下桌上吃起来。
  祝真学也来吃花生,说道:“你的档案递交上去了,学校这边需要的资料都办完了,等着省里单位给你通过审核就行了。”
  听到这话王忆有些振奋又有些惴惴不安,问道:“咱们弄虚作假了,能通过审核吗?”
  祝真学笑道:“肯定能,你又没有作奸犯科,县里这边不卡你,省里不会卡你的,因为省里不知道你是谁也不知道你做过什么,所以只要把基层的关卡打通就成了。”
  秋渭水说道:“王老师在省里也有关系,省厅的常久同志跟他关系挺好的。”
  吃着花生,漏勺又给他们送上来一盆子肥螃蟹。
  这是真的肥,一个大螃蟹得有二斤沉,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真是一顿饭吃个大螃蟹就饱了。
  有外队人是能耐人,跟王向红搭得上话,王向红便邀请他们一起吃盐水花生、喝小酒。
  吃着盐水花生有人就问他:“你们明年要不要多养点淡菜?现在咱外岛各生产队就你们队里养的淡菜最少了。”
  王向红琢磨了一下说:“我去问问我们王老师。”
  外队几个人一愣。
  王老师这么有威严了?生产队的农活也跟他扯上关系了?
  王向红找王忆不是来征求是否扩大淡菜养殖这个项目的意见,他是询问王忆:“你明年送礼的人是不是能更多?要不要多养点淡菜咱晒个淡菜干给人家当礼物?”
  王忆想了想说道:“行啊,多养点淡菜吧,多晒点淡菜干出来,这东西挺好吃的。”
  便宜,新鲜。
  王向红说道:“那咱们这几天就得准备养淡菜的活了,我寻思着你可准备一下,一两天的工夫,那个阳澄湖大闸蟹就得送过来了。”
  王忆说道:“行,我去接收螃蟹直接联系车子送走。对了队长,养淡菜的话得从现在就开始吗?”
  王向红点点头:“对,这是个细致活,内蒙养牛羊的叫牧场,咱外岛养淡菜的叫海上牧场,这牧场要圈起来还要打下木桩来定风波。”
  “养淡菜是个什么样的流程呢?首先得下苗,而淡菜苗就是一些小贝壳,太小了,得包起来再下到海里,位置要得当,让它们能在海水里呼吸成长。”
  “其次要下苗也得清理绳子和浮标之类的物件,反正这活得提前做好打算。”
  王忆寻思着在22年的渔场里也得养上一批淡菜,既然这样那就先在82年学习一下。
  晚上的时光在吃花生的欢声笑语中流逝。
  汉子们聚集在一起一人一杯酒一盆水煮花生一盘炒花生再弄点螃蟹,妇女们则在路灯下扒着花生壳吃着咸滋滋的花生米和香喷喷的炒花生粒,各有各的开心。
  渔家人很容易满足。
  忙活完了回来喝点酒解解乏——不多喝,顶多喝个二两,主要是活活气血、去去寒气,让晚上能睡得更滋润。
  另外他们一般也不会喝酒,主要是今晚有好的下酒菜,所以才聚集在一起聊着天喝一杯。
  从建国后到现在的八十年代初,花生米不只是在外岛珍贵,在内陆一样很珍贵。
  61年的时候国家财贸办公室下发过一份正式文件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委——近来对外宴会上吃花生米的现象相当普遍,请各地今后举行对内对外宴会及其他特殊供应时一律不要供应花生米。”
  这样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不盛产农产品的外岛更是很少吃到花生米,更何况是大料煮出来的盐水花生。
  王忆看冰柜里有不少鸡心鸡肝鸡肠和猪下水,琢磨着明天可以弄点老汤卤一下,这些东西才适合下酒呢。
  当天晚上他还有事,去找王祥高和王墨斗说道:“老高叔、墨斗哥,你们忙着呢?”
  爷俩确实忙,还在忙着车木头。
  王忆让他们歇歇,说学校开了大仿课,学生们要学着写毛笔字了,于是他今天托人去给黄有功递了口信,聘请他来学校教毛笔字。
  一听这话王墨斗大喜过望:“王老师,你可给慧慧家里解决了个大麻烦。”
  “我这个小舅呀!哎,没法评论,当过老师以后就把自己当文化人了,有架子了,不肯去干活,真是一天饿三顿、三天饿七顿啊!”
  王祥高叼起烟袋杆问道:“一天饿三顿,不该三天饿九顿吗?”
  王墨斗笑道:“那不饿死人了?好歹隔着一天要吃一顿嘛!”
  王忆说道:“别偏题,我过来是要说一件事,就是教师宿舍不够用了,黄有功老师得暂时被安置在了你们家里。”
  王祥高大儿子王铁锤分家单过了,所以卧室便留出来了,而他们家跟黄有功是亲戚,正好接纳他。
  这间房间虽然有几年没人住过了,但收拾的非常干净,里面有一张结实的板床,然后什么都没了……
  王忆抬头看看屋顶,蛛丝网挺密集,于是让王墨斗去门市部里搬PVC板材过来吊顶。
  他又从库房去提了一套折叠桌椅送过来,圆桌当办公桌,多几张椅子平日里可以招呼个客人。
  另外常规的电灯得拉上、台灯得安置上,王忆还在桌子上放了两本字典,他还准备回头弄几本书法书过来装点门面。
  这事不着急,现在天色已经晚了,草草收拾了一下他便回去,吊顶的事明天再办来得及。
  又转过一天来,早上,周边好几所小学都有老师过来听课了。
  教师们去相识的社员家里借板凳,借到一看全是折叠椅子。
  这让他们颇为羡慕。
  天涯岛上家家户户都有一套折叠桌椅呀。
  等他们进了课堂一看。
  屋子里学生屁股下面齐刷刷的也全是折叠椅子,样式很统一还带有靠背,学生们上课板着腰背、精神抖擞,下课便可以倚在椅子上休息。
  以前都是倚在后桌上休息,可教室里桌子全是砖头和水泥垒起来的,靠在背上硬邦邦的硌得慌。
  哪像现在这些椅子靠背上有薄海绵垫,软绵绵的很舒服。
  王东义、麻六回来没两天又要准备回沪都,这次要带上的商品除了衣服、月饼,他们还要带点躺椅过去。
  几十块一把躺椅,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