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1982有个家-第8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忆问道:“你说什么?谁跑?”
  汉子瞥了他一眼,嘀咕说:“你是治安员还是民兵?你拿枪吓唬人这不对,这是违法的。”
  “你现在是走在了违法的道路上,年纪轻轻就走上了违法道路,这样不好……”
  王忆上去说道:“别逼逼叨叨的了,我让你过来是道歉的,给周大圆同志道歉——你刚才那态度过分了,周大圆同志没招惹你,你把人家当小丑?你这是欺负人!”
  “你欺负人了就得道歉,然后就可以离开。”
  “你要是不服气不愿意道歉,那我可以让你找人,到时候用拳头来让你服气。”
  王东虎吆喝一声。
  周围仓库呼啦啦的都有人出来。
  小巷子直接被堵住了。
  汉子顿时缩卵了,低眉顺眼的问道:“我又没招惹你们,你让我道什么歉?”
  王忆指着周大圆说道:“我刚才已经说了,不是给我们道歉,是给我这个朋友道歉。你叫我朋友的外号、你拿他开玩笑,这不是欺负人?”
  并不是只有挥拳头打人才叫欺负人。
  精神上的侮辱还要比肉体上的侮辱更让人难受。
  汉子吃惊的看向周大圆,周大圆和气的说道:“没事没事,闹着玩的,王老师,都是闹着玩的。”
  听了他的称呼,汉子又是一惊。
  他看看周围虎视眈眈的一群渔民,又琢磨了一下这些人的口音,突然反应过来:“王老师?你是福海的那个王老师?昨天在码头外救火来着?”
  王忆点点头。
  汉子顿时满脸堆笑:“啊呀,有眼不识泰山,我有眼不识泰山了!”
  “原来你就是昨晚救了码头外船队的王老师,说起来我还得感谢你哩,我大舅子的船就停在海上,他篷布还被烧了,要不是你们去救火,他的船恐怕都要被烧了!”
  他上来很客气的跟王忆伸出手:“王老师,谢谢你。”
  王忆这人牙口不好,从来都是吃软不吃硬。
  不是这汉子主动戏弄周大圆他肯定不会找事,如今人家服软他也就不好意思继续板着脸了。
  于是他跟汉子握了握手,说:“不用客气,那是我们该做的。”
  “但你也得做你该做的,我朋友不喜欢人家叫他外号,你们以后别这么叫了,侮辱人。”
  汉子急忙说:“行行行,绝对不这么叫了。”
  他又跟周大圆笑了起来:“行啊,带、那啥,原来你跟王老师是朋友,你还有这么硬的关系啊。”
  “对不住啊,你也知道我这人就是好瞎开个玩笑,跟着大家伙一起叫你外号,但我没有坏心思,没别的意思。”
  他甚至不知道周大圆的名字。
  当然这也很正常。
  乡下地方有些人出名全靠外号。
  周大圆赶紧回应道:“明白、都明白,乡里乡亲的,大家都是给我起外号玩呢,都没有坏心思。”
  道歉之后汉子不想走了,还想跟王忆聊几句。
  王忆当场佩服他了。
  是不要脸了吧!
  他敷衍的跟汉子说了几句话想让汉子自己离开。
  结果汉子不敷衍,蹭着鼻子上脸,跟他竟然开始称兄道弟!
  王忆有点后悔自己刚才为了意气之争而跟汉子较真了,这他么是块狗皮膏药呀!
  汉子不肯走,他也不好意思说‘你赶紧滚蛋’这种话,就尽量耿直的说:
  “对不住了,同志,今天我不方便跟你多聊,我和我朋友还要谈点正事,他大清早过来找我有要紧事,要不然你先忙你的,我先跟我朋友聊聊。”
  汉子喜气洋洋的说:“不要紧、不要紧,你们谈你们的,我这边不忙,就是出来瞎溜达。”
  “王老师你忙你的,兄弟我还能耽误你正事?那不能,我在这里坐坐,等你跟你朋友聊完了咱再说话。”
  王忆搓了搓嘴。
  以后真的不能随意去闹脾气,指不定碰到什么人。
  就像现在这人。
  他是个二皮脸呀!
  王忆没辙了,给周大圆使眼色:“周同志,你不是找我去你家聊聊吗?走吧。”
  周大圆说道:“好、好,去我家。”
  他给王东虎使眼色挡住那拖车汉子,否则汉子还要跟着他去周大圆家里呢!
  王忆拔脚要走,周大圆看看饭盒里的泡面为难的问道:“王老师,我能不能借你们这个饭盒用一下?”
  “没问题,待会你吃完了我回来的时候带着就是了,赶紧走。”王忆拉了他一把。
  王东虎去挡着那拖车汉子了,可那汉子踮着脚尖在找他!
  周大圆家住佛海外头的农村地区,村子叫周家口,人口不多,三十多户。
  佛海县的经济发展的不错,农村有些人家已经盖起了砖瓦房,甚至外墙还用水泥抹平了,大门上头还有瓷砖写着‘幸福之家’的字样。
  周大圆家里是石头房,捡了石头堆砌起了的墙壁,院墙是泥土的,上面长了杂草,风一吹乱摇晃,看着就萧瑟。
  他在路上介绍过自己的家境,没有媳妇,只有个母亲,老母亲跟他住在一起。
  平日里他养了一些淡水鱼,靠在岛上卖淡水鱼来赚点钱过活。
  在海岛养淡水鱼。
  王忆不好说这个主意怎么样,反正听起来是挺别致的。
  不过他好奇周大圆把淡水鱼给养在了什么地方。
  只能是在家里。
  因为周大圆这种情况就跟村里的树先生一样,没人尊重他,大人小孩都调弄他。
  就拿他们回来路上来说,这会还有出来玩的小孩拿顺口溜跟在后面嘲弄周大圆呢。
  如果他在外头养鱼,肯定少不得被人偷抢,甚至有些二流子会给他鱼塘下毒!
  八九十年代的农村是真不缺这种贱人。
  可在家里用什么养鱼?家里就这么小的个院子,倒是可以养在水缸里,问题是水缸那么小的地方能养几条鱼?
  等进了院子周大圆给他介绍,答案出来了:
  养在水井里!
  周大圆家里祖上阔过,清朝时期还真是在首都当过官,后来周家祖先告老还乡回到佛海,整个周家口就是他家的地盘。
  后来新中国成立了,他们家里的土地、房屋和渔船分出去了。
  周大圆的父亲留下了现在这个小房子和小院子,所图便是院子里这口水井。
  “今年大旱年,可我家这口井水中有水。”他颇为骄傲的说道,“而且这口井你别看它口不大,下面别有洞天。”
  王忆问道:“淡水鱼就养在了那里面?”
  周大圆点点头。
  王忆问:“水下空气足够?”
  周大圆笑道:“足够,不过王老师你真是有文化,一下子就提到了点子上。”
  “如果只靠这个井口,那水下空气不足、水中含氧量不够,我自己做了个小机器,脚踩着往水里鼓气……”
  他们进院子里说话有声音,一个穿着打满补丁粗布衣裳的老太太扶着门出来。
  这就是周大圆的母亲了。
  王忆客气的跟她打招呼,周大圆介绍他的时候用了‘朋友’这个词。
  说起这个词的时候,他挺起胸膛昂起头,脸上有不一样的光彩。
  周母听到后笑了起了,急忙示意他们进屋:“今天风大、冷清,你们别在外头了,赶紧进去。”
  “没吃早饭吧?我去做点饭。”
  王忆摆手。
  周大圆说道:“娘你不用忙,王老师吃早饭了,我跟着他也吃过早饭了。”
  说着他打开饭盒给老太太看:“喏,还给你带回来一些呢,吃的是方便面,就是老五买给他儿子然后天天出来炫耀的那个鸡蛋方便面。”
  他把泡面给了老太太,领着王忆进屋去。
  院子收拾的利索,屋子里面收拾的也利索。
  当然除了墙上挂的一些画像另外没什么东西,算是家徒四壁了。
  北墙中间是领袖的半身像,往两边摆开是小一些的人物画像,开国的元帅们,三钱、竺可桢、赵忠尧等知名老科学家们。
  这年代很多人家是这样的布置。
  周大圆请王忆坐下,说道:“王老师,你看你突然上门来了,我家没做啥准备……”
  “还得做啥准备?”王忆笑了起来,“咱们这不是被刚才那家伙给逼得吗?”
  周大圆也笑了,说道:“刚才真得感谢你,王老师你是第一个帮我出头的人,其他人都喜欢看我笑话。”
  他叹了口气:“我这辈子可能真就是个笑话了!”
  王忆问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一直研究带鱼的养殖工作?”
  “对了,你今天来找我,是不是跟带鱼养殖工作有关?”
  周大圆说道:“对、对,王老师,你有文化,应该知道现在国家对于这个野生海鱼养殖工作的重视吧?”
  王忆苦笑道:“我知道,但没必要搞带鱼养殖吧?”
  周大圆一听这话拍膝盖了:“啧!怎么没必要?带鱼养殖很重要,这是咱们翁洲渔场四大经济鱼最后一种还保持着规模的鱼了,要未雨绸缪呀!”
  “以前大黄鱼小黄鱼多,像我们佛海的渔民,随便出海一趟就能弄个几百斤回来,汛期的时候一天甚至能弄好几千斤、上万斤!”
  “在我青年时候,就是五几年、六几年的时候,我甚至可以经常在码头上看到那种接近一米长、七八斤的大黄鱼。”
  “现在呢?”
  他摇摇头:“王老师你是渔家人,你比我了解的清楚,现在大黄鱼不好捞了吧?”
  “一米多长的、十来斤的大黄鱼更是很少能见到了吧?”
  “为什么?”
  王忆说道:“因为大小黄鱼的资源被破坏掉了,现在野生鱼越来越少了。”
  听到这话,周大圆激动的一拍大腿说:“对啦、对啦,就是这么回事!”
  “被过度捕捞了,这大黄鱼小黄鱼已经无法形成渔汛了,它们的族群稳定性被破坏了,以后没法形成那个规模了!”
  王忆点点头。
  这是真的。
  看到自己的看法得到王忆的赞同,周大圆更激动,身躯都有些发抖了:
  “五几年的时候,每次鱼汛期,光是咱翁洲渔场就能捕捞大黄鱼好几亿斤,最多时候说咱们捕捞的大黄鱼够全国人民一人吃一斤呢!”
  “现在呢?现在没有鱼了,就是专门去供应给首都人民,也没法子让首都人民一人分一斤!”
  王忆说道:“你这话说的没错,那你为什么不去研究大黄鱼养殖技术呢?”
  “研究不了,”周大圆叹了口气,“国家已经组织海洋专家、渔业专家、生物学家去北海组建专题组研究大黄鱼的人工养殖问题了。”
  “我估摸着这两年研究会有突破——而我不是专家,我没有多少文化,专题组不可能招我进去搞科研的。”
  “所以我想研究带鱼的人工养殖!”
  王忆说道:“可是带鱼资源……”
  “根据我的判断,这近海的带鱼资源快要枯竭了。”周大圆严肃的说,“从80年开始到今年,翁洲带鱼捕捞量三连降,往后还得降低!”
  “其实七十年代从74年开始、不对,73年,从73年往后就该降低带鱼产量了。”
  “为什么74的捕捞量突然之间增多了?因为那一年开始,渔汛大会战出现了机动船船队,有了探鱼仪、机械捕捞设备!”
  “正是这些设备的出现、机械化的加入,导致对带鱼的捕捞工作变简单了!捕捞量增加了!”
  王忆诧异的看向他。
  还以为周大圆是个民科专家,没想到他对现实的了解、对未来的判断挺非同寻常的。
  周大圆继续说道:“我跟你说,机械化的应用是竭泽而渔!”
  “前几年收获量大了,这是把更多的带鱼群给抓住了。往后洄游产卵的带鱼少了,带鱼产量怎么会不下降呢?”
  王忆听的点头。
  这个理论没有问题。
  但日后带鱼产量确实没有下降。
  因为近海带鱼数量很少了,远海却多,而改革开放后国家飞速发展的不光是经济,是各行各业!
  远海捕捞业马上就要踏上华夏五千年历史的舞台了,它们要上线了。
  从九十年代开始,国内市场供应的鱼主要靠远洋捕捞和人工养殖。
  周大圆受困于眼界,他不可能知道未来国家发展有多快、变化有多大。
  工业化的中国正式在全球服上线了。
  这事王忆没法说,他把客观条件强调了出来:“带鱼真的不好养殖,它们生活在深水区呀,这怎么养殖?”
  周大圆说道:“减水压式驯化养殖。”
  “王老师你是大学生,学过达尔文同志的进化论吧?”
  王忆点头。
  “那高卢生物学家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理论呢?”周大圆接着问。
  王忆说道:“也了解。”
  听到他都懂,周大圆来劲了。
  他从兜里掏出一块船形白色硬鞘——这是乌贼的海螵蛸,就是它身体里中间的那块大骨头,是一味中药,也可以当作粉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