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1982有个家-第8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要去城里消费。
  生产队几乎倾巢出动去城里过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于是王忆也不留守了,他跟秋渭水报了团,与王向红等人组团去城里。
  王向红和王忆是全队的主心骨。
  对于生产队的老人和妇女来说,他们对进县城有点打怵,因为他们一辈子也没进过几趟县城。
  这种情况下王向红和王忆要去县城了,他们自然跟随其后。
  本来一些家庭是私下里约定去县里的,这些家庭小组也有主心骨,就是平日里去过县城的人。
  但这些人对县城的了解肯定比不过王向红和王忆,而欢度元宵节又是夜晚出行。
  晚上光线不好视线差,一旦走丢很麻烦,所以既然王向红和王忆要去县里,那他们索性跟在后面。
  来找两人商定一起去县里过元宵的人家越来越多,最终王向红掰着手指数了数:
  已经有二百多号人说要跟他们一起走了。
  这家伙队伍可大了!
  他索性拿出个花名册让社员们报名,谁要跟他们一起走就来报名,最后组织个队伍出来一起出动。
  王忆说这叫组团旅行,正好他本来以为生产队会一起过元宵节所以准备了一些东西,可以在旅行的时候用上。
  比如夜光小红旗。
  这小红旗本身很普通,但镶边是夜光灯软管,使劲摇晃就会发出亮光。
  本来他是给学生们准备的,让学生们举着夜光小红旗在黑夜中晃悠晃悠。
  既然如今要组团进县里旅行,那就人手一个好了,到时候组成队伍便于管理。
  他回去把小红旗拿回来给王向红看。
  王向红好奇的拿起小红旗摇了摇问道:“这个能变亮?是不是有开关?”
  王忆摇摇头:“不用,使劲摇晃就行了。”
  王向红顿时便握紧小旗杆奋力摇晃起来。
  王忆赶紧摁住他肩膀:“用不着,跟刚才那样摇一摇它就能发光。”
  王向红说道:“没有发光啊。”
  王忆说道:“因为现在是中午,太亮了,这样,你把门窗关上把窗帘拉上——不行,还得找个尽量封闭的房间……”
  “就之前小秋老师的房间吧。”王向红说道,“正好曾工程师回家过节了,房间空着呢。”
  他进房间关上门,王忆去拉上窗帘。
  这被回家的王东方给看见了。
  王东方正哼着歌呢,他看到隔壁房间门窗紧闭王忆还要拉上窗帘,便露出坏笑:
  “哟,王老师,大白天的干什么?是不是要白日宣淫?”
  王忆说道:“别瞎说,小秋老师先回县里了,我跟谁白日宣淫?”
  王东方指着房间说道:“对呀,小秋老师回县里了你在跟谁白日宣淫?别不承认,你房间有人,我刚才看见……”
  “滚!”王向红推开门骂道。
  王东方愣住了:“爹,你怎么在里面啊?你们干嘛?”
  王向红没好气的说道:“看王老师拿来的小红旗。”
  王东方疑惑的挠挠头:“红旗有什么好看的?”
  “滚!”王向红又骂了一句。
  王东方只好悻悻的滚蛋。
  门窗紧闭、拉上窗帘,屋子里一片漆黑,这时候王向红摇晃小红旗,三角旗子的边缘塑料管便露出了红光。
  王向红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小东西,连连感叹:“高科技,这是高科技呀,里面是什么东西?是不是氯化铬?”
  王忆也不知道,说道:“不清楚,是我托人买来的,就是一种夜光用品吧?”
  “你看,到时候一人一面小红旗,大家排着队,这样便于管理,一旦有人走丢也便于找到队伍,是不是?”
  王向红连连点头:“是,但这不便宜,是不是?”
  王忆说道:“不是,这挺便宜的,一条小红旗才两毛钱,因为都是批发出来的。”
  王向红顿时赞叹:“好东西,这是好东西啊。”
  他当即批准给跟队去县里的社员发一面小红旗,生产队出钱。
  然后消息很快传出去。
  来报团的社员顿时多了起来。
  并非是全部冲着小红旗来的,主要还是感觉跟随王向红和王忆夜间去县里更安全:
  “今晚县里肯定人多,最好小心点,去年元宵节灯会还有人贩子拐孩子呢。”
  “跟着王老师和队长绝对没事,王老师在县里可熟悉了。”
  “可惜我家丽华要在餐厅上班,要不然让她给咱带路也行,丽华现在对县里很熟了。”
  到了中午头一看统计。
  报名去县里的人员超过700人了!
  很多老人都要去,倒是一些男人最近挺累的,决定待在家里看电视睡大觉。
  王忆一琢磨自己手头上的夜光红旗不够用,赶紧回23年临时捣鼓一批过来。
  到了傍晚,家家户户提前冒起炊烟,提前吃晚饭。
  这时候有些人就喊话:“怎么还做饭啊?去县里吃,县里今晚在南港码头在青年大街在好些地方都有汤圆摊子,有的是吃饭地方。”
  “那不得花钱?”
  “你真是过日子过到家了,一年到头有几次元宵节?有几次吃人家师傅做的汤圆的机会?对不对?”
  “对,你请我吃吧。”
  “做梦去吧,哈哈……”
  其实今晚家家户户都可以做自己汤圆,门市部从正月初一就开始卖做汤圆的材料。
  这东西简单,无非是糯米粉和一些馅儿。
  王忆带过来好些糯米粉,生产队给社员们发的过年福利就包含了,另外馅儿得去门市部买,有花生仁、有黑芝麻、有枣泥、有豆沙等等。
  另一个县里大众餐厅今年也广卖汤圆,同样是王忆送过去的材料。
  但今晚没几家自己做汤圆,他们只是普普通通吃饭,准备去县里吃城里面点师傅们做的汤圆,今晚买着吃。
  岛上现在机动船多,为了方便通行,队里没有开动天涯二号和天涯三号,用了小机动船。
  这样等到在县里吃过汤圆看过花灯,谁想提前走或者晚点走都可以,几个人约好一艘船即可。
  船机轰鸣,一支船队奔赴向县城主岛。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了人们的心头,贫困岁月的创伤渐渐愈合,正月的海福县呈现出一派祥和、繁华景象。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如海水涨潮似的,县里头的人海、船海、灯海也涌起了高潮。
  一艘艘渔船从四面八方来到县城。
  车水马龙,船挤船、人挨人,大大小小的渔船占领了所有码头,甚至码头已经拥挤不下,只能往海上停泊,再踩着船上码头上岸。
  码头上有治安员和民兵在巡视。
  去年出过拐子,今年县里可非常重视安保工作,庄满仓亲自坐镇位于港口的指挥中心。
  拐子拐人或者小偷盗窃后都得从港口撤离,因为今晚岛屿进行统一管制,各公社的民兵都被召集起来负责巡视主岛海岸——
  所有船只必须得通过港口靠岸也必须得通过港口离开,其他的地方不准停靠。
  码头上的一座座建筑好像戴上了宝石项链,各色彩灯串和霓虹灯构成绚丽图案在刚刚入夜的时分便点亮,它们挂在码头处的各色建筑上,欢迎着来参加灯会的老百姓。
  天涯岛的船只集体停泊,然后大人扶着老人、老人拉着小孩开始上岸了。
  他们还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以基本单位组成小组,四个小组四个组长八个副组长共同负责带领,王向红和王忆是总负责人。
  如此一层层负责下去,队伍变得层次分明更好带领。
  另外为了便于互相辨认,社员们还亮出了小红旗,他们拿在手里一摇晃便发出了淡淡的红光。
  几百个边缘发光的小红旗亮了起来,因为旗面是普通绸缎,这样就好像是几百个三角形亮了。
  这一幕还挺震撼人心的。
  码头上本来醉心于观看彩灯的人都被吸引了,顿时有人互相询问起来:
  “这是什么彩灯?”
  “没见过呀,以前没有这样的,你看你看,都在人手里摇晃着呢。”
  “这是移动彩灯,肯定是县里组织的,不过他们的发电机在哪里?”
  “你真是闹笑话了,这样的小彩灯怎么可能是发电机供电啊,肯定是用了电池,我看电视上说有一种电池叫纽扣电池,专门给小型工具供电,这肯定用了纽扣电池……”
  议论声纷纷。
  然后很快有人借着码头上的灯光认出社员们身份:“不对啊,这不是天涯岛的人吗?”
  “红梅主任,你们这是搞什么?这么多人一起来了?手里拿的是什么?”
  “二姑,你手里这是什么呀?怎么还发光?”
  成为人群焦点,社员们心里暗喜。
  颇为骄傲。
  他们只是生活在最底层的渔民老百姓,平日里顶多是客人上门会夸赞他们几句,哪有被这么多人行注目礼、被这么多张嘴巴讨论的时候?
  人人都有主角梦。
  社员们跟熟人招呼起来,他们同样不了解手中小红旗的发光机制,更不懂夜光材质的特性。
  可他们不能被一问三不知,便索性用听到的解释来解答手中的小红旗:“里面有纽扣电池!”
  有治安员冲他们挥手:“王队长、王老师,你们带着人赶紧下去,堵住路了啊。”
  王向红高声应和,让组长和副组长们一边统计上岸人员数量,一边领着往下走。
  今夜县里多处开灯会,以青年大街和体育广场为两大核心地带,但其他一些地方同样挂起了很多灯盏,包括码头。
  码头上不光有小彩灯还有大灯:
  有的是宫灯,有的是花灯,有的是造型奇特的龙虾灯,有的是四肢会抖动的海龟灯,有的是个头巨大的鲨鱼灯……
  但这些灯都是配角,码头上有一盏主灯叫走马灯,能在灯火里旋转,并在灯光透映的画面上,很大很漂亮。
  码头上的走马灯出现的是三英战吕布景象。
  轮番出现关公、张飞、刘备和吕布这些三国名将,都是骑着高头大马,姿态威猛、样式新奇。
  这是走马灯第一次出现在县里,看的赶来县里的渔民们啧啧称奇,目眩神迷。
  渔民们上岸后便在码头后街给卡住了,把走马灯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不少人看的如痴如醉,不想走了。
  很快有人大喊:“青年大街赛龙灯了!有大龙队和小龙队已经去了!快去看赛龙灯的!”
  一听这话,停滞的人群终于再次前进起来:“走,去看赛龙灯的!”
  有人指着天涯岛众人说道:“他们这不就是一条龙灯队伍吗?”
  几百人队列前行,手里都摇晃着红色的小三角灯,确实挺巍峨的。
  后街支棱起不少摊位。
  灯光下、寒夜里,白蒙蒙的热气如仙雾般蒸腾,带出了热量也带出了香甜滋味。
  这都是卖汤圆的。
  摊子前挂着牌子,上面用粉笔写了价格:花生糖汤圆2毛钱(小碗),芝麻糖汤圆2毛6分钱(小碗)……
  一些摊主一边煮汤圆一边放声大喊:“南来的北往的老少爷们、叔伯婶子,都过来看一看尝一尝,正经的糯米粉汤圆,滑溜、甘甜……”
  “姚家汤圆喽,羊城的手艺,绝对好吃,吃一碗还想再来一碗……”
  “一年吃一次、一年吃一回,都来吃汤圆,好吃不贵,好吃实惠……”
  天涯岛的好些人便开始吞口水了。
  不只是馋了,主要是以前从没买过汤圆,如今机会在眼前,消费水平在承受范围之内,他们多多少少的就有些心动了。
  王向红还能不明白社员们的心思,便大笑着说道:“各组长副组长听命,立定,稍息!”
  “都听好了也把人看好了,准备原地解散吃汤圆。”
  王忆赶忙拦住他,说道:“咱们人多,得去跟他们谈谈价,这样,你看我来操作。”
  他直接去找了落座人最少一个汤圆摊子问:“老板,你家摊子能坐多少人?”
  光头老板叼着烟眯着眼睛在搅和汤圆,说道:“同志你看好了,一共二十二张桌子,挤着坐一张桌子能坐七八个人,所以我这里坐一百五十个人没问题。”
  王忆问道:“一百五十个人在你这里吃汤圆,价格能便宜点吗?”
  老板看看天涯岛的队伍,挠挠头皮说:“给你们打个九折,行不行?”
  王忆说道:“八折,至少二百个人在你这里吃汤圆!”
  老板犹豫了一下。
  隔壁摊位的老板娘说道:“老赵你可算好了,二百个人你给打八折,那丢的不是两折利润,是丢了二百个两折的利润!”
  “一个两折至少六分八分的,二百个是多少?十好几块钱呢!”
  老板更犹豫了,忍不住的开始摇头。
  见此刚才给他算账的老板娘立马殷勤的对王忆招手:“同志,让你们的人来我家吃,就按照你说的,二百个人打八折!”
  赵老板顿时蒙了:“我草,小草你什么意思啊?你不让我给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