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1982有个家-第8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老板顿时蒙了:“我草,小草你什么意思啊?你不让我给他们打折你怎么打了?”
  老板娘坦然说道:“老赵你别误会,我不是想要抢你生意,甚至我没想着赚钱,就是今天元宵节是大喜的日子,我想跟这大兄弟交个朋友!”
  “今天日子特殊嘛,咱们不能光想着赚钱,还要时刻牢记领袖同志的教导,要为人民服务!”
  老板习惯性挠挠头皮,说道:“小草你糊弄我,你看我不机灵就老是糊弄我。”
  他又对王忆说:“同志你领你的人来吧,八折,给你八折!小草这女同志精明,她要干的事肯定错不了,我跟着她干肯定没问题!”
  小草笑了起来,一边忙活一边说:“行呀老赵,你今年过年的饺子没白吃,终于长心眼子了。”
  她也招呼王忆:“王老师吧?我娘家金兰岛的,去你们队里看电视的时候见过你一面。”
  “你们人这么多分开坐,过来几个人在我家里,我给你半价,今天真就为咱王家的人民服务一回。”
  老赵愣愣的问:“啊?半价?半价我卖不了,半价了还能赚到啥啊?那不是白忙活?”
  小草还是笑:“你饺子又白吃了,以前跟你说过啥?做生意做的是钱吗?做的是人情世故呐!”
  王忆冲妇女小草竖起大拇指:“这个商业经可是让你玩明白了。”
  然后他回头招呼人:“东方哥,领着你们组里过来坐。红梅主任,你领着你们组里和四组的去小草嫂子这里坐下。”
  老赵弱弱的说:“王老师,我这里就算人多也顶多给你八折。”
  王忆说道:“八折就八折,一人一个小碗看着上。”
  老赵友情提醒他:“大碗比小碗合适,小碗才八个汤圆,大碗两倍价钱但有十八个汤圆,多两个呢。”
  王忆说道:“汤圆这东西太甜太腻了,吃个小碗差不多,大碗谁能吃得下?”
  社员们纷纷点头:“能吃得下、吃得下。”
  王忆笑道:“吃得下慢慢吃,码头吃一顿,青年大街吃一顿,去了体育广场再吃一顿。”
  “走一路吃一路,一直吃到饱,但可别吃的撑,怎么样?”
  社员们点头力度大增:“好好好!”
  老板们也在不断说好。
  天涯岛这么多人一坐下,他们的摊子全给坐满了,这导致了羊群效应:
  下了码头从后街经过的人一看他们这里坐这么多人,纷纷打听这里的汤圆得有多好吃。
  有些犹豫不决该选谁家汤圆的渔民,见此便选择了客人多的摊位。
  哪怕没有空位子了,他们也乐意排队。
  毕竟这年头的钱赚的不容易,出来吃顿饭要吃的好,可不能把钱给浪费了!
  这样羊群效应导致后街摊位上出现大相径庭的发展。
  人越多的后面选择过来排队的客人越多,人越少的越是没人会去了。
  生意冷清的摊位老板们有些着急了。
  他们不断吆喝但也只卖了个吆喝,客人们都是用脚投票,没人去他们那边。
  有老板过来找王向红、找熟人打招呼,想要揽客过去,可到人家的摊位上硬揽走客人容易引发矛盾。
  再说天涯岛这边的人说了就吃一碗,吃过之后人家就要走。
  本来一碗汤圆一口一个一会结束。
  可社员们几乎都是头一次在县里头正正经经的坐下吃一碗店铺里包的汤圆,加上汤圆很热,他们便吃的很慢很仔细。
  咬一口吹一吹,先吹汤喝口汤再吹汤圆破口慢慢吃掉汤圆。
  吃的不少人点头。
  这汤圆包的比自家好吃。
  王忆觉得不行。
  汤圆这东西之所以腻味就是得用重糖重油,其中的油是猪油,有了猪油才会香。
  奈何如今市场上猪油供应量不够,像是这些小摊不少是农村渔民来干买卖,他们没有票还买不到猪油。
  所以汤圆里头用的猪油少,当然用的多那两三毛钱也买不上一碗。
  黄有功吃的慢悠悠,还拿了根草杆来吸汤圆馅里为数不多的汤汁,自以为吃的文雅,其实被烫的一个劲瞪眼。
  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他还文绉绉的来了一句:“桂花香馅夹猪油,观灯回来吃汤圆,好吃!”
  然后王忆觉得不好吃,他吃了两个不吃了,没什么兴趣。
  正好大迷糊在他身边,他全给大迷糊了,看的其他社员很羡慕:“王老师对大迷糊是真的好。”
  大迷糊吃的很幸福。
  他是一口一个的吃。
  不过这种汤圆也有好处,吃的多,不会那么快给腻味了胃口。
  一碗汤圆吃进肚,浑身发热。
  这下子正月十五的夜风可就不冷了,可以去慢慢悠悠的看花灯了。
  王向红让组长和副组长们点人,排队离开去青年大街。
  他们一走,后街冷清许多,这让多数摊主松了口气,赶紧吆喝着招呼客人。
  还有人记住了黄有功刚才的那句文绉绉的诗,喊道:“桂花香馅夹猪油,观灯回来吃汤圆,都来吃汤圆喽!”
  一路走去,满县灯火辉煌。
  不光是几个灯花会场挂了花灯,老百姓住宿的平房或者楼房和各单位门口也有花灯悬挂。
  有些人家没有挂灯,但会在门前挂个红灯笼应景。
  当然,这些红灯笼都是用红纸糊的。
  进城以后街道上都是小孩在跑。
  小孩手里也有灯,是用面团做成的灯,用面团捏出灯座,里头有一点菜油,菜油里放上灯心子也是可以点燃的。
  但还得是条件好点的家里才会给孩子的面团灯座里放菜油,条件差点的会放一个蜡烛头。
  这面团花灯最后不会扔掉,玩一晚上带回去,明天让爷爷奶奶给蒸上吃,所以放菜油的灯座更珍贵。
  孩子们捧着花灯满街转,这叫走百病,说是可以驱病除灾,把一年晦气给烧掉给送走。
  于是县城夜景越发灿烂,只见在这明月高悬的元宵夜,满大街上是万家灯火、灿如星河。
  孩童捧灯游玩,各式花灯琳琅满目,争奇斗艳。
  其中最受瞩目的还是社员们手里的小红旗灯。
  孩子们挥舞的起劲,小红灯条流光溢彩,引得城里孩子好奇上来看,还有人想用手里的面团灯来换。
  但天涯岛的孩子自己还没有炫够呢,哪能把这灯给换走?
  等到青年大街,他们手里的小红旗灯就不够炫目了——这条大街已经成了灯海!
  街道两侧架起台子,其中还有花灯台,文宣队在闪亮的灯台上唱歌跳舞吟戏曲,引得好些人驻足围观、翘首以待。
  徐横赶紧挤进人群里,说:“让一让、让一让,我媳妇在上面。”
  戏台上的主角永远是霍晓燕,那身段那嗓音,看的多少青年和大老爷们失魂落魄。
  很多家室不错的青年都在打听她的身份,但听说她离过婚便摇头叹气。
  这年头的人家还是很在乎离婚与否这回事了,哪怕是有钱人家哪怕是霍晓燕这样的美人,一旦离婚就很少再有好青年接手了。
  徐横挺感谢这种社会风气的。
  否则以霍晓燕这条件还能轮得着他接盘?
  秋渭水也在这里,她今晚回家给叶长安做汤圆来着,所以没跟王忆在一起。
  她看到徐横就知道王忆来了,循着小夜灯去找到王忆。
  王忆给她头顶带了个花环。
  花环是一圈羽毛造型,很轻盈,因为它是用了纽扣电池供能,打开之后便有柔和光芒闪耀。
  这羽毛花环很漂亮,灯光照亮了洁白的羽毛,随着五颜六色的灯光变换,羽毛也开始有节奏的变幻起颜色来。
  这就是天使羽毛头箍灯,23年代在福海地区很常见,来旅游的小仙女们晚上都会戴着这东西去拍照。
  秋渭水这算是提前了四十年的时髦。
  两人领头带社员们在大街上行走,王向红不断的喊:“大人都看好孩子啊,看好了,可别在这里给丢了!”
  他们在灯海中缓慢前行,就跟划船摇橹在惊涛骇浪中穿梭。
  人真是太多了!
  观灯的人是摩肩擦踵,挤满了大街,把黄有功挤得一个劲感叹:“谁家见月能闲坐?倾巢而出观花灯。”
  孙征南听着他的话很羡慕:“黄老师真是有文化,这唐诗宋词信手拈来。”
  一听他的夸耀,黄有功更是精神抖擞:“孙老师你谬赞了,我这一句只是感慨而已,要说这元宵节、要说这唐诗宋词,那就不得不提青玉案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哪里有舞龙灯的?”立马有人凑上来问。
  黄有功被他给问愣住了:“我哪知道哪里有舞龙灯的?”
  有在街边摆摊的小摊贩说道:“你们来晚了,七龙祈福龙灯赛刚在这边转完了,现在去体育广场了吧,你们得去体育广场看龙灯。”
  有看过的人感叹道:“快去看看吧,那场面可好了,可壮阔了,不光是有龙灯,还有船灯、马灯、高跷、海八仙和民乐队,太过瘾了!”


第518章 日月换新天,海水变淡水
  今年元宵节的赛龙灯真是精彩。
  全县各公社、乡镇都出了一条龙灯。
  这些龙灯有名有姓,有的叫上山龙、有的叫过江龙、有的叫飞天龙。
  长龙公社这边出的龙叫大长龙,带着一群的小龙,很好玩,这些小龙也有名字,什么稻草龙、布龙、板凳龙等等,王忆在体育广场看到后真是大开眼界。
  码头后街人多,青年大街人更多,可此时最多的却是体育广场。
  观灯的人群在广场里挤的是里三层、外三层,连广场边上的树枝都坐上了人。
  小孩压根看不见,只能骑在大人的肩膀上,其中多有各公社、乡镇的渔民,他们看到自家所属的龙灯出来后顿时一阵欢呼。
  那声势,山呼海啸!
  众人看的惊叹不已,夸赞声不断:“牛逼!”“真热闹啊!”“我草太牛逼了!”
  黄有功听着不断的‘牛逼’便摇头。
  没有文化!
  他沉吟道:“唢呐劲吹锣鼓喧,鞭炮连声火焰——腾!”
  最后一个字还拉了长腔。
  奈何没人关注他。
  广场内外真是太嘈杂了,喊声、叫好声,放鞭炮声、烟花飞上天空炸响声,还有吹唢呐打鼓的、拉二胡敲锣的,那声浪跟台风巨浪一样,一阵又一阵。
  就在炸雷般的鞭炮声和铿锵的锣鼓声中,龙灯大赛便开始了。
  秋渭水欢欣的拉着王忆往前挤,喊道:“很好看,我刚才看过一次没有看过瘾,咱们继续看。”
  人群拥挤,被推搡的人便不满的回头看她。
  但看到她头上闪光的羽毛灯箍,看着灯光映照下的美丽容颜,多数人沉默了。
  这是哪里来的时髦女郎?一看就是大地方来的,这打扮、这衣着,前所未见!
  一条条龙灯出场舞动,除了长龙公社的大长龙带了几条小龙,其他都是一条龙,当然还有个执球棒的舞珠者。
  每条龙的颜色不一样、造型有区别,但整体来说元素相仿:
  两只凸出的龙眼炯炯有神,阔板似的龙须挺拔有力,金鳞斑斑的龙衣色彩艳丽。
  舞龙灯的壮汉们大冷天却穿短袖汗衫、穿长裤,腰上衣服外用一条麻绳系住,看起来分外粗犷。
  他们在舞珠者的指挥下舞弄手中长木棍,然后一条条龙便带着灯火展开或凶猛或矫健或迅疾的架势。
  “好!”
  满堂喝彩声响起。
  也有壮汉敲响了锣鼓,特别是有一面大鼓坐落在一辆小货车上,有两个壮汉对头敲鼓,敲得砰砰作响。
  就在强劲的鼓声中,龙灯盘场而游,龙灯锣鼓由缓而急又由急而缓,一条条龙灯跟随锣鼓节奏而舞动。
  这是在比赛,各位舞龙师傅拿出本事施展在龙灯上,让龙灯表演出一个个的精彩动作:
  龙抓身、套头龙、龙出首……
  高难度动作一个接一个,看的群众们大呼过瘾,连连鼓掌。
  体育广场本来灯光闪亮,逐渐的一些灯光黯淡下来。
  今夜天公作美,夜空不见云彩,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又亮,将皎洁的月华洒落地面,像是铺上了一层银辉。
  龙身、龙头乃至龙爪都有灯火闪光,主要是电池供能的电灯,但也有烛火。
  于是龙灯在朦胧的月光下翻滚、穿阵,龙头摇晃、龙身翻转、龙爪挥舞,一时之间只见长龙身影而不见其中人影。
  喝彩声此起彼伏,王忆和秋渭水也使劲鼓掌。
  太精彩了。
  王忆还真没有亲眼见过这样的表演。
  尤其是他们长龙公社这边表演很不错,小龙围着大龙转,大龙时不时的降低身段这时候小龙就会从中翻滚过去。
  另有大龙张开大嘴吐出龙珠,前面的舞珠人上去用棍子挑起了散发着金黄光芒的灯泡,一边舞弄一边翻滚打爬、蹦跳起伏,逗弄着小龙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