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屏幕上,背景是美丽的山川风景,一个年轻人正在帮着父亲处理食材。
很美。
从意境上,就这图像已经吸引了无数人。
此时,片名才出现。
《舌尖上的夏国》
经典带有磁性的旁白,还有赏心悦目的美食。
无数人盯着屏幕在吞口水。
就那样,直勾勾的盯着屏幕。
田洪海带着疑惑问秘书:“这,这个是纪录片?”
“恩,好象是。”
“纪录片拍的……真是邪了。”
再说琼州。
宴会厅内,夏视九台放节目,也是在测试通讯卫星的使用效果。
阿卜突然感觉宴会厅的饭菜不香了。
“白,我们是朋友吧。”
“是。”白昊非常肯定的给予了回答。
阿卜说道:“安排一下,我要去那地方,要品尝那个,就是电视上演的那个,这个应该是真实存在的吧。”
“没问题,马上安排。但我还有点事,你知道小骆驼国有客商过来,我要去应付一下。你放心,我绝对安排好,让你品尝到最正常的美食。”
“好朋友。”阿卜很满意白昊的安排。
清山绿水之间,享受如此美食。
邹万龙这边,电话一个接着一个,都是来祝贺的。
当然,也有人好奇。
为什么纪录片能拍出这样的感觉,这看了一集想下一集,看的时候感觉一秒都不想被错过。
邹万龙一个又一个电话的应付着。
挂断电话,邹万龙给几位过来报数据的工作人员说道:“话说,这白厂长不当厂长,来咱们夏视,也绝对是高手。这纪录片的创意,还有一些想法就是白厂长亲自做的,安排一下,全台学习,咱们也要搞上点有价值的东西。”
“是,这确实是一种全新的思路。”
众人纷纷附和。
这片子,是真好看。
可也有人不喜欢。
比如,九厂食堂内。
以欧阳芊芊为首的干饭人社,他们就不喜欢这节目。
是非常非常的不喜欢。
西门言拿着自己的不锈钢盆,正两眼无神的看着电视,然后默默的说了一句:“这东西,好象是滇池那边的,谁……会做!”
有个来自滇池的厨师给回了一句:“听说过,但寻常人不会,这是老手艺了,没十年八年的功夫,整出来有形味也不对。别琢磨了,在京兆这地方根本就吃不到。”
嘿嘿!
西门言听完就要去关电视。
“干什么呢,不许碰电视机。”
有人不愿意了。
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关电视呢,正看着热闹呢。
难受。
太难受了。
看到吃不到,这才是干饭人们最难受的事情。
干饭人有三种境界。
什么都能吃,吃什么都香,什么都想吃。
上一次,有人明确的告诉西门言,那蘑菇不对,可西门言还是吃了。
因为,他们干饭人社中有人研究过,微量,没什么大不了。
然后呢,好几个人吃完后都感觉眼前全是小星星。
所以,舌尖上的夏国,绝对是欧阳芊芊他们反感的,理由只有一个,看到吃不到,绝对是让人难受的节目。
话说。
这个时间,还有一项测试正在进行中。
冰城工大。
一位教授在电脑键盘上,用新学的夏国语输入法敲了几个字。
然后点下了发送按键。
这是真正意义上,第一封,完全由夏国产的计算机、夏国自己的系统、自己的邮箱系统、自己的邮箱服务器、自己的通信卫星等等。
百分百夏国产的一切,来发送的第一封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邮件。
然后,几分钟之后,显示邮件发送失败。
失败了。
这让无数人心里非常的难受,理论设计上,应该没有出错。
设备也是多次检查过的。
为什么?
第八六三节 第一封电子邮件
不仅仅是冰城工大。
京兆的工大、京兆交大、汉阳大学等等,好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始进行电话沟通,各自在检查有什么地方出现错误。
还是一个学生突然指着电脑屏幕:“老师,为了区别秦州与晋州,在拼写上有所不同,您看看。”
“对呀!”冰城工大的教授一拍脑袋。
重写邮箱地址。
秦州、京兆、工大。
按白昊所说,随便编几个数字当邮箱测试就行了。
但教授们不认可,他们认为,完整的把学校名字写进去,成为后缀,这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尊重,就算是简拼,也要有章法,在暂时没有确定严格的简写方式之前,必须要完整的。
所以,好长一串邮箱名称,难免会出差。
十分钟后。
京兆工大接到了邮件。
虽然就几个字,但这却是里程碑式的事件。
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百分百夏国技术,夏国制造。
就连邮箱服务器的控制程序,有漂亮国的可以买来用,南宫猊也没要,带着团队硬是一行一行的给敲了出来。
接下来,还有电脑端的邮箱程序。
是裘乾寿带团队,从架构到设计再到敲出代码,花了很长时间完成的。
眼下,这一切还不完整。
暂时,只能给与九厂各合作的大学用。
接下来要突破的技术难关,就是拥有自己的服务器大容量硬盘,否则许多功能根本不可能实现。
再说白昊这边。
宴会上喝好,次日送阿卜去参观夏国的美丽风景,顺便品尝一下舌尖上的美味。
幸运的是,沃兹让白昊请到了京兆。
事实上,白昊不知道的是,沃兹其实是自愿来的。
用夏国语来说,就是兔死狐悲吧。
一切都源自一本传记,传记所写的人叫尼古拉-特-斯拉。一个被资本扼杀的科学家,欺压他的人,因为有钱,在课本上都被描述成伟大的发明家。
艾迪-生!
沃兹发现,某乔和这个人很象。
当遇到白昊的时候,他发现白昊这个人不同,所以沃兹想再接触一下,深入的认识白昊这个人,是不是值得合作。
沃兹也想的开,反正自己也是漂亮国的移民,家乡的小屋还在。
漂亮国也没什么值得留恋的。
当沃兹站在白昊特意为他准备的实验室中的时候,足足沉默了十分钟。
他本身就是一个内向的人。
十分钟的时间,他想了很多。
沃兹开口了:“白,我有一种感觉,你希望计算机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必须品。”
白昊回答:“补充一句,我相信未来,巴掌大小的手持式超微型机,才是生活的必须品,而计算机,只是一个娱乐与专业辅助工具。”
一分钟。
就白昊这句话,沃兹需要思考一分钟。
不是他智商低,更不是他听不懂,而是他想的多,想的远,想的深。
沃兹又说道:“白,你想比BM更伟大吗?”
“当然。”
沃兹这次没思考,直接说道:“白,想比BM更伟大,有许多难关要过,只说眼下,你最大的一个短板,我想看到你的决心。我需要两亿美刀的资金投入,仅仅只是今年的,而明年,或许更多。”
两亿!
还是美刀。
这个研究费用连白昊都大吃一惊。
可白昊还是冷静的说道:“沃兹先生,请讲。”
沃兹没有说话,往前走了几步,伸手扶在一台来自倭岛的半导体测试仪上:“这个,倭岛的,而且只能算是中等级别的。没有真正高端的检测设备,就代表着你在硬件上极限会比别人低很多。”
一语惊醒梦中人。
白昊在沃兹话音刚落下的时候,白昊伸出手掌:“五亿美刀,账目您可以随时查看。保证这些钱全部用在各类检测设备上,给计算机与半导体用的,不会低于百分之六十。”
有人听懂,有人没听懂。
这就是境界上的差距。
南宫猊在听到沃兹刚才提到短板的时候,就大概猜到了。
此时,他震惊于白昊的决心。
没错。
检测就是天花板,你没有高级别、高规格的检测用仪器,你的天花板就比别人低许多,上限也就低许多。
再看九成当下,许多检测仪器都是白昊想尽各种办法从全球采购来的。
能买进来的,最多就是中档货。
而九厂之外夏国其他的研究所,大部分都是旧机器,或是低档货。
这确实限制了研究的上限。
沃兹扶了一下腰带,转过头笑了:“那么现在,你说京兆有经典的快餐三件套,而且只需要一美刀,我要三份。然后……准备七百万美刀的资金,我要为自己接下来的研究,先把设想中的微处理器检测设备原型尝试着造一造,对了,有辅助我的学生吗?”
“当然。”白昊接过沃兹递过来的三美刀:“先吃饭,然后呢,会有一个简单的见面会,您来挑选最合适的助手。”
“真的能够超越汉堡包吗?”
“相信我,而且还有各种变化,真的。”
京兆三件套。
这个年代真是最幸福的,三毛五的肉夹馍、一毛五的凉皮、一毛钱的冰峰。总共六毛夏国币,折美刀大概就是二十个美分吧。
进了食堂。
要三份京兆三件套的想法立即被沃兹否定了。
烤全鸡,还是脆皮的。
这个,要来一份。
凉拌面筋,除了辣之外,没缺点。
京兆有名的哄上坡,就是一碗搅团。
还有浆水鱼……
白昊对沃兹说道:“用事实说话,夏国之外,全是美食荒漠。这话,不接受反驳。”
包子?
厨师表示,这玩意我能给你整一百种完全不同的。
饺子?
整不出一百种以上不同的,厨师表示我改行。
面条?
不说远的,就说关中,三十里不同俗,五十种朝上不是问题。
沃兹很礼貌的问了一句:“请问厨师先生,我如果要品尝你这里所有的食物,需要用多久?”
厨师很认真的思考之后:“按平时吃饭来算,我秦州加上西北的各种估计两年吧。全夏国所有的美食,反正没有人作到过,您可以尝试一下。按正常吃饭来算,十年不算长,二十年不意外。”
第八六四节 九厂又遇人才荒
一辈子都品尝不完的美食,这太惊人了。
“喔、喔,卖糕的!!!”沃兹兴奋了。
白昊在旁补充了一名:“我们有一个美食爱好者团队,都是热衷于各类美食的,您有空了,可以参与一下他们的活动。”
“当然,当然,需要交会费吗?”沃兹把钱包放在桌上。
“恩,暂时不需要。”白昊也不知道干饭人社要不要交会费。
吃过饭,沃兹也没兴趣和白昊聊天。
暂时,也不去想干饭人社的事情。
他要把这几天思考的东西整理出来,然后着手整一套更好用的检测用仪器来。
白昊和沃兹这段简单的聊天,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九厂所有的实验室。
白昊呢,也在深入思考着这个问题。
回到办公室。
白昊很难得的又坐下写了一遍文章。
这来自他重生前的经验。
白昊记得,自己曾经参观过小倭子的重型机械制造厂。
小倭子的生产速度,与质量水平都远高于自己的厂子,当时没看出有什么特别的,只是感觉小倭子的厂子更高级。
后来认真的学习过,也研究过之后,才领悟出其中的诀窍来。
一切,源自检测。
原料有检测,那么加工成品率就高。第一次成品又有检测,而后一道道工序,都有最标准,质量稳定的零配件,这样的零配件,更合乎设计要求,那么接下来的每一道工序就更容易,质量也会稳定。
生产水平高的真相就是,上一个环节的检测水平高。
而检测水平高的原因就是检测手段更多,更好,这是一个因果链的关系。
不止是重型机械,应该是关系到每一个环节。
也不仅仅对研究有用,对生产更有用。
白昊写完这篇文章之后,把薛琳琳叫来:“印一下,请各实验室的负责人看看,提一提想法与意见。我提议,各组长投票,我准备在九厂投资一个新的实验室,专门研究与咱们相关的实验与检测仪器。”
“五亿美刀不够,就十亿。这是一个会影响未来的投入,请邬青道组长提出想法,这一块不能省。之前咱们有一点野蛮发展,想让奔小康上一个台阶,想让人人衣上一个台阶,这些都是必须的,否则我们永远只能靠卖苦力挣钱。”
薛琳琳接过白昊写的文章:“明白。”
这事,很快就不是薛琳琳负责了。
九厂的超级顾问之一,严老。
他这些天一直感觉自己没什么事干,他的年龄也让人没办法去玩命的研究某项技术,可这事,他认为他有价值了。
先是替白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