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先这项工作由陈央负责,现在的她像彩票中奖了一样开心,她毫不避讳地对李安达说道,终于要回城了,我这一天等太久了!”
李安达既然来到了乡镇税务所,当然做好呆几年的心理准备,只是面对一窍不通的会计工作,李安达觉得挺为难的。
陈央当然看出了李安达的神情,便安慰道:“小李,你别担心,你是一个本科生,公务员都能考上,还干不了这个?”
“再说了,税务会计跟企业会计是两码事,主要是统计、分析税收数据、管理发票、装订税票,这个工作要细心耐心,得心灵手巧。”
说实话,陈央一直想回县城,现在看到明天就可以回县局,中午吃饭时,她兴致不错,和税务所的其他同事一一叙旧,最后还说了句老掉牙的歌词:“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留下来陪你们每个春夏秋冬。”
张所长说:“既然这样,那你先别走,把小李教会为止。”
陈央原本那张笑脸,瞬间凝固了。
最终,陈央带教了李安达三天后,真的要走了。
在税务系统,正式工的身份有两种:公务员和事业人员。陈央属于后一种,永远只能做普通职工,不能提拔。
她在镇上当了十多年会计,唯一的念想就是去县城机关工作,每天下班早点回家,多陪家人。
李安达的工作内容包括用电脑录入各种税收数据、做表格、统计分析,再上报县局。
陈央临走之前移交给李安达一台电脑,这台电脑她已经用了7年,配置低、运行缓慢,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每天早上。李安达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按下电脑启动键后,再闭上眼睛,思考一系列问题今后生活上的问题:“镇上有单身女青年吗?有我喜欢的单身女青年吗?我喜欢的单身女青年她喜欢我吗?”想完以后,睁开眼睛,发现电脑还在启动中。
乡镇税务所一共有3台电脑,除了李安达的这台,另一台在税务大厅用于开税票,不能动。
所长办公室倒是有台新电脑,用来做数据分析非常适合,而且张所长经常下企业办税,那台电脑常常被闲置。
一天,张所长正在和其他人说事,李安达走上前说自己的电脑太旧了,影响工作,能不能和你换一下?
张所长愣了一下,没想到我会提这样的要求,就说以前陈央用得好好的。
李安达的理由是确实能用,但运行太慢了,就好像一匹老马拉一大卡车煤炭。
这时,张所长的手机响了,他移步到一边去接电话了。所里的两位税务干部,王哥和刘哥立刻围了上来,他们像发现了一个外星人似的看着李安达说道,小李,你怎么能让领导给你换电脑?太不懂规矩!大学生啊,真是的,学生气太重了!
张峰听到这里忍不住插话道:“这个李安达,确实有个性。原先硬找理由不喝酒,现在又要与所长换电脑。”
刘启海笑了笑,继续往下说道。
这二名年轻的税务干部义愤填膺,仿佛李安达犯了天大的错。可李安达不以为然,心里在想,反正我已经从县局到了镇上,你们还能把我贬到村上去?村上可没有税务所。
副所长罗生比李安达大五岁,他开朗随和,这天他也把李安达拉到门外说道,小李,我知道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想更有效率地干好工作。
王所的电脑确实用的少,但毕竟他偶尔还用,而且他是领导,即使不是领导,他也大你二十岁,你难道不应该尊重一个老同志吗?没事,你刚来,以后慢慢就懂了,也不用自责。
快下班时,张所长才风尘仆仆地从企业回来,他跟其他同事交代完工作,转身郑重其事地看着李安达说道,小李,以后我外出,办公室门不关,你要用电脑就去吧。
所长这么爽快的说法,让李安达心里吃惊不已。
第680章开始逆袭
每天中午吃完饭,有2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其他人睡午觉,李安达和罗副所长会外出散步。
李安达工作的这个小镇是工业镇,马路上一辆辆运载卡车飞驰而过,卷起漫天的灰尘,几个终日不停工的饲料厂飘出刺鼻难闻的酒糟气味,让人昏昏欲睡。
二人就沿着远离工矿区的河堤走,望着滔滔东去的江水,迎着清爽怡人的河风,畅谈古今。
“小李,你有梦想吗?”罗所有一天问道。
“梦想?在这个偏僻小镇上,还配拥有梦想吗?”李安达心里有些沮丧,“如果非要说一个我的梦想,那就回县城。”
罗所劝说道,县城机关里的人都满了,很难回去,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稽查局还差人,“稽查局是我们税务系统的‘达摩院’,里面都是业务精英”。
在税务机关里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是走管理路线,比如进局办公室、人事科、计划财务科等地方,赵亮被分到办公室,就是走这条路。
第二条路是走业务路线,税务局跟其他单位的一个最大区别是特别重视业务,工作干得好不好,最重要的评判标准是看能否把所有税源应收尽收,为国聚财,这就要靠懂税务会计知识的专业型人才,城区的房地产企业较多,何斌进了直属税务所,他走的是这条路线。
罗所是我们局里最年轻的副所长,也是公认的“业务尖子”,我问他走的是哪条路,罗哥却谦虚地说:“我只想尽职尽责,让我所做的工作对得起我拿的工资就好了。”
这次谈话后,李安达抽空去了一趟省城。
他的一个老乡正在省城财大读会计硕士。这个老乡把他带到了学校附近的一个书店里,那里有种类繁多的会计入门、从业资格、初级考试之类的书,同时还向他推荐去听某会计网校的几个名师的课,说是绝对事半功倍。
回到单位,李安达每天除了工作,大部分空余时间都在看书、听课。
因为管理税务发票,张所长单独给我配了一间办公室,我每月要给成千上万张发票挨张盖上税务所的章。
这是一项重复单调的工作,每月要用一周时间才能完成,常常一坐几个小时,盖得人手酸脚麻,头歪眼斜,屁股疼痛。
后来,李安达想出一个一心二用、两全其美的办法,一边给发票盖章,一边听电脑上的会计网课。
李安达从此盖起章来,腰不酸了,腿不痛了,心情也愉悦了,如此循环往复,许多知识难点豁然开朗。
另外,那个在省城读研究生的老乡提醒李安达,说学会计只看书本,很难获得实操能力,要想提升能力,需要到企业做账或者到企业查账。
在税务部门,只有稽查局专门查账。稽查局也在县局,李安达便渴望能调过去。
当时的李安达想直接去找王局长表明自己的想法,但又想,局长肯定要问我是否有足够的业务能力去稽查局查账——当时他才自学了一年多,信心不足,万一弄不好,王局长还有可能认为这是我为回城找的借口。
思考再三,李安达放弃了,想多学两年,再提调稽查局的事。
到了年底,县局开大会,税务所的人也要参加。
那天早上,李安达在县局不远处的一家面馆吃面,发现分管稽查局的李副局长也在。李安达赶紧打招呼,李局笑呵呵地回应,还去老板那里把面钱付了。
李安达觉得非常不好意思,准备去给老板钱,李局进行了阻止并到我这桌对面坐了下来。
他问李安达在税务局一年多,感觉如何?李安达趁机说自己在所上做税务会计,业余时间都在学习,想走业务这条路。
李局长若有所思地问道:“你愿不愿意来稽查局?”
李安达抬起头,惊讶地望着他,大呼愿意。由于太过激动,还将一小段面条喷到他脸上。
元旦过后,张所长告诉李安达,县局要调他去稽查局了,“稽查局是个好地方,适合你这种人,我看你随时都在看书”。
李安达装出毫不知情的样子,又掩饰不住高兴,离开所长办公室,就偷笑了起来。
可是,张所长又把我叫住,补充道:“李局长说你只是暂时调到稽查局试用3个月,如果不能胜任工作,还得回到我们所。”
李安达觉得有点意外,张所长安慰道:“没事,你学习这么刻苦,天道酬勤,我们对你充满了期待。”
李安达正欲感谢,他却继续说:“期待你在稽查局试用不合格,回到所里!”
很快,李安达也变成了那个要给新人交接工作的“老人”了,接替工作的是去年年底新招的公务员,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她问我在这个乡镇税务所待了多久。
看着她急切想离开这里的眼神,李安达仿佛看到了一年多前刚来这里的自己,便说自己刚来时急着想离开,现在舍不得走了。
“为什么?”她好奇地问道。
不远处,二位要好的同事在帮忙整理东西,张所长提着包准备下企业。李安达看着他们,淡然地说道:“我喜欢这个小镇。”
进了县稽查局,李安达只有3个月的时间证明自己能胜任工作,这让他心里很紧张。
幸好一个月后,市地税局发了一个文件,通知全市地税局稽查系统的人员参加税收业务考试,考试成绩要排名次,作为各区县年底工作考核的一部分。
考试成绩很快出来,李安达居然考了县稽查局的第一名,全市排名也靠前,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这个成绩,足以让他毫无争议地留在稽查局了。
稽查局是税务局的精英汇聚地,充满了竞争,每个人忙于自己的案件,不甘落后。
这里没有欢笑,只有严谨的工作氛围,每当李安达遇到业务上的难题时,没人愿意过多地给他进行解释。
李安达能在全县考试中考第一名的人,肯定是个人才, 他又经历过基层锻炼过,应该愿意抓住晋升的机会,张峰愿意给李安达一个机会。
成立东华市大数据中心的具体事务,当然有人会去进行操办。
张峰现在要面对的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
第681章融资惹的祸
原来一家民企被困在地方财政融资套路里,帮地方财政贷款却背上数千万债务。
几年前,东华市海元县建设新城。大量基建工程,需要大量资金。自身资金不足,怎么办?
为此,海元县财政局成立了融资办,使用了一种“民借官用”的融资方式:财政局从县里筛选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以企业名义向银行贷款,县财政局提供担保或质押,贷款到期后,由县财政局负责偿还。
当时被称为融资新模式,由于一些民企与海元县财政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加上由县财政局进行担保,许多民企还是愿意帮县财政局进行融资。
最终海元县得以高效完成融资、填补资金缺口,地方建设迅猛发展,但也因此牵出了一起延宕多年的借贷纠纷案。
二年前,海元县财政局借当地一家企业名义向银行贷款1800万元,钱却被该企业自行截留。
没有收到钱的县财政局,找到海元县天胜建设有限公司请求帮忙,后以天胜公司名义,贷款2000万元,填上了这个窟窿。
不过,这个贷款窟窿始终在那里,这笔钱始终无人偿还。
最终银行从海元县财政局质押的存单中划扣2000万元,为了追缴这笔贷款,县财政局下属的担保公司,将天胜公司起诉至法院。
尽管从银行贷款的2000万元仅在天胜公司账上“躺”了一天,就被划入了财政局指定的账户,但法院审理后认为,与银行签贷款合同的确实是天胜公司,2000万元也确实打到了天胜公司账上,因此,判定天胜公司需要还钱。
于是,天胜公司和海元县财政局展开了漫长的拉锯战。
天胜公司认为,自己只是海元县财政局融资任务的“工具人”,从未使用过2000万元贷款中的一分一毫。
海元县财政局赢了官司,天胜公司2500万元工程款便被法院冻结至今,无人前去执行。
多年前,赵天平是海元县风头正劲的民营企业家,他经营的天胜公司,是当年县里唯一一家具有一级资质的建筑企业。
天胜公司发展好的那些年,赵天平与海元县财政局走得近。他在答应帮助县财政局贷款时,根本还不知道,这笔贷款,其实是在填补当地另一家民企海元鸿运公司留下的“窟窿”。
在市委书记接待上访户的时候,赵天平向张峰陈述了其中的原由,同时提供了多份署名“海元县财政局”并加盖公章的“承诺书”、“承诺函”,其中载明,“该笔资金由我局使用,本金和利息由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