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小鱼干,是她花了好大功夫才凑齐的,总共三斤四两,其中大部分是从渔民手上买来的,小部分是老俩口赶海时捡到的。
徐妈赶紧接过袋子,用手翻了翻小鱼干,接着鼻子闻了闻味道:
“好东西啊,老妹妹,你啊真是太客气了。”
“是啊,燕京这里别看是首都,但市面上根本买不到肉食,这些小鱼干要是放到市场上,保证顾客们抢破头。”杨丽娜附和道。
作为普通人家,能弄到这些小鱼干,是真的太难得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靠海吃海确实有道理。
“你们要是喜欢,我以后再攒点送给你们。”张大妈心里非常受用,老是从小徐身上占便宜,她这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大妈,我很喜欢吃小鱼干,以后就多麻烦你了。”徐东故意说道,这样有来有往也挺好的。
杨丽娜别有深意地看了一眼老公,说起来那些包裹还是她帮着寄的,东西虽然没多少,但比小鱼干值钱多了。
第两百二十四章 石油危机
中午,徐爸回来后,午饭正式开始。
徐东昨晚就交代过了,饭菜尽量弄的朴素一点,尤其是荤菜,做一道红烧干虾,一道煎鱼排,差不多就行了。
以后他们家的待客标准,基本上就按照这个来,太张扬了,不仅令客人们不自在,影响也不好。
另外,孩子们也都提前嘱咐过了。
理由嘛,很简单,就说好朋友之间是不能炫耀的,不然小恩雅的心里会难受。
最后,双胞胎,包括马旭,都郑重地点了点头。
饭菜上齐,尽管已经很低调了,但张大妈还是吓了一跳。
这伙食水准一点都不比旱灾之前差,该有的基本都有。
“大妈,要不要来点白酒?”徐东知道对方是能喝酒的,只是喝的不多而已。
张大妈连忙摆手:“不用了,跟孩子们一样,喝豆浆就行了。”
徐东也不勉强,给张大妈倒了一大杯豆浆,为了低调,连孩子们每天必备的草莓汁和西瓜汁都没做。
“来,大家一起举杯,咱们欢迎张大妈和小恩雅来家里做客。”所有人喝的都是豆浆。
“干杯!”孩子们都很兴奋。
“恩雅,来尝尝鱼排好不好吃?”
放下杯子,徐东首先给张恩雅小朋友夹了一块鱼排,小家伙多少有些拘谨,手中的筷子只顾着吃米饭。
“谢谢徐叔叔!”小家伙甜甜一笑。
徐东捏了捏对方的小脸:“赶紧吃吧,叔叔家也是你家,别客气,看看你乐乐姐姐,筷子都快飞起来了。”
乐乐毫不在意,也学着爸爸,给张大妈夹了一块鱼排。
“张奶奶,吃鱼排,鱼排很嫩的,牙不好也能吃,我奶奶最爱吃鱼排了。”
“这孩子,真懂礼貌。”
徐东看了一眼小女儿,他算是看明白了,乐乐的情商绝对是几个孩子中最高的,这孩子脸皮厚,嘴巴甜,未来混的不一定比可可差。
饭桌上,徐东问起了琴岛那边的后续情况,自从回来后,他就很少关注那边的消息了。
张大妈介绍道:“偷渡者少了很多,以前安置难民的地方也都拆了,市里面都恢复正常了。
就是最近两个月,口粮越来越少,很多人重新干起了渔民,比打工强多了,有些人专门从南朝那边偷运海带回来,都发了大财。
唉,你张大叔要不是年纪大了,我都想让他出去闯闯,现在这世道,老实人只能饿肚子。”
徐东是真没想到,张大妈的思想这么开放,他们这批人,包括徐爸,大概是经历过咆哮的八十年代,比年轻人还要有闯劲。
“他们的渔船从哪买来的?”徐爸好奇道。
国家现在连小汽车都停产了,没道理放过小鱼船,这玩意儿其实并没有多大作用,还不如专门发展远洋捕捞。
“一部分是原先的老渔船,还有一部分是从南朝和霓桑那边进口的。”张大妈回答道。
徐东表示不解:“呃,他们为什么要卖渔船,自己捕鱼不好吗?”
“我也是听那些船员说的,南朝和霓桑现在特别缺汽油,有船他们也开不了,还不如卖船赚点钱,然后再从咱们国内进口一些必需品。”
“这么紧缺么?”徐东意外道。
“当然了,南朝还在打仗呢,霓桑也没好到哪去,上个月才发生的大地震,据说有八九级,我们那边都有震感。”
其实,两国缺油的主要原因,是各大产油国如今都是麻烦缠身,石油产量相比于前两年,目前连五分之一都不到。
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以漂亮国、大夏、欧盟和毛熊为首的四方,直接瓜分了国际原油产量,其它国家连口汤都喝不上。
至于带英,几个月前又重新回到了欧盟的怀抱。
“怎么新闻上没报?”徐妈插嘴道。
徐东推测道:“上面估计是不想引起恐慌吧,毕竟霓桑距离咱们国家挺近的,多少受点影响。”
“咱们这边不会发生地震吧?”徐妈紧张道,四十年前的那场大地震,对他们这代人的冲击还是挺大的。
“没事,妈!燕京作为首都,这边地震就很少的,不用太担心。”徐东安慰道。
至少在2030年以前,国内是不会发生大地震的,倒是大洋彼岸,几年后有一场大地震,不过西海岸已经没落了,损失并不大。
除此之外,全世界就没有什么大的地震了。
“那就好。”徐妈安心道。
午饭过后,徐妈拉着张大妈聊起了家常,最后还叫来了王阿姨,几个人打起了麻将。
徐东这边,则是带着几个孩子去外面疯了一圈,首先去动物园看了大熊猫,接着游览了前朝皇宫,最后还去游乐园玩到了天黑。
总之行程满满,直到晚上八点半才到家。
“怎么现在才回来?”杨丽娜抱怨道。
“可可他们不是马上就要开学了吗?难得有机会,就让他们尽兴一下呗!”
“恩雅送回宾馆了没有?”杨丽娜问道。
张大妈没有留下来吃晚饭,六点那会儿就回宾馆了,杨丽娜特地给她打包了一些点心。
“送回去了,本来想带她回来一起吃个晚饭的,可惜时间来不及了,只能先送回宾馆里。”
“明天出发的时候,我给你们多准备点点心,省的回来晚了还要饿肚子。”
徐东苦笑道:“这次是失误,没想到外面一家饭店都没有,。”
“当然没有了,口粮都不够吃了,现在谁还舍得在外面吃饭,估计就只有你了。”杨丽娜没好气道。
其实饭店还是有的,只是不对外开放而已,都是一些国营招待所。
徐妈把饭菜热好了,徐东和几个孩子立马狼吞虎咽了起来,疯了一下午,确实又累又饿。
“明天打算去哪?”杨丽娜又问道。
“妈妈,明天爸爸要带我们去爬长墙。”乐乐抢着回答道。
杨丽娜皱眉道:“大热天的,爬什么长墙,晒都晒死了。”
徐东笑了笑没说话,爬长墙确实是他的主意,根据前世的记忆,从明年开始,长墙就不对外开放了。
因为缺少植被,再加上地下水急剧下降,长墙随时都有垮塌的风险,只能选择关闭景区。
作为一名大夏人,徐东不想孩子们有遗憾。
如果是距离远还罢了,但就在家门口,去一趟实在是说不过去。
第两百二十五章 娘家事
洗完澡,徐东正准备上床睡觉,不想却被老婆给拦住了。
“今天累了,下次吧!”说完打了一个大哈欠。
杨丽娜翻了个白眼:“你想哪去了,我有事要跟你商量。”
“什么事?明天说不行么?”
“不行,必须现在说。”
徐东一把从床上坐起来:“那好吧,有话你快点说,说完咱们赶紧睡觉,明天还要早起呢!”
杨丽娜踌躇了一番,最终还是开口了。
“老公,我爸妈那边……”
徐东连忙摇头道:“什么事都好商量,就这件事不行,说什么我都不会同意的。”
“你听我把话说完行不行,我没说让他们过来,只是如今口粮紧缺,我想给家里寄一些粮食。”杨丽娜干脆道。
就在上个星期,她才偷偷给娘家寄了一些吃食,只是份量不多,大约十几斤的样子。
今晚,她只是想把事情公开化而已,总瞒着也不是个事。
“寄粮食?”
徐东有些迟疑,按理说寄点粮食也说的过去,那边毕竟是老婆的亲身父母,但他心里始终有个疙瘩。
“没错,你连张大妈家都送了不少东西,总不能到了我们家,你就一毛不拔吧?”
徐东犹豫道:“你想寄多少?”
“大米我是不想了,我想寄点玉米粉回去,每月三十斤,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杨丽娜不想刺激老公,自家玉米粉反正都是用来喂鸡的,再怎么说,人也比鸡尊贵吧!
“没问题。”徐东痛快答应道,“不过丑话说在前头,送粮食可以,以后还可以酌情多送一些,但人不能过来,我不想见到他们。”
“行了,都听你的!”
尽管心中有些不舒服,但杨丽娜还是答应下来了,毕竟是自家父母有错在先,怨不了别人。
……
同一时间,远在千里之外的瓷都,老杨家却是一片欢天喜地。
老杨夫妻俩一共育有两个子女,老大就是杨丽娜,老二是是男的,叫杨建邦,比杨丽娜小两岁。
当初为了给儿子筹钱买婚房,老俩口拉下脸皮,骗了女婿整整三十万块钱。
后来用这笔钱,加上家里的一点存款,夫妻俩替儿子在市里贷款买了房子,儿子顺利结婚,没过几年就生了一双儿女。
老实说,这笔钱花的很值,老俩口至今都没后悔过,至于女儿的婚事,后来不也好好的嘛!
本来事情就这样了,和亲家闹掰了就闹掰,大不了不相往来就是了,反正女婿一家都是普通人,他们也沾不了什么光。
可惜世事难料,谁能想到,当初那个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女婿,居然发大财了不说,全家还搬到了燕京。
这消息是儿子带回来的,之前杨建邦去沪京出差,顺便去看了他姐姐。
结果到地方一看,房子居然换人了。
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
杨建邦直接找到了亲家那边,最后从他们家大哥口中得知女婿一家,早就搬到燕京去了。
经过仔细询问,这才知道女婿一家发大财了,不仅在燕京买了大房子,还把亲家俩口子都接过了去。
每每想到这里,老俩口心里说不后悔是假的,但事已至此,再后悔也没卵用。
眼下最重要的是修复关系。
于是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老杨俩口子隔三差五的就给女儿发消息、打电话,女儿虽然和他们闹翻了,但手机号码并没有更换。
一开始,女儿是拒绝接听电话的,发的信息也不回,但凡事最怕的就是坚持,经过老俩口好几个月不间断的努力,女儿终于愿意和他们说话了。
说起来,他们家虽然有些重男轻女,但夫妻俩对女儿还是不错的,从小到大也没委屈了她,这也是俩口子的底气所在。
从女儿口中,老俩口终于知道了女婿一家眼下的生活,原来女婿居然在燕京买了四合院,价值一个亿,妥妥的亿万富翁。
后来,杨母无意中透露出,想来燕京看望一下几个外孙,女儿倒是没有一口回绝,只是要说和女婿商量一下。
结果这一商量就没了下文,让老俩口心灰意冷了好一阵子。
再后来,国内旱情越来越严重。
老家农村是待不下去了,老杨夫妻俩只能去市里投奔儿子,好在儿子还算孝顺,没有发生狗血的剧情。
就是儿媳妇有些不情愿,经常拐弯抹角地说些难听的话,不想让儿子难做,老俩口通常都是能忍则忍。
一直到两个多月前,杨母在信件里抱怨家里的口粮不够吃,两个孩子都快瘦成麻杆了。
没想到,不到一个星期,女儿就给他们寄过来了五斤玉米粉,还有一些晒干的蔬菜。
也是从这一天起,儿媳妇再也没说过一句嫌弃的话,偶尔还给老俩口买件衣服啥的。
夫妻俩都知道,这一切都是女儿带来的,因此和女儿的联系更频繁了,当前几乎是每个星期一封信。
欣慰的是,接下来的每隔十天半个月,女儿总会寄一些吃食给他们,有时候是玉米粉,有时候是大米。
这大大缓解了他们家的口粮短缺问题,一家人总算能吃上一口饱饭。
今天,他们又收到了女儿的包裹,东西是儿媳妇带回来的,柴涵刚好在邮局上班。
说起来,这份工作还是家里攒了三十斤粮食换回来的,虽然是临时工,但还算稳定,比私营企业好多了。
而且努力一下,也不是没有转正的可能。
“奶奶,快打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