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
白秀珠轻声哼了一声,但眉眼带上了笑意。
道完别后。
白贵翻身上马,就跟随商队一道出发。
这年头的商队听着是商队,但实际上商队的武力着实不可小觑,没几把刷子,可不敢跨省行商。商队一些护卫都携带有火铳,百十来人。
一路上,撞见了几伙土匪,但这些土匪不成气候,商队护卫开了几枪,杀死了几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家伙,其他人一哄而散。
白贵见状没有强出头。
他练武,是为了强身健体,可不是什么好勇斗狠。
“夫善游者溺,善骑着堕,各以其好,反自为祸。”——《淮南子·原道训》
一次出手或许没什么大事,但如果事事如此想,总会有倒霉的一天,能苟着就苟着,绝不强出头。
就这样有惊无险的到了秦省,商队也没受到大的折损,只伤了几个护卫。
临近秦省,已经是十月初旬。
一夜,刚黎明,还是暮色的时候,就下起了雪,鹅毛大雪,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不论是山峁还是山沟,皆是如此,换了颜色。
北风萧瑟。
雨雪天,道路湿滑,商队不好行走。
“现在这是渭北,渭北没几家大户能接待咱们,我听说将军寨的郭举人家中良田阡陌,下了将军坡,全是他家的地,一马平川望不到尽头……”
“咱们得等了风雪停后,才能继续出发,再到省城。”
商队管事冷得缩着脑袋,走到商队中央的一处马车,揭开厚厚的布帘,和里面的人商量道。
“白相公,你怎么看?”
他问道。
白贵尽管不管商队的事,但地位在这摆着,一些重大决策,得事先询问。
不提白贵自个的身份,就单是和吴府的关系,就值得他慎重、
“将军寨?”
白贵怔了怔,生活在省城附近,一些消息自是灵通,包括这将军寨,他就曾在白鹿镇的王记食铺中听到过,大体印象也有。
而商队管事打算在将军寨郭举人家中暂时落脚,应有之理。
商队近一百五十多号人,每天光吃喝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光啃干粮也不行,所以落脚得优先选个有实力的大户,不然连他们的口粮都凑不齐。
而将军寨郭举人,就是渭北有实力的大户。兼是举人出身,虽说只是个武举,可在附近村落里,地位和名声都是不容置喙的。
“行,咱们不差这个时间,待会到将军寨,我和你一同出面和郭举人打交道。”
白贵说道。
“有白相公这句话,我替兄弟们给白相公道个谢。”
商队管事露出笑容。
甭看白贵在商队看似啥也不做,但这身份极为管用,一到关隘处,吃拿卡要的小吏,为难的官员,都会给上几分薄面,比他们这些人打交道容易多了。
而商队到郭举人家中,请求接待,自不可能让郭举人白白接待,但白贵这个有身份的过去,接待钱就会少上许多。
商队里面大多都是秦省本地人,对附近地形摸得很清楚,哪怕现在大雪笼罩,难以分辨地理,但没过多少时间,就找到了将军寨,并且走到了郭财东家门口。
五进的宅子。
在整个将军寨独树一帜。
瓦房都是崭新的,进门口都是青石板铺地,门侧落着两个抱鼓石。
敲门。
“你们是?”
侧门打开,走出一个长工模样的中年男子,他看着眼前乌泱泱的一群人,又带着货物,心里大抵有些猜测,“是行商的商队?也是,现在大雪封路,你们不好走。”
“是的,我们过来就是打算在贵府借宿,劳驾您费神,通传一下主人、”
商队管事凑上前去,从袖口摸出三四个单角银毫,拍在了中年长工的手心,一脸笑容。
“好的,我这就通知老爷。”
长工眼底闪过一丝喜色,点了点头,步伐迈得飞快,跑进里屋。
不时,就走出一个头发斑白,年过花甲,中气十足、精神饱满的老头,和乡间大多富户打扮差不多,长袖绸缎衫,白净的棉花袄子,带着黑色的瓜皮帽。
“鄙人白贵字美和,亦是秦省人,想来贵府借宿,不知郭举人可否同意?”
白贵这才站了出来,拱了拱手道。
“白美和……”
郭举人讶然了一会,随即想了想,说道:“你是前些年中小三元的白相公吧,不是听说你跑到东洋去留学了吗,怎么……,哦,对了,时间也差不多,你回来是正常的。”
“请进,请进。”
“还请白相公到屋内细谈……”
他侧身作出邀请状,脸上挂了笑容。
“是的,郭举人有礼了。”
白贵点头,不甚在意。
乡下消息不畅,郭举人只知道他是个举人身份,去过东洋留学已经很不错了。毕竟郭举人是武举,不是文人,没进圈子,一些事情不知道也正常。
“来人,看礼备茶,设宴款待。”
走进屋,郭举人到了客厅门口,对随行的下人喊道。
按理说,秀才功名虽贵,到哪里都是堂上客,可在他面前,还差点意味,但白贵留学过东洋,又是秀才,这身份就不一样了。
公派出国留学,回到国内,大小都是人物。
他吃罪不起。
“郭举人客气了。”
白贵点了点头,他被郭举人邀到了上座,正对南面的上座只有两个,一左一右,他坐在了左边,不过他亦没有推拒,掀起长衫下摆,就入了座。
一般客厅都是坐北朝南。
而坐北朝南的位置最尊贵。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
第225章 小娥?
商队管事和几个有地位的人亦被邀请进来,坐在客厅里面。
“白相公自东洋留学回国,初临寒舍,我自当略尽地主之谊……”
郭举人说道。
考武举,可不仅只考勇力,还有兵书策问。
论起做学问,他不行,但读过诗书,也算是读书人。
“此次大雪封路,来到,多有叨扰。”
“还请郭举人勿怪。”
白贵拱了拱手,笑道。
两人话说了没一会。
后院传来杀羊宰猪的声音。
不时,就有几个长工抬着大铁炉子走了进来。
砂锅里炖着刚宰杀好的羊排肉。
咕嘟嘟的冒着热气、
底下衬着的是烧得通红的木炭。
款待周道!
“这只是前菜……”
“白相公和诸位商队的兄弟,遇见了风雪,难免寒气侵体,咱这都是上好的山羊肉,最是补益脾肾,温中祛寒,补血养气。”
“院里的厨子正在做菜,咱们先吃羊肉,填填肚子。”
郭举人指着砂锅里的大块羊排肉,慷慨道。
吃东西也是有讲究的,一般遇见这种冒着大雪严寒天气来的,第一顿饭往往就是炖羊肉,没条件的则是烧碗姜汤,算是食疗法。给身体祛祛寒,以防止感冒,从而得病。
几人顺势应下,和郭举人一道围在火炉旁,大口吃喝了起来。
关中自古帝王州,吃羊肉从先秦至今,几千年的历史。但凡会点厨艺的,都会去除羊膻味。而在关中,吃羊肉的吃法也多。
啃完羊排。
长工又端来了几个大瓷碗,肉烂汤香,和羊肉汤差不多,只不过汤不发白,更清澈一些,喝着没有羊肉的膻味,与拉面汤比较相近。
每个人的托盘旁,又配上了几个散着麦香刚烙好的白吉馍。
“这是蒲城的羊肉水盆。”
“不过在咱省城,都会在汤里加粉丝……”
郭举人呷了一口羊汤,笑道。
正宗的水盆羊肉里面是没有粉丝的,只有汤和肉,以及一点木耳、黄花菜的小配菜。更极端一些的,只有汤和羊肉。
白贵也附和了几句,他是秦省人,对此再清楚不过,拿着白吉馍,从中间分开两半,加了一点腌好的菘菜丝,再从水盆中捞出几片羊肉。
吃一口馍,再呷口汤。
时不时屋外吹进一缕夹杂着雪花的寒风。
这感觉确实舒爽!
“白相公也习过武?好胃口啊!”
郭举人眼睛微亮,刚才白贵穿着袄子,显露不出身骨,只能让外人觉得他精神气不错,可这会吃饭的功夫,白贵吃了精羊排,又吃了一顿水盆羊肉,犹自不够,轻描淡写的模样,让郭举人这个习武出身的武举顿时就看出了一些端疑来。
“我年轻的时候,一顿能吃三五斤肉,还要配上不少麦饼。”
“现在老了,但胃口也比一般人厉害,平常的小伙子都比不上我能吃。”
他说道。
练过武,力气消耗大,每顿吃肉必不可少,不仅吃肉,而且能吃。要不然,就不会有穷学文富学武这种说法。
一般家庭,真的供应不出考武举的胚子。
“练过一些武学。”
“披挂门门下,师祖是燕南三侠之一,姓黄讳林标……”
白贵放下手中抓着的羊蝎子肉,随口说道。
这点没啥好隐瞒的。
虽然说提他习武的出身,好似有些炫耀的意味,实则这是常理。什么叫光大门派,这就是了,不然这些当师傅的为什么传下武学,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身死名不堕……
此为尊师!
自己出名了,顺便宣扬一下门派声名。
“我虽然老了,但功夫还在,如果白相公不嫌弃的话,待会可以和我出去搭把手,消消食。”
郭举人听到白贵果有功夫在身,神色欣悦,说道。
燕南三侠黄林标的名头他年轻的时候听说过,和他是一个年代的人。黄林标秀才出身,练武之后,做到了燕京绿营总教头,在他们习武之人之中名气属实不小。
“可以。”
白贵点头,他也想试试郭举人这武举的成色。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习武出身,绝不会去做什么草莽英雄,打拳赛,玩的沙场征伐,考的是武举人、武状元,这才是正儿八经的出身和路子……
他在精武门的时候,就听霍元甲提到过,他在宣统元年和光绪二十四年的武状元张三甲有过比武,但张三甲扎了马步,他连踢三脚,张三甲纹丝不动,打了几招后,他自愧不如,就认了输。
这不意味着霍元甲就差了张三甲许多,只不过明知打不过,再打没多大意义,两个人都年岁不小了,打一场伤筋动骨,折了寿元就不值得了。
秦省虽不如冀省在武林中的名气大,但作为边地,战争常年没停歇过。如果说比文,南方诸省内卷严重,但比武,北方诸省内卷亦是不差多少。
能在秦省考中武举人,郭举人的成色不会太差!
吃完羊肉,洗手。
两人出了客厅,到了后院,后院有一个练武场,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屋檐下,有着兵器架,摆放着十八般兵器,刀、枪、剑、戟、钩、锤等等。
兵器到未曾落锈。
可见长练。
在院中还放着数个石锁,大小不一,但落手处都包了浆,油光锃亮。
郭家的伙计、长工、厨师,还有一妻一妾,都尽数出来了。
大雪天的,在家圪蹴久了,见到热闹,可不就想着凑凑。再说听院里人都传遍了,家里接待了贵客,是个留洋回来的秀才。
留洋,现在还是个新鲜物事,大家都想瞧个究竟。
“来,咱俩先比比力气。”
郭举人抬臂,活动了一下身骨,右脚向前迈了一步,双腿屈膝微蹲,提握石锁于胯下,
他憋着一口气,右手将石锁向上抛起,高过头顶,在头顶翻转一周,随即左臂屈肘迎接石锁,同时,两腿再屈膝下蹲成马步。
吨的一声,石锁落在青石板上,地面微颤。
郭举人这才吐出口浊气,细密的汗珠立刻从额上和两鬓渗出,一旁的妻室,郭潘氏走了过去,拿着汗巾替着郭举人擦着汗,很习惯的样子。
拳谚语云:“两唇要结合,封之气力多。”
白贵脱下袄子,一袭长衫,他走近,打眼一瞧。
这由青石雕琢而成的石锁,重五十斤。
算是不错。
这只是开胃小菜罢了。
武举考试中,首场的马步箭,步箭是射一百五十步以外的箭靶,箭九箭,中三箭为合格。步箭用的是五十斤力的步弓。
而开弓射箭,必须精准快速,不可能慢悠悠的拉弓。
所以一般武举人的气力远比五十斤要大得多。
在武举考试中,亦有举大石,为“技勇”的第二项测试内容,总共分为三个等级,三百斤以上的叫“出号”,二百五十斤为“二号”,二百斤为“三号”。测试要求是,要求考生将石头提到肚子,再将石头的左右和底部各翻一次,这个动作叫“献印”。
“郭举人你这是小觑我了。”
白贵笑着摇了摇头,他沉肘,微蹲,单手朝下一捞,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