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你这是……”
此刻,周元承认他是有一些嫉妒了,这般的好记性,再配上日以继夜的努力,白贵不上榜,他都不信。
很快,学堂内,人影稀疏。
只有白贵还在奋笔疾书。
这时已经是午课下了,大多数学生都前去膳堂用餐。
他此刻拿着一本《中庸》的注释书,是学堂内生员自己做的笔记,书册扉页上写着“王儒钦”三个楷体小字,正是先前在宣讲圣谕广训时率先借给他们书册的生员。
他按照榜次先后,分别向这些生员借书,观看他们的注释见解。
因他们四人和朱先生关系匪浅,儒家有好学之风,他们对经义也早就是惯熟的,不缺那一时半会的时间,所以借书一事,诸生欣然,并乐意给他们讲解自己的见解。
每次奋笔疾书,将这些单列成行,互相映照。
初次抄写效果不大,但等到了三四次后,他对经书的理解就已经非是周元所能媲美的,周元只看到了他写八股的破题,但没有看到他对经学的精进。
起先他还劝过周元等人,周元他们也随之照办,但可惜没有他这么变态的记忆力,也就慢慢荒废,认为不如和朱先生学习来的进步大,他们这样做是在浪费时间……
一日他可抄上两人对经书的见解,而且速度越来越快,毕竟一些对经义的阐发是重复的,见解是相通的,他只择其善者而从之。
“王师兄是榜次第七,再抄上其他六人的,就算完成了这一阶段的任务。”
许久,松笔。
白贵揉了揉酸痛的手掌和手指头,就走到外边准备呼吸些新鲜空气。
刚走到门口,就遇到从膳堂回来的三人。
“抄完了?”
鹿兆鹏递给白贵几个包子。
菘菜肉馅的,滴了几滴香油,吃起来香味弥漫。
“你们今个怎么没有在后宅吃饭?”
白贵咬了一口,吃出这不是师娘朱白氏的手艺,细看一下,包子皮的做法和往日迥异,虽然挺香,但他还是有些疑惑。
之所以他们不前往书院开设的膳房,则是因为白鹿书院是官办县学,里面的膳夫和吃食都是由学田供给,以及滋水县拨款。
他们前去吃,有占人便宜,和毁誉朱先生的嫌疑。
避嫌,所以不去!
宋朝有三次兴学,分别是仁宗朝的庆历兴学,由范仲淹主持;神宗朝的熙宁兴学,由王安石主持;徽宗时的崇宁兴学,由蔡京主持。在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兴学中,开创了学田制度,朝廷专门为地方官学拨充学田,以此供养地方官学的财政支出,这个学田制度也被后世沿用下来。
因此一旦他们前去膳房用餐,有假公济私的嫌疑。
另外的八名学实学的学生,则无须担心此事,在洋务运动中,就已经明令各地开办实学,由朝廷和地方供给。
“今天来了四个道士,两个大的,两个小的,师娘正在招待他们,所以给了额们钱,让去膳房买些吃的。”
白孝文吞了口肉包,边吃边说道。
“说起来也是奇怪,这四个道士的打扮不一样,我能认识两个人应该是全真的,从终南山下来的,另外两个人是南方来的……”
鹿兆鹏皱眉,回想起刚才撞见的四个道人。
滋水县毗邻终南山,终南山是道家祖庭。关中的道家圣地数不胜数,户县的重阳宫,西安长乐坊的万寿八仙宫,周至的楼观台,长安的金仙观,华山的玉泉院、安康的紫阳真人宫……
甚至滋水县城里面就有一座白云观。
“那是混元巾和九梁巾。”
“额去西安府的时候,听人讲过,咱们北方这是全真道,南方那是正一道,正一能娶亲哩,你说他们能娶亲,还修什么道?”
周元挑了挑眉,说道。
比起全真来看,正一道的道士在他认知里,有些不像道士该有的模样。
“正一道创派人是张良的八世孙张道陵,源远流长,比咱们这的全真还要早些时间。”
白贵按照记忆回答,他在后世接触的信息面可比周元多多了。
“你说他们修道,能长生吗?”
白贵好奇询问道。
他在白鹿镇上听到西太后要来关中营建陵寝,而且是甘田镇,就好奇的不行。难道这世间真有道术流传不行。
“贵哥儿,怎么可能有长生?”
王儒钦笑着走了过来,他气度斐然,充满着一股儒雅味道,“我也去过白云观询问过观中的道长,道长说修道能延寿,长生是不可能的。”
第37章 西太后薨了
听到这句话,白贵心思歇了大半。
前世一本仙侠书写的挺好,道尽了修行的本质:千般法术、无穷大道,我只问一句,可得长生么?
不得长生的修道,终究是一场空。
“王师兄,你可知道与先生交谈的道人是谁吗?”
白贵心中一动,朱先生地位不低,平日里不能说往来无白丁,白丁也不可能大大咧咧的来书院找朱先生,能够与朱先生交友且交谈这么久的肯定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
王儒钦是朱先生的得意门生,是朱先生创办白鹿书院开始就入学的弟子,所以与朱先生关系最为密切。
“是终南山的刘明苍道长和他的徒弟张至顺道长,以及茅山的两名道长,姓甚名谁我不太清楚,只能从其交谈中模糊听到应该是林,理应是林吧,茅山是正一道的,听说那里林姓颇多……”
王儒钦皱了皱眉,回想道。
“刘明苍?张至顺?”
“定然是了!”
白贵心中一跳,前面张道长的师父罕少有人知道,但是徒弟张道长在现代羽化,他当时正在上学,学校群里到处都在疯传,羽化之时,天现奇特瑞相。
正说话的间头,后宅方向传来一阵阵交谈声音。
他转头一望,是四个道人和朱先生一同出来,朱先生和明显是全真打扮的一个老道士言谈正欢,但老道士笑的时候,不可察觉的带着一分悲苦。
“刘道长尽管放心,此事事关天下黎民福祉,我一定会联名秦省士绅,上书朝廷,要求释放修建陵寝的工匠……”
朱先生眼神坚决,尽管他知道这件事不太容易办到。
西太后和光绪帝,一后一前同时驾崩,这修建的陵寝,征发的徭役何止万人。按照惯例,这些被征用的匠人,会在修建完陵寝后处死的,以此防备皇家陵寝不被盗取。
南方群省已经通过电报知晓西太后和光绪帝驾崩的事情,但秦省消息闭塞,距离京师遥远,知道消息缓慢,另外滋水县也是消息闭塞之地,这一来二去,天底下知道帝、后驾崩的天大消息,竟然隔了半个月,还没传到滋水县。(有秘不发丧的延迟)
“我等何惜此身,只是不望百姓受苦。”刘道长和林道长嘴角泛起苦意,他们作为远近闻名的道士,一北一南,也被授命督建西太后的陵寝。
这一去之后,定无回来之日。
他们年岁也大了,死了也就死了,可修建陵寝的那些百姓都是壮男,于心何忍啊。
白鹿学院的诸生也议论纷纷,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统治清廷五十余年的西太后和被幽禁在瀛台的光绪帝就这么死了,而且恰巧是隔了一天。
白贵看到这幕,也没有赶着上前说请求道长传我道法,这不合适。
刘道长明显已经有了得意门生,不会传他。
正一道林道长他也说不上话啊。
更何况他现在是朱先生的门生,正在攻读经书,难道能上前说我已经堪破红尘,想要修道,不说有人收没收的问题,问题是现在明显两位道长也难以自保,还要央求朱先生联名士绅请求赦免修建陵寝的工匠……
“对了,我记得满清入关的时候,道士也被剃发易服,直到张天师和道士王常月费尽口舌向顺治争取后,才免了后续的剃发……”
白贵叹了口气。
这个世界即使有长生路,但最厉害的道士也不一定还能走通。
“还是先读书吧,有了先生这层关系,到时候考取功名后,再向张道长请教,不信他不传我法门。”
白贵摇了摇头,回了书屋,继续苦读。
有了功名,有了基本的出身之后,他说去入道,就不会那么啼笑皆非了,现在他家里可是还未“脱贫”呢。
道术也不是那么好修成的。
他苦读四书五经已经这么久了,白白浪费好时机,才是愚蠢。
……
五日后。
朱先生联名秦省士绅,共三百多名秀才,二十多位举人,一同向巡抚进言,请求方巡抚上奏新皇帝,待陵寝修建完毕,赦免工匠。
“今天下疲敝,洋夷欺我泱泱大国,盖莫朝廷因循守旧,吾等闻东瀛皇帝、英吉利王宽以仁慈,爱济士民。修建陵寝,徒耗民脂,残戮百姓,天下愤怒……”
“不闻英吉利王、德意志王等国驾崩修建陵寝有如我朝制度,请陛下三思,允以废除!”
洋洋洒洒千言谏言就被这样送到了巡抚衙门。
这件事在秦省闹得沸沸扬扬。
“梦周兄糊涂啊!”
“岂能因为那些百姓就废了你的大好前程!”
古县令听闻此事,匆匆赶来白鹿书院,让朱先生现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要裁撤这谏言,就没有什么大事,但朱先生只是笑了笑,喝了口茶,继续与古县令说些闲话。
古县令接连叹气,回到衙门,次日就闭衙不出,称自己病了。
同样的,在这件事的闹腾下。
滋水县的县试也在二月的尾巴根上开始了。早些日子,县里就出了公告榜文,定在一个月后,也就是二月二十三日进行县试。
应试的考生必须在七日之内前往衙署礼房呈递姓名,并且写上应考人的三代履历,并找好一名秀才生员作保。
白鹿书院是最不缺秀才的,保单也早早弄好。
作保有两种,一种叫做五童互结保单,由同时应考的五人写具保单。还有一种叫做具结保单,由本地的廪生作保。而前一种保单,则危险比较高,一人出事,五人连坐。
和高考一样,不支持异地跨考。
“这次县试肯定有风险的,若是贵哥儿你去了,肯定会被罢卷或者找到由头问罪。”
同村的几个同窗有些担心道,他们都知道现在朱先生可以说得罪了滋水县县令,此事一出,滋水县县令难辞其咎,没有管理好治下的朱先生,造成秦省轰动。
“你看先生现在有事吗?”
白贵随口分析道:“一月中旬上奏,按理说早就到了燕京,现在还没问罪,肯定是秦省巡抚自己扣押的,虽然还有各地的密奏,但这个节骨眼上谁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康熙时候,为加强对官员控制,特许亲近官员用密折奏报。雍正后,扩大了此例。
但密折奏报虽然能够掌控全国,加强君权,可现在上面的权力争斗还没有结束,谁也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动干戈。
当然,他有能够应试的自信,还是早就知道了县试的试题,不信古县令真的能让他罢卷。
另外……
滋水县最近传言,有白雉降生于白鹿村。
这可是祥瑞!
清末时,也就是几十年前,有白雉在无畏山被捕获。学者王权特意写了一片文章,为《白雉记》,其文为:“清受天命二百年,天子躬节俭点,福瑞草木毛羽之祥充山泽,农夫竖子过而不闻见,而白摊适以其时被罗于伏羌之无畏山。山人王权抚而悲之曰:呜呼,白雉,贡于周,歌于汉,笔于史,勒于乐章,何其荣也。今圣人莅位……”
第38章 文能及第
王权写的这篇文章,就是借捕捉白雉之后,以为祥瑞,然后吹捧皇帝。
圣人,指的就是皇帝。
《易·说卦》中说道:“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在隋朝时,隋文帝杨坚就被少数民族称呼为圣人可汗,这里的圣人,就是指的帝王意思。
王权在这片文章怎么说呢,正是因为我大清历代皇帝躬节俭点,所以才有这些祥瑞的草木和动物充塞在山岭河湖之中,但是这些愚夫愚子是看不到的,现在这只白雉恰好就被罗捕在无畏山。这说明什么,说明是圣人您在位了啊!
而且白雉也是古时四宾臣服周朝,朝贡的贡品啊!
《尚书·大传》记载:“周成王时,有苗异茎而生,同为一穗,其大盈车,人有上之者。王召周公而问之,公曰:‘三苗为一穗,天下其和为一乎?’果有越裳氏重译而来。交趾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越裳氏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
在班固的东都赋中,也有作的《白雉诗》!
还有白居易作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就是因为在王莽当大司马的时候,越裳国又供奉了一只白雉,和三只黑雉,因此白居易将周公和王莽放在一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