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相比较皇宫中的其他皇子,他只不过是十八子,如果算年龄来当这个皇帝,他怎么都不够格。
  但白贵只说了一句,他“少有聪慧,有紫薇相”后,他就被定为了太子,入朝当了皇帝。
  所以,现在他如果想要维持住自己的皇帝位不被废除,那么就必须抱紧白贵的大腿,放权给白贵。
  放权给白贵,看似是丧失权力,实则是一个妙招。
  因为只要白贵有权,他……才是皇帝!
  他作为皇帝的合法性,来源于白贵,来源于白贵的党羽!
  再者说,他一个幼帝,还是自认为和白贵对抗不了的,与其死抓住权力不放,也没什么权力,还不如动动嘴的功夫,让白贵这个“亚父”放心。
  最后一点,在众多皇子中,他和白贵向来比较亲近,对白贵亦比较信任。
  当然,这一招也未尝没有将白贵架在火上烤的打算。
  只不过白贵现在已经贵为代国公,又是宰执,如今有了拥护从龙之功,想要再进一步赏赐,难上加难,总不能真的封王。
  而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这三件套,虽然稍有些忌讳,但实际上,这只是萧何故事罢了。
  “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如今新帝已立!”
  “尔等还不参拜,莫非是另有异心,妄想祸乱国事?”
  白贵转身,站在龙椅左侧,俯视朝廷百官,沉声喝问道。
  他当实权宰相六年,在百官之中积威多年,朝廷故旧又多,不少人还是他以前的部将、属官,所以见他喝问,立刻躬身施礼。
  而一些“心怀异心”的官员,迟疑了一会,亦不得以开始施礼。
  “众卿家免礼。”
  寿王李瑁脸色潮红,面泛喜色。
  见到这一幕,他才觉得,一切都值了!
  礼毕。
  白贵扫了众人一眼,开口道:“北衙四军、南衙军十六卫乃是朝廷精锐之士,守备长安,现今突厥南侵,正需国士之时,本相之意,调拨两军精锐之士,开拔北疆,抵御突厥,不知李尚书以为如何?”
  既然扶持幼帝夺了李隆基的位置,那么当今之急,是夺了长安的兵权。而夺走长安兵权,以突厥南侵的理由最为合适。
  自古以来,守备京师的军队都是精锐之师。、
  至少明面上是。
  “论到兵事,我等臣僚,就属白相精通……”
  “现在白相决议如此,下官附议!”
  兵部尚书一丝迟疑也不敢有,立刻说道。
  这就是宰执的积重之威!
  现在又有小皇帝撑腰,他即使反对,也无济于事。同样,既然是为国,他也觉得,现在如果让长安乱起来,突厥入侵急迫,说不定会再复永嘉之乱。
  现在朝廷可调之兵,就属守备京师的南北军可调。
  “兵部尚书同意,那其他人呢?”
  白贵再问。
  “下官附议……”
  “下官附议……”
  “下官附议……”
  朝廷百官一同道。
  ……
  突厥入侵和驿站失灵、皇帝南巡,只是白贵制造的幌子。
  大唐北境的各种小部族数不胜数,只要他稍加示意,就可让边境情报由小部族入侵改为突厥入侵,反正都是草原部族,认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而这种小部族入侵,一年的秋冬之际,不知多少。
  驿站失灵,这件事就更简单了。
  李隆基这个皇帝的权力,不知不觉就被白贵以简单的伎俩巧妙夺走了。
  看起来似乎有些充满戏剧性。
  但实际上这并不戏剧。
  董卓之所以能从边将成为董相国,就是因为东汉朝廷一次小失灵,放董卓的兵马入了洛邑,就执宰了东汉的社稷江山。
  而白贵现在是一国宰执,施以小策,在皇帝不在长安的情况下,做到如此地步并不难。
  但……正如董卓会被反噬一样,白贵这般施为,也会被反噬。
  只不过相比董卓这个被排除在朝廷之外的边将所引起的反噬而言,白贵作为朝堂的领头羊,反噬就小了许多。
  有突厥入侵的这个前提下,家国大义之下,守卫长安的南北衙禁军在朝堂的压力下,不得不被拆解,一部分“精锐”在故将军、校尉的带领下,前往北境抵御匈奴。
  长安兵权,轻而易举就落入到了白贵这个权相手中。
  大约半个月后,李隆基返京,因见兵权已失,不得以只能暂认了自己已经被架空了的事实,被尊为太上皇,另居于太极殿。
  回来第二日。
  李隆基派人邀请白贵入宫赴宴,目光幽幽。
  “白卿,朕一向恩宠于你……”
  “你就是这样对朕的吗?”
  他冷声问道。
  他心底里很失望,他一直认为白贵对他忠诚。但没想到,他失去因信才不过十几天,白贵就另立了新君,尽管事出有因,可谁都看出来,这其中白贵的野心。更别说白贵现在已经是朝廷的权相,和以前的实权宰相大不相同,权力更上一阶。
  “陛下怠于朝政,三次南巡,消耗民脂民膏无数……”
  “此次突厥入侵事急,臣不得以……”
  白贵神色淡然,回道。
  如果他只甘心当一届宰相,那么李隆基罢相也就罢了。但他现在的改革才刚刚开始,六年,六年的时间什么也做不了,他需要更长的时间。
  而这个时间,李隆基给不了。
  另外,若不是因为现在的李隆基已经沉湎于享乐,南巡这项计策也不会成功。他现在将李隆基尊为太上皇,总好过日后再有一次“安史之乱”。
  “瑁儿现在年幼,不能理政……”
  “白卿你帮朕,将瑁儿废掉,重新让朕执掌朝政,朕给你封王!对,给白卿你封王,以白卿的功劳,封王够了!”
  “代王白卿你看如何?不行的话,赵王……”
  李隆基见到白贵这般神色,心底一慌,立刻就明白白贵对他并不忠诚,所以知道对白贵质问,并不会奏效,所以改变了策略,想让以封王事让白贵动心,重新拥立他执掌朝政。
  “臣子不可封王,臣对陛下和大唐忠心耿耿。”
  “陛下或许是喝醉了……”
  “臣这就告退了……”
  白贵起身,微微躬身施礼,然后连头也不回的甩袖离开。
  重新拥护李隆基执掌朝政,他还那么傻,若是李隆基重新拥有权力,第一个对付的人,估计就是他。
  走出侧殿,在走廊拐角处,见到了武惠妃。
  武惠妃貌美如初,施着粉黛。
  “陛下是不是在和白相商量废除瑁儿的事情?”
  她问道。
  李隆基屏蔽左右,只让白贵一个人入宴,必然是商量秘事。而李隆基能商量的秘事,不用问也知道,必然是关于权力。
  “寿王虽年幼,可却已有明君之相。”
  白贵没有明言,但一切都说了。
  而他之所以选择册立寿王李瑁,原因有很多。一是,因为武惠妃的关系,二则是,寿王李瑁年幼,比较好掌控。最后一点,这项计策中,若不是有武惠妃陪侍在君王侧,让李隆基难以反应过来,这件事也就没这么容易成。
  “太子地位稳固,本宫和皇后有过间隙,若是太子上位,日后我们母子必定不得善终,此次多亏了白相的万全之策……”
  武惠妃美眸微眨,凑到白贵身侧,吐气呵兰道。
  (开元十一年,太子李瑛年长,李隆基忌惮太子,遂借故废除太子李瑛,让前往吴地就封,改立王皇后所产之子为太子。)
  她虽然知道白贵这般行事,祸患无穷。但谁让太子地位太牢固,轻易撼动不了。
  死道友不死贫道!
  与其不能破局,还不如鱼死网破。
  傀儡皇帝,也好过日后李隆基驾崩后,他们母子的处境。再者说,白贵又没有子嗣,这点她还是清楚的,不可能篡位,位子还是寿王李瑁的。
  “此处还是皇宫,你我不宜相交过密。”
  白贵皱了皱眉,提醒道。
  他虽然和武惠妃有过结盟,互相交换了把柄,但这是私底下的关系,在明面上,外臣可不能与后宫妃嫔勾结。
  “怕什么,现在后宫之中……”
  “可还不是你和我的人吗?”
  武惠妃笑了笑,不过还是听了白贵的话,向后退了三四步。
  这也是为何她这般相信白贵的原因。
  白贵将执掌后宫权力的机会,交给了她。
  而原先的王皇后,虽然还有权力,但权力出不了清宁宫,与她现在,不能比。
  “想要稳固寿王殿下的皇帝位,下一步就是册封你为太后。”
  “如此一来,法理皆有。”
  “亦是昭告朝臣,陛下不可能再复位了……”
  白贵看了一眼武惠妃,说道。
  现在他立了寿王李瑁为帝,那么稳固寿王李瑁的皇帝位置,就是当务之急。同时还有一些朝臣,对李隆基回长安,还抱着一丝的侥幸之心。
  立武惠妃为太后,亦是相当于明朝的大礼仪之争。
  同意,那就相当于背叛了李隆基!
  不同意,也方便白贵将这些朝臣清除出朝堂,再次强化权力。
  毕竟上一次册立寿王李瑁为帝,李隆基不在,还能有理由进行推脱,但现在李隆基回到了长安,立武惠妃为太后,政治意图再明显不过。
  必须进行站队!
  “太后……”
  “本宫是瑁儿的生母,成为太后是应有之理!”
  武惠妃美眸一亮。
  她想的倒是没白贵想的这么多,第一时间想的是,总算是能压后宫这些妃嫔包括皇后一筹了。


第347章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太后、权相……”
  白贵脸上闪过一丝古怪之色。
  他这算是拿了张居正的模板。
  不过他既有兵权、又有相权,又有战功,又有名望,以往的故旧等等,算是王莽、曹操等权臣的杂糅体了。
  “陛下现在仍有不甘,惠妃若有警觉,还请立刻向本相告之。”
  白贵将要离宫的时候,对武惠妃叮嘱道。
  武惠妃原先只是正三品的婕妤,后来在生育寿王李瑁后,又被晋升为了从一品的惠妃。
  “这事本宫省得……”
  “不过现在瑁儿成为皇帝,陛下必定对我心生猜忌,一些秘事估计也不会向本宫吐露。”
  武惠妃颦了一下柳眉,想到了这件事,她抿了抿朱唇,正想说‘何不如让李隆基身死’,但想了想,这未免太过狠毒,是个男人听到女人这般做,都会心生警觉,她还不想白贵对她心生厌恶。
  于是说道:“本宫会安排几个机灵点的宫女、宦官看着陛下,不过外朝已有白相你执掌乾坤,陛下绝不可能再翻起风浪。”
  “陛下即使比以往昏庸了不少,但仍不可轻视之!”
  白贵道。
  武惠妃本来还没怎么上心,但听白贵这么一提,知道李隆基可不是什么庸碌君主,要是让李隆基夺权,她下场也不用多想,必须看紧李隆基。
  ……
  不提朝堂事。
  白贵这六年借助大唐整个天下的气运,长养圣胎之境几乎已经臻至巅峰。
  当然,这是他自己的巅峰,在这个境界之内,再也难以寸进。
  原先指甲盖大小的龙龟玄胎成长到了磨盘大小,而后又在金石外药的磨砺下,从磨盘大小逐渐缩小,缩小到了丹经记载的约莫“纵广一寸”,内里四肢五脏、肌肉筋骨一一都清晰可见,有若微缩活物。
  “类如鸡子,白黑相符,纵广一寸,以为始初,四肢五脏,筋骨可俱,弥历十月,脱出其胞,骨弱可卷,肉滑若饴。”——《周易参同契》
  同样的,除了环绕在玄胎周围的一道先天太乙之真气外,还有了一道莫名的神力,或者说其叫做伏羲神力。
  '姓名:白贵'
  '道功天赋:百伶百俐、筋骨强健、入微、扛鼎之力……'
  '事功天赋:勤能补拙、多劳多得、温故知新、日有精进……'
  '修道天赋:福缘深厚、黄粱一梦、灵心慧性(伏羲神力)……'
  '道功:两万三千四百。'
  '事功:十二万八千。'
  在白贵冥想的时候,金澄澄的镜面上写着这一行行的简字体。
  自从灭掉吐博国,他已经积累够了兑换下一个可供兑换的修道天赋,即灵心慧心,增长的不是智慧,而是关于他修道的悟性。
  但不料,自从他一直刻意压制境界后,这灵心慧性也蜕变为了伏羲神力。
  “伏羲神力绝不仅是推演天机这些能力……”
  “只不过我的法力恰好有一缕蜕变成了带有伏羲神力特性的法力。”
  “就像是秀珠的女娲神力,也只是残缺版的女娲神力。若是完整版本的女娲神力,仅凭女娲后人,还无法催动此等神力。不然……女娲后人也不至于只有这么些实力了。”
  代国公府,白贵朝后庭走去,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