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出身贫寒,素来苦读,家中也无闲余钱财订亲……,故此并无婚约。”
白贵回道。
这句话半真半假,白鹿村自从做起葫芦鸡生意后,他家里还是不缺钱的。更别说他中了秀才,又是小三元,门槛都快被提亲的媒婆踏破了。
只不过他这边一直也没松口。
这只是一个借口,他一直没订亲,自家知道自家事,但别人恐怕会误以为他身体有问题。
嫁娶这种事情,其实他也不会太过抗拒。
哪里会有什么轰轰烈烈的爱情,那些都是话本编写的!
大多都是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小事……
王八对绿豆,看对了眼,问过家世门第,知道品性容貌等等之后……,就这样嫁娶了事!
之所以不愿在白鹿村松口,一是这乡下富户的闺女大多缠脚,他尽管不会歧视缠脚的女子,但让他娶,他还是不太愿意的,二是见识不同,说不到一块去,即使再请了西席,教授四书五经,那也只能算是粗通文墨,才女还是很罕见的……
要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也就罢了!
说点功利的,他白美和也算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要娶,就娶名门小姐!
“未曾订婚?”
白雄起闻言露出笑容,点了点头,他对白贵还是很欣赏的。
不过关于他妹妹的婚事,也不能这么就随意订下来,。既然现在白美和还没订下婚约,那就不着急,反正还需要留学数年,在观察一些时日,也是好的。
不能匆匆定下。
谈话被打断,旅馆主人上了饭食。
一人一份鳗鱼饭,一道味增汤,和一盘点心。
点心是鲦鱼烧,其实并不是真的鲦鱼做的,而是以面粉、砂糖、牛奶为材料,做成的像鲦鱼的和果子,里面夹杂着红豆馅。
吃完饭菜,已经临近黄昏。
此时从南伊豆回东京都,已经赶不上返航的渡船。
所以也顺便在旅馆住下。
白贵盘膝看了一会书,门外传来敲门声。
“请问是白先生吗?”
那名叫阿君的年轻女子轻声喊道。
“请进。”
白贵微微皱眉,不知道这名为阿君的年轻女子有什么事,但出于礼貌,还是让她进来。
他合上了书。
“我在钱汤的时候,就觉得先生长得像妹妹提到过的人,但白先生你一直在说话,我也就没敢上前打搅,还请白先生多多见谅……”
阿君跪坐在对面,连忙鞠躬道歉道。
“你妹妹?”
白贵讶然,他来到东瀛,见到的女人不少,但相熟的却不多,怎么可能攀扯到他随处住到的一家旅馆的年轻女人身上。
“是的,是我的妹妹,她叫熏子,在甘味茶屋的时候,她给你表演过三味线……,后来你给了他十日円,她就叫这故事告诉了我,姓白的人,在东瀛是很少见的……”
“更何况白先生的字也是不多……”
“所以我也就认出了你。”
阿君解释道。
白贵和白雄起都姓白,但叫白美和的人,估计整个东瀛也找不出几人。她也看过报纸,她平时是不怎么看报的,因为认识不了几个字。
但这是熏子买的报,高兴的将报上的内容给她看……
看的报不多,也就一眼记下了。
也很好记。
十日円不多,但够她出门抓上几十次药。这时候的纺线女工一个月也才一点三日円,艺伎能多些,却也要受置屋和茶屋的盘剥,落到手上的是不多的。
那十日円是特别赠予的礼物,所以落到了熏子的手上,完好无缺。
“原来是这样啊……”
白贵对那个艺伎少女印象还是很深的,也不可能不深。
他的面色和缓了下来。
“熏子说你是她的恩人,她这一辈子都记住你了,现在她在京都的艺伎学校学习,如果白先生有机会的话,能否去京都见她一面……”
“好让她当面报谢。”
阿君小心翼翼的试探,问道。
尽管白贵的住所是不难打听的,但一个艺伎前去寻找,无疑是有些不合适的。很容易就会对白贵的声名造成污毁,因此阿君想要拜托请求白贵去见熏子一面……
这个请求很唐突,艺伎的地位不高,更别说和出名的作家相提并论了。
“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会去的,还请她在艺伎学校等我。”
白贵点了点头,同意了。
他过些日子,就要去京都一趟,顺路看看,也是不错。
熏子在京都艺伎学校也不难理解,京都的置屋和艺伎行业在整个东瀛是首屈一指的,只有那里才会开设艺伎学校。
第121章 白雄起的告诫
艺伎之间也是分档次的!
在东瀛的关东地区称呼艺伎为“芸者”,见习期称呼为“半玉”。在关西地区则称呼艺伎为“芸子”,或者“芸妓”,见习阶段称呼为“舞子”。
芸妓的音译即为“geisha”。
艺伎主要角色是艺人,妓和伎只是写法是用来区分男女。
当然所谓的不卖色,也是如青楼的女校书一样,往往待价而沽,等到合适的时候,出卖“水杨”。
水杨和前面的破素意思差不多。
现在熏子进入了艺伎学校,专门学习艺伎的才艺,相当于档次更高一些,自主选择权更大一些。
“熏子是在置屋居住的吗?”
白贵给阿君和他分别倒了杯绿茶,在东瀛,本地出产的茶叶九成都是绿茶,所以旅馆的茶水多见绿茶,便宜实惠。
他饮了一口茶水,询问道。
“先生误会了,熏子是荣吉大哥帮忙照料的,在板桥区的置屋只是挂名。”
“荣吉大哥是她的亲哥哥……”
阿君着急解释道。
如果是置屋的艺伎,是比较麻烦的,身契在置屋,完全由置屋的老板操纵自由。相当于青楼的老鸨,一般不好糊弄和接触。
另外艺伎未学成手艺前,也是不被怎么允许接触客人的。
所以白贵才有此问。
怀着一丝谨慎。
谁知道置屋后面会有哪个大人物,沾染一身骚可就不好了……
提前做做准备。
有备无患。
接着阿君又给白贵说道:“荣吉大哥和熏子在家里都是厄介,他们起先在甲府也是有资产的,荣吉和熏子的父亲死后,他们被长子赶出了家门,只能无奈操持艺伎的行业,前往四处演剧……”
厄介,意为是麻烦的,吃冷饭的。
甲府,是甲府市,是山梨县的首府,名字由来也是与甲斐国有关。
在东瀛,父亲和长子的地位是一家中的最高,吃饭的时候,两人坐在正位,而其他的次子或者弟弟妹妹只能坐在下座,称呼长子必须冠以“大人”的尊称,一点尊严都没有。
财产也是长子继承制,其他子女分不到一点。
如果家中的条件好,就像一高的东平三郎虽不能继承家业,但也还有求学的可能。但要是条件不好的,家中财产长子自己都不够分,嫌少,那么其他子女只能被光溜溜的扫地出门了。
阿君的这句话,意思是熏子也是良人,被迫从事这种职业。
不过进入艺伎学校后,就相当于“翻身”了。
一些家庭也是以女儿能走上艺坛为荣的。
……
白贵与阿君除了熏子的话题,也没有什么可聊的。
在聊天中,白贵也大致了解了一下阿君的状况。阿君是在旅馆里做帮工,去钱汤搓背,如果见到客人给的价钱合适,偶尔也做一下“女郎”。
女郎是卖身的,和艺伎不同。
“打扰白先生了。”
阿君提出告退,若不是因为白贵是熏子提到的恩人,她也不可能和白贵说这么多话,那是她高攀不起的人物,说几句话就觉得格外的拘谨、不适。
“很希望下次再见。”
白贵从钱包掏钱,递给了一日円的纸币。
这是餐费。
阿君也是借口替他送餐进来的。
餐费估计是不怎么贵的,一两钱吧。余下来的他对阿君说,可以当做小费,不用再找零钱。
阿君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退走的时候施礼道谢不停。
等阿君拉上纸隔门之后。
白贵也没有了看书的心情,于是翻开手稿,继续写书。
用的钢笔。
硬笔写字是比软笔写字快上不少。
隔日清晨。
这一天过去。
白贵就没怎么见阿君的身影了。
不过他也没想打听。
一些事只是顺手而为,刻意闯入,反倒让其他人无所适从。
回东京都的路上,他见不少百姓门前都放上了一捧菊花,菊花是东瀛的国花,也有悼念死者的意思。来来往往的行人,大多身着黑色。
东瀛悼念首相身死的国葬也在昨日结束。
这些只是余音。
“美和,如今时势日变,你一个人力量终究弱小,要学会惜身之道,留待有用之躯……”
“记着凡事去做的时候,三思而后行。”
临近分别,白雄起趁着几人不注意时,对白贵告诫道。
他虽然也很欣赏白贵扬振国威的行为,但要是真的做了他的妹婿,他还是希望白贵能够稳重一些,深思熟虑再去做。
现在白贵是少年,有几分意气之争也是正常……
等过了一些年头,经过打磨之后,才是真正的良才美玉。
君子如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美和谨记。”
白贵点了点头,他和白雄起的想法不谋而合,不过在外人看来,他是有些“莽撞”的。但他也并不打算解释这一些事情,有时候莽撞也是好事,至少别人对他的容忍度能高些。
少年就该有个少年的模样。
几人一一道别。
白雄起和白秀珠仍然会在东瀛逗留一段时间,而迅哥儿则前去报社继续工作,他可不像白贵是主编,又是摇钱树,工作自由。
而白贵也叫了敞篷马车,赶往一高。
吉野校长批准的七天假期也已经只剩下两天,再过四五日,就是期中考的时间。
他需要复习一二,有备无患。
这段时间他的行程都排满了,除了初到一高刻苦学习一周外,其他的时间都用来写稿和习武,第一学部的课程都没怎么认真学习……
不过第一学部的期中考,考的也只是朱子学,以及一些其他文学上面的内容。
他对此还是有些信心的。
但问题是,东营的朱子学和真正的理学难免有些偏差,只学其表。想要考一个高分,还是需要再苦读一阵子,不过有了事先在国内理学的基础,考这些朱子学也是不难。
“明达兄,怀先兄,你们……怎么脸色这么差?”
白贵一走进寝室,看到二人形似枯槁的脸色,就有些惊讶。
“废话,我俩偷偷在宿舍学习,都是请了假的,也没敢出去外面走一步,不然不好解释……,这段时间啃干粮,哪里会好受!”
刘明达翻了翻白眼,说话有气无力。
第122章 期中考一番
“美和兄,别说了,有吃的没有。”
“我们俩个快饿死了……”
吴怀先目光看向白贵拿的手提包。
眼睛直勾勾的。
像是晚上冒着绿光的野狼一样。
见状,白贵立刻掏出他在东京都顺路买的一些寿司、生鱼片掏了出来。
他从东京都回八王子市有买一些零食的习惯。
相比东京都,八王子市的餐饮就有些萧条了。
味道也不如东京都的好。
两人狼吞虎咽。
很快,消失一空。
“待会去唐人町吃粤省面条,我请客。”
白贵说道。
两人点头,在宿舍苦读了这么多天,如果白贵没有带来新鲜的寿司、生鱼片,他们还能继续坚持。可现在吃了远比干粮美味的寿司和生鱼片,嘴里的馋虫再也难以忍住,想要迫不及待出去大吃一顿。
八王子市,是有唐人町的。
距离一高约莫一两里路,两人走了一会,就到了。
很小的街道。
进了和屋,饭馆老板并不是清国人,而是东瀛人。
据他说,这手艺是他学自唐人街的,来到家乡开了面馆。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一般吃惯了日式菜的人,都会想找一些其他吃的。
东瀛是一个美食匮乏的国度。
“三碗粤省面条,再来一份烧麦……”
几人点餐。
菜单上除了粤省面条之外,还有“馄饨”、“烧麦”、“唐汁灰粽”等具有中华特色,又有些日式风味的菜肴。
粤省面条很快端了上来。
和后世的日式拉面有一些像,不过面食的做法也就这么几种,翻来覆去都会重复。类似晋省和秦省这两个面食大省,面食重复率很高,叫法也各异,例如猫耳朵和麻食,一模一样。
更别说粤省面条是日式拉面的起源……
如今的东瀛还无后世鼎鼎大名的日式拉面这道国民菜。
日式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