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亦要记住,日后发达者,需重新往此间捐款!”
晚上,回到寝室。
白贵从信封中取出两千日円,放在竹桌上,目光扫视在场的留日生,郑重说道。
第144章 白圭之歌
关于救急金,白贵早就有了一定的想法,那时是几个留日生生活困难,饿得面黄肌瘦,无奈只能告假出去兼职,在学生部请假的时候被他知道了。
不过他也没有多说,兼职不丢面子,但是求人借钱有些拉不下脸,一次两次还好说,次次都借,哪怕是圣人也有不耐烦的时候,同样借钱的人也不好受。
所以白贵只能竭尽所能,尽量帮助留日生找一些兼职工作。
例如报社的翻译工作、编辑工作,都是以文职居多,薪资不少、轻松,也能锻炼人,让这些高材生刷盘子什么的,也太过屈才和憋屈。
现在时机到了。
尽管此次大秦帝国一刊的热卖,与他的质量,以及山田光子的暗中帮助有很大关系,留日生们去各高校、大学的宣传也只是起到促进作用……,但大家一同劳动,一同宣传,也有他们的功劳在里面。
有了这个由头,牵头做救急金,就是顺理成章。
这救急金,虽然白贵占了一定的大头,但也少不了各位同窗的帮助,这样一来,是大家共同的心血,救急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太多的顾虑和不好意思……
不然,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还是不少的。
话音一落,在场的留日生纷纷动容。
“美和兄大气!”
“救金这名字也起的贴切,就急,救急,缓解一时的窘迫……”
一些人鼓掌笑道,也是与有荣焉。
两千日円可不是什么小钱。
“错了,应该是彩!”
又有一人打断,笑着说道。
彩,喝彩!
在《大秦帝国》中,彩这个词被引用的频率很高,已经到了众人皆知的地步。在场的留日生,罕有没看过这本书的人。
“彩!”
“彩!”
“……”
众人有节律的鼓掌,有如古人击缶而歌!
……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使馆耳中。
吴公使特地赶过来嘉奖,他将一叠钞票也捐进了这个救急金之中,“国事艰难,使馆也只能咬牙度日,苦了你们这些学生,这些总共有四百多日円,是我们捐的,虽然不多,却也算我们这些做长辈的心意……”
他捐完款,叹了口气,取下眼镜用绢布擦拭。
“公使说的哪里的话……”
“大家都是留日生,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只有抱作一团,才能不被其他人欺负!”
白贵劝慰道。
他刚来东瀛的时候,因为剪辫子被吴公使训斥了一番,对吴公使略有不满,但随着时间推移,他才发现,吴公使也算是老好人一个。
留日生有事,使馆也是竭尽所能帮助。
这四百多日円看似不多,可却是使馆这些人硬生生挤出自己的家产凑的。
一些学生实在维持不下去,也能去使馆讨来一些钱财。
“美和,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
吴公使缓缓点头,看着白贵的眼神略带满意。
捐两千日円的魄力不是谁都能做出来的。
“公使客气了。”
“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白贵回道。
“不骄不躁,视金钱如粪土,白圭,不愧是古之君子!”
吴公使笑了笑。
他这句话一言三喻。
一喻,白圭指的是战国魏国时的魏国国相,也是大秦帝国中白雪的父亲,在史书中奉为商祖,也是名义商;二喻,白圭也做“白珪”为美玉,为白玉做成的礼器,为高洁之器;三喻,就是如今白贵作此壮举……
“公使谬赞了。”
白贵挑了挑眉,没想到吴公使给他这么高的礼赞。如果没加上那古之君子,他还还不会理解,但加了古之君子,他作为熟读诗书的人,哪能不明白其中的韵味。
“论语中说:‘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你能有此义举,可见胸怀坦荡,是磊落丈夫。我虽不是什么至圣先师,但你追求雄起兄妹妹白秀珠的事情我还是略知一二的……”
吴公使引经据典,说道。
使馆有专门传送信件回国的官方通道,所以一般留学生如果传递信件,都会选择在使馆传送,一来是有保障,二来也能便宜一些,基本不会收什么钱,三来速度更快。
所以白贵给白秀珠写信的事情,压根瞒不住他这个做公使的人。
不过留日生如此多,吴公使也不能各个都了解一通。主要是他和白雄起都是留德生,也算是老交情了,白雄起和白秀珠的事情自然会上心不少。
同时白贵也是名人,必须监督其言行,一来一去对这些事了解的一清二楚。
只不过他本来也没打算多管。
男要娶,女要嫁,这是正常的事情。
但此刻白贵的行为,却有些感染了他,如今品性好的人,他也乐于帮助一些。
“南容三复白圭……”
白贵脑海中忽然有些恍惚,这是他入白鹿村学堂时,他陪侍一旁,徐秀才给周元讲解讲义时说的,以往发生的事情,历历在目,如今再次回想,不禁有所触动和感慨。
所谓的南容三复白圭,则是指的南容这个人反复诵读“白圭”之歌,所以孔子就做主将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此时吴公使提此,三喻白圭,极为应景。
吴公使闻言一笑,“我与雄起兄的关系不错,古人之事今人如何做不得?你这白圭,必有秀珠相配!”
白圭为美玉,秀珠则是珍宝。
“那多谢吴公使了。”
“若能成此事,我……定会重重酬谢。”
白贵点了点头,也没有推辞。
这是做长辈的一番好意,再加上他确实追求白秀珠。如果吴公使能助一把力,成其好事,也算是美事一桩,
一般亲近的人,都喜欢做媒婆。
能沾沾喜气。
也是他白贵成名了,一般人也不会吝惜善意相助。
例如南容可是孟懿子之兄,也是有家世的贵族子弟,不然一般平民即使再反复诵读白圭之歌,孔子也不会做主将自己哥哥的妹妹嫁给他们……
都是相互成全!
“你白美和在东瀛可是出大名的大作家,你说的重重酬谢,我可是拭目以待!”
“到时不要往我失望!”
吴公使轻笑一声。
第145章 枪炮、细菌、战争
等吴公使离去之后,白贵收拾一番就走到讲堂上课。
虽然他现在也算是功成名就,有一定的名声,但是学历还是不可抛弃的,肄业生和毕业生之间的区别还是蛮大的,反正预科也只剩下了一年多的时间。
文科课程也不多。
按照昆仑镜道功的计算方法,学历也能获得一定的道功。
也算是求学之道。
今天是星期二,火曜日。
一部甲班。
一高是西式学校,亦是大学预科,所以讲堂也是仿照西式大学,施行的是阶梯式教室。
这节课是东瀛史。
“上古男子分发为二,左右结之,饰以贯珠,命为美珠罗。《神功纪》:后沐发为二,作男子装云。今农家所种豇豆,箕细而长,两分垂地,亦曰美罗珠,盖像髻之名也……”
“《东瀛纪注》:古俗,年少儿十五六间束发于额,十七八间分为角子额发。《古世纪》称为瓠花,后世名为鬓福……”
“男女不剃胎发,男至二十将顶发削去,惟留四余,挽一髻於前额,右傍簪小如意,如意亦分贵贱品级,此亦前发之类也,月剃额上发数寸,命曰:‘月代’……”
台上带着金丝眼镜的教授手执教鞭,正在讲授东瀛的礼俗志,讲从古到今东瀛人的发饰、服装变化。
白贵坐在第一排,中间。
这座位也是有讲究的。
东瀛虽然西化,但等级地位森严,第一排这种上佳位置必定要空出来留给部长或者年纪前位,一般人如果擅坐,是会受到排挤和冷暴力的。
而他是副部长,也是二位,坐享其成。
“藤原,你来讲一下为什么维新前后髯发的改变!”
东瀛史教授停顿一会,目光落在最中央的藤原三郎身上。
“回先生……”
藤原三郎起身,略微思考一会,就流畅回答道:“德川家康曾对加藤清正说:‘公有三可恶,一美髯。’可见在维新之前,公卿以下皆剃面不蓄须髯,盖如僧俗……”
“近年来,我等学习西俗,以髯为贵,年三四十唇上颔下离离若竹……”
他回答的很顺,句句都是提炼过的。
“不错。”
“你坐下。”
东瀛史教授微微颔首,继而又看向一旁的白贵,一位提问过,也就到了二位,“白君,我刚才说过,《汉书》中记载有黑齿国,此风久矣……,白君对此可否有过研究?”
他是知道白贵治春秋的,算是专研史书,不然不可能写出大秦帝国这等大作。
现在询问,又比先前提问藤原三郎难度又高了一层。
提问藤原三郎的,是他已经讲过的内容,但提问白贵的,则是他还未讲的内容。在称呼上,也更尊重一些。
“白石先生,我最近恰好有一些研究所得。”
白贵点了点头,放下课本,起身说道:“所谓的黑齿国,则是一种风俗。妇人剃眉、黑齿,则是意味着妇人已嫁……”
“在宋人朱翌的《猗觉寮杂记》中记载:‘今妇人削去眉,画以墨,盖古法也。’东汉人刘熙的《释名》中说:‘黛,代也。灭去眉毛以代其处也。妇已嫁,则涅齿,使黑如漆。’……”
他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文献中记载:黑齿国的黑齿是一种风俗,涅齿代表这个女子已经嫁做人妇。
在东汉的时候,就已经有对东瀛一些小国的记载,这个黑齿国,就是在东瀛本州岛上。
如《后汉书》记载:“自女王国东渡……虽皆倭种,而不属女王。自女王国南四千余里至侏儒国,人长三四尺。自侏儒东南行船一年,至裸国、黑齿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文中,倭国和大和国的读音是一样的,只不过东瀛人也知道倭国不怎么好听,所以在汉文翻译时,将自己翻译成了大和国。
“白君强识博闻,令人心佩!”
东瀛史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睛,露出赞赏的目光,不过等了一会,又开口说道:“只不过……我国明治初年颁布废黑齿令,下令革新,今则齿如贝编,眉如蛾弯矣!”
“谨受教!”
白贵微微皱眉,坐下。
东瀛在讲述自己历史的时候,丝毫不加以隐瞒,也是因为在明治革新之下,大改一往的倾垂。
如此一来,反倒愈发证明维新的正统性……
前朝越是不行,不就证明本朝越是受人拥戴,得了天命?!
不过这也不算是东瀛史教授刻意针对他。
如实讲罢了。
然而结合此时的环境,难免表露出东瀛人更知道自我革新、自我精进的意味,而相反的清国,则是故步自封,逐渐破败……。
《东汉书》记载的倭国、黑齿国,可都是极尽对东瀛的贬低之言。
华夏文明就是这样的,对周边的蛮夷之地是没有什么好词来形容的,唯汉独强嘛,什么匈奴,什么夜郎国……
不过大汉这么说,肯定有他的道理,那时大汉是人类文明灯塔,而东瀛还是蛮夷之地,差得远,说是贬低,也不过是如实记载。
此刻的清国尽管落后,但和东瀛还没有那么大的代差,几近相同。
不必自我怀疑。
下课后。
“白石先生,请留步……”
看到东瀛史教授在走廊即将离开的时候,白贵追了过去。
“白君啊,不知道有什么事?”
白石教授目露疑惑,不过态度很客气。
“是这样的,今日听白石先生授课,感慨良多,大秦帝国第一册 我已经写完,第二册也已经筹备差不多了,准备写一些别的,比如……各国风俗考,文化研究……互相对比……”
白贵斟酌着言辞,说道。
今天白石教授提问他,让他有些大受感触,也有些想好了下一部著作该写什么。
本来他研究东瀛史,是打算写一本《德川家康》或者《丰臣秀吉》,这样绝对会让他从一般作家,上升为著名作家。
但……,今日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写一些其他的。
比如《枪炮、细菌与钢铁》!
这本著作在后世可是大大有名,荣获1998年阿妹肯国普利策奖和应立即科普书奖,可以说基本是必读的畅销作品……
同时也是对一些傲慢之人的最好回击!
第146章 跟随做研究
此时不少的清国人,也在疑惑。
为什么明明是他们更早开始睁眼看世界,魏源的《海国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