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续真的还有?”郭峰云没去在意模具归谁,铜扣子跟铝扣子,对模具要求不高,制造模具也简单。
关键在于后续。
刘春来肯定地点头,“我可以先交一千块定金,后续如果没有生产,这一千块钱就归你们了。”
对于这样一个只有七八台冲床,不到二十个干部职工的小厂,1000块钱,能发一个多月工资奖金了。
“行,如果这样,咱们就先按铜扣5分一颗,铝扣5分三颗算。这一批,一共500,你先给钱。模具我们自己加工,不收钱。你给两百块钱后续定金,如果后续没有产品……”
刘春来点头同意,跟郭峰云两人一起拟定了合同,合同每一条细节都商讨了,并且明确了双方的责任跟义务,随后才签订合同交钱拿了盖着“红星机械厂”鲜红公章的收据离开。
这一耽搁,又是一天的时间。
回到办事处时候,已经快七点了。
“春来叔,吴二娃有事找你,等了你一天了。”在门口看到刘春来回来的刘志强,急忙迎了上来。
刘春来有些好奇,“他怎么找到这边来的?”
山城可不是小地方,周围也没几个人认识他们呢。
吴二娃能这么厉害?
“我回来的时候,路过解放碑,看到他在最开始咱们遇到的地方待着,他说在那里等咱们……”刘志强一边跟着刘春来往院子里走,一边把情况说了。
原来是这样。
这小子尝到甜头,在这里等货?
刘春来也知道,必须尽快把裤子上市,否则跟风的很快就会出现。
山城作为西南第一大城市,制衣厂不少。
服装领域本来就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一旦有人找到了原料供应,找到加工厂,最后整个市场就没他什么事情了。
“春来哥,你可算回来了。”一看到刘春来,坐在屋檐下无聊得挽起裤腿吸引墨蚊来叮,再一个个按死的吴二娃急切地站了起来。
“新的一批裤子还有几天才会到。九哥在磁器口那边等着了,一旦到了,就会送过来。”刘春来笑着说道。
销售代理有积极性,这是好事。
“我不是为这个,狗曰的刘俊华那龟儿子,这几天正在到处找服装厂跟原材料,他们准备自己搞……”
吴二娃的话,顿时让刘春来急了起来。
真特么的!
担心什么来什么。
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市面上出现仿制品。
连今天订购铜扣跟铝扣,这也是他为了预防近期内可能出现的跟风产品而做的准备。
“找到了?”刘春来心思电转,迅速琢磨应对方案。
任何时代,永远都不会缺乏聪明人。
刘俊华虽然接触的少,但是刘春来也防备着,之所以这两天不接触,也就是为了不让对方摸清自己的老底。
“没呢。这边很多三产单位,因为缺乏计划订单,日子不好过,只要他找到原料供应,很快就能大量上市。”吴二娃有些着急,“春来哥,必须想办法,要不然就麻烦了,你搞的产品,你弄的吸引人的方案,他们这太过分了……”
“你没有跟他们一起?如果自己找到原材料生产,这裤子成本会更低。”刘春来看着吴二娃,很认真地说道。
吴二娃愣了。
他好像之前就没考虑过这样的问题?
不过,看着刘春来略微上翘的嘴角,一脸鄙视,“我跟刘俊华从小就不对付!再说了,这不是赚多少钱的问题!做人不能啷个不厚道……”
PS:今天开始,每天三更,一直到上架,求兄弟们推荐票给力些。
第43章 刘俊华的谋算(求收藏求推荐票)
心中则是另外一番想法:眼前这么一条现成粗大腿老子不抱着,又不用自己掏一分钱,还不冒风险,老子傻么?
吴二娃其实想得很简单,他不愿意承担风险。
帮刘春来卖裤子,利润确实会少不少,而且受到的限制很大。
吴二娃本来就没有太大的野心。
“他凑集了多少钱?”刘春来问吴二娃,“或是找到了愿意先不拿钱就帮他加工的厂?”
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步减少了计划生产的订单,确实很多不景气、没有竞争力、观念转变不及时的厂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但是他们不会在日子本来就困难的时候,去欠更多的债务来冒险生产。
指不定别人拿着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这样消失了呢。
“现在还不知道。我们也是从余大嘴儿口里听出来的。当初那些裤子,刘俊华在你手里拿货,是以20块钱分销给余大嘴儿他们的……”
吴二娃把当初刘俊华一伙人卖裤子的事情也给说了。
听到这些,刘春来皱起眉头看着这家伙。
这是给自己上眼药?
刘春来这是冤枉吴二娃了,人家根本就没考虑过这些问题。
此时,刘俊华正看着一众手下,脸色满是严肃。
其他人也都没有了平日的那种闹腾,安静地看着他。
“目前,愿意帮咱们加工的厂也找到了,原料虽然没有找到他们那种的,有人帮我们打听到哪家厂里面有。对方跟制衣厂不同,需要先给钱拿货。”刘俊华看着众人,还是把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
“俊华哥,咱们是啥情况,大家都知道,即使家里所有的前都拿出来,也凑不了多少啊。”一名小弟无奈地说道。
刘俊华找他们,意思很明显——集资!
不是他们不愿意,之前卖裤子,大家都挣了不少钱。
抛开这些天花掉的,根本就不够。
“是啊,俊华哥,各家拿出上千块,哪里去找?贷款都贷不到……”
一众小弟纷纷抱怨起来。
“俊华哥,要不,咱们去找建民哥?他有钱。”
余博见刘俊华脸色越来越难看,再看看其他几人,心中也是有些不情愿。
刘俊华这是让他们来分担风险呢。
“不行,张建民那龟儿子P儿太黑了。”刘俊华直摇头,“之前咱们跟着他干,利润大部分都是被他拿走了。”
“好像你也没少拿!”一个个子矮小,尖嘴猴腮的黑瘦年轻人小声地说了出来。
声音虽然小,可所有人都听到了。
刘俊华的脸色顿时黑了下来,腾地一下站了起来,看着他,眼神如同要杀人,“霍大嘴巴,你这话啥意思?今天不说清楚,老子弄死你!”
霍昱咏同样站了起来,“啥意思?你龟儿子不晓得?刘春来是以15块的价格出的货,你收兄弟们20,而且你一个人拿下了九条,我们一个人都只分到5条裤子!你今天来弄老子塞!”
对于刘俊华,霍昱咏个子虽然小了很多,气势上那是一点都没输的。
其他人心中本来就不满这事儿。
进货价大家都知道,如果是刘俊华找到的渠道,进货,当二道贩子从中赚一笔,大家都不会有意见。
刘春来当初可是直接分成两堆的。
吴二娃的人,一起卖,然后分钱,结果他们呢?
“这事情我解释了几次!如果你们能进群林市场摆摊,我也给你们!”刘俊华的话,让其他人沉默了下来。
当初分地方以及裤子的时候,就说过这事儿。
“你龟儿子莫转移话题!老子说的是你多拿那五块!”霍昱咏没想到,刘俊华直接转移话题,避重就轻。“你龟儿子凭啥要拿五块?”
“要没有我给大家出主意,要不是我带着你们,你们能有机会?那五块,平时吃喝不要钱?”刘俊华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说得我们谁没给钱一样!”霍昱咏冷哼一声。
余博看着两人吵下去,再继续人心都散了,“行了,大家都是兄弟,有啥话说开就是了……大嘴巴,少说两句。”
“凭啥少说?他意思你们还不明白?大家出钱,这事情由他一个人搞。厂是他姨妈帮着找的,进货也是他的人找的……”
这事情,一开始就是这样。
大家也没谁当回事。
可这会儿霍昱咏这样一说,大家的想法就不同了。
余博也不劝了。
“这么多年的兄弟,老子一片真心,让你当了驴肝肺!你信不信老子今天弄你?”刘俊华气得直哆嗦。
他是这样盘算的。
可特么的别说出来不是?
“你弄老子塞!”
“你以为老子不敢迈?”
“来,来弄老子,今天你弄了老子,算你龟儿子有本事……”
“你真以为老子不敢?”
……
然后,一直循环。
余博实在看不下去了,“大嘴巴,你不是说你妈喊你晚上回去吃饭么?赶紧回去,你妈估计又在喊了……”
“要弄老子赶紧的!不弄老子就回去吃饭了。”见刘俊华不动手,霍昱咏一脸嘚瑟地挑衅。
“当着兄弟们的面,从今天开始,你霍大嘴巴就不是老子兄弟!你给老子等到,那天路上碰到了,哼!”刘俊华直接绝交了。
霍昱咏根本就不顾他的威胁。
“老子随时都等到!”
说完,就转身走了。
看着他潇洒离去的背影,其他人都是神色复杂地看着刘俊华。
“既然这样,咱们就不凑钱了。这事情我一个人担着,如果愿意跟我干的兄弟,到时候我批发给大家!”刘俊华知道自己想要分担风险的盘算落空了。
这会儿,真的想要弄霍大嘴巴了。
“俊华哥,我有两百呢……”余博皱着眉头,这刘俊华狗曰的要吃独食。
“俊华哥,我有150呢……”
其他人也不是傻子。
刘俊华看着他们,心中更是怒骂霍昱咏这狗曰的龟儿子,也知道如果不接受其他几人的钱,最后事情就要黄。
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再找这么多代理商。
“这样,咱们到时候按照比例来分,还是如同之前,以成本价分发……”刘俊华转变了想法。
第44章 希望大家看看:见书圈有人说设定不合理,剧毒,葫芦解释一下吧
如题。
半夜突然醒来,其实刚睡,逛了下评论区,看到有人说设定太不合理了,有说村长家都卖女儿,太惨,太毒。
尤其有个说农村村官得威望最强的啥的,这说法没错,但是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认真看过书。
设定中,刘福旺这个大队长兼支书,从抗日战争末期打到解放战争,再从解放战争打到朝鲜战争。这样一个军人,箱子低下,压着七块军功章,在开头就交代了,如果他不回来,就是首长了。
会威望不高?
设定中,村里有参军传统,从刘八爷开始。刘八爷是啥人物?曾经方圆百里的地主继承人、袍哥扛把子、保路运动的参与者、川军中级军官、军阀刘湘四川陆军讲武堂同窗、抗日战争总是带头冲锋……
老头不爱当官,不爱管事,不过重情义。整个大队,刘家占一半(目前还没写出来,先不剧透),老头发话,老一辈的没死光,谁敢反抗?
何况,刘大队长的威望本来就够高。
大家如果了解七八十年代农村情况的,或许不了解问问父母的,就会知道,那个时候,农村村官,几乎都是退役军人,尤其大队长、支书、会计、文书这些职位,全部有军人背景。
那个年代,哪里有啥有钱人家?大户人家?
不要把现在的村官背景代入到书中。刘大队长从战场回来,就当了大队长兼支书,27年!农业学大寨,挑土在石头上造田。这样的土地,能种出什么,大家也就清楚了。
村里没矿产资源,也没别的资源,唯独人多,这也是穷的根源。
吃大锅饭时候,大家都穷,不明显。包产到户时候,各大队各村民小组分田到户,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所在区域范围分田分土。至少葫芦家的周围是这样。而且,葫芦老爹家里几兄弟,老娘独生女,所以老爹做了上门女婿(大家不用猜,葫芦跟爹姓,当年爷爷,也就是外公跟老爹争姓还打过架*捂脸*),81年分田到户,家里三口人。爹妈是84年结婚,老爹来后,队长把靠河边的集体荒地,也就是书中石谷子地的一块地划给我家,家里四个大人干了半年,挑了一块田出来,那是一个人的田,土也差不多这样,开荒,改造出来的。葫芦生得早,爹妈也给挑了一份田跟土来。妹妹生得晚,九几年上交提留高,有人退田土,爹妈又给妹妹收了半个人的田土(所以葫芦说老家有地,实在不行,可以回去种以后有机会,拍视频给大家看)……
回归主题,书中设定的,人多地少,而且土脚薄弱,几十年不断劫掠式地种植,没有肥料,蓄水能力差,地里产出可想而知。
而刘大队长因为时代局限性,一直把精力放在地里,自然搞不定了……这是一代人。
刘春来是另一带,不多解释。
再说说老刘家差点卖了老三的事儿。
这种事,在八十年代初期,绝对是正常的。即使在现代,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