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恶人大明星-第5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个阶段就是启蒙期。
  到这个阶段,从技法难度,画面深度的呈现上,都已经有了源古典主义的影子,从林海文自己的画作风格上,也就是《大地母神盖亚》的阶段——已经是很靠近的一个时期了。王鹏目前就在这个阶段,还比较启蒙期的初级阶段——现在他的作品价格涨的很厉害,也是因为除了林海文自己,目前能算得上源古典主义范畴的作品,他勉勉强强算是唯二选项了,而且作为林海文的首席大弟子,日后前景可期,也值得投资。
  悬浮球此时已经到70%以下了。
  第三个阶段就是成熟期。
  林海文在今天之前,就在成熟期的阶段——以《黑龙潭和画室的窗外》为标记点,是林海文从启蒙期到成熟期的一个里程碑作品,那后面的《父亲》,包括后续完成的几幅作品,都处在这个区域,也是目前源古典主义得以立身的基础,是最高水平的体现。
  悬浮球在70%到90%之间。
  第四个阶段,林海文还没有为止分类,这是在凡·艾克悬浮球达到90%以后,他在今天新进入的一个阶段——在技法上没有太多的进步和变化,但是在思想领域和成熟程度上,有一个质变,所以应该算是进入了新的一个阶段。
  第五个阶段,可能就是当他进入100%以后了吧,姑且叫巅峰期,或者完美期。
  所以林海文学生,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的——其实是他自己走的太快了,一般来说,他到现在这个程度至少也要六七十岁了,不像现在,两年一个进步,他的弟子是不可能做到的。要不是他本身有教学外挂,王鹏和唐城,离启蒙期也还远着的。
  要知道,古典主义这条路,有些人走了一辈子都不一定能走的像个样子。
  所以等唐城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打开企鹅号,发现这么多艾特,才知道群里已经讨论了这么多了,一个百人群,居然有上千条信息——每当老师出国,都是这么引入注目。
  “不好意思啊,才回宿舍。”
  他一回复,哪怕已经十二点了,还是立马惊动了大批夜猫子——做艺术的,哪怕林海文这么注重养肾的,都难免熬夜。一般人,日夜颠倒那就是司空见惯,完全不算个事。
  “呦,唐哥出现了。”
  “唉,什么叫比你有天赋的人,还比你更努力,这就是了。”
  “唐哥,问你怎么没去巴黎呢。”
  唐城笑着摇摇头:“去巴黎干什么呀?又不是给我开研究中心。”
  “……果然是个哥,不对,你应该是个爷,让高美给你开研究中心,我的妈,想一想就好梦幻。”
  “哎对了,唐唐,大神给高美研究中心捐了一百多幅画啊,真的假的?”
  “……啥?哪儿看到的?”唐城一愣。
  “微博上看见的啊,等我给你发个链接啊。”那位利利索索地发过来。
  是一位叫“天河君”的博主。
  “今天高美给林海文开了一个研究中心,国内媒体都沸腾了,国内第一人,华人第一人,世纪第一人,各种头衔。但是有一点你们肯定不知道,在国内一项非常吝啬的林海文大师,给巴黎高美捐赠了一百多幅作品!一百多!!没错,就是这个数字。以林海文作品价格,不说《黑龙潭》八千万美金那么夸张吧,当他一千万美金一幅,一百多幅,那也是十亿美金以上了,七十亿人民币!!这个研究中心的成本可不是小数字哦,就是让人多少有点不好消受啊。”
  下面的评论不少。
  “真的假的?这不等于是买的么?”
  “得多脑残才相信这个?林海文捐了一百多幅画给高美?他这辈子都不知道有没有画一百幅画,他从上大学开始学习油画,也就是9年时间,一年十几幅画的频率,林海文有过么?去年他大概连五幅画都没有——更何况,他很多作品都已经进入博物馆、美术馆和私人藏家手上了,他自己手上能有三十张画,就顶天了。”
  “捐给高美,它们是能卖钱呢,还是能咋地?”
  “呵呵,上面林海文的粉丝有本事就拿出证据来说说他没捐,人家也是根据现场学生的脸书说的,又不是编的。你这左一个不合理,右一个不可能的,反正就是没实锤。”
  “如果真是这样,那真是太让人失望了,大神居然也搞这种把戏?”
  唐城花了几分钟看了一些评论,群里已经被艾特好几遍了。
  “具体的我也不知道,不过老师确实手上没有那么多画的。”唐城想了想,还是实事求是,也没必要去否定。
  结果才一分钟,他就看到他的回应截图也上网了。
  “林海文学生亲自回应:老师手上根本没有一百多幅画。”
  而且很快就有人回复了。
  “顶上去。”
  “假的吧?”
  “真的是唐城?他也没否认啊。”
  “看上去好像是真的,这是央美的研究生群啊,唐城肯定在里面的。”
  又过了那么一会儿,唐城就看笑了——王鹏转发回应了。
  “田俊老师,我了解你的想法,作为河东美术馆的研究人员,此前你们希望获得一批老师的作品和手稿,建立林海文馆,被老师拒绝了,所以有些不甘心。但是做出这种凭空造谣的事情,还是很让人失望的,希望老师回国后不会想起来找你们聊聊吧。至于捐赠的事情,我可以证实一下,老师向这个研究中心捐赠了一百余件手稿作品。包括各个阶段的线稿,素描稿,彩稿,结构稿等等能体现技法、色彩、结构特点的稿件,主要是用于对源古典主义滥觞过程的技术研究。此前,老师也曾经向天南美院、中央美院、华国美院捐赠过类似的手稿,用于学习和研究。”
  唐城这才了解,这个天河君,原来就是河南美术馆那位田俊。
  王鹏罕见护师,也是颇引发了一些关注的,转发中也有行内人科普“这些稿件基本上一幅完整大作品就能产生一两百幅的,科研价值更大一些”。
  不过评论里头,却一色都是复制的同一条回复:
  “回国找你们聊聊……瑟瑟发抖。”
  “……瑟瑟发抖。”
  然后田俊就把微博给删了。
  瑟瑟发抖。


第1135章 余生
  “卧槽,田老师你怎么删帖了?”
  在田俊下面的微博评论中,有人追过去问。
  “别这么怂,就是一个字:干。”
  “话说林海文现在越来越霸道了哈,自己都没出马,就一个弟子出来,就吓得别人删帖了?”
  “人的名树的影啊,如果是真料还好说,现在明显是造谣嘛。”
  ——“也不能说造谣吧?手稿也是作品啊……”
  ——“手稿也是作品?你去饭店吃饭,给你切配好的生肉生菜,你肯不肯的?但凡画画都知道,尤其是大画,各种手稿那都是几十张几十张画的,不然你以为画画容易呢?一幅作品画两三个月那都是正常事。”
  反正不管评论怎么争执,田俊都保持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优良传统——不说话。
  当然,田俊这一点小小杂音,无法掩盖这一次林海文出国的伟大成就。
  从他抵达意大利开始,《图兰朵》的报导就开始了,最早是着重于出席观看首演的人物——被格外强调的是多明戈和斯卡拉大剧院的剧院总经理,前者是享誉世界的男高音歌唱家,尤其他本身还是京大的歌剧研究院名誉院长,在皇城之前、紫禁之巅唱过歌的人,在华国不说家喻户晓,至少也是广为人知的了。在帕瓦罗蒂过世之后,国际歌唱家这个部分,多明戈是头把交椅。
  提及多明戈,就必须说他曾经夸过林海文是“东方帕瓦罗蒂”——又有不少人要惊讶一把,原来林海文还会唱男高音,还是东方帕瓦罗蒂水准的,吓SKR人了。
  斯卡拉大剧院的总经理没什么可说的,但斯卡拉大剧院就有很多光荣历史了,很多传世经典的首演都在这座剧院,华国人耳熟能详的《奥赛罗》,就是其中之一——在原来的历史中,两部尚不存在的名作《图兰朵》和《蝴蝶夫人》也是在这里首演的。
  而这座剧院的荣耀之处,还远远不止于此。作为一座拥有五百余年历史的经典歌剧院,它在歌剧,乃至表演艺术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有“歌剧的麦加”之称,也就是歌剧的圣地。
  无路如何,斯卡拉大剧院追求在最短时间内上演《图兰朵》,都是一项极大的荣誉——胜过绝大部分的奖项了。
  那么等到《图兰朵》首演,在意大利掀起疯狂旋风之后,国内媒体可说的就更多了,这是真正的征服——从身到心,直接从最核心的领域下刀子。而且被征服的一方还心服口服,这基本上是再大胆的编剧都不敢编造的剧情了。
  而楚薇薇现身巴黎,跟林海文共度一夜后,报导的风味就诡异起来。
  还有不怕死地想要去采访祁卉,被祁卉的经纪人怼到脸上,也只好笑嘻嘻地忍了——自己欠抽,怪不了地球引力。
  然后就是高美的荣誉博士学位授予,以及林海文研究中心的设立了——继续科普巴黎高美的牛逼之处,也是分内的功课了。可以说林海文这一趟欧洲之行,算是给国内民众科普了不少欧洲的艺术历史和建筑机构。
  当然,所有这些媒体报道,这些科普,最终都只有一个指向——林海文的牛逼已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无人能挡了。
  “有时候挺为林海文担心的,二十来岁就有这么大的成就,以后几十年咋过呀?当个吉祥物么?”
  “EMMMM……他可以全球巡回演讲啊,讲他自己有多牛逼——反正他喜欢这么干。”
  “如果有人不同意,他还可以骂人来消磨时间。”
  “骂了之后如果还不爽,可以画个圈圈诅咒别人,让别人倒霉。”
  “还可以开拓新领域啊,比如这回歌剧,下回可以下海拍片……”
  “这么一想,林海文余生还是有不少事情可做的嘛。”
  “就是就是。”
  ……
  巴黎高美的林海文研究中心揭幕第三天,举办了第一场探讨活动。
  主要嘉宾三位,林海文本尊,格哈德·里希特,老加斯佩——三座绘画界的丰碑,这也让本场研讨会成为最高规格的一场活动。
  探讨主题相当的耸人听闻。
  “里希特、加斯佩对源古典主义的学习成果讨论”
  这两位从去年开始学习源古典主义的巨擘,一年来已经有所成绩了。他们各自带来了两幅画,格哈德带了一片草地和一片森林,而老加斯佩带来了一个苹果和一筐苹果。四幅作品都有着典型的源古典主义色彩。
  那种流动的、层次的、丰富的和脱俗的目感,在一帮专家眼里,就跟探照灯一样闪亮。
  这两人真的画出来了。
  去年格哈德和老加斯佩对外说要学习源古典主义,多少人觉得这只是大师的气度和对林海文的赞誉,但今天,当这四幅画拿出来之后,所有清楚地明白,大师之所以是大师,严谨是必要的特质——他们真的去学习了,用了一年时间画出来了。
  以林海文的分类看,在源古典主义上,他们所处的水准大约和王鹏一个级别——启蒙期,只是显然深厚的功底让他们超越王鹏,走的更远,更接近成熟期,但确实,还没有到成熟期。
  “对技法的挑战太大了。”格哈德苦笑地看着林海文:“说实话,如果是三十年前,我可能可以做得更好,但今天我已经疏于挑战技法和基本功太久了,哪怕尽力去找回状态,也无法做到最好——我觉得它们离《黑龙潭》那样的程度还有一段距离。”
  “我就差的更多了。”老加斯佩很洒脱,他是现代主义画家,古典主义基本功,不存在的。
  拖尼特亲自主持,听完之后,尽管他自己有所判断,还是看向林海文本尊。
  林海文耸耸肩膀,将自己对源古典主义的分类说出来,当然,他不可能以悬浮球的填充比例来分类,而是根据各阶段的展现特点和技法要求来进行说明,最后他说:“两位所处的阶段,大约是第二层,接近第三层的地方。”
  格哈德眼睛都瞪大了。
  上面还有第三层、第四层和第五层——再活一百年也不够啊。
  “那你本人呢?”拖尼特问林海文。
  林海文难得地谦虚了一点:“大约是第三层巅峰,接近第四层的地方——因为我感觉自己有了一些想法,但还没有画出第四层的作品来,或许明年我们可以确认一下。”
  “无法想象你的第四层是什么样的。”格哈德摇头:“我看过《父亲》,那已经是我想象中的极致了,更高一层?甚至还有第五层?看来我的想象力才是限制一切的元凶——这辈子我都没有如此怀疑过自己的想象力。”
  “万分期待,希望我还能活到明年。”老加斯佩补充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