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医许阳-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你的方子,药力纯正且宏大。透过方子,我似乎看见了一种大气魄和大格局。着实不简单呐!所以你没有必要学我,我的用药法度你适当参考即可。”
  “你真的很不错!”蒲老再度用赞赏的眼神看许阳。
  高华信柠檬了!
  蒲老笑了笑,道:“看来别的东西,我也没啥子好多教给你的了。明天开始,我着重教你五运六气和诊治温病、瘟疫之法。”
  许阳开心地笑了。
  高华信更酸了:“师父,那我呢?”
  蒲老道:“你先打好基础噻,不要着急嘛!”
  高华信觉得有点委屈:“那……那为什么许阳可以在这么短的几个小时就能把垂危病人不止救活,还治好了呢?”
  许阳也有些无奈地看了看高华信,得,这小宝藏还是不肯拿秘密来换这个知识点,他居然开始直接问起了蒲老。
  蒲老则是疑惑地扭头看许阳:“你没跟他讲噻?”
  许阳笑着摇摇头:“还没来得及呢!”
  高华信没好气地瞪了许阳一下。
  蒲老也没想那么多,就道:“婴孩儿是稚阴稚阳之体,脏腑过于娇嫩,所以病情传变极速,病势来的很快。”
  “尤其是这种急惊风!但是只要你及时阻断病势,用药控制病情,然后往回一拨,他痊愈也非常快的!不过,这也很考教医生的水平!”
  高华信再一次柠檬了,你咋又夸他了呢!


第226章 乙脑疫情再起波澜
  时病,指的是春夏秋冬一般常见的急性发热型疾病,症状发冷发热,头痛身疼。古人统名为伤寒、热病。
  《内经》上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然后《难经》将伤寒分成五种,有中风、伤寒、湿温、温病和热病。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是按照《内》、《难》和《伤寒》去治的。
  一直到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河间提出了伤寒和温病和不同见解,创立了双解散,表里双解。再到明清时期,吴又可创立瘟疫论,然后叶天士、吴鞠通等又发展了温病学派。
  这是一脉三源。
  不过,现在蒲老着重要教许阳的是五运六气。
  蒲老道:“一切外感病,称之为时病,也叫六气为病。中医认为人生病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感,外感就是六淫外邪。风、火、暑、湿、燥、寒。”
  “一切的外感疾病,都是天地自然使人生病。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天地自然,你要知道它是怎样让你生病的。”
  “所以我一直强调,治疗外感疾病,一定要必先岁气,毋伐天和。一年有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都有相应的变化。”
  “大寒、立春、雨水、惊蛰,这四个节气六十天,叫做初之气,主厥阴风木。此时的外感病,成为风温、春温。也有应温反寒,而病寒疫。”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为二之气,主少阴君火。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说‘来岁己未湿土正化,二气中温厉大行。’说的就是这个节气,多属温热病。”
  ……
  许阳便开始跟着蒲老学习五运六气的知识,其实这是许阳所欠缺的一部分。蒲老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治病经验传授给许阳。
  许阳原本的水平就已经很高了,但在蒲老身上,他还是学到了很多。蒲老就像是汪洋大海,永远有取之不尽的宝藏。
  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许阳感觉到自己的水平进步了不少。在用药一道上,蒲老虽然说没必要非要学他的轻灵之法。
  但许阳还是借鉴许多,然后和自己多年的临床相互印证。许阳在治病的时候,还是能比较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用药更加适度和精准了。
  一切都在变好。
  蒲老和许阳的名气也在这半年的时间,传遍了整个医院。因为大家渐渐发现蒲老不单单只是会治妇科和儿科,有时候内科的疑难病找他会诊,他出手的效果也极好。
  这也让医院领导再一次翻阅起了蒲老的档案资料,是不是真的搞错了?
  有时候蒲老不在,许阳也会顶上来,而且许阳的疗效也是出奇的好,尤其是在治一些危急重症的时候,这个年轻人更是猛的一塌糊涂!
  医院领导又开始翻许阳的档案,怪事处处有,他们医院特别多!
  他们医院都知道这对师徒是高人了,一个个都厉害的出奇,也就剩下高华信一个人比较拉胯。
  其实这不怪高华信,除了许阳这个偷了时间机器的作弊者之外,其他同龄人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甚至许多年长的都没他优秀。
  高老毕竟是日后国宝级的中医大师啊。
  但他在年轻的时候却被许阳这个作弊者虐的够爽,然后高华信自然也不敢落于人后,就更加拼命了。强者的特点就是永不服输,就算天壤之别,他也会踩天踏地,抹平差距!
  所以高华信也进步很快,突出的很厉害,虽然比不上许阳这个作弊者,但也足够耀眼了。这也让院里很多年轻医生心里痒痒的,都想要拜蒲老为师。
  蒲老却都呵呵笑着婉拒了,蒲老收徒是贵精不贵多的。太多了,他也教不过来。真就是许阳和高华信运气好,是组织安排跟着蒲老学习的,其他人就没那么好运了。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1956年的夏季。
  此时的蒲老在医院内部已经很有名气和地位了,但是在医院外部,却显得不是那么起眼。
  为什么呢?
  因为去年奉调入北京的名医太多了。
  举个简单例子吧,就像是高考,把各地最优秀的高中生录取到清华北大去。高手本就云集,但奉调北京的医生,他们又没有高考试卷,没有分数能准确评判人家的水平。
  所以在这半年里,一直各放异彩,冒出来好多位高手,北京城的中医界这半年倒是热闹的很。所以蒲老和许阳的这点热闹,就称不上是大热闹了。
  但今年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今夏之际,北京城开始流行起了乙型脑炎。
  没错,就是去年和前年石家庄的那个乙脑疫情。今年石家庄倒是消停了,但北京城却是疫情严重。
  去年12月的时候,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成立的大会上,李部长当众宣布要把石家庄抗疫团队的救治经验推广全国,还要向世界公布中国的成就,中医的成就!
  那一日,中医极尽荣耀!
  时隔半年,疫情卷土重来,这一次,它袭击了北京。
  最初,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把这次疫情放在心上。毕竟之前石家庄那边治疗经验和成果都摆在这儿呢,之前可有92%的治愈率,这个病已经不足为虑了。
  连很多国外的医疗卫生部门都在研究中国的治疗方案。
  毕竟这次中国是世界第一啊!
  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抗疫,之前的治疗经验,竟然失灵了!
  之前郭可明等一众老中医,主张的是按照中医温病里面的暑温去治,以白虎汤、清瘟败毒饮为主方,并且重用石膏。再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配合上安宫牛黄丸和至宝丹进行治疗。
  但这一次,病情并没有得到控制。
  病倒的人越来越多,还多是儿童和青少年。死亡率和危重病例数量也在快速上升着,这时,中医们都有些被打懵了。
  一时间,北京城人心惶惶。
  领导们也在不停过问此事。
  “中医治好石家庄乙型脑炎就是一场惊天骗局”这样的论调,再一次被拿上了台面上来说!
  一切都在向坏的方向发展!


第227章 地道个锤子
  “中医治好石家庄乙脑就是一场惊天骗局”这个论调,说了没多久,就说不下去了。
  为什么呢?
  因为说这个话的人是想把功劳揽到西医头上的。
  当时卫生部先后派了三次专家去石家庄调查,为什么,就是要确定到底是谁的功劳,他们到底是怎么样把这个疫情控制住的。
  当时就有很多专家说是西医的功劳,因为他们觉得当时西医也改进了治疗方案,所以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后来功劳基本上都被中医拿了,他们心里就不爽了,现在见中医翻车了,这个论调又被拿出来了。
  但他们马上就聊不下去了。
  为什么?
  因为西医也翻车了。
  这个病,现在谁都治不好了。
  得,他们也不敢强行把功劳归在西医身上。就干脆忽略掉这个事儿。
  不管怎么说,这个病是没有控制住的,但中医却把强行偷了功劳,欺骗全国人民!
  巴拉巴拉一大堆。
  领导们一下子就头疼起来了,倒不说头疼功劳不功劳,这个先放在一边。现在最头疼的问题是这个疫情怎么办?
  之前的抗疫经验真的不行了吗?难道之前抗疫经验是错的?不然怎么才隔半年时间,就不管用了呢?
  领导们都懵了。
  更关键的是这个经验已经推广到全国各地的医院去了,要是经验是错的,那其他地区遇到乙脑疫情该怎么办?这个经验用是不用啊?
  更关键的是他们还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的抗疫成就,这尼玛才半年时间,国内就翻车了,这不是要闹国际笑话吗?
  卫生部门的领导们头皮都炸了。
  他们内部也讨论的非常激烈,各种意见都有。
  ……
  北京城内的医护人员也不安宁,所有人都在关注这件事情。
  京城的普通老百姓更是人心惶惶,都不敢让自家孩子出门了,生怕染上这个要命的疾病!
  北京传染病医院和儿童医院的接诊量也在快速上升着,不停有新的乙脑病人入院。原先的病人不仅高热不退,而且病势还越来越重,新的病人又在不停增加。
  医生们急的头都炸了。
  这些医院也是用中西医合作治疗的,但始终效果不好。养阴清热解毒之法,不奏效。用上白虎汤、犀角和羚羊粉,高热也退不下来。青霉素和输氧,也起不到什么效果!
  疫情根本控制不住,且大有蔓延之势。
  ……
  医院职工宿舍。
  蒲老走到了院子里面,伸了伸懒腰,又捶了捶自己的肩膀。深深地吐出来一口气,然后开始原地练起了八段锦。
  许阳和高华信就站在蒲老后面,他们两人都知道这段时间蒲老很累。虽然没有让他接诊相关病人,但他也一直在翻阅相关资料。
  蒲老还是放心不下这些乙脑病人的。
  许阳和高华信对视了一眼。
  蒲老打完了一套八段锦之后,长出了一口气,神色也有难掩的疲惫:“老咯老咯,体力比不上以前咯,脑子也没得以前转的快了。”
  说完之后,蒲老又咂巴咂巴嘴,抱怨地说道:“北京真的没啥子好吃的,半年多了,嘴里淡的没味道。一天到晚,就知道说这个菜地道,那个菜地道,地道个锤子哦!”
  许阳和高华信同时怔了一下,他们跟着蒲老也半年多了,还是第一次见蒲老说想吃点家乡菜。不对,他没说,是暗示。也不是暗示,很明示了!
  许阳问道:“老师,要不我去力力餐厅带点菜回来?”
  蒲老抚着长须,点点头:“要得!”
  其实奉调北京的,不仅仅只有各省名医,还有各省的名厨。后世的川菜自然是遍地开花了,但是在这会儿。
  川菜厨子进京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了,当时是奉调了一批四川名厨上来,在北京开了个饭店,叫力力餐厅。
  为什么叫力力呢?
  因为当时文盲特别多,这个字好认,也好转播。奉调进京的这些厨子不是给领导们专门享用的,而是对老百姓开放的!领导想吃饭,也得去餐厅!
  说完,许阳就想去拿钱。
  高华信则说道:“我去吧,许阳你在这儿陪老师吧。我家有个亲戚在后厨帮工,我能进后厨,让人给多打点菜。”
  许阳道:“那也行,老师,你想吃点什么吗?”
  蒲老咽了一口口水,说道:“来个回锅肉,宫保鸡丁,再来碗担担面!然后你去外面切面铺买点切面回来,剩下的汤汤菜水,明早可以下面吃!”
  许阳笑了,果然不愧是四川人。四川人对一道菜的最高评价,就是第二天拿这道菜的汤水下面吃。
  “好。”高华信忙记下来。
  蒲老又道:“你们两个想吃点啥子,也都可以买。你们吃不吃的来四川菜?”
  许阳道:“吃得来的!那你帮我买个夫妻肺片,豆花肥肠,小碗牛肉,毛血旺……”
  蒲老急忙道:“你少要点噻!真不客气!”
  ……
  半晌后,高华信把饭菜带回来了。除了蒲老点的那几样,他只给许阳带了一个豆花肥肠,这是最便宜的。这年头,下水都是最不值钱的,都是劳苦大众吃的!
  蒲老吃完饭之后,摸着自己肚子,缓缓地舒出一口气,满足道:“真安逸啊!”
  许阳也吃的差不多了。
  高华信小伙子还在吭哧吭哧地吃饭!
  蒲老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