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犹豫回答道。
“我个人没意见!但是我爱人、孩子怎么办?留在国内?”
李卫国再无任何疑问,毫不犹豫答应下来,只是对于家庭的安排,他还有些顾虑。
“你可以和他们商量。如果愿意去德汶,我们可以为他们安排中层以上的管理职务。这么大个城市,衣食住行都需要专门的部门来负责,你爱人可以自己挑想去的部门。
至于你的小孩,正在上初中吧?
公司也会从子弟校抽调大批优秀的教师,过去成立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配套教育资源……”
李卫国诧异地插话道:“等等,大学?”
“对!大学!我们会向德汶方面申请,自行开办大学,满足高中毕业生以后,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同时,也能为公司源源不断培训出所需的各类优秀人才!”
杜炜逸挤了挤眼睛,笑道。
李卫国一听就明白了。
所谓向德汶方面提出申请,无非还是贿赂当地部族头人。反正这是当地部族的领地,要成立什么机构,还不是部族头人说了算。
“可是,国外的文凭,国内认吗?”李卫国还是有些担心。
“你放心!”杜炜逸笑道,“国内奉行的是对等原则,只要认可国内学历的国家,国内也会同样予以认可。我们事前就已经咨询了教育部,我们自办大学的同等学历,国内也会予以认可。而且若是你不放心,还可以让孩子在高中毕业以后,回国参加高考嘛!”
李卫国眼睛一亮:“可以参加高考?”
“怎么不能!”杜炜逸大笑,“都是中国公民,只不过是随父母在国外工作、学习而已,又没有改变国籍,怎么会没有资格参加高考!”
“那我就好,不过……”
“你是问课本,是吧?”杜炜逸看出他脸上的犹豫,微笑着解答道,“你放心!我们所用的课本,与国内一模一样,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与国内没有区别。哪怕小孩日后回国考试,录取后进入大学,与同学相处,他也不会感觉到任何不适应!”
“太好了!”
李卫国喜不自胜,心头压着的种种疑虑一扫而光,当即不再犹豫,站起身,果断道:“杜总,我这就回去办理离职手续,然后向您报道!”
“好好好!”杜炜逸很是高兴,向他伸手,“你回去再了解一下其他人的想法,若是有愿意一同过去的,不论多少,我们全都欢迎,保证绝不会亏待他们。”
“好的!”李卫国大喜。
这就是允许他带自己的人过去,能有一批信得过的手下,自然比单打独斗强许多。
“等你办完手续,就立即跟保卫处协调,选拔一批人手,进行治安管理方面的特训。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教出一批合格的人来,随白总一道过去,负责那边的工作!”
临走前,杜炜逸叮嘱道。
挑选人员、培训、从无到有组建一个新部门,管理一座数十万人的城市治安工作……
李卫国一想到这里,就禁不住热血沸腾。
这种掌控整个大局的充实感,让他觉得好像重新回到了自己刚从警校毕业时一般,浑身充满了干劲!
他精神抖擞,昂首挺胸大步离开。
第四百五十二章 艰难的约谈
李卫国只是杜炜逸约谈的第一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他还要陆陆续续约谈上百人,或者更多。
德汶钢铁厂不仅仅是一座钢铁厂。
它不同于普通的大型企业,其对各种生产、生活等配套服务的需求程度,甚至超过了超大型的国营企业。
因为它孤悬在海外,周边没有任何配套。
无论是工业生产上的需求,还是电力、水力等动力提供,亦或是商业、生活、娱乐、教育、治安,交通等社会职能要求……,等等一切,都无法依赖周边城市为其提供配套供应。
一切都需要自给。
与之相应的,就需要建立各种建设配套部门,其部门之复杂程度,与一座城市也没有区别。
光是部门设置,就达到数十个之多,下属分支管理机构更是多达上百。
只是任命每个机构的正副主管,就需要三四百名干部!
这还没算机构内部各个分支科处负责人,若是加上这些人员,所需的干部总人数怕不有数千人。连同机构内部具体做事的办事员,累积所需的人员至少也要一两万!
杜炜逸就是不吃不喝,每天二十四小时用来约谈干部,也不可能与每个人都面谈一次,最多就是考察一下各部门的正副主管,确认是否对方胜任工作。
就是这个目标,他都实现得很艰难。
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李卫国一样,会为了一个部门最高主管的位置而心动,一拍即合。
事实上,他足足约谈了八百余人,有一大半的谈话对象,在他表示将提拔对方担任德汶钢铁厂某某机构主管、副主管的时候,便当场毫不犹豫地予以了拒绝。
这还是白云天给的名单。
按照这份名单,上面的每个人除了具备机构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并且对公司较为忠诚,愿意为公司作出贡献。
可即便如此,绝大多数谈话对象,都表示坚决不去——哪怕被公司开除也不去!
毕竟德汶太远了。
最关键的,是德汶太穷了。
关于德汶开发的相关文字资料、图片、影像,所有人都能在公司内部网站上查到,有兴趣的员工都曾看过,然后一致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穷”!
整个德汶,除了海边狭长地带,其他地方全是山,无边无尽的山。
视线所及,到处是墨绿色的树木森林。
土人们住的房子,是一座座吊脚木屋,古老陈旧,看上去腐朽不堪。
由于气候温暖,没有寒冬,所以大多数人只穿着一件单衣,还有不少人干脆就是光着上身,腰上也只是围着一件简单的围裙,连长裤都没人穿。
完全就是原生态。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看来,大概会觉得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极美。
但在刚刚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希望生活更加富裕的国人眼中,这样的生存环境堪称恶劣,比国内的农村都还不如。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大家进入中华制造,好容易才摆脱了贫困的阴影,好日子还没过够,谁愿意去这样的地方受苦?
别说他们不够忠诚。
白云天通过记忆探测器,探得的结果自然是准确的,能被他列入名单的人,每个人都愿意为了公司发展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甚至是作出一些牺牲。
然而忠诚并非无限。
就像第一批派过去探矿、进行初步开发的队员,他们已经在这块贫瘠的海岛上,辛辛苦苦地工作了将近一年时间,却依然无怨无悔,仍在德汶辛勤工作。
让他们短时间前去德汶工作,哪怕条件再艰苦,大家也可以忍。
毕竟中华制造工资高、工作稳定、在国内有着极好的口碑,工作说出去体面,为了这份工作,大家都不舍得放弃,哪怕外派任务苦点、累点,大家也能忍耐。
反正项目总有结束的时候。
等到项目完成,他们就可以回国,用自己一年的辛勤付出,获得加薪、提拔的回报。
可是忍耐也有限度。
若是告诉他们,去了德汶以后就不能再回来,哪怕工程结束以后,他们也将待在那边。并且不但他们,包括他们的妻子、孩子都会跟他们一起,也要在德汶安家,长久工作、生活下去,那搞不好所有人都会立即哗然,然后愤而回国。
哪怕失去工作,也在所不惜!
这就是极限!
中华制造终究只是一家公司,并不是国家,没有国家民族大义,可以让员工为它无私奉献,牺牲自己。
公司的忠诚,就是合则留、不合则去。
谁会傻啦吧唧,为了公司的发展壮大献了青春不说,还把自己子孙也给奉献出去!
我又不是傻!
我倒是奉献了,公司会管我一辈子?
就算公司老总看我劳苦功高,答应管我一辈子,万一公司以后倒闭了,所有的承诺最后还不是一句空话?
再说了,即便公司对我再好,又凭什么让我的妻子、孩子也跟着受苦?
难道公司还能也给她们一个光明的前途,管她们一辈子?
不干,坚决不干!
所以杜炜逸的谈话,进展得很不顺利。
大多数约谈对象一进门,不等他开口就率先发言,坚决表态不去德汶,死也不去!
若要让他们去欧美日本,那还可以考虑……
杜炜逸使劲全身解数,威逼利诱,又是允诺,又是给出各种好处,谈理想谈未来,为其描绘一幅灿烂的明天,结果对方依然毫不松口,咬死不去。
所以说,很多时候,忠诚都经不起考验。
或许在没有遇到考验,或是考验的难度并不大的时候,他们能做出维护公司大局,舍弃自身小利益的决定,但当考验超出限度,他们也不会无原则忠诚到底。
人,终究还是为自己在活。
强扭的瓜不甜。
对于这些人,杜炜逸也无可奈何,只能说一句“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后悔”,便将其从名单上划去,按照顺序另行约谈下一个目标。
他以一天约谈七八个的速度,从夏末一直忙到深秋,才算是艰难凑够了一百多个部门机构,总计三百六十九名正副主管的任命工作。
而此时,白云天也终于完成了对所有企业的考察工作,返回了公司。
第四百五十三章 一人能顶两个师
白云天回来的排场非常大,不光是由之前一同考察的各部委干部簇拥而回,并且还有兵器工业总公司的总经理、机械工业部部长等数位省部级高官,亲自陪同。
得知几位大佬前来,省委书记都急忙从省城赶来,与市委一干领导一道,在车站迎接他们一行。
省新闻办、市新闻办、省工业厅、市工业局、省科技处、市科技局等等相关厅局,悉数到场,浩浩荡荡的迎接队伍中光是处级以上的干部,就不下五、六十人。
前往车站采访的新闻媒体记者,更是达到了两三百人,站成了一道墙。
当白云天从车上下来,闪光灯形成的强光,差点没把他闪瞎。
“我的那个天,这是怎么个原因?”
专门赶到车站来接他的中华制造高层,都被这超高规格的待遇给惊呆了。
等到欢迎的仪式收场,杜炜逸挤到白云天身边,惊愕地问道。
“没什么,他们这是感谢我给他们帮了点小忙。因为给不了什么实际的好处,几位部长感到过意不去,就特意陪我一同回来,算作感谢……”
白云天笑了笑。
“只是帮了点小忙?”
杜炜逸斜睨了他一眼,对这个解释明显不信。
白云天想了想,确认道:“对我来说,的确是小忙,而且不帮不行,帮他们就是帮我们自己。”
在他看来,他的确只是帮了点小忙。
无非是每到一个企业,就到车间实地走了一圈,看了看他们工人的技术水平。
只是走马观花这一圈,他就能根据企业拥有的设备种类、型号、使用情况、磨损维护程度,立即对该厂的硬件能力,有了最清晰的了解。
能够加工什么样材质、尺寸的零部件,精度如何,废品率高低,加工完成的零部件正常使用年限、维护周期、最长使用寿命等等所有结果,全都一目了然。
这对他来说,只是举手之劳。
有着《制造史回顾》为后盾,没有任何人,能够比他更清楚使用这些设备,能够达到的最高上限在哪里。
再结合工人的水平高低,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就能对该厂的制造能力,有着最为精准的定位。
其定位之精准,甚至超过企业本身对自己的了解。
他的目的,是经过考察,了解委托加工厂家的实际制造能力以后,便将代加工的设备及零部件,有针对性地委托给具备相应能力的厂家生产。
然而实际考察结果,令他大为失望。
号称国内最高水平的企业,其实际制造水平,都远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不是设备的制造精度不够,就是无法加工特殊材质的零部件,或者是无法在加工中有效保护材质的特性,导致加工完成的零部件,无法达到所需的设计要求,又或者是大幅缩短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国内表达了最大的善意,准备为他代工的企业,已经是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企业,仍无法达到他的要求。
他总不能去委托国外企业生产吧。
且不说对方会不会愿意帮他代为加工制造,就算愿意,其加工费也必然是天价。千亿人民币贷款听着挺吓人,但计算一下汇率,也不过才一百多亿美元,根本不够他挥霍的。
再说,即便欧美日本愿意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