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生产的高端挖掘机、推土机、灌浆机,等等,市场占有量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一。
朱圣熙是一个能人,又有人说他是一名儒将,在商业决策中头脑非常精明,他有一个特点,开会时,他主要就是听,有时候,开几天的会议,他可以一句话不讲,最后做决策时,基本上不会出现偏差。
前几年那块土地,朱圣熙真的是伤透了心。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人家来势汹汹,朱圣熙都只能避其锋芒。
朱圣熙得了抑郁症,上次刘牧樵还刚刚接触医疗智慧系统,帮朱圣熙治疗了一次。
今天,刘牧樵开车前往,脑子里在搜索古方。
严重的抑郁症,光是推拿按摩还不行,得找一个好方子。
钱昊有刘牧樵的方子,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和神经官能症方面很有名气,但是,真正的抑郁症,钱昊也不敢去碰。
抑郁症可以治愈,但是,不容易,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需要医患之间的良好配合。
有的人说,抑郁症是不死的癌症,这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其痛苦程度,抑郁症和得了癌症的病人相比,甚至比前者更加痛苦不堪。
抑郁症的死亡率也很高,主要是自杀,自杀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抑郁症。
只要媒体上报道,某某自杀了,八九不离十,多半是抑郁症发作了。
抑郁症确实是很痛苦,有种生不如死的感觉。
刘牧樵进大门了。
门自动开了。
门卫见是一辆高级桥车,连问找谁都懒得问了,直接就让刘牧樵把车子开了进去。
到了办公室门口,刘牧樵停好车,才下车,三个人迎了上来,都是熟人,朱圣熙办公室的人员,随从,可能还兼有保镖的意思。
他们是上来迎接刘牧樵的。
朱圣熙在办公室办公,他没有下楼来迎接。
也确实,到了朱圣熙这个地位,需要他起身迎接的人并不多,一般来说,他才是别人迎接的人。
一个身价千亿的人,在哪里都是上宾,随便到了哪里,那里的主官就要把他当成财神爷,要是他在本地投资几个亿,就是很大的成就。
朱圣熙,拿出几个亿,几十个亿投资,那就跟玩儿似的。
他在几十个地方都有投资,他的子公司有三十多个,各地的纳税加起来有两百亿。
在江东省,他是四大企业家之一,给清江市交的税收,去年是八十多个亿,自从上一次那块土地的事之后,朱圣熙变得更加盛气凌人,看谁不顺眼,他直接就把谁拉入黑名单。
今天还算不错,他的随从一拥而上,来迎接刘牧樵。
刘牧樵自然明白,他们迎接自己的目的很明显,这几个人是朱圣熙的随从,平日,老板被折磨,他们也没少被朱圣熙折磨。
他们要过好日子,就必须把朱圣熙的病治好。
他们把朱冰请动了,由朱冰出面,又把刘牧樵请来了,他们能不把刘牧樵像迎接爷一样迎接进来吗?
刘牧樵被迎接进了接待室,朱圣熙才过来。
“小女来麻烦你了?”
“不算麻烦。”
“你现在是大名医,亲自上门,多不好意思啊。”
“您才是大名人,一年为国家缴纳这么多的税收,又为老百姓提供了这么多的工作岗位,特别是,把企业做到了国际领先,光是这一点,就值得国人尊重。”
朱圣熙呵呵笑了几声。
这种笑,纯粹是干笑,礼节性的笑,没有一点快乐的意思。
“朱总,请您说说您现在哪里不舒服?”刘牧樵没准备闲聊,直入主题。
“哪里不舒服?哎,怎么说呢?有些人说我得了抑郁症,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我烦恼的事,都是有原因的。”朱圣熙一直就没承认过自己有病。
“嗯,我帮你搭搭脉。”刘牧樵挪过去。
“你一个学西医的,也会搭脉?”
“嘿嘿,我可不是吹牛,我开的中药的本事,还没有人能胜过我。”
刘牧樵刚搭上朱圣熙的手腕,脑子里一颗星星,强烈的闪耀。
第924章 治病
朱圣熙不是一个暴戾的人,更不是一个矫情的人,大家都说他有病,他也不绝对否定。
他自己认为,要不是清江世纪城那个项目对他的刺激,他根本就不会忧郁,他过去的性格是很开朗的。
确实,清江世纪城那块地对他的刺激太大了,他是第一个提出要这块土地的人,先期,也是唯一要这块地的人,以他的地位,提出这个要求一点也不过分。
再说,买了这块地之后,他是建工厂,扩大再生产。
现在,他对清江市的财政贡献是八十多个亿,对全国的贡献是两百多个亿,是税收大户,你江东省,清江市怎么也应该照顾他朱圣熙。
可是,就在他几乎要办完手续的时候,一个地厂商横刀杀出,并且可气的是,这块地,几乎毫无争议就到了那个人手里。
朱圣熙气得吐血了。
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连续几个晚上没有睡好,后来心情就一直不好。
这是病吗?
当然不是!
不过,朱圣熙上一次体会到了,刘牧樵帮他做了一次推拿按摩之后,他的精神和情绪好了一段时期。
最近,又遇到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市里,要从他们厂区上空架设一条高压电线,无疑,会对工厂造成影响。
虽然市里的领导上门解释,省里的领导也打电话来说明情况,架线,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朱圣熙也理解,但是,心里还是不畅。
他身边的人督促他去医院看病休养,他怒了,“我们都被人欺负到头上了,还说我病了,这不是颠倒黑白吗?”
他的随从没办法,动员朱冰做工作。
朱冰回来,也没有跟他父亲多交流,就直接把刘牧樵喊来了。
俗话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是父亲的前世小情人,这话没错,他接受了刘牧樵。
“刘博士,都说我有病,你来证实一下,我有没有病!”
刘牧樵也没有直接回答,搭上脉,脑子里跳出一颗闪亮的星星。
一个古方迫不及待跳出来,这肯定是一副极好的中药方子。
刘牧樵拉近一看,方子上写着:牡丹皮、栀子、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薄荷、甘草。
好家伙,这一个处方,没有一点矫情,也没有一点虚张声势,而是朴实无华。
刘牧樵睁开眼睛说:“朱总,你的处境我清楚,企业做大了,难免会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社会嘛,你看得比我透很多。至于你身体,肯定是没有器质性的疾病,但是,神经系统,由于长期压力过大,需要一些释放一些负能量,我帮你开一副中药,服用三个月。”
“好的,不过,我觉得,你上次的推拿就很好。”朱亚光说。
“没问题,我会帮你做一套全身推拿,还做一次针灸。”
刘牧樵脑子里想起了青云子的天籁针,心想,要是自己会天籁针就好了,可惜,要在银针上弹奏音乐,这件事确实是太难了。
刘牧樵开了处方,指定一定要去安泰医院买药,那里的中药,是刘牧樵亲自考察过的,效果比市场上的要好很多。
接着,刘牧樵帮朱圣熙做了一套全身推拿和针灸。
从卧室出来,朱圣熙惊骇不已,简直不敢相信,世界竟然是这么美好。
天,亮了!
刚才还灰蒙蒙、阴沉沉的天空,突然之间,变得灿烂明媚,心中的阴霾也一扫而尽。
刚才还忧郁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愉悦起来。
呵呵,至于那块地的事,是大事吗?人家得到那块土地,是因为人家有势力,比我朱圣熙更加强大一些。
商场本来就是遵循丛林法则的,我朱圣熙就要认命,我能够得到的就努力去得到,得不到的就不要强求。
对,就这个理,被强大的对手抢走了口中之食,我不会去抢别的口中之食么?
再说,想当年,我的清江重工,消灭了多少对手,抢走了别人多少人才和市场,就连几个国有企业,也成了我朱圣熙碗中的菜肴。
难道,别人心中会快乐吗?
想通了。
合乎丛林法则的事物,我就不应该生气。
心结解开了。
再有,从清江重工上架高压线,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市里答应了,在北面再给我们一百多亩地做补偿,没有吃亏啊。
何必为这事忧郁呢?
好了,心情好了。
“刘博士,你的推拿针灸非常有效,我的抑郁症好了。”
“朱总,针灸推拿只能管一时,要彻底治愈,必须吃三个月我开的方子,再就是,遇到过去那些烦人的事,看开点,你的生活质量就会好很多。”刘牧樵也很快活。
“小林子,中午,好好宴请一下刘博士,把沈姨也叫过来。”朱圣熙说。
“沈姨怎么样?”刘牧樵回忆起两年前帮沈姨打针的情景,不免有些心率加速。
“好了,完全好了。”
“哦,好了就好。她的病,即使是现在,我还没有搞清她到底是什么病。”
刘牧樵神经内科是大师级水平,回想起沈姨全身疼痛的毛病,他搜索了很多资料,也很难确定她到底是什么毛病。
“是的,在湘雅、协和都看了,没有最后的结论,只是怀疑是神经血管炎,没有最后诊断。”
“很想见见沈姨,但是,朱总,改一个时间吧,今天我还要急于赶回去,家里有一台肝脏手术,需要我上台。”
“今天不能走,难得有机会,我明天又要去京城,半个月回来不了。”朱圣熙坚持说。
“不行,真不行,朱总,这台手术现在差不多要上手术台了,我必须赶回去,这个病人还是南洋转过来的,我不上台,会影响声誉的。”
一听声誉两字,朱圣熙不说话了。
做企业,声誉是看得非常重的东西,要建立比较好的声誉,需要很长的时间,或者说,贯穿了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
刘牧樵走了。
他能够感觉得到,朱圣熙用感激的眼神目送刘牧樵走远。
从办公室到工厂大门,有一公里左右,刘牧樵感觉,朱圣熙还站在办公室门口看着自己。
刘牧樵的第六感觉没错。
朱圣熙确实是站在那里目送他,嘴上挂着微微的笑容,心里不停地嘀咕,“不错,不错,这样的小伙子哪里去找?”
第925章 来自海外的愤怒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下雨了。
今天这场雨,洗净了空气中的尘埃,也给空气带来了不少的负离子。
站在安泰医院神经精神中心办公室的阳台上,刘牧樵看着不远处的内科大楼建设,地下四层,坑已经挖到位了,加上地基,这坑有20米深。
现在的施工能力真强,25天时间,挖走了23万立方的泥土,放在过去要一年时间。
刘牧樵看着人来人往的地面,心里难免有一些小小的得意。
现在住院病人已经接近3000人,与清江大学附属医院一二三院相差不大了,而外科系统,已经超越了附属医院。
光是神经科和肝胆胰腺外科就住满了1400个病人。
本来,不少科室都有想法,把过去单间病房变两人间,两人间病房变三人间。
刘牧樵坚决否定了。
他比较理性。
在病房设计时是有这样的考虑,内部扩张是迟早的事。但是,现在不是内部扩张的时候。
首先,科室的能力不知依靠一两个人,需要所有人都达到某一个程度,三级医生等级要形成。
其次,安泰医院大部分医生都是招聘来的,文化需要整合,诊断习惯与治疗习惯都要统一。
现在,尖子医生有了,但没有厚度。
现在病源是有,病床很紧张,内部扩张看起来是水到渠成了,但刘牧樵很清楚,厚度不够,尖子医生还需要培养。
这不是他想象出来的,而是有依据的。
刘牧樵每天要查一个病房的病人,几乎每天,他都需要帮别人更正诊断,或者更正治疗方案。
这就是不足。
刘牧樵不可能全院把关,他查一次房,轮一圈需要一个月,这就告诉了他,安泰医院还存在很多误诊和误治。
所以,内部扩张必须要缓3、5年。
令刘牧樵比较得意的是,这两个中心,外籍病人占了四分之一左右,特别是神经内科的癫痫科与帕金森病科,外籍病人占了三分之一。
还有胰腺肝脏外科,南洋的病人占了八分之一,也就是说,接近100个外籍病人。
再就是脊柱(脊髓)外科,两个科室,120张床位住得满满的。这里的外国病人都是极为重重的病人,总数有21个。
刘牧樵有种成功感。
他知道,这些科室,生下来就是国际性学科,收治的病人会有大量的外籍病人。
他笑了。
没想到竞争会这样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