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路红人-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好了,有第一手材料,就可补足这一短板。”

 第371章 文笔精道

    到市组织部,找一间办公室。

    金科长叫来了组织部办公室的秘员,杨再新从自己的邮箱里,调出一份材料,传给秘。

    秘拿到材料,便去另外办公室整合杨再新的先进材料。金科长陪着杨再新,两人谈省党校的学习情况。

    金科长和杨再新往来不少,最初杨再新从横折县过来,就是金科长接待。

    之后,随着杨再新在怀仁镇工作,到李善淮调研,再到推选杨再新到省党校插队学习,如今撰写关于杨再新个人先进事迹,一系列的工作中,也让金科长对杨再新有最全面的了解。

    “杨镇长,我在目前这个岗位上,不说全市的干部都认识,但年轻的干部基本上在我们视野中。

    每一年对干部的考评,都会对年轻干部有一个大致的评价,以便于在培养干部时,不出太大偏差。

    即使这样的评估不算精准,可对这些人的情况,基本熟悉。七八年来,柳河市没有一个人,可同你并肩。

    特别是你到双沟村驻村,一进村里,没有为自己工作环境的突然改变而影响工作情绪,这才是最最难得的。很多人工作到中年,一旦遇上挫折,就完全心灰意冷,不思反省,更没有要拼搏一番,在新的岗位上重新站起。”

    “金科长,当时我的心情也是很复杂的,也受到较大影响。只不过,以前童俊书记教导过,一个人在最危难的时候,更要稳住自己,不能迷失。要想想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该做的事什么。

    我当初所欠缺的就是基层工作经历,驻村就是必要的锻炼,也可补足自己村里工作经历的空白,吸取这方面的工作经验;

    再者,我觉得自己还年轻,二十八九岁的副科级,比起三十几岁的副科级,我就有更多的时间可熬。是不是?哪怕十年之后,我有机会改变工作环境,都比一些人有年龄优势。”

    金科长笑起来,说,“你这样想,确实很有道理。但最关键的还是你的心没有变,精神没有垮,是不是?”

    “当初也不多想,要吃饭就得上班,在哪里上班本质上是没有太多差别的。那时候穷,欠债,到村里不需要花费吃饭之外的钱,不是正好节省,还债嘛。”

    杨再新的经济状况一直都不好,哪怕到现在都是如此。一个月的工资,开销也不小,好在房子卖掉后,债务解决。

    每个月的工资计划着花用,勉强可接得上,家里那边就没法按月交一些给父母。

    当然,等新畦食品真正做起来后,自己的财务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样的事情,也不好同金科长讨论。

    提起横折县的事情,不由地想起那边的好几个人:张梅蕊、明华、王成和、刘敬、向敬、龙秀国、丁慧云和向军等人,恩恩怨怨的,在横折县时还真不少。

    不过,如今回头看,那些事情都觉得幼稚而可笑。想来,如今王成和、明华等人也不会再为难自己,对于横折县组织部那边要为自己写个人先进材料,然后给领导们汇报,他们会有什么心情?

    不过,这也没什么。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对章童俊书记有信心,他的改变,才让自己离开横折县、离开双沟村。

    到怀仁镇来,才会真正走进琪琪的心中。

    想到唐慧琪,杨再新不由地回想起在双沟村时,陪着她,两人爬岩壁的危险,登顶之后,看那险峻的景色,独处彼此说到曾经的过往。

    也是因为这样的独处,她才了解自己进而接受自己吧。那一次,杨再新记得谈到自己的婚姻,谈到自己的贫穷,也谈到自己在双沟村有什么想法。

    一边喝茶,一边和金科长聊自己的工作和一些心态,时间也就这样过去。等秘带着初稿过来,先请示了金科长,然后给杨再新自己审阅。

    杨再新先看了大标题,材料对这一年来杨再新的工作进行分阶段,大致分为四部分:一是在章童俊身边做秘书;二是驻村双沟村,引进省农院的刺梨种植项目;三是怀仁镇和矿资源的守护;四是省党校学习,努力引进完全中学项目的建设;

    材料的条理性非常清晰,按时间和工作历程来写,也让人容易有深刻的印象。

    大标题之下的小标题,则充分展现了杨再新在工作中,精神追求和实际的工作开展情况。对深挖这一块,做得非常到位。每一个论述都是在实际的工作前提下铺开的,然后总结出一个优秀青年干部的思想与精神。

    看一遍,杨再新回想一下。材料中没有一件事是虚假的,不过,通过这样组合与提升后,对自己的事迹显得真实又感人。

    “金科长,我也做过三年秘书,这笔我即使再练十年,都没办法追上。不得不说,笔这东西是天份。”

    “杨镇长,有没有还没写到的方面,毕竟我们搜集材料和你自身做过的工作,有较多差距。重点在这里,你别跑题啊。”金科长见杨再新对材料比较满意,心里也高兴。

    这说明他们的人能力确实好,然后到市里主要领导面前,也是一份成就。

    “金科长,看了材料,我自己都有些惭愧。工作虽然做了,但当时也没这样想过。”杨再新笑着说,很多思想和精神上的东西,一开始肯不是如此,但事后分析,就能够分析出很多说法。

    就如同一个人在江边看到有人溺水,跳下去救人。在跳下去的前后,他可能有多少思想上的东西?最主要的还是急,然后也不顾自己会不会出现危险。

    事后采访这个人,很可能就具有多种说法。

    “杨镇长可别谦虚,你的事迹早先市报、市电视台都有过报道哦。我们所做,不过是如实记录下来,这也是我们组织部的工作。”金科长笑着说。

    两人讨论一阵,基本将材料定下来。金科长表示,材料往省里递交之后,省里那边有可能找杨再新进行核实,要他做一些准备。

    对于全省性的最佳年轻干部的评选,表彰,肯定会核实清楚,不至于官宣之后,有反面材料爆出来。

 第372章 主角是谁

    晚餐在组织部这边解决,随后,杨再新便离开先回长坪县。

    这次回县里来,是王平江常委亲自电话的,但主要工作还是在长坪县这边。

    完全中学项目奠基要做哪些准备,都不需要杨再新去过问,但有一个问题得他参与讨论,那就是完全中学项目的名称。

    这个项目一开始提出来,就用完全中学来代替,大家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可真正要奠基了,这所学校以后也会有一个名称,县里得将这所学校名称定下来。

    给学校取名,要考虑的方面并不少。一是要顺口、好记;二是要吻合地域,有地方特色;三是要有来历。

    完全中学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省城那边捐赠建校,这一点,肯定会在校志上记载清楚,也会在大门处设立一块类似于功德碑,将捐赠善款的公司、个人记录在案,也会将杨再新等在谋求建设这所学校的过程简略记录下来。

    县里对学校的命名有多种方案,也在网络上进行征集,在奠基之前,要先将这个校名确定下来。

    原本这个事情有章童俊来主导就可以的,但章童俊却不肯,非要杨再新来选定。

    目前,可选的校名有:长平完全中学;长平高级完全中学;左门中学选址地名为左门村;省城捐赠完全中学;江长完全中学;

    对目前存在的校名,杨再新觉得都差不多。其实,学校名字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学校办起来后,能够有自身的办学宗旨,有自身的特色。

    目前,国内基础教育问题之多,都不需要谁来吐槽。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民众意识受到资本左右,教育体系也是受到舆论的牵制,没有自身的思考和理念。

    这也难怪,教育体系的人完全处于弱势,谁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点拨一番。所以,地方主官变动,教育的管理体系也就会随之而变,学校又得与管理体系保持一致,哪还留存自己的特色?

    这所学校的特色将是什么?杨再新也说不清,即使以后自己是这所学校的名誉校长,也不可能保住自身的学校特色。

    想一想,要让这所学校办出彩,那高考的成绩就是一个最重要的指标。社会和管理体系就认可这一个东西,至于其他,你再多的成绩,都不会得到认同。

    那么,名师、优质生源势必为学校必争的东西。如何争?只能用钱来运转。给名师奖励,用优良的待遇、条件吸引名师。

    这也是国内最普遍的做法,杨再新觉得自己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达到目标。学校的建设时间有20个月左右,等后年的秋季开始招生,那么,在后年的春季之后,就必须开始寻找名师。

    办学资金从何而来?单靠国家的那点资金,基本运转都做不到,更不要提起他优惠条件。

    不过,县里和市里肯定会重视学校的师资问题,会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进去。然后,也能够从社会上化缘,找一些捐赠的做法来维持好最初的启动。

    过一两年,新畦食品的效益上来之后,学校的额外开销就不太担心。

    一路上思考这些,对校名怎么选到没有认真去想。他觉得,校名不是太重要的东西,一个名字或代号而已,学校真办好了,必然会传扬出去。

    到长坪县天才黑一阵,时间上还不到晚上八点。对于习惯过夜生活的人而言,都还没开始。

    同田洪君联系,知道他们在县正府等着。除了县里的几个人,主要是教育局和长坪县教育界有名气的人。大家对完全中学都很感兴趣,比较积极、主动。

    完全中学的建设,大家关心是好事,但如果都想对完全中学指手画脚,反过来说又是不好了。

    得知那边有十多个人,杨再新多少有些头疼。人多之后,一间更难统一,谁都想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压过其他人,如此,自己就可留名下来。

    教育体系里,不少人对“名”是比较在意的,为之努力和付出也比较多。但今天这情况,他又不得不过去,面对这些人的意见,并进行选择。

    田洪君虽然不到大门外来接,却派了正府办的人出来等着,见杨再新的车到了,那人便上前招呼,随后带杨再新进小会议室。

    田洪君见杨再新到来,迎上前,说,“杨镇长,你这主角总算赶到了,大家都在等你哦。”

    随即,田洪君大声地将杨再新介绍给在场的人。教育局这边,局长等人与杨再新是认识的,过来招呼,也显得热情。

    完全中学项目的立项到征地,再到整平用地,时间非常短。追究原因,还是面前这位起来最关键的作用,从省里的资金、从捐赠方给县里的压力,只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才导致完全中学项目快速运转。

    与认识的人握手,问好,田洪君又给他介绍其他人,也都是长坪县教育界的名角。杨再新也是很谦虚地问好,说几句敬仰的言语。

    如此一圈下来,十几分钟就过去了。随后,田洪君说,“请各位都安静,我们等的正主杨再新镇长到来,关于为完全中学命名的事,就可正式开始。”

    参与讨论会的人,便七嘴八舌地辩论、争论起来。杨再新知道会是这个样子,知好闭上嘴巴,听这些人争吵。

    不一会,田仁权走进来,见里面的人乱糟糟的,很不满。走到田洪君身边,轻敲桌面,声音还不能停。田洪君只好大声说,“田县长到了,我们请田县长讲话。”

    声音一下子就消失,看着田仁权,等他讲话。田仁权说,“我今天过来,是要见证完全中学校名产生的,主角不是我,而是杨再新镇长,下面,我们还是听杨镇长说几句。杨镇长,请。”

    参会的人也知道杨再新对这个项目的重要性,但先前却没意识到这件事,完全在于杨再新的选择,而不是他们的意见。

    见田仁权如此,大家才有所领悟。杨再新见田仁权如此,也不推让,站起来。

 第373章 长善完中

    官路红人正第373章长善完中“各位晚上好,”杨再新说,“今晚我们集中在这里,为了讨论完全中学的校名。你们有县里领导、有教育界的前辈,我一个小青年,按照大家都说法,还是一个毛头小子。”

    杨再新自嘲地笑笑,“不过,今晚确实要把校名解决了,确定下来才行。明天,市里主要领导会到长坪县来参加完全中学项目的奠基仪式,此外,省城几家大公司的老总也会赶过来,参加这个盛会。

    如此,对于校名的确定,既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情,又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