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路红人-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集体活动结束,老师交待一番,便有小车接走。是开发区这边安排,还是另有人接待,不得而知。

    学员来之前,班长就发话了,晚餐有他负责。这种人多的场合,至少要按排四桌才能够坐下,可不是任意一家酒店可接纳下来的。

    学员这种全班一起活动、聚餐,还是第一次。到省党校来差别多过三分之二的时间,学员们早就期待这样的聚餐。

    有活动才有碰撞,有活动才有记忆,以后提到在省党校的情况,才有话题。等老师走后,大家便嚷起来,“班长,走了走了。”

    学员的平均年龄在三十五岁,这时候,完全像二十岁的人在起哄。班长刘泽海见大家情绪来了,也很开心。

    虽说平时和班级的学员相处不多,但学员见到他,都会很尊重地招呼一句:班长好。

    刘泽海在省府厅里的副处长,虽说是副处级别,可对下面地市的厅级领导都熟悉,与这些厅级领导有工作往来。而学员里,也希望以后在关键时刻,班长能够跟自家领导招呼一句,便可有一条行走顺达的路。

    这两个月来,也有不少学员在刘泽海面前提到集体活动,这个事情组织起来不难,但活动经费却不容易。

    如今,各单位对经费的管理已经严格,哪怕是年底,都不能像以前那样集中花钱。只要有一个名目,就可把账上的资金花掉。如此,下一年度经费,才有保障。

    如今要活动经费,只有找企业、老板等,四十人一次活动要多少花销?在省城,消费太低了,那会损害自己名誉与身份,太高调,费用大,以后还人情可不容易。

    为此,刘泽海这个班长一早就有规划,不会将集体活动安排过早,免得有人再提要高集体活动。

    至于埋单的人,也早有安排并确定下来。

    按照人头一千多核算,吃饭、水酒,中高档的水准也差不多。几万块的单子,要人来埋了,刘泽海还是有这样面子的。

    他事先给老总的招呼是六万费用,也是留有余地,免得到时候尴尬。

    今晚的安排,自然是转折了好几道弯才搞定的。这样的人情,以后肯定要有所表示,刘泽海在省府这样的位子,人情还是比较有价值的。

    听学员起哄,刘泽海露出会意的笑。杨再新和郑淑芬等几个人站在一起,郑淑芬轻声说,“杨再新,要不我们叫赵董事长请吃饭吧。”

    “集体活动,你还是班干部,要发挥组织作用哦。”杨再新不理会郑淑芬的建议。

    对刘泽海这个班长,杨再新心里也想多熟悉一些,毕竟对方在省府大厅,以后可找他要一些信息之类的,或到省城来,也可找他帮一些小忙。

    这种事情,只要不涉及到刘泽海本身的得失,他作为班长,肯定乐意帮忙。如果,这时候自己带郑淑芬等离开,那就真的最对方了。以后,说不定会找机会压制自己,才叫冤枉。

    中巴车还在,不用出车费。上车,刘泽海说,“都安心,有酒有奶,有肉有菜。放开胸怀畅饮,酒酣微醺莫醉。”

    “车上,有人喊叫到,我们一路唱着走,艺委员,开歌开歌。”

    郑淑芬坐在杨再新身边,听到有人起哄,便站起来,说,“唱歌唱歌,谁来唱一曲,天仙配。”

    她这一叫,立即有好几个男生就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郑淑芬自然放得开,特别是在这种多人的情况下,更是欢喜,便接着唱,“绿水青山带笑颜”

    江月慧还是坐在杨再新后排,看着杨再新面带着微笑,不为郑淑芬的情绪所动。

    办小时候到达酒店,下车,中巴车就走了。刘泽海招呼大家进去,里面有服务生迎接,安排大家有序地上电梯。

    杨再新进门之前,看了看酒店的招牌:江星大厦。

    从没到过这家酒店,也没听说起,但从外看,这可能是一家五星级的酒店。这样的酒店,自然有不错的场地,可供多人聚餐。

    对于吃什么虽说也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氛围和档次。

    学员在本地的地位都不低,刘泽海在省府,那是有着很好的发展空间,自然不想将这样的聚会,搞得失去格调。

 第380章 江星大厦

    服务生领进到一大包间,四张圆桌,已经上好凉菜,烟酒。

    杨再新对烟酒接触不算多,特别是红酒,没有研究。不过,有学员熟悉这些档次,便大声说话,赞班长果然能力强悍。

    报出酒的来历,每一支红酒都是上千的价位。白酒就是五粮液,一桌上放两瓶,都是新产出的。虽说没有多年产的价高,却也是真正高端酒品。

    喝酒的价位确实难以掌控,有些酒,一瓶就是几万。其中,更多的就是炒起来的虚高,没有真实的价值。

    今晚这种大团队的聚餐,消费自然会有控制。学员中,应酬和酒局参加的都比较多,不少人在原单位就是做接待工作的,对聚餐的情况更熟悉。

    听学员中不少人在赞叹,作为班长,刘泽海也觉得今天的安排很到位,有面子。过得五年十年,有学员聚起,会谈到今晚的聚餐,也就会谈到他这个班长。

    自己在省党校学习结束后,职务上会不会有变动,刘泽海也没把握。但从机遇而言,在这样的起点和环境里,总比其他学员更有机会。

    几年后或更长时间,学员里绝对会有人冒头出来,到时候可小范围聚一聚,这是肯定会有的。到时候,自己这个班长,就能够发挥出自身的影响力,甚至,凝聚出一股力量,帮衬自己拓宽前进的路。

    坐下之后,满桌的菜流水一般上来。

    上齐菜,刘泽海说,“各位学员,今晚我们在此聚齐,是我们的缘分。大家一开始就信任我,把班长之职加在我头上。一直以来,我是心怀惕惕,担心自己做不好,辜负大家的盛情。

    学习期间,我因为自身工作上的事,留在党校的时间少,因此,也就少有同大家交心,对各位学员在学习期间有什么困难,了解不到位,没能及时地为大家解决困难,没能为大家做好服务。

    我在这里,郑重地向大家道一个歉,对不起各位学员的信任。”

    说到这里,刘泽海对大家弯腰致意。

    与刘泽海同一桌的人纷纷站起来,让开,不敢接受他的致歉。纷纷说,“班长已经做得够好的,你忙,那是因为工作。人在重要位子上,责任大,大家理解又羡慕。我们用掌声,感谢班长的盛情吧。”

    如此,掌声便起,激烈起来。

    看着大家的情绪被调起来,刘泽海也是高兴,说,“非常感谢同学们的理解,以后,任何一位同学有困难,都可找我。如果我没办法解决,也会发动其他同学一起,群策群力,同你面对困难,共同来解决困难。

    谢谢大家。来,为我们的缘分举杯。”

    喝了酒,身边不少学员就在感概,省城的名酒、宴席,果然不同,档次高是有道理的。

    杨再新喝下酒,尝了菜。觉得才很不错,够味,不过这些酒店品质,似乎还没有村里酿的米酒醇正。

    倒不是说酒是假的,而是工艺上的生产,对于口感的要求也是差别比较大。说到底,酒厂出来的酒,是粮食酿出的还是勾兑的,确实存在质疑。

    村里的酒,那是真正的粮食产出,只不过没有添加香精和其他添加剂而已,给人的口感自然就不同。

    杨再新觉得更倾向于自然纯真的米酒,至少,对身体有利一些。添加剂再对身体无害,总不会对身体有利吧。身体要排除这些无害的添加剂,也会产生负担,加重身体的负担,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身体有害。

    这个话,杨再新不会说的。郑淑芬见他如此,说,“又在想什么?”

    “我在想,你这位班干部,是不是该同每一个同学都来一个交杯酒?”

    “来就来啊,从你这个小师弟开始。让你喝第一口,对得起你了吧。”郑淑芬带着笑,声音不高,只有江月慧和王仁怀听到,两人会心地笑笑。

    “来来来,我们几个班干部都过来,给每一桌的同学敬一杯,感谢同学们对我们的信任。”刘泽海作为班长,自然要把分为搞起来。

    郑淑芬听到班长如此说,站起来。学习期间,班干部虽说一直在做份内的工作,可也没有面对集体学员的时候。

    这一次聚餐,自然要有所表现,也给自己多积攒一些人脉。对不少学员而言,到这桌上,更多的就是积累自身的人脉。用酒来说话,是最容易的,也是最好的机会。

    相对而言,在省城的学员,以后地市、区县的学员极有可能请他们帮忙的,彼此之间,自然不会是完全对等的关系。

    来至省属机关的几个学员,主要集中在刘泽海那一桌,开席之后,大家都在找机会去那一桌敬酒。

    班长这样说了,其他人就不好动,等班干部一桌桌敬酒后才动起来。

    杨再新他们这一桌,主要是比较偏远、经济相对落后的一个群体。这也是必然的,物以类聚,不管什么时候,基本都是这样的规则。

    当然,这一桌也将是班干部敬酒排在最后的一桌。王仁怀对江月慧说,“江处,不去敬酒?”

    “肯定要去啊。”江月慧说,“他们先搞他们的,我来给小师弟先敬一杯。”说着,给杨再新的杯子加了一些酒,说,“师弟,我敬你一杯。有什么好事,可不要忘记我哦。”

    “江师姐,我担得起你敬酒啊,还是我给你敬酒才对。”杨再新笑着说,对江月慧的印象还行。

    “一起喝一个吧。大家都是同学,没必要这样敬来敬去的。”王仁怀也举起杯子,提议说。

    同桌的其他人,便一起举杯,碰一下,表示情谊。

    酒店的服务非常到位,身后站着等待服务的女子,只要桌上的客人有任何事情,服务生就会上前来解决。

    服务生穿着统一的服装,蓝色的旗袍,使得服务生更有沉静的气质。杨再新的杯子空了后,一支肌肤明晰的纤纤手伸来,给他倒酒,杨再新看一眼,见女孩的胸牌上写着:江星大厦76号。

    “先生请。”一声婉转的声音之后,女服务生便退到她的位子,站着。

 第381章 人以群分

    人群人群,人是按照群来分的。

    通常情况下,能够走在一起的,往往都是处境类同的人,才会拢和在一起,形成一个群。

    同学中,这种情况更是常见。特别是学员这样的同学,已经没有单纯的性格、兴趣、爱好、品行等因素主导自身行为的,形成的群体就更有客观因素。

    坐在大厅里的四桌,基本是按照学员自身区域和所在地经济、在江上省影响力来划分的。

    没有哪一个经济滞后地区的学员,坐到刘泽海他们那一桌。那一桌除了省城机关的学员,就是离省城最近的学员,这些人在一起,才有共同的话题。

    实际上确实如此,假如王仁怀到刘泽海他们那一桌凑数,其他人谈省城的情况,你一无所知,但你谈柳河市的经开区,谁会在意?

    轮到杨再新这一桌,刘泽海等四个班干部过来敬酒,王仁怀当先站起来,其他的人也都站起来。这是最基本的礼仪,没有谁会在这时候表现自己的个性。

    “班长,这是我们最出彩的小师弟,杨再新同学。”郑淑芬到这边来,喝一杯后,并不急着就离开,而是将杨再新推出来。

    “哦,杨同学好。”刘泽海笑着说,伸手过来与杨再新相握。

    “班长好,以后还要请班长多关照哦。”杨再新也不失机会地表达一下,有这样的关系,自然要维持一下。

    “好说好说,只要是同学的事,随叫随到,绝无二话。”刘泽海喝了些酒,加上今晚氛围不差,很开心。

    “先谢了。”杨再新说,“班长,我敬你一杯。”

    说了后,给刘泽海杯子拿过来,满上。随即举杯碰了碰,“我先干了,班长随意。”

    “好。”刘泽海喝一口,可不敢干掉。接下来,估计会有其他学员都来敬酒,每个人都干杯,真的搞不定,索性第一杯酒就不喝空。

    “班长,上一周,杨再新上了省台新闻,这一周会有一个省台的专访。”郑淑芬这时插话说,也是给杨再新更多推介。

    “哦,那很了不得啊。郑同学,我这段时间忙,还没关注同学中的事,说说是怎么回事?”刘泽海也知道,省台专访可不是小事情。

    杨再新仅是一个乡镇的镇长,正科,在他们这群副处、正处学员里,那是最末端存在,如果不是因为他年龄,很可能会被人看成要被地方处理的人。

    “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