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事情本身不是不怎么适合的,换一个人,王平会绝对不准许这样做。但面对杨再新这个人,他却说不出拒绝的话。脸上有些发苦,真不知该怎么说。
杨再新也不管王平会怎么想,大声说,“苦李坪村的老少爷们,当家的人都不少吧。先别走,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可以吧。”
“那你是哪位?”其中一个说,虽然见杨再新和林力俊乡长、村里主干、还有工作队的人一起过来的,却还是问杨再新的身份。
“我叫杨再新,目前的身份有些多。”杨再新说,“首先我是县委办的副主任,你可叫我杨主任;然后我是怀仁镇的镇长,你可叫我杨镇长。”
“你是怀仁镇那位最后本事的年轻镇长?长善完全中学就是你拉来的?”那人看着杨再新,眼神明显地变化了。
“是的,我是长善完全中学的校长杨再新,你可叫我杨校长。关于我的身份,你可问力俊乡长,也可问你们村支书、村主任。”
“太好了,杨校长到我们村了。杨校长,我想问问,等学校建好了,我们村的学生是不是可以到完全中学去读书?”那人说。
“肯定可以,只要是长坪县的人,都可到长善完全中学去读书。”杨再新肯定地说。
“杨校长,有什么事情您问吧。我们一定说实话。”
第423章 不怪大家
原本看热闹的人,得知是杨再新到了,都往前挤,想就近看看这个年轻人。一个能够那到几个亿捐赠的人,绝对是大能人,自然要看看他,听听他说什么。
“那多谢大家了。”杨再新扬声说,“今天,我和力俊乡长,还有我们县委的两个科长,专程到苦李坪村来,就是来看看进你你们村做刺梨种植产业的情况。
刺梨种植是我今年春和省农业科技学院引进到横折县进行试种,后来又在怀仁镇等几个乡镇种植,然后发展到横折县、长坪县两个县进行种植,引进新畦食品公司为刺梨种植提供苗木、资金贷款和良果回收,确保农户在种植过程中有绝对保障的种植项目。
不过,我听说苦李坪村在种植刺梨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苗木接收后,没有按照要求移植,而是堆在地里。有没有这回事?”
“”周围的人都在躲闪着,不敢与杨再新的视线相碰。
“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杨再新心里明白,“今天我来苦李坪村,不是要怪大家没种植刺梨。
要知道,一家农户种植什么,是自己的选择,没有谁会强迫要种植什么。你家是不是打算赚钱,是不是想提高自己一家的收入,难道还要村干、要乡镇干部来逼着你去做?
不可能。要想致富,只有自己努力去做事。村里、乡镇、县里只可能为大家提供更好的致富项目,要大家乐意去做,才能做好,才能致富。
不过,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你们之前,是不是跟新畦食品公司签订了种植合同?
签订合同之前,新畦食品公司的人是不是跟你们说过,签了合同,就要遵守合同的要求去做,没按照要求去做,就必须给新畦食品赔钱?
为什么要签合同,为什么不按照要求做,就要赔钱?是因为新畦食品给你提供了刺梨苗木,提供了肥料、提供了技术培训、为你做了准回收你产出的良果。
这些事情,人家新畦食品公司都做了大量投入,花了钱、投入人力,你没有良果给新畦食品公司,他们就亏空了,这些亏空,是因为你没按照合同去做引起的,自然要找你赔偿。
要记住一点,新畦食品要的是良果。不是质量不过关的果子。怎么才能产出良果?就必须按照种植的技术要求,只有按照要求种植,才会有良果出来。
我问问,村里有多少家跟新畦食品签订了合同?你家签了吗?”
“签了。”那人说,头低下去。
“那你家有没有按照合同做,签合同时,新畦食品公司的人,有没有提醒过你要按照合同去做?”杨再新神色不变,对农户,自然要进行交心,对方才能接受。
“我我知道了。”那人说。
“你们呢,都签了吗?”杨再新看向在场的其他人,那些人也都回避他的视线,但都表示签了合约。
“现在,你们都知道了吧。签了合同,今后你没有良果出产,那就得赔偿新畦食品公司的损失,你算没算过会赔多少钱?家里拿得出来吗?”杨再新继续说。
“我们不种了,为什么还要赔钱?”有人说。
“刚才说过,新畦食品公司委托农户种植刺梨,他们收取良果。这是一个合作的商业行为,你答应了,但没有按照要求其做,造成对方损失,当然要赔钱了。
我举一个例子,假如怀仁镇请大家到我们那边去帮忙挖地,等你们到地里,我们说今天不做工了,你们回去吧。
大家想,如果遇上这样的事情,你们会怎么想?
我想,你们至少要跟怀仁镇要这几样赔偿:一是车费,二是一天的误工费,三是伙食费。对不对?
如今,农户签约不按照要求种植刺梨,同样会给新畦食品公司造成很大的损失。要不然,为什么公司在签约前,会告诉你不按照要求种植,没有良果产出,会要求赔偿的原因。
对了,有人会说,我家没有钱,你还能这么样?新畦食品公司不是对你一家,目前是横折县和长坪县两个县,到明年,会有更多的县、区都要加入种植刺梨的产业中。
所以,他们对这些都有考虑的,也是有准备的。他们公司有专业的律师,就是用来打官司的。你说,你本来就亏理了,还想不赔钱,行吗?做得到吗?”
“那我们怎么办?杨镇长,我们该怎么办?”那个村民说,其他人也有担心,都关注这个问题。
“对了,我和几位到村里来,也知道村里开荒的坡地要种植经济林,听说村里还交了定金。那么,目前你们的选择有两种,一种是将刺梨按要求种植,时间还来得及,不会影响结果;
二是种植经济林,那么我会尽可能想办法,把你们家的刺梨苗木,交送到其他乡镇的农户手中,减少你家的损失。
当然,对新畦食品的赔偿该有多少,你自己先准备好,到时候人家问你,你主动交钱得了。”
“杨镇长,我们想种植刺梨,现在该怎么做?”
“要种植刺梨,并种植好,就必须按照上面规定的技术要求来做,不按照要求去做好,那是不可能的到良果的。没有得到良果,这一年你就白干了。”杨再新笑着说,见村民们都听信自己的话,自然高兴。
王平会和王辉等村干,听杨再新说完,他们心里也是明白的。可村里都种植刺梨了,那经济林那边的事情,又该如何去做?
这时候,村干也不敢乱说,怕村里人对他们不满。村干在村里有威望,平时大家也给面子,听从村干的安排。但在某种情况下,村民就会质疑村干,一旦这样的事情出现,村干以后在村里说话就不顶用了。
王平会、王辉等人也知道,他们的影响力没有杨再新好,自然不会当面和杨再新对着干。
“那你们的经济林又该怎么处理?都想好了吗?”杨再新说,这个事情当真要处理清楚才行,免得以后又出现反复。
第424章 群情激动
“王支书,村里交了多少定金,是怎么分派这些定金的?”杨再新说。
“定金是一万,村里垫付。每家是一百元,我们正准备收齐。”王平会说。
“一家一百块,我不要这一百块就是了。我家种植刺梨。”之前一直同杨再新说话的农户说。
“我家也种植刺梨”随后,在场的有十几个人都说要种植刺梨。一百元虽说不少,但如今对农户而言,舍弃一百元,也不算大事。
见群情激动,杨再新在心里笑了。不管怎么样,金望乡这边给自己的刺梨种植项目出状况,总之不是好事情。
顺利解决这边的事情后,对全县或今后柳河市要做刺梨种植,都是有推动作用的。
但在实际工作上,杨再新还要顾虑到农户自身的利益。说,“大家也不要立即做出决定,回家想一想,同家里人协商一下。另外,还要考虑到不种经济林,会不会有违反合约的地方,会不会产生赔偿。”
“杨镇长,谢谢你对我们的关心,我们心里有数的。”不少村民大声地说。
“王支书,我们先去看看刺梨的苗木吧。”杨再新说,“各位,我在这里请大家把刚才的话,在村里传一传,让每一户都知道这个事情,免得以后事到临头,才知道背上了官司,要赔钱。”
中餐准备还要一点时间,乘着这点时间空隙,去看看堆在一起的刺梨苗木,看苗木损坏的情况怎么样。
王平会和王辉也是无奈,带着杨再新、林力俊乡长等一起到山地去看。顺着山路走不远,见遍山被开垦出来的坡地,目前都还没有栽植,土壤裸露在外。
走近了,见果然是将刺梨苗木堆在坡地小范围内,用土埋住根。但由于非常紧密,中间有一些苗木显然地开始枯死。
如果再过一段时间,绝对会有大量苗木枯死掉。杨再新拍了几张照片,也不多说。王平会等村里干部也明白该怎么去处理,自然不用多废话。
“王支书、林俊乡长,我就不多说了。目前,苗木损坏不多,影响不大。但时间很紧迫,两三天内要处理好这些事情,就可将损失降到最低,反之,拖几天,那就显然地有较大损失的。”
“杨镇长,我们明白了,会及时处置妥当。”林力俊说。
“杨镇长,我们村里会在今天确定哪些人家种植刺梨,明天就立即组织人员移植,然后做好冬季防护,不让造成过多损失。”王平会说。
“好,情况已经明白了。林俊乡长,如果可以,乡正府那边该从其他村里调集人力,那就调一些人力来帮忙吧。确实要突击了,如果苗木有多余,立即通知我们,县里会做出调整,看哪一个村,还可增加一点面积数。”
见林力俊等人点头,杨再新说,“对了。经济林苗木的具体情况,王支书、王辉主任,你们知道吗?是在县内联系苗木,还是县外联系苗木?是你们自己联系的苗木,还是通过县林业局联系的苗木?”
“杨镇长,我们不知道具体情况,这些苗木是段书记联系的,他没说到哪里联系的苗木。我们只管有苗木栽植,还担心什么。”王平会说。
对于村主干而言,对乡镇的党委书记肯定是相信的,何况,段周林在金望乡时间也长,威信摆在那里。
杨再新也不知王平会是不是立即经济林苗木的情况,只能等见到段周林后再讨论怎么处置。
不过,杨再新也觉得村里的经济林苗木是有问题的,县林业局那边没有报备,即使栽植了经济林,以后,能不能砍伐这些林木,都还是问题。
从地里往回走,杨再新要刘悌问林业局那边对村里栽植经济林有没有报备,苗木是什么途径进来的等问题。
还没回到村里,刘悌回馈老消息,林业局那边表示不知情。乡镇林业员有时候也可处理这样的事情,然后隔一段时间才会总到县局去。
事情有些复杂,一时间不好判断,也只能见过段周林再做决定。
从目前苦李坪村的情况看,愿意种植刺梨的人家应该不少,对经济林栽植冲击会很大。段周林在乡镇府那边也会有思想准备吧。
回到村里,午餐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将咸人四个叫过来,一起来吃饭。咸人笑呵呵地说,“杨再新,你在这里他们都肯相信你啊,真不错。”
“咸人哥,山村人朴素,坦诚,只要他们觉得你好,就会有更多的善意反馈过来。”杨再新说,“你们在村里两天了吧,有这样的感觉吗。”
“有,确实如此。”咸人说,“在国内,越是偏远、落后的地方,人越善良,更有善心、乐于助人。我们全国跑,这样的事情早就有感受了。”
“咸人哥,你觉得苦李坪村美不美?”杨再新说,“如果这个村子装扮一下,又将村前那水塘清理干净,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古村落?”
“肯定是,我们听说这个村子后,立即过来了。在这里呆两天了,拍摄不少东西,但都觉得不够到位,总觉得缺少一点东西。”
“咸人哥,我知道你们缺少什么。”杨再新说。
“哦,那你说说?”曹仁彤说。
“你们到苦李坪村来,纯粹是在拍摄风景、旧居,如果说从这个角度看,以前你们见过的古村落也不少了,苦李坪村即使保持完整,不受多少破坏,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