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洋金属有限公司原本就是伍洲行名下的一家公司,最初,这家金属制品公司很赚了一些钱。但随着窄台省对环境保护的强调、推行,使得台洋金属的产品和生产受到很大限制。
为此,伍洲行早想将这家厂往不够发达的内地转移,但一来形势还没有逼得过紧,二来台洋金属生产的产品一直在调整,市场上什么好卖,台洋金属就紧急加工什么产品,甚至连品牌都是在模仿。
当真搬迁到江上省去,固然在那边会安稳一段时间,可从生产效率来看,却不像在窄台省这样,便利地将产出的产品直接倾销到市场去。
窄台省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大环境,山寨品特别多,山寨的产品又有多种渠道消化掉这些东西,继而形成一个产业链条。
江上省工业经济较差,产品少,台洋金属到柳河市去确实能够立足,但到柳河市后,生产什么主业?继续走山寨品的路子,也不是不可以,但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
那就是在产品销售方面,那边没有足够的市场,也没有窄台省那种氛围。生产出来的产品,极有可能受到质疑,从而被人盯上。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台洋金属一直都在主张搬迁与原地挣扎之间摇摆不定。这样的决策,让台洋金属的管理层也拿不定最后的主意。伍洲行在这个问题上,确实也处理不好,与台洋金属类似的他手里还有好几家,该处理的厂子,台洋金属还不算排在最紧迫的一家。
对于伍洲行和台洋金属,江华军虽说到这边好几年,但依旧没办法找到实质性的情况,盖因窄台省这边的山寨品是主潮流,想打听到一家公司的内情,外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756章 伍洲行的用意
其实,这不能怪江华军没做好准备工作。
窄台省、窄台市以及周边的地域,工厂和老板如同过江之鲫,大大小小的企业。有合资的、有联营的、有国企、有机体企业,更多的就是私家企业与公司。
当然,也有很多皮包公司,租一间办公室,就可成为集团公司的。业务也是应有尽有,只要有客户上门,这样的皮包公司也会给客户提供任何所需要的产品。
鱼龙混杂之中,像江华军这样的,来窄台省拉项目的也不少,引进项目、立项,发展起来的自然也有不少。
三年前,江华军如果真的将台洋金属引进到那边经开区,经过两三年的努力,这样的项目虽不说赚多少钱,有多么兴旺,但自保生存还是没有问题的。
到如今,真将台洋金属引进柳河市经济区,建立分厂,三五个月也能够投产运转,不算是完全的受骗或说上当。当然,引进这样的企业,要说为地方做多少贡献,那真的是有些想多了。
而能够引进的项目,更多的是一些在原地发展受到限制的,对环境污染压力很大的企业,要不然,谁会离开产销更好的区域去发展?当真是要在另外地区去开拓市场,这往往是一种说辞。
除非有更丰富的原料资源或更便利的交通,或更大的市场这样的前提,不然,企业的帐该如何算?
任何一家企业、一家公司,在运转中都不可绕开的事情:生产、销售、成本、利润、人力、市场等等,这些要素是生存的基础,离开这些要素,哪一家公司还能够经营好?能在竞争中获胜?
目前,台洋金属是不是还要继续之前的计划,要不要搬迁到柳河市去罗湖,伍洲行也拿不准。因为,目前在窄台省这边,台洋金属还能够盈利,虽说这些钱不多,但总比亏损要强。
如果,柳河市能够拿出一个亿来,扣除搬迁的成本,也够台洋金属两年的纯利,这样的话,伍洲行觉得不管如何,至少眼前这一关比较容易通过。
对江华军所说的所谓海外布局,那是一种说辞,在窄台省,所有做山寨的公司,谁不打着海外扩张的旗号?而且,每一家公司都会有几套海外扩张的方案,以及相应的资料,来证明公司的强大。
台洋金属有限公司所作的准备,并不稀奇,但对业外的人而言,这些消息是绝对不会有任何透漏的。
外人不知情,业内的人不会说漏嘴,这是山寨版企业的核心秘密,谁也不会去拆台,大家都靠这样的做法来谋生。
这段时间,伍洲行也明知与柳河市的谈判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抛出这样一个梗,来为难江华军,对台洋金属接下来的谈判会有更好的优势。
哪怕柳河市不会答应给一个亿,给八千万也很不错的。只要肯给钱,台洋金属就算带一个生产车间到柳河市去,又有多少价值?何况,柳河市那边提供的土地,就远比厂房搬迁的价值大。
这些土地只要存放十年,其价值就体现出来了。窄台省这边,这种操作并不少,哪怕搬迁的分厂亏损了,只要折腾几年后,之前所占的土地,就可在厂子开办不下去的前提下,将这部分土地转化成商用,然后,建成小区,卖楼,几年的亏损填补好,还能稳赚一笔。
挂了电话,伍洲行心里还没拿定主意,这几年与江华军的往来,对这个正厅界别的市长也有所了解。这个人执着,对他还真的有些信赖,交谈过不少次,虽说算不得彼此交心,但也知道这个人的心性。
真让江华军看破这里面的一切,说不定这个人会走极端。一个正厅界别的市长要说走极端,会给窄台省这边的行业有多大的冲击力?
伍洲行曾多次琢磨,觉得自己真抵挡不住。这一次,借口海外市场打拼,增资等手段,也是想将柳河市那边的热心给泼冷了。
让江华军这个人知难而退,也是伍洲行近来想到的一个招数。想必,一柳河市的经济情况,不可能接受开销一个亿来给一个项目做搬迁吧?
引进工业生产与项目的模式确实很多,可给出的各种优惠条件也都可能呈现,但说给企业一个亿的搬迁资金,就比较奇葩的。
企业落户进行生产,减税、免税,将上缴的税费返回等等操作,也是常见的,可直接先给钱还是一个亿的做法,真没人肯干,何况,台洋金属不算大项目。
台洋金属这边对江华军所说的也就几个亿的规模,每年的产值虽有望增加,但三五年内,也不会壮大到几十亿,自然不会有太高的产值。即使引进到柳河市,能够给柳河市带来多少产业的红利?
到这时候,江华军还来找自己,伍洲行也都不知该怎么说。不过,也算准了江华军会在电话里找自己的。
果然不多久,江华军的电话再次打过来,等铃声响二十几秒,一家快到江华军的耐心极限,伍洲行才接听了电话。
“伍老板,忙啊。”江华军强忍住自身的情绪,尽可能让话语显得平静。
“还好,江市长好,我在京城这边还有一些日子。你是在江上省那边还是到窄台省了?”伍洲行在电话里说,显得很平静,语态浑厚,魅力足。
“今天到窄台省了。”江华军直接说。
“哦,还是为了台洋金属的事情?”
“对的,伍董。”江华军说,“伍董,你是窄台省这边的大佬,我能不能问你一个事情?”
“有什么要我帮的,尽管说?只要我能够帮,肯定会尽力。”伍洲行很大气地说,在窄台省这边,第一要修炼出来的,就是与人沟通是那种说话语境,让对方听得情动心热,才算勉强合格。说的对方毫不质疑,才算登堂入室。
伍洲行到如今,自然是修炼成精,江华军又是先入为主,自然没办法看破。不说江华军,就是换一个人在伍洲行面前,何曾有看破的本事?
第757章 岂止是两难
既然伍洲行这样说了,江华军心中反而一虚,因为与伍洲行的交往,一直以来都不谈工作,也不谈生意的。就是交流、聊天、谈禅,偶尔会谈谈女人。
“伍董,真的不好意思,本不该打搅你的。”江华军说。
“江市长,我们是几年的老朋友来,还有什么不能开口?”伍洲行像一个智慧的老者,将鸡汤一碗碗倒出来让江华军喝,“再说,你要是不到关键路口,也不会给我打电话,是不是?我是了解你的。”
江华军听伍洲行这样说,心头一热,原本在体系里也是看惯了争斗与心机的,本不该这般容易感动。可这时候,真的是江华军职业关卡,说不定就会受到巨大折损。
处在这样的关口,江华军的心神已经失去必要的思路,听了这样切中心中的话,情绪在那一瞬间时空里,要不是蔡东才等人在身边,江华军极有可能泪水混流。
将台洋金属的情况说给伍洲行听,江华军说完后情绪上总算平复一些,深吸一口气说,“伍董,既然我们是老朋友,我也不想让你难做。目前我这边的情况确实艰难,但我仅仅想知道一点,台洋金属在海外的市场,是什么样的情况?”
伍洲行突然不说话了,给江华军的感觉是他在电话另一端非常为难,似乎要打破头为人处世的某种原则一样。
短短不到一分钟时间,给江华军的压力和感觉非常不好,正准备对伍洲行表示不要他说了,伍洲行却说,“江市长,其实我是不打算说这些事情的,不过,既然你问到,我总不能置之不理。是不是?”
“伍董,让你为难了,对不起。”江华军心中却是有些愧疚,在窄台省这边,能够有一个落脚处、有一个可聊天、谈经济信息的,也就伍洲行这么一个人,确实不想因为这次的可能,就终止了彼此的情谊和关系。
这些年来,江华军也不是没有质疑过伍洲行的存在,但想起来,又真没找到伍洲行的任何漏洞。伍洲行与他之间,本身就没有什么必然的利益与冲突,这样的情谊显然是纯正的多,也让江华军倍感珍惜。
“可别这样说,”伍洲行很入戏,表演也非常到位,“江市长,我们认识好几年了吧。这些年来,我们都是君子之交,不图名利,不杂得失。是不是?你要不是特殊情况,也不会给我打这个电话。
台洋金属的情况,我确实关注不多。因为台洋金属本身的体量就那么大一点。是不是?在窄台省的企业,谁不想到海外市场谋求发展的机会?对台洋金属而言,这样的机会,或许比其他企业更渴求。因为他们只有在海外市场站住了脚,打开了局面,才有更好的发展和生存空间。
江市长,在你们看来,窄台省这里遍地都是企业、都是厂子,都是机会。可对窄台省这个环境里生存的各家而言,谁家又容易了?
台洋金属原本可能准备搬迁往江上省发展,但如果真有机会在海外打开市场,估计对方会优先考虑海外的布局。当然,你与台洋金属之间的事情,我不想参与,也不想给你提供任何意见,你自己做决策吧。
江市长,我这样说,或许你觉得不满意,我呢,只能这样说。对了,下次再来窄台省,我估计也会在的,到时候再见面,喝茶、聊天,不会因为今天的电话就改变我们的相处吧?”
“谢谢伍董,你的情谊我是感受到了。谢谢。”
“我们之间,还说什么感谢?”伍洲行语气温和,真的像一个温厚的大哥。
虽然从伍洲行那里没有得到什么太有用的信息,可江华军却觉得自己懂了台洋金属的决定。在搬迁分厂到柳河市与海外发展之间的抉择,台洋金属显然会选择海外市场的打拼。
得到这样的结论,对柳河市和江华军而言,是非常沮丧的结果。放下手机,江华军抿着嘴,脸色凝重。
判断出在引进台洋金属的项目上,柳河市这边的选择是被动而弱势的,只能提供一个亿的搬迁资金,才可能将台洋金属带回柳河市。
同时,江华军也想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即使市里同意花一个亿,将台洋金属引进柳河市后,到市里,台洋金属会将最大的资源投入到柳河市吗?按照最优选的原则,估计,台洋金属还是会将最大的资源,投放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上。
那么,即使将台洋金属引进市里,又能得到什么?很可能,不能在柳河市那边发展出应该有的局面。
引进台洋金属这个工业项目,是要拿到该有的经济效益,要不然,市里提出两条腿走经济振兴之路,就是一句空话。
目前,王平江在市里做的刺梨种植和养殖产业,虽说江华军一直不认为这种产业会带来什么效益,有什么前景,但他之前到过怀仁镇,看过最标准的刺梨种植状况,这样的种植,已经做到极致,不可能没有良好的收益作为回馈。
两相比较,王平江的工作有了回报,而他引进的项目却没有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