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路红人-第6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还没见到新畦食品公司的人,也没见这家公司运转情况,但曹云华、龙秀彬、麻其和等人,是深信新畦食品所做的产业,和公司本身的实力。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广林县的万亩草原娱乐城项目失败,给县里和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困境,就是因为对方公司实力不够。

    而通过村干部、村里群众的描述和信赖,又看到这边产业实实在在的规模情况,这些都会给曹云华等人以明确的概念,新畦食品公司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公司,也是实力雄厚的故事。

    除此之外,杨再新还打算让米米过来,亲自带曹云华等人,看一看新畦食品公司在柳河市这边的存仓、生产线,查一查每一批次的产品等等,更深入地了解新畦食品公司的存在。

    今天虽说仅仅看一个村的养殖和种植产业的情况,已经能够展示了这些产业的规模。如此大的规模,展现出来新畦食品公司的实力所在,几乎是让曹云华等人难以想象的规模存在,这样的规模,带来的经济收益,特别是,长坪县、横折县这边每一家每一户,每一年的纯收益在十多万元,这是不可想象的状况。

    这个村,或许是杨再新特别选择的点,但田茂芬对这边的情况了解要多一些,早两年就得知新畦食品这样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也知道,杨再新与这家公司之间的关系,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杨再新并没有掩饰。

    从村里群众的反应、村主干的介绍中,都可看到的一点,那就是杨再新在当年引进新畦食品公司后,这边的产业发展,才开始做起来,经过三四年的发展后,这边才从长坪县和横折县,扩展到正规柳河市。

    一个村的刺梨果收成的数据,就吓到了曹云华等人,可以推想一下,正规长坪县、横折县的产出该是多大。而今年,正规柳河市的区县,都出产刺梨果了,进入丰产期。如此,全柳河市的刺梨果产量,将是去年底五倍以上。

    这样大的产量,要消化成为产品,可不是说说而已。这是正规新畦食品实力的展现,市场开拓的底蕴所在。对新畦食品的产品,田茂芬在讨论时,谈到刺梨果产品最初上市场的排队购买情况,还从手机里,调出存放了三年的视屏。

    看到销售的热火,村干们对这也做了较多补充。说起那年产品销售,乡镇这边的干部,一开始是提出每家买一点点品尝,但后来看到排长队购买的情况,便提出建议,各家即使想品尝一下产品口味,也等最初的火爆期过后再去买,没必要与外来的游客们正购。

    村干部说到这些,表示当时村里年轻人还有意见,不过最后还是听从乡镇干部的建议,没去掺和。

    杨再新则笑着解释,说是当初刺梨果产量低,产品出来的量少。必须要控制销售,才可能在市场上确保不断货,让新畦食品那边的人也很苦恼。

    又谈到去年海外市场的开发,以及目前在海外刺梨果热销的情况。杨再新说,“产品销售方面,我虽说一直很少过问,但公司那边也会向我通报,毕竟这个产业的发展,是我当初引进来的,更多的群众对自家产业发展的信心,也是在产品热销的基础上得到的。”

    对于杨再新了解新畦食品公司的情况,曹云华等人也是理解,而村里的人,则自认为这是杨再新对他们的责任心所在。

    从村里返回,大家都喝了不少酒,好在杨再新坚持之下,大家都没喝醉。返回县城的途中,杨再新说,“云华书记,对于产业发展的工作,长坪县这边却是走在前面,收效也是非常明显的。”

    “再新县长,这边的产业发展,何止是效果明显,柳河市这样发展,几年后估计就成为全国最富裕的区域之一。特别对乡村,估计位列第一都是必然的。

    再新县长,当年你在这边引进这么阳光的企业和产业项目,到广林县了,会不会是将新畦食品带到广林县去?”

    乘着有一些酒意,曹云华也知道,杨再新带他们到长坪县来看产业发展情况,不会毫无目的。将新畦食品公司引到广林县去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便提出这样的问题。

    杨再新也明白,广林县这些人也都是敏感的人,知道杨再新不会做无意义的事情,既然让他们看了种植产业和养殖产业的盛况。必然与广林县的工作联系在一起,这时候,杨再新也没有否定什么,而是笑了笑,说,“云华书记,刺梨果产业和养殖产业,从市场的角度说,也是有一个饱和的定值。

    正规柳河市都在发展刺梨果产业,产量之大,也是一个惊人的数量,转换成为产品,其量就更是几十倍的量产。市场上,即使能够消化掉,也不可能长时间消化这些产品。

    另外,新畦食品做出来的产品,销售非常好,自然就有其他地方进行跟风,也都想来市场分一部分利益。从两年前开始,刺梨果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山寨品,就有十几种。使得正规市场都便得混乱,最主要是这些纺织品的质量毫无保障,如此,就消除了消费者对刺梨果产品的信任度。

    也因为这个原因,新畦食品才转战出口,在外海市场进行发展,目前说来,新畦食品公司的做法是明智的,也是成功的。

    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也决定了刺梨果产业的开发,规模上不能在扩大规模而形成产量过剩。也因此,新畦食品不会在柳河市之外的地区,再做刺梨果种植产业了。”

    “养殖业呢。”曹云华也知道,养殖业的收益虽说小不少,但真的能够让农户每年有几万元,对正规广林县说来,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养殖业方面,柳河市目前都还有几个区县没做。这一块市场竞争更激烈,也更加没有保障。”杨再新说。

 第1413章 塑质量观念

    养殖业的市场大,但国内做养殖的省可不少,鱼龙混杂,还有就是从海外进口肉食也属庞大的产业链。这些利益链条,目前杨再新并不想与他们有多少冲突。

    小氛围的市场竞争、不同消费群体的业务之间,实质性的竞争并不太大。新畦食品养殖业产品的价格,是普通产品价格一倍以上,所争的市场,主要在于中高级层。

    对于更多的底层人群的市场,是刻意躲开的。这些市场,要的是便宜和超低价位,对于质量如何则极少有人关注。

    这样的群体,自然不是新畦食品公司索要争夺的消费群体,也因此,在长坪县等地所进行的养殖,才会具备一定的利润空间。

    如果走低端市场,这样的养殖绝对会亏大本了。而这种市场的产品,一家禽为例,每一公斤的价格在十一二元,不会超过多少。甚至会更低的价位,就能够拿到货品。养殖户所作的,就是没日没夜地喂养,四十天之内必须出栏,进入市场。

    这样的产品,在四十天内从鸡苗长大到五至七斤的成鸡,其中的激素有多少,其中的药物比例有多少,从没有人去检验和关注。但在市场上,却是大受欢迎的产品,因为价格便宜,商家在销售各个环节,都有利润可赚。

    至于消费者吃了这些产品,对身体有多少影响,商家和养殖场需要的仅是吃下去的当天,消费者没有生病或死亡,其他的后果,与他们又有多大关系?也不可能对商家和养殖场做什么追责了。

    这就是国内市场与管理的特征,卖出去的商品,只要当时没吃死人,就是好产品。只要能够赚钱,谁管买家死活?

    而相反,一些人会尽最大努力来维持这种市场,因为这些市场的利润空间大,受众多。便宜,对于国人而言,就是最大的吸引力。

    杨再新如今对市场的理解以及深刻,对于长坪县这边的养殖业,才会在养殖技术上,进行更严苛的要求,确保新畦食品公司的产品质量过关。在质量的基础上,价格自然难以降下来,使得销售时,能够接受的群体相对小很多。

    如果说,将长坪县的养殖业引导广林县去操作,可行性并不大。一是市场的总量受到限制,二是广林县的养殖,质量上没有什么保障,新畦食品公司至少,目前的状态下,是不可能在广林县做这样的业务。

    长坪县和横折县的农户,对新畦食品养殖过程,眼里要求是支持和认可的态度,他们的心态上,也认可要付出多少的成本与人力,才会得到多少收益,这些关系农户自身都会核算,自然会按照要求去做,不会贪图节省下来的成本。

    广林县的群众,自身的观念一直没有改变,真让他们养殖,谁知道之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所以,这个过程非常重要,等广林县这边的人,认同了新畦食品公司的价值观与要求,到时候,真要做养殖产业也是可以的。

    这时候,杨再新哪敢跟曹云华答应什么,甚至都不会去多做这方面的解释。曹云华听力杨再新的话,也只是沉默一阵,说,“再新县长,那你有什么打算?”

    “书记,不急嘛。明天上午我们看看怀仁镇的种植情况,下午到新畦食品公司生产基地看一看。然后再考虑其他的事情,云华书记,走这一趟,肯定会有所收获的,至于收获大小,还得看我们这边有多大决心啊。”

    对这次长坪县执行,做必要的铺垫,勾起曹云华等人心里的渴求,主动与新畦食品进行联络,才是最好的结果。

    回到酒店,杨再新担心长坪县这边的人知道他返回,都过来见面,对接下来的工作反而不好开展。好在进酒店后,并没看到县里的人。

    米米和新畦食品的人,知道杨再新带广林县的人过来,也明白杨再新的意图,自然不会过来搅和,而是给他们做好后勤安排。

    洗漱一番,大家到曹云华房间集中。杨再新进房间时,王浩见他到了,说,“县长,今天下午大开眼界,才明白什么叫产业发展。什么叫产业规模。

    太震撼人了。我之前一直以为壁卡关搞旅游,有不错的收益。今天才知道,我们镇一年的收入,才与这边一家农户一年产业的收入差不多。

    县长,我们壁卡关镇也有见贤思齐的心,能不能帮我们介绍一下新畦食品公司啊。”

    “王大书记,你少来。”麻其和笑着说,“就你一个人最急啊。书记、龙书都没说话,县里该怎么决策,书记和县长心里自然有整体的规划和打算。”

    实际上,下午看了村里的情况,因为有村主干和农户在场,广林县的人都忍住不多说话,怕说错了丢脸。即使提问,也都在三琢磨才问出问题。

    “王浩,壁卡关镇有景区,在全县的经济状况说来,算是不错的吧。你先别急,县里该怎么来决策,我们得等书记拍板。”杨再新笑呵呵地说,“今天看养殖业的发展与规模,我们既要看到这边产业的规模,更要看到做产业的艰辛。每一做成功的产业,背后都是所有参与的人在努力。

    长坪县等整个产业发展的推进,我是清楚的。除了新畦食品公司实力强大之外,全县干部在工作上的观念改变,包括县里决策者们观念的改变,还有最难改变的是群众的思想意识、价值观、旧习惯等,这些不改变,长坪县的产业就做不起来。”

    接下来,杨再新更多地谈到了当初在长坪县这边,对产业发展过程中,质量要求的一些工作。其中不少冲突、逐渐改变,都是经过很多细致工作后,才逐渐达到这样的程度。

    列举的事例很多,杨再新比较有耐心地转述这些,也是因为今后在广林县等地做产粮基地产业上,质量这一关是最为关键的存在。

    县里主要领导们心里对质量要求不严格,没有这样的意识与要求,就不可能将产业做好。

 第1414章 技术与效益

    一夜深谈,作用还是巨大的。不管如何,曹云华、龙秀彬、麻其和等人对产业发展的收益,与发展过程中,严格的质量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观点是赞同的、认可这一规律。

    早早起来,在酒店吃了早餐,然后开车往怀仁镇走。分道进怀仁镇区域,杨再新说,“云华书记,是先看看各村的种植情况,还是先跑镇正府?”

    “先看一个村吧。”曹云华说,“到镇里后,再去村里,估计就是很多人了。会不会动静太大?”

    “好,我听书记的。”杨再新笑起来,“书记,往前走,任何一个分叉,都可进一个村子。你说从哪里进都行。”

    “听县长这样说,我知道整个怀仁镇的种植业,都是标准的样板了。”田茂芬也笑着说。

    “也无所谓样板,主要是各村各家都明白,自家的收益要好,就必须按照省技术员的要求去做,不然,吃亏的可是自家。”杨再新笑着解释,“刺梨果的种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