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如今,急迫要推进的,就是扩大刺梨种植面积。
扩大种植面积,为产品投放市场,提供足量的原材料。推算之下,刺梨种植从栽植苗木,到有果子收取,时间快则两年,慢要三年。所以,省农院想抓紧时间,将刺梨种植面积扩展到所需,今年秋冬是非常关键的时间段。”
王鑫这时候也听出意指,说,“杨镇,是不是怀仁镇也准备做刺梨种植项目?”
“王镇,你觉得怀仁镇有这样的条件吗。”杨再新先不给结论,也是想找一个肯担担子的人来负责这个项目的推进。
说到怀仁镇各村情况,王鑫还是比较熟悉的,他在怀仁镇十多年了,虽说平时不活跃,拿到副镇长职位也是熬出来的,但也说明他还是有一定能力。
“杨镇,怀仁镇以前也做过一些项目,例如药材栽植、果林种植等等,多则三五年,少则当年就了结的,几乎都是失败的项目推广。怀仁镇确实缺少项目来带动经济发展,可要推进项目生产,难度也不小的。”
“王镇,昨天,河岔乡的田茂平书记、陈晓乡长和他们的不少镇领导,都到双沟村参观刺梨种植基地,河岔乡已经下决心要做这个项目。我们怀仁镇具体有哪些困难?”
杨再新的意思已经完全告诉王鑫,能不能接受这样的工作,就看王鑫自己的选择。如果他是在不行,可从中层领导中选一个人来挑担子,王鑫今后要去的位子也可预知了。
杨再新希望王鑫自己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在乡镇,不拼命做事,将事情做好,是不可能有什么机会的。单纯靠熬资历,绝对论不到你上位。
王鑫没有立即说话,而是在想,也在琢磨轻重。杨再新的意思他已经听出来,但摆在他面前的路却有两条:一是拒绝,不配合主要领导工作的结果,他说清楚的;
二是主动将这个刺梨种植项目的推进工作,揽到自己身上。这样做起工作来,即使有困难也不怕,然而,刺梨种植后,假如项目再次失败,那这个失败的苦果,自己也得吞下。
得和失,这时候其实是看不清的。
心里在犹豫,王鑫也明白自己时间不多,勉强接受任务,即使做了,面前的年轻镇长也不会欣赏自己吧。可立即下决心,王鑫又做不到。
冷场了将近两分钟,王鑫感觉到压力越来越大,额头都出汗了。几次想冲口而出的话,到嘴边又消散。是不是到了这样的年龄,就没有冲动了?
“王镇,要不要回去想想?”杨再新带着笑说,对王鑫的心理也是清楚的。
刺梨种植项目虽说在横折县有动作,但毕竟没有明晰的前景,特别是农户收益这一块,无法判断,即使做宣传、做推进工作,都拿不出说服农户的东西。
王鑫下意识地用手在额头上擦一下,然后才说,“杨镇,不管我对刺梨种植项目了解多少,镇里的工作我肯定会踏踏实实、不打折扣地完成。”
“我也知道,王镇的谨慎是非常必要的。中午,我和书记一起吃饭,书记就给我一句话:不冒进,不贪功,不急躁。但工作必须有进取心,必须有前瞻性,必须为未来做准备。”t;!t;
第172章 我了解
听杨再新说这番话,王鑫心中隐隐有所悔。这说明杨再新在县里已经得到书记的支持,那在怀仁镇这个种植项目还推动不起来吗?
如果之前自己一口应下来,这时候,与年轻镇长之间讨论的,很可能就不同了。不过,那样做又不是他的性格,后悔也来不及的。
“杨镇,既然县里有这方面的意思,怀仁镇率先走一步,即便有些困难,我想也不难解决。”王鑫庆幸好在之前表了态,要不然,杨再新会不会另选人来担起这个工作?
“王镇,你的经验远比我和其他人多,对于如何在怀仁镇推进刺梨种植项目工作上,有哪些困难、阻力,又该从哪些方面和途径去做工作,就得你多费心了。”这算是杨再新给王鑫布置工作了。
“杨镇,我先琢磨琢磨,拿出一个材料来,再讨论,你看可好?”王鑫不知时间有多少,试探地说。
“这是必要的,正如书记所说,工作不冒失、不急躁。当然,抓紧时间也是必须的,毕竟河岔乡他们昨天就开始做工作,我们怀仁镇总不能都借鉴他们的东西,是不是?”
“明白了,杨镇,你放心。”王鑫有了决心,也因为知道章童俊关注这个工作后,他明白这是不做也必须做的工作,心里反而没有顾虑。
“王镇,关于刺梨种植项目的一些事情,我也将所了解的,跟你聊聊。”杨再新见王鑫已经接受,也放心不少,王鑫做事不积极向前,但那里还是有的,对怀仁镇又非常熟悉,这个工作交给他来负责,是最有利的。
“首先,怀仁镇不可能依靠矿藏再做产业,哪怕现有的矿藏能够开采,也支撑不了几年。是不是?这就要求我们要快速地转产业,刺梨种植项目,恰好给我们这个机遇,我们不能错失;
其次,各村农户的经济发展,有良好的产业支撑,才是硬实力。同时,刺梨种植不影响其他农业种植、不占山村林地,我们只做荒山开发。退一万步说,刺梨种植经济效益不好,对农户的影响也很小;
第三,这个项目是省农院研发出来,省里、市里估计也会有相应的政策出台,我们如果先一步做起来,相比其他乡镇、县市,能够得到更多利益;
第四,省农院在开发刺梨种植时,肯定会有一些惠民政策,比如解决资金问题,比如回收刺梨果的协议问题,都会在短时间里,传达下来;
第五”
听杨再新一件件事情说出来,虽然还没见到确切的材料、合约协议,但王鑫也明白,杨再新不会乱说瞎吹,这些都是要负责任的,一旦在工作推进中,有这么多有利的条件,刺梨种植项目的推进,也容易让农户接受。
“杨镇,目前开发荒山种植刺梨最紧要的,是农户肯接受这样的项目。他们关心什么?不过是付出多少,收益多少。只要有让他们动心的收益,即使不去发动,农户也会去种植。”
“是啊,”杨再新说,“刺梨种植长成后,主要就是护理、施肥和摘收果子。种植一年,刺梨果木可是多年生的植物,以后的工作就不多,也不会很辛苦。对农户宣传到位,让他们明白种植刺梨果后,等于给自家种植了摇钱树啊。”
王鑫笑笑,说,“杨镇,怀仁镇也有野生刺梨,有老板收取这些果子。不过,野生的果子品质不一,结果情况也不一。具体经济价值确实难以核算,但成长起来的刺梨树,年年有果子,大家还是有知道的。”
王鑫了解一些情况后,其实更多的是了解到杨再新的决心,回自己办公室去考虑怎么将刺梨种植项目推进工作,方案要先做起来。要先考虑到实际的种种困难,如此,在布置工作任务时,干部们才有更明确的目标。
等王鑫离开,杨再新也舒一口气,至少,第一步是跨过去了。王鑫能够接受这个项目的工作,镇里其他人就好做说服工作了吧?当然,张辉会有什么态度,这时候先不去碰。
给张继光、龙利群和田林俊打电话,清他们到办公室来。三个人很快也就到了,见杨再新都问他从县里回来,是不是有最新的工作精神。
杨再新笑笑,说,“你们关系什么?”
“当然是怀仁镇的矿了。”龙利群说,“目前出镇的路还没修好,但已经修了不少,分段施工进度比较快的,一周或十天,硬化基本完成,等保养期到,就可动手施工另一侧路,那就更快了。
路修好了,矿如果不动,路卡那边怎么收钱?”
张继光也笑着说,“龙镇就关心过路费。”
“没钱的日子那是人过的吗。怀仁镇目前方方面面都要钱,这一点,杨镇肯定体会更深。”龙利群笑着说。
“我们镇的矿今后会如何,你们也没必要去乱猜。肯定会开采的,至少时间问题。不说其他,斯蒂芬团队、东岛国际的人都对我们的矿虎视眈眈,国家会不察觉?矿的价值,迟早会显露出来。
不过,我们对矿藏不要抱着有金山的心态。这个金山也就三五年而已,三五年之后怎么办?之前我提过,不论是怀仁镇还是有矿五镇,都必须有寻找新产业,寻找持之以恒的产业,才是发展之道。”
“还是杨镇眼光远,我是自愧不如啊。”龙利群说。
“先听听杨镇带来什么好消息吧。”张继光说。
“确实有一个消息,找你们来,就是要聊一聊这件事。”杨再新微笑着说。
“太好了,肯定有新动作。”龙利群忍不住口,也是谈话聊天必备的角色。
“不知大家对双沟村的刺梨种植项目,有多少了解?”杨再新说。
“杨镇,双沟村刺梨种植项目,不就是你当初的业绩吗。首先将省农院的项目引进来,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项目。我到双沟村看过,漫山遍野的荒地被开垦出来,用于种植刺梨,以后有了产果,必然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龙利群说,对杨再新的旧事,他了解,也去追寻过。t;!t;
第173章 想法新奇
龙利群对刺梨种植的认知,是非常表面的,不过当着杨再新这样说,确实有点拍马屁之嫌。龙利群不以为然,脸不红,笑呵呵的。
“张书,我之前和王鑫镇长聊过了,他对刺梨种植也有些自己的看法。”杨再新说,“这次出去,就是跟省农院的代理人去了双沟村,看那里的刺梨种植情况。另外,在路上,还将河岔乡的田茂平、陈晓也带了去双沟村。”
“省农院那边是要扩大刺梨种植的规模吗?”张继光说。
“是的。”杨再新说,“因为省农院对刺梨研发以及有很多成果,要将成果转化为产品,走向市场。如此,需要大量的刺梨良果作为产品的原材料。要实现这个目标,唯有扩大产地的规模。
张书,我觉得怀仁镇很有必要与省农院谈谈,将我们镇发展成为刺梨种植的基地。”
“这个想法很好啊。怀仁镇目前确实有矿藏,但也就三五年的日子,我们总不能等三五年后再来考虑转产业的事。”张继光说,“人无远见,必有近忧。
再说,矿藏虽说给怀仁镇带来不少税收,但给村里农户并没有改善睡眠,最多就是可做些体力活,挣点血汗钱。
只有发展产业,才是农户创收的根本。杨镇,刺梨成长后,那是多年生植物吧?那不是辛苦一年,可一直获取红利?”
“以后管理还是需要的,就像果林一回事。管理越到位,收成也会越高。”杨再新说。
“我看好,这个项目有省农院的技术支持,是省里的重点发展项目,我们先走一步可抢占一定先机吧。”张继光说。
“我觉得要搞,越快越好。”龙利群说,“之前我到过双沟村,问过那里的人,村民对双沟村发展刺梨种植项目,是非常乐观的。这说明这个项目潜力大,前景好。”
倾向性意见定下来后,接着讨论详细的操作。对于乡村、农户发展项目的工作,几个人比杨再新要熟悉,一个在怀仁镇即将落实、执行的工作方案,也就逐渐有了模子。
对刺梨种植项目的情况,镇里这边暂时还不对外透露,先做好充分准备,领导们有统一的意见之后,镇党委会也会讨论这种重大的决策。讨论之后,才会形成一致意见,成为镇正府的决议。
几个人在办公室讨论,没有谁提起张辉这位党委书记,但各人心里也明白,这个工作肯定绕不过张辉。至于谁去做张辉的工作,还要杨再新来决策。
送走张继光等人,杨再新坐到电脑前,将这两天所思所想,干脆做一个比较完整的东西出来。包括在乡村刺梨种植、乡镇和县级干部该怎么推动、省农院一方该提供哪些需要、新畦食品与地方之间的合作中,又该担负起哪些事务。
这个方案一直做到凌晨,都还没做好。有些东西,想起来不难但实际落实、执行起来却会有重重困难,这时候,尽可能多琢磨透彻,到时候推动工作就会顺利得多。
想做好一件工作,并不是想就能够做到的,关键要做好大量的细致准备工作。杨再新在章童俊身边三年,对如何做事,有很深的理解。又到双沟村三个月,踏踏实实地实践,对做事的细节上也有自己的领悟。
如今,到怀仁镇时间虽不长,在张辉到来之前,还一个人决断怀仁镇的工作,也算有独当一面、糅合集体思想的试炼,对他这个人而言,都有阶段性的提升。
即使到县里与田仁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