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我都听腾哥的安排。我爸妈那里,腾哥放心吧,我来和他们沟通,保证没什么问题。”倪虹对自己的父母信心十足。
“好,大功告成,我们睡觉去。”施远腾哈哈一笑,站起来,搂着倪虹的腰,往卧室走去。
俩人非常默契,倪虹去拉好窗帘,打开空调,施远腾则将门关好。他们很快便在床上相拥着,激情一触即发。
对于倪虹而言,现在的她实际上已处于新婚状态,欲望正盛。特别是施远腾带给她那种难以言表的快意,让她欲罢不能,这样的时刻,她岂能错过。
施远腾正处于最旺盛的年龄,更是经历过两次婚姻的人,知道倪虹此时的需求。满足倪虹,满足自己,他都有这个渴望和能力。
第二天一早,施远腾便收到黄奕发给自己的设计效果图与平面图。很显然,黄奕得到苗虎的指点,知道施远腾喜欢什么类型的房子。整个设计显得大气、宽敞、简洁,特别难得的是,黄奕将房间的装修与将来家具的融合在一起,显得协调又美观。
施远腾与倪虹商量后,马上同意采用这个方案。用施远腾的话说,专业的事情,交由专业的人去做,效果会更好。
方案定下来后,装修随即展开。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有心的倪虹根据自己的生理周期和自我的感觉,还结合施远腾工作的强度和身体状况,有节奏和目的地过着夫妻生活。倪虹从中不仅获得无比的快慰和满足,更期盼尽快怀上她与施远腾的结晶。
周三上午,一个虽然炎热,但阳光明媚的日子。施远腾与倪虹带齐需要的证件,到民政局领了证。从此,施远腾与倪虹成为名副其实的、法律意义上的夫妻。
当天晚上,施远腾与倪虹夫妻俩在家里自己动手,做了一顿美味的晚饭。倪虹点燃自己买回来的蜡烛,关掉家里所有的灯,两口子来一顿浪漫的“烛光晚餐”。他们的生活,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第二天早上,施远腾像往常一样出门诊,倪虹则参加24小时的值班。出门前,施远腾调好两只电饭锅的时间。其中一只用来煮饭,另一只用来熬汤,施远腾希望,倪虹回来炒点菜,就可以吃一顿美味的午饭。
对于施远腾的体贴,倪虹内心十分感激。她知道,施远腾比她更辛苦,但却将最多的心思放在自己的身上。
倪虹早已做好心理准备,时机一旦成熟,她便会将重心转移到家庭上。倪虹想,在保证施远腾繁忙的工作之余,让施远腾不必为一日三餐烦恼,更准备在施远腾出诊时能为施远腾送上可口的饭菜。此是后话。
上午的门诊,施远腾依然很忙。周一无法给施远腾看的病人,不少挤在今天来诊,分诊的雅琴毫不例外地忙个不停。
上午九点多,一对老人走进施远腾的诊室。两位老人家穿着朴素、干净、得体,言谈举止中透着一种不凡的气度。以施远腾看人的眼光,这两位老人家以前的工作应该是在机关,而且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掌握过一定的权力。这些气度,就是在他们掌权时形成的。
第二百一十五章 施远腾的风格
两位老人是夫妻俩,看病的是丈夫,从他走进来的姿势和脸上的表情看,施远腾不用再做体查,也能知道他患的是帕金森病,一种相对常见的、具有明显的表情和步态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
病人的妻子在旁边的一张椅子上静静地坐着,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但施远腾却感觉得到,她是非常专注地听他们俩的对话的。
患者先说明来找施远腾的原因。原来,患者患帕金森病已经多年,治疗的效果也不错,但症状的反复令患者感到困惑和烦恼。
为此,他用一张A4纸记下了二十个最想了解的问题,他的目的很明确,是想通过咨询医生,通过医生专业的解答,来解决他的困惑和烦恼。
在长洲,他找了好几位神经内科的专家,但这些专家没有一个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于是,他便到南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希望在这家全国闻名的医院里得到他想要的答案,结果,他失望了。
做事情十分执着的他,转而到上都最有名气的医院的神经内科。他认为,此行应该能解决他的问题。最终,他再一次失望而归。
回到长洲,情绪瞬间低落很多。他那远在鹏城的儿媳妇知道后,打电话给他,让他到人民医院找施远腾教授看一看。他的儿媳妇以前在长洲工作,对施远腾有一定的了解。
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两口子今天来找施远腾,希望从施远腾这里得到他想要的答案。
听完老人的述说,施远腾知道,当今的医院,每一位医生都在追求看病的速度和看病人的数量。对于带着二十个问题而来的病人,相信没有几位医生有耐心去接待和解答这样的病人的问题。
一场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对话,随即在施远腾和患者之间展开。患者对着纸上写的问题,一个一个地问,施远腾则根据问题一个一个地回答。对于这种情况,施远腾很有体会,知道不能用太专业的术语。所以,在回答问题时,他字斟句酌,滴水不漏。
当回答完第20个问题时,患者和一直在旁边静听的、患者的老伴几乎同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施教授,药物我都有,我来的目的是想了解一些我关切的问题。现在,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你是我就诊以来,遇到过的、最耐心和最专业的医生。谢谢,非常感谢!”老人说完,便与老伴携手走出了诊室。
施远腾专注于与病人的对话,他知道所花的的时间很长,但具体花了多少时间,他并没有细算。
他看病期间,外面候诊的病人一直在安静地等候。他们知道,这就是施远腾看病的风格,施教授对待每一位病人都是如此的耐心和细心。是的,施远腾一向如此对待这些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无意中收获了大量的病人的信任。
令施远腾想不到的是,这位病人从此再也不会找其他医生看病。哪怕不是神经系统疾病,他也喜欢找施远腾看。
吃午饭时,雅琴告诉施远腾,他在为这位老人看病时,候诊的病人没有任何怨言。相反,他们都在说,现在很难找到这么耐心为病人诊治的医生了。
“其实,现在的医生缺乏的,是一种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习惯。如果自己有病,遇到一位对自己不耐心的、马虎应付的医生,自己会有什么感受?”对于雅琴的说法,施远腾也毫不客气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主任,您知道这位老人家是谁吗?”雅琴已经意识到,施远腾可能不知道找他看病的老人家是什么人。
“不知道。”果然,施远腾还真不知道。
“他是我们长洲市的老副市长,为人非常乐观,做事非常执着。你别看他这样的身体状况,现在还坚持在老年大学为退休老人上摄影和书法课呢。他的夫人,是汉南市人,一直跟着他,也曾经是长洲市的一位领导。”雅琴的话,使施远腾意识到,雅琴的背景不浅。
“难怪,他走进我的诊室,就给我一种气度不凡的感觉,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啊。”施远腾一声感慨。每一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不是用金钱能买来的。他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经过岁月的沉淀和发酵,慢慢散发出来。
这就是施远腾,这就是敢想,敢说,敢做的施远腾。对于目前医疗系统的问题,站在第一线的施远腾看得非常清楚,也明白问题所在。但施远腾也很清楚,这些问题,都不是他能在体制内解决的,这也是施远腾一直蠢蠢欲动的原因之一。
下午起来,他抓紧时间将菜做好。因为倪虹要提前回来吃饭,这么热的天气,还要洗个澡什么的,时间非常紧。作为过来人,他十分清楚住院医生的艰辛。
刚忙完,倪虹便推门进来了。
“腾哥辛苦了,你应该多睡一会,这点小事由我来做就可以了。”
“嘿,下午睡一觉便缓过来了,没事的。来,先吃饭,然后洗个澡,休息一会,再去接班。”施远腾对这个流程十分熟悉。
“好。”倪虹也不再说什么,洗干净手,便与施远腾一起坐在饭桌前吃起饭来。
“每次交接班后,都要亲自巡查一次全科室的病人,特别是重症的病人。住院的病人,有时候病情变化很快,而且没有任何征兆,稍一疏忽,责任就会落在你的头上。”施远腾提醒倪虹。
“嗯,我一直这样。以前跟着杨老师的时候,她就这样教导我,我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很好,好的习惯一旦形成,会令你终身受益。”施远腾听罢,深感欣慰。现在两个人交谈,并不忌讳谈论杨修影。毕竟,受伤前的杨修影,曾经如此深地影响着两个人,这个过程,两个人都很清楚。不管从感性还是理性出发,他们都没有必要绕过这个话题。
周五交班会上,施远腾静静地听着倪虹很有条理的交班,知道她为了交班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对昨天新收的和有变化的病人的病情了如指掌。
第二百一十六章 此病人非彼病人
“昨晚收了一个重症的病人。这个病人在吃深海螃蟹时出现过敏,被同伴送到医院急诊科紧急洗胃抢救,在洗胃过程中,病人突然心跳呼吸骤停。急诊科的医生马上给予心肺复苏抢救,据急诊科医生讲,整个抢救的过程历时达十多分钟。”
“心肺复苏成功后,病人仍然处于昏迷状态,急诊科请我们会诊。我去看过,老总看过,在请示了穆主任后,收进我科的重症抢救室。我刚才去看过了,病人呼吸平顺,血氧饱和度达百分之九十八,心跳和血压以及体温都正常。”倪虹将交班的重点放在这个病人身上
“嗯,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重点突出,不错。她的努力,在为自己争气,也在为我争气。”施远腾对倪虹的交班暗暗赞赏。
“昨晚倪医生和老总对这位重症病人的处理非常及时和正确。病人比较特殊,病情也比较重,交班后,请施主任带领我们看看这个重病人,指导下一步的治疗。”穆可俊越来越有施远腾的风范。
交班后,依然被委以护长重任的春雨,挺着大肚子,与科室的医生们一起,浩浩荡荡地跟着施远腾到重症抢救室,查看昨晚收住院的重症病人。
倪虹当仁不让,主动汇报病史和治疗经过,老总也做了必要的补充。施远腾听罢,点点头,说:“你们做得很好。现在很多科室的医生喜欢推诿病人,以推诿成功而自喜。他们不知道,这样做,让他们错失了很多学习的良机。”
施远腾这番话,等于帮助穆可俊在科室收病人方面定了调,让一些对此有异议的医生不敢乱发声。说完这些,施远腾便开始为病人做详细的体格检查。
这样的查房,类似于教学查房,施远腾做体格检查一丝不苟,每一个步骤都不放过。他知道,自己的手法,对身边的医生和学生们影响很大,他不能掉以轻心。
体查完,施远腾开始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
“这个病人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他的心跳呼吸骤停是在医院发生的。换而言之,这十几分钟的心跳呼吸骤停时间,是在医生的抢救中度过的。”
“我们知道,在心肺复苏的时候,每一次的按压,心脏都会有大量的血液进入到体循环,进入到重要的器官。这些血液,也许达不到正常状态下的量,但对于保持重要器官基本的血液供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个病人目前虽然还处于昏迷状态,但他的脑部缺血性损伤不至于太严重。接下来,病人的苏醒可期。”
“老师,以前也遇到过一个类似的病人。当时您对哪个病人的判断非常准,认为她没有复苏的可能。老师为什么对这个病人如此有信心?”穆可俊对以前因为哮喘发作而窒息,从而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记忆犹新。
“嗯,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这也是我鼓励你们不要随便推诿病人的原因。两个病人的对比,你们便发现不一样。”
“以前那个病人是在家里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而且时间不详。当时我就说过,从她的家到我们医院,再快也要十分钟的车程。也就是说,那个病人心跳呼吸停止的时间极有可能超过黄金六分钟。”
“这个病人不一样,在洗胃的时候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医生马上进行抢救。虽然记录的时间有十几分钟,但这十几分钟是在医生的心肺复苏中度过的,这两者的区别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施远腾耐心解释两者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