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疼痛性的口腔溃疡,轻症患者约1-2周后就会自行消退且不留疤痕,重症患者溃疡深、大、愈合慢,也有可能留下疤痕。溃疡可出现在口腔以及胃肠道,严重时会出现小肠溃疡、胃溃疡甚至肠穿孔引发大出血。
另外,约75%患者出现下体溃疡,病变与口腔溃疡基本相似,溃疡深大、疼痛剧烈、愈合慢。还有5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双眼病变,具体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眼球充血、眼球痛、畏光流泪、异物感、飞蚊症和头痛等,严重可致盲。而多数患者都会出现结节性红斑、疱疹、丘疹、痤疮样皮疹等各种皮肤病变。
这些症状,平时都比较不起眼,所以很多患者会不在意,最终耽搁了早期治疗,白塞病不是身体某个部位出现病症,而是种全身性疾病。它的本质是全身血管慢性炎症,会累及到全身各种血管,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血管病变,造成如动脉狭窄、动脉瘤等心血管疾病,严重可致死,还有些患者会由于神经病变,出现记忆力减退、情绪变化等现象。”
陈俊一口气讲了这么多,深入浅出,听得患者和其老婆一愣一愣的,患者老婆心说,这才是大医院医生该有的水平。奉上崇拜值。
陈俊给对方开了药,叮嘱对方,明天一早一定来风湿科门诊挂号,这才放对方离去。本来,他是想直接将对方转到风湿科去的,但是对方说不用,明天挂号也是一样的。
其实,这个病的治疗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不仅这个病是如此,很多风湿病都是一样,需要长期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生物制剂或口服药物的综合治疗。而且大多数靠外敷内服,做手术基本上很少。
那名患者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挂号了,最终,果然被确诊为白塞病,顿时,对陈俊的佩服更加如黄河之水。
在风湿科医生的治疗下,这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见效比较快,康复可期。当然,想要彻底康复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陈俊在自媒体上分享了这个病例,为了保护患者隐私,都是用的化名,或者索性只谈疾病本身,不提患者姓氏。
很多粉丝阅读之后,都相当惊奇,感觉奇怪的姿势增加了!怎么口腔溃疡、长红斑这些,还能闹出风湿科的疾病来?
风湿病,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不就是关节疼吗?事实上,并非如此,风湿免疫科包含的疾病种类相当之多。
而白塞病,很多人觉得,光听名字就是一种特难搞的疾病,属于无法治愈的那种,当遇到时会失去信心,陈俊就在文中科普,其实,目前白塞病的治疗方法可以很好地改善病变,提高生活质量,关键是要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
目前治疗白塞病的方式主要有口服药物、生物制剂等,其中生物制剂对改善肠道、眼部病变效果很好,只要坚持用药,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能有效控制住,避免出现失明、肠穿孔、肠梗阻等恶性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另外就是,省一医的风湿免疫科开设有白塞病专科门诊,同时还联合消化内科、眼科、心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等科室,已经形成了一个白塞病诊治的多学科团队。
陈俊提醒,如果反复出现口腔溃疡、下体溃疡、眼炎、皮肤病变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专科就诊以明确病因,所谓“反复出现”是指一年内出现三次以上的口腔溃疡。
当然,除了这些症状外,同时还出现眼红眼痛、视力下降、腹痛黑便、心慌胸闷等病症,就更加需要及时就医了。
……
虽然临近年关,但是H市的打工人们依然没什么感觉,照常上下班,早晚高峰,公交车上挤成狗!没有一点年味。
细雨蒙蒙,又夹杂着一点小雪,天气冷飕飕的,省一医附近的一条交通主干道上,车子一辆接一辆,每一辆都跟龟速一样爬行。
堵车,在H市是常态,尤其是天气不好的时候。
“唉,又堵住了!”司机师傅开的也有些郁闷。他很羡慕,网上有些文章说某些城市,公交车能开得跟跑车一样,风驰电掣,那里的公交车司机们常常疯狂炫车技,惹得乘客和路人们尖叫连连,他也是有技术的人,可是,他自在H市开公交车以来,都是特么的乌龟。
H市还对公交车限速,这位司机师傅想说,限什么速啊,你不限速我也开不起来啊!
不过有时候,龟速开车更考验技术。因为,为什么龟速啊?无它,车多呗!车多就免不了腾挪的空间小,还有很多出租车和私家车不讲规矩,喜欢插来穿去,稍微有一点空隙,就要“见缝插针”,公交车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技术稍微差一点,就能把人家给撞到擦到。
车内实在太挤,空气不流通,车子又走走停停的,车内的乘客们都很压抑,有人还晕车,难受。
有人还忍不住叫:“师傅能不能开快点啊,要迟到啦!”
叫了很多次,初始时声音很大,到后来就有气无力,叫到最后,连吐槽都懒得吐了。
可怜的打工仔们迟到不起的,迟到就会被扣钱。可是这交通状况,真是没办法!
突然,司机师傅听到后面有人惶急地在喊:“师傅,师傅,不好啦,有人晕倒了!”
反正在堵车,司机师傅于是立刻打了个双跳,费力挤到后面来查看,大家也都尽量配合让他过去,这一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原来,是一名六十多岁的大妈正晕倒在座位上。
你说这大早上的,你跟年轻人们一起挤车干嘛?
司机师傅心中一惊,他也不是医生,也不会急救啊,于是连忙打开车门,冒着雨雪飞奔下去,冲到一个花坛上,冲着远处正在繁忙执勤指挥交通的交警们挥手大喊:“交警!交警!快点过来,我这边车上有人晕倒啦!”
交警一听,连忙分出两人迅速朝司机师傅这边赶过来,上车一看,我去,那名大妈已经没了呼吸!
“赶快掉头,去省一医!”交警同志说道。
司机师傅一脸苦水:“我这,我这……怎么掉头啊?”前后左右堵得严严实实。
两名交警同志也急了,立马跳下车!
第678章、冬夏两季,心梗高发!
正值早高峰,H市的交通状况向来如此拥堵,更何况,这是在省一医附近,车流堵成长龙,一眼望不到头!
要是司机师傅自己能掉头,早就掉头了,哪里还用找交警!
所以两名交警同志立刻就跳下了车,冒着越来越大的雨雪,开始来回飞奔,指挥路上的车辆们往边上挪!尽可能地往边上挪!
与此同时,公交车上,乘客们纷纷下车,不下车还在车上干嘛?必须得“另寻出路”啊,可不能耽搁人家救人!
不过,还是有几人留了下来,说是要照顾那名大妈,总不能让大妈一个人在车上,即便没了呼吸,不是还有抢救的余地吗?没人扶着,难道让大妈在车上滚来滚去?
可惜没有人会急救,只怪平时没有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其实,这个时候即便知道一些急救知识,但是不精通的话也不敢贸然动手,怕弄巧成拙。
那些下车的人中,不少人都很担心与同情那位晕倒的大妈,但是也很郁闷,今天是迟到定了,不过,这也是意外情况,没得办法的。于是纷纷打电话或发信息,向单位说明情况。但估计钱还是要扣。
外面,几十秒过去了,两名警察吼得额头青筋暴跳,路上的车主们听闻后也十分配合,终于,在大家齐心协力下,一条不算太宽的转弯通道总算是给公交车让了出来!
司机师傅看着那条小小的通道,精神振奋,心说,总算轮到我展示技术的时候了!
他这个时候爆发出了一百二十分的车技,很顺利,将庞大的公交车在狭小的通道中,顺利掉头,一次性搞过!
……
省一医,急诊科,凌晓晓刚刚上班,才到单位没几分钟,一来就忙,忙得连口水都没喝,然后,就见到保安急匆匆冲进来,说道:“医院门口公交车上有一位心跳骤停的患者,急需医生和护士立即到达现场进行抢救!”
公交车没开进来,因为医院门口也堵成狗。反正已经到门口了,还不如进去喊医生,所以,交警立刻让保安进来叫人!
大门口离急诊大楼其实不远,保安冲进去远比打电话来得有效,所以保安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气喘吁吁地跑进来了!
几乎是迅雷之间,陈俊、凌晓晓、雷广平等一众医护人员,就带着抢救设备冲了出去!
公交车上一轮急救做完,外面转运车已经就位。
在送往抢救室的路上,凌晓晓一路跪在转运床上,不停地做心肺复苏。本来之前是陈俊在做的,但是转运床太小,而且陈俊太重,他上去不方便,反而影响下面人推动的速度,凌晓晓身轻如燕,技术也还可以,就主动跳了上去!
医院立刻开通了绿色通道,这个时候就不谈什么钱不钱的事了,先救人为主!
诊疗结果提示大妈为心梗,随后,做好术前准备后第一时间被送至导管室做PCI。
PCI,也就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中文名叫“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
1844年,Bernard首次将导管插入动物的心脏。1929年,德国医生Forssmann首次将一根尿管从自己的肘静脉插入,经上腔静脉送入右心房,并拍摄下了医学史上第一张心导管胸片,开创了人类心导管技术发展的先河。在此基础上,此后先后开展了右心导管和左心导管术。1953年,Seldinger创立了经皮血管穿刺技术,从而结束了介入操作需要进行血管切开的历史。1958年,Sones在进行一次主动脉造影时,无意中将导管插入右冠状动脉,并注入了造影剂是右冠显影。这一偶然并带有危险性的事件却成为了现代冠脉介入技术的开端。1967年Judkins采用股动脉穿刺的方法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从此这一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上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德国的Gruentzig于1977年首先施行了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此后,PTCA技术从欧洲到美洲迅速被推广,适应症不断扩大。与之相关的工业产品也迅速发展,各种操作设备(如:导管、球囊)不断改进以适应不同病变的处理。1986年,Puol和Sigmart将第一枚冠脉支架置入人体。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可显著减少PTCA的再狭窄,可以处理夹层和急性血管闭塞,成为冠脉介入治疗的又一个里程碑。2003年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投入临床,使支架的再狭窄率明显降低,使冠脉介入治疗又进入到一个新的纪元。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省一医急诊科也能做这个!对于心梗危重患者的抢救非常有效!
那名大妈心跳骤停曾足足十二分钟,但最终,从死神手里逃了出来!
第二天,大妈的家属送出了三面锦旗,一面锦旗送给了省一医,一面锦旗送给了交警队,一面锦旗则送给了公交总公司!
事实上,从死神手里抢人,对于省一医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来说是家常便饭,前不久,他们也在门诊大楼那里,从死神手里抢回了一位也是突发心梗倒地不起的患者。
那是五天前,门诊6楼区B区分诊台护士阳晓笑正忙着分诊,突然,她听到惊呼声:“不好了,有人晕倒了!”
她抬头一看,就见到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年轻女子倒在了6楼下行的电梯拐角处,她来不及跟排队就诊的患者们解释,就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把趴在地上的患者翻了过来,并迅速对患者进行评估,楼层保安立即对现场进行疏散。
“呼吸心跳没有,赶快帮忙叫急诊科,推转运车!”阳晓笑立即对叫唤不应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闻讯而来的一名血管科医生及附近的诊区护士们,迅速集结加入抢救,他们分头协作,有人帮着阳晓笑一起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因为一个人做真的很累的。像陈俊那种变态除外。他经过系统强化,已经不是普通人。
有人则打电话呼叫抢救小组。
与此同时,门诊大楼广播也迅速响起了抢救信号,呼叫大家来帮忙!
一位刚下班的进修医生也冲了过来,加入了抢救队伍。
门诊部一位副主任听到广播也急匆匆跑了过来,参与到现场抢救。
急诊科抢救小组到位后,立刻对患者上了心电监护,并除颤,同时给予气管插管,呼吸皮囊辅助通气,并推注肾上腺素!
可是,很多时候,抢救是看不到效果,令人绝望的!
心脏按压十几个循环后,患者心跳依然未恢复,在门诊部那位副主任的协调下,患者被抬上转运车,仍旧是身轻如燕的凌晓晓,一跃跳上转运车,继续对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