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可以自己吃饭、洗衣、洗澡等。
这说明什么?说明她的身体已经对缺氧的状态非常“习惯”了。
而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情况。“习惯”了,并不表示不会出事。
陈俊一琢磨,这不对啊,患者这是合并有其它的疾病啊。
于是,陈俊就再次询问患者病史,患者想了想,就告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她从小就患有心脏病,但是对心脏病的具体情况不清楚。而这个情况,在之前问诊的时候,患者没有提及。
陈俊就告诫他们,当医生询问病史的时候,千万不要隐瞒,要不然会出大问题的。
然后,陈俊就帮她安排了胸X片和心超,结果X片提示患者心脏体积巨大,而心脏超声提示单心室,房间隔缺损。
这是非常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啊。
当陈俊拿到这个结果的时候,心中就一惊,隐约间一道灵光闪过,其实,他若是借助系统的辅助诊断,可以立马就知道答案,只是,暂时不想用,也没必要用,又不是什么危急情况,还是靠自己来寻求答案,不是更有乐趣吗?
医生治病的过程,尤其是对那种自己能掌控能治好的病情,是一种“享受”!真正“乐”在其中的人,才是一名好医生。
这里的“乐”,不是将快乐建立在患者的病痛上,而是帮助患者缓解或彻底解除病痛的“乐”,最终寻求到真相的“乐”,是一种极其敬业,爱岗,沉浸其中的积极状态!
先天性心脏病这一点,引起了陈俊的警惕。
因为,先天性心脏病会导致这位年轻辣妈的血液循环和正常人不同,而正是这个不同,导致她比正常人更容易感染细菌。
有人就好奇了,心脏和大脑是两个器官,相隔又那么远,为何先天性心脏病会在大脑里长出脓肿呢?
科普时间到了。
正常人的心脏有两个心室:左心室和右心室。
正常的血液循环是全身血液先流到右心,接着流入肺吸收氧,再流到左心,最后去到全身组织。
左心和右心的循环是分开的。
但是,这位年轻辣妈只有一个心室,她的一大部分血液直接在全身和心室间循环,没有经过肺的过滤,这导致全身组织中的细菌可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重要器官,包括脑。
自然界经过漫长的演化,从单心房、单心室的鱼类,最终演化出了具有双心房、双心室的哺乳动物,包括人类。而有一些动物天生就有着双心房、单心室的“不完全循环”系统,其中青蛙就是非常典型的一种。因此,从这方面来看,这位年轻辣妈的血液循环系统和青蛙存在着相似的部分,都是单心室循环。
由于这异于常人的血液循环系统,这位年轻辣妈得脑脓肿的概率就比正常人要高多了。
第一,患者的身体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状态,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流速慢,容易导致细菌滞留和生长。
第二,部分带着细菌的血液未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的过滤,可随着血液循环直接进入脑部,在大脑中形成感染灶,进而发展为脑脓肿。
但是,还差一个感染的原因。当陈俊来查房的时候,看到年轻辣妈的脸上有一颗“青春痘”特别显眼,就心中有数了。
陈俊问道:“您这颗青春痘多久了?”
年轻辣妈轻轻叹了一口气,甚为苦恼地说道:“好久啦,唉,这痘痘真烦人啊。”
她告诉陈俊,这颗青春痘已经有很长时间了,非常顽固,自己偶尔去抠一下,但一个多月了一直没好。
而这个时间,与患者发病时的最初时间是一致的,答案呼之欲出。
那就是,患者在挤痘痘的时候,痘痘里的细菌进入了血液,因为患者自身的特殊状况,细菌长驱直入,进入脑组织,继而引发了脑脓肿。
陈俊轻轻摇了摇头,就告知了他们这一个事实。
“什么,我这个脑脓肿是因为抠痘痘造成的?医生你莫不是搞笑吧?”患者和其丈夫尽皆不信。
不过,当陈俊抽丝剥茧,有理有据地给他们论证分析之后,这对夫妇终于相信了,对陈俊佩服得五体投地!
随后,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陈俊在显微镜下为患者实施了开颅手术,将脓肿“连汤带壳”一并彻底切除。
手术相当顺利,患者出院可期。
这位年轻辣妈的病案其实有很大的特殊性,虽然大部分正常人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但是,陈俊想要说的是,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要提高健康生活的意识,对自己的身体负责,要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比如,重视日常健康检查,对自身的基础疾病要有足够的认识,并且进行规范的治疗。
其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在疾病发生的时候,能够帮助医生尽快得出准确诊断。
然后,细菌、病毒等往往从小处感染,养成良好的健康和卫生习惯,可以帮助我们对抗细菌、病毒,增强体质。
第767章、幸福的场景都有相似
“陈医生,我们是从儿科过来的,在那边……”一对夫妇带着一名十二三岁的少年,寻求陈俊的帮助。
“怎么?”陈俊问道。同时极具亲和力的眼神示意他们别急,说道,“我以前也在儿科干过,对那边也比较熟悉。”
少年的妈妈欲言又止,似乎不忍心说这个病情,别说说了,光是想想就令人头疼,烦忧,但是,最终,她还是讲了出来,不让医生知晓,怎么能解决呢?
“在儿科,我们已经检查过了。我儿子……”孩子妈妈终究还是没有直接说,而是轻叹一声,从头开始讲起,“其实我儿子平时体质很好,很棒的,他几乎每天训练足球,虽然才12周岁,但是身高远超同龄人,可是,在一周前,我儿子没有没有任何预兆,就突然出现了头痛和呕吐的症状。我和他爸爸很警觉,就马上带他到儿科去检查。
嗯,我们以前也常拜读您的文章,看过您的三期杏林道节目,是您的粉丝。”
陈俊谦虚几句,随后就沉吟道:“如果只是头痛和呕吐的话,这是相当常见的症状,能造成这两种病情的原因很多,背后疾病也有重有轻。比较常见的如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疾病;比较严重的就是颅内的疾病,如脑炎、颅内出血、颅内占位等等。”
听到陈俊这般说,孩子妈妈立马接道:“让您给说中了,我儿子去儿科,医生安排了头颅CT检查,结果就是左侧额叶占位性病变。当时我和他爸爸直接傻眼了。因为医生告诉我们,我儿子大脑里有一团巨大的‘阴影’,这种占位性病变,往往意味着有肿瘤的存在!”
孩子妈妈说到这里,情绪再也控制不住,放声大哭起来,泪水啪啦的。
孩子父亲则坚强一些,眼眶湿润,安慰他老婆,轻捏她的肩膀,小声道:“别哭别哭,你这一哭,把孩子都吓到了!”
孩子妈妈想小声一点,但是忍不住。
外面,过道上,正在等候的一名有经验的患者家属就恍然,跟旁边的人交头接耳,道:“这肯定是查出什么脑瘤之类的严重疾病了,唉~”
……
好半晌,孩子妈妈才止住了哭声,但是泪水仍旧没止住,她一边擦泪,一边哽咽地断断续续地对陈俊说道:“我们来这边来……就是想……就是想……请您帮忙确诊一下,孩子……孩子这么小……这么壮实……怎么会得脑肿瘤呢?呜呜,我感觉我的天都要塌了!”
确实,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般的家庭哪能承受这种消息!而且孩子都十二周岁了,万一出点啥事,再生二胎年纪也大了,而且经受了这种打击,三五年内也缓不过来生二胎。
陈俊就连忙安慰,说道:“别急别急,我来看看。”
他就拿过孩子的检查报告,开始仔细研究。
“这样吧,我先给孩子进行降颅压的对症治疗,看看情况,他这个情况,并不一定是脑肿瘤,还有其他可能的。而且即便是脑肿瘤,只要不是那种特别恶性的,手术也能解决的。”
当然了,孩子还年轻,正值花儿一般的年华,一次简单的手术,都可能会对孩子的发育产生影响,更何况是开颅手术。
所以,手术不会轻易开展。需要经过最终的确证。
陈俊虽然有系统,可以辅助诊断,瞬间得到结果,但是这个病情暂时不急,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先排查排查。实在不行,再动用系统的辅助诊断功能也不迟。
孩子的父母当然同意了,于是,陈俊就将少年收治入院了。经过降颅压等对症治疗,孩子的头痛和呕吐逐渐消失了,这表明,孩子的头痛和呕吐是由颅内占位引起颅内压增高,从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那么,到底是什么引起的颅内占位呢?年纪轻轻的孩子真的得了脑肿瘤,需要开颅手术吗?
医疗讲究循证,疑难疾病的诊断,除了医生的判断和经验外,更需要临床证据的支持。
陈俊再次安排了头颅MRI,结果仍然令人忧心——左侧额叶基底节有明显的占位性病变。从影像学分析,陈俊认为少年的疾病非常像是生殖细胞瘤,不能排除胶质瘤。
陈俊也请了赵海峰等其他资深医师来看这个报告,大家一致认定,不管是何种性质,脑肿瘤的可能性极大!
孩子的父母有些接受不了,陈俊想了想,也是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吧,在征求孩子父母的同意后,就给孩子进行了头颅穿刺活检。
令人倍感意外的是,活检的术中冰冻病理报告和常规病理报告出现了前后矛盾,但这也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了一丝曙光。
病理报告通常分为快速冰冻病理报告和常规病理报告。前者是指手术过程中取下病变部位部分组织,固定、染色后立即送检并给出快速报告,以方便医生在术中判断手术范围;后者是指手术完成后,将取下的组织送检,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染色、免疫组化、荧光等技术,再由病理科医生判断,给出最终诊断意见。
而这名少年的术中冰冻病理报告提示(左侧基底节)胶质瘤,这与之前一系列的检查结果相吻合。但几天后,常规病理报告出来,却提出了新的诊断意见——提示脱髓鞘病变,不能排除胶质瘤。
这是少年发病以来,第一个对脑肿瘤提出疑义的检查结果。
这个时候,少年出现了反复发热,再一次被转到省一医儿科病房进行治疗。不过陈俊自然没有完全“放手”,他还是继续参与会诊,诊治的。
为了讨论这个疑难病例,救治这位阳光朝气的小患者,省一医充分发挥多学科的优势,召集了神经外科、儿科、病理科、放射科等组织了多次MDT讨论。
这时,第三份免疫组化的报告结果也出来了——没有提示脱髓鞘和肿瘤性病变,说明脑肿瘤的诊断还是不明确的。
在会诊时,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陈俊认真琢磨后,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那就是,目前脑肿瘤的诊断还是有很多疑点的,病理报告提到脱髓鞘病变,因此这个疾病需要排除。陈俊建议立即通过腰部穿刺做脑脊液检查。同时查血,做抗髓鞘少突细胞糖蛋白抗体(MOG)检查。
抗髓鞘少突细胞糖蛋白抗体(MOG)是中枢神经系统少突胶质细胞膜表面的一种糖蛋白,由218个氨基酸组成,是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中重要的免疫反应靶点。近年来,MOG检查在中枢神经炎性脱髓鞘疾病中越来越受重视。
其他专家听后,表示赞同。
然后,检查就安排了。
几天后,MOG抗体的报告出来,血液和脑脊液同时提示阳性。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这说明真真脑子里的阴影,是个“假瘤”!
孩子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松了一口气,还好,不是脑肿瘤,躲过了没必要的开颅手术!也幸亏是在省一医这么医术高明的医院,要是在其他医院?也许,已经被按作脑肿瘤而动了开颅手术了。
不过,陈俊告诉他们,尽管成功排除了脑肿瘤,但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疾病。
孩子父母的心又揪了起来。
陈俊联合原来儿科的同事们,再一次对少年的疾病展开了针对性的治疗。
在使用了2个疗程的糖皮质激素后,少年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了,复查头颅MRI也有了惊喜的结果——原本非常大的脑部“肿瘤”奇迹般地开始消退了。
孩子的父母简直惊喜莫名!出院那一天,他们热泪盈眶地给陈俊和儿科医生们送来了锦旗和鲜花,而少年也主动要求,想要和这段时间给他治疗和照顾的大哥哥大姐姐叔叔阿姨们合影,他想要一个留念。
少年很动情地说道:“我想,很多年以后,我都会记得这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这一天,我脑子里的巨大阴影,困扰我全家人的噩梦,把你们驱逐了!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