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导演组在车上,就已经开始忙活了。
“诶,韩升呢?”蒋希希本来也在边上看着,心里面很是高兴。
因为她也是实时看到了拍摄时候的情况,多少人都非常地投入进歌曲里。
这首歌不挑受众。
或者说,在这一车成年人的车上,这首歌是几乎击中了车上大多数人的。它就是讲了一个所有人都会遇见的问题,还给出了一个别致的答案。
已经预见到这首歌的走红了,只是这会,她才发现韩升没有在附近。
“噢,升哥刚才好像去买吃的去了。”
现场导演立马道。
他本来听完百感交集,想去和他聊聊,想问他咋就能写出这种歌曲,太厉害了。
也。套套近乎,但显然现在节目组的氛围不太适合做这个事情。只能默默关注,然后果然派上了用场。
“噢,好的,谢谢。”
蒋希希于是下了车往外边张望。
看见韩升这会,也已经买完吃的出来了。
他正坐在路边吃烤肠,慢悠悠地,还在欣赏风景的样子。而远处确实就是连绵的群山层层叠叠,深深浅浅的绿色植被和黄灰的土地交织,可是北方冬天难得一见的景致。
每次从京城飞出,就能看见冬日里底下光秃秃的山脊,像是蔓延开的裂痕。
荒凉又漠然。
所以这带点翠色的群山风景,确实挺别致的。
但是蒋希希并没有过多关注眼前的风景,她有更值得关注的:注意力还在韩升身上——今天这首歌下来,即使是她,心里也是有挺多东西想聊的。
“怎么不过去看看?”蒋希希走过去,坐在韩升边上,问道。
“不是有你帮忙盯着么,你比较专业。”韩升是真看不懂,人家怎么处理。
他看着那一堆堆素材也是头晕。
更何况他们现在还是初步处理,素材数量很多,他也看不了那么多,便问道:“怎么样,拍的还行么?”
蒋希希点点头,道:“还行,就是前半部分看起来节奏有点慢。后半部分呢”
她开玩笑似的讲:“你那首歌是重点,大家都在说,是什么样的经历才能出来这样的歌呢。”
韩升转头,只是笑:“”
毕竟朴树出这首歌的时候,已经是四十一岁了,距离他第一张大火的专辑《我去2000年》。这专辑里有两手歌传唱至今,一首叫《白桦林》,一首叫《那些花儿》。
所以他可以算是那个年代的一夜爆红。
拿奖无数不说,第二年就上了春晚,还和周迅合作主演了电影,顺便谈了恋爱。妥妥的,现在的顶流的待遇。
演艺圈经历,几乎可以说是没啥波折终于
顺风顺水。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
年少时候的经历却是有很多不愉快的。
高知家庭出生的他,从小也和国内所有孩子一样,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只是有的人升上去了,有的人就掉下来了。
朴树就是掉下来的那波人。
成绩的不达预期让他年少时颇为抑郁。
或许就是以前与现在这样的落差,以及性格问题让他在圈里摸爬滚打了几年,03年发行让他更是声名大噪的《生如夏花》后不久,会选择退隐。
记者后来采访他,问他为什么。
他说国内发展太快了,十年走了太多的路,没时间去沉淀。
于是真的十年后,等到14年再发行《平凡之路》的时候,讲出的是他的经历,与过往的和解。
沉淀出来的,果然不一样。
韩升其实用这种歌的时候,很是考虑过。
倒不只是因为这歌太好听,舍不得用
当然,这可能是其一,但主要是他对歌曲还是谨慎的,选歌的时候最好不要用那些不合时宜的歌曲——毕竟就想想,如果一个十八岁的人,唱个李宗盛的《山丘》。
这歌好听吗?
好听,至少韩升觉得越听越有感觉。
但这感觉,也是随着年龄增大才越来越多的,而这首歌也是更需要时间沉淀的。
普通的年轻小孩,发表出来就很奇怪,起码得有个理由吧。所以《平凡之路》虽然也到不了这种程度,但放在这会推出,也确实引人探究。
但为他什么还是要用呢?
没办法,因为哪怕确实韩升也拥有不少好歌的记忆,但真要按照年龄筛选下来,其实歌曲就很有限,而且很杂乱。
可自己要发展的话,有的歌曲在其他条件合适的时候该用,就要用了。
不可能一直考虑年龄积累东西。
否则,
每次出一首这样的歌,被问起来的时候,难免还要找借口解释之类的。
于是他就需要这么一首歌曲,能贴合原主的经历,又能表达出明显的沉淀之感。这样的一首歌曲出来,人们就能理解一个概念:
少年老成。
人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可能就能获得超过他年龄层次的成长。
这不就通顺了么?
于是从他这些日子,里里外外也开始了解原主的过往,以及故事的时候
《平凡之路》就这么出现了。
“怎么了,不方便说么?”
蒋希希看他沉默不语,不禁有点担心。
她其实也挺担心韩升的过往万一有点什么问题,那就真的不一定好处理。尤其是如果他现在才说出口的话,那还是来不及掩饰,很容易被扒出来的。
想想吧,玩乐队的,还这么帅。
多少女孩往上扑?
万一要是有点特别那啥的,比如来个人与人的连接的照片了…
那可就不好搞了。
“嗨,过一阵跟你说吧,放心,不是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韩升便答了一句。
“哦哦。”蒋希希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又忍不住问起来:“能知道是什么时候么?”
韩升想了想,就道:“等我和乐队的人聊聊,聊清楚了,你也就全知道了。”
原主的记忆,他这段时间慢慢通过翻看一些笔记,朋友圈状态,以及难得的这家伙写歌,还偶尔写日记。里面零零散散提到了一些事情,大智能摸出个轮廓,但还不全。
总之,事情和外面传的,那是确实不太一样。
有些俗套,但对于一个身处其中的年轻人来说,确实是五味杂陈。
蒋希希便点点头,道:“行,那你是回去之后就要准备联系他们”
“差不多。”
“那需要我跟着去么?如果你需要的话。”
“这个”
韩升想了想,摇摇头:“不用了。”
然后抬头看了看那边的人已经出来了,便道:“行了,走吧。”
他直接起立,但可能蹲太久起太猛了,整个人立马有点晕眩的感觉。
蒋希希被吓了一跳,道:“别起这么猛啊,今天你又睡觉太少了,本身精神就没那么好,还没吃啥东西,可别整出毛病。”
絮絮叨叨一阵,她才想起:
自己本来这会过来,除了好奇这歌背后的故事,就是叫韩升回去车上休息一下子。
“没事,过去吧。”
韩升被她这么一说,真有些困了:“早点结束,早点回去休息。”
为了保险起见,他们买的下午5点的机票。
所以和导演组那边沟通,确实没有什么问题。
这会已经十一点了。
下午他们又会去录制另一组嘉宾的片段,时间比较紧迫。所以基本上这会确认之后,也就收拾收拾一群人就先走了。
留了一台车,送两人回市里。
韩升也就果断在车上先睡一觉。
等到醒来的时候,已经快三小时过去了。
等再过不久,他就会飞回京城。这会子时间也还算恰当,机会也还不错,该把原主的遗留问题给解决一下子了。
第三十八章 乐队往事
京城,夜。
惠新西街北口c口出来,走不了几步的小区内,橙黄色的外墙颇有几分温馨,屋内亮起的灯火也让这个冬夜多了几分暖意。
而其中一栋楼的七层,是何思凯的家。
“思凯,叫你妹妹出来,准备吃饭了。”
客厅里,思凯妈妈正边招呼着边往桌上摆菜。
谁知半天后还是无人回应,只能转头对着旁边的丈夫顺势抱怨两句:“这孩子,以前三天两头不着家,现在好不容易呆家里了也不理人。”
思凯爸爸则优哉游哉地边摆放好椅子,笑道:
“行了,总有调整的过程。你以前不说他要是不去玩那个乐队,安安生生的,哪怕家里蹲也成啊。怎么,这就后悔了?”
他对现在的情况,还算满意。
因为他的儿子何思凯,大学的时候就开始玩音乐,之后组了个叫什么反对票的乐队后,在学校还好,毕业后这一年多,几乎是经常不着家的。
有时候是写歌,
有时候是拉人脉,
当然也有少数时候,是表演,以免费为主。
说是要为自己的音乐事业奋斗,整个人状态也不算差,但父母总是担心的。
在多数父母的观念里,还是找个稳定点的工作,业余玩乐队什么的
不行,何思凯当时就拒绝了。
然后就开始反向给他们介绍,自己的乐队如何如何牛皮,数据一天比一天好,歌曲成绩也是慢慢上涨,竟然进了个什么榜单之类的。
这,他们还真没有听谁唱过。
所以担心和忧虑是难免的,旁敲侧击的反对也少不了。
直到两个多月前,他忽然听见了办公室的年轻小伙在讨论一首歌,叫《三环路的夜车》,而表演者正是反对票乐队。
要知道,父母其实知道如果自己孩子有一点成就之后,会是很开心的。
所以他们还在暗戳戳纠结,要不要说下这事。
结果毫无疑问的,何思凯两天后回来就开始大声嚷嚷了,说自己的乐队马上要走红了。然后就真的不久之后,他开始给家里寄钱,看来是真火了。
本来,他们又开始犹豫着:
孩子这个不稳定的职业,似乎真的做出了点成就,要不要试着支持他一下的时候。一个多月前,何思凯忽然自己回来了,什么也不说,把自己闷在家里两星期后憋出一句:
乐队解散了,我缓一阵,就去找工作了。
好家伙,本来该是之前听到这句话肯定很好,但这会看起来,不知道是该开心还是担心了。
“什么后悔了,我这不是担心他么?”
思凯妈妈皱眉。
她不知道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因为以前也不是没有过他回来喊着要乐队解散的时候,但最多三五天,一个电话过来就又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这次好像不一样。
虽说如了她的愿,但她更不愿意让孩子难受。
思凯爸爸于是也就答道:“放心吧,他也这么大了。我们关心是一方面,其余更多的还要他自己想通了才好。”
孩子也没有真的消沉特别久。
这些日子眼看着他也是状态越来越好,除了比以前沉默了点,其余的都慢慢恢复正常。
所以有时候不回应就不回应吧。
思凯妈妈进去叫了何思琪,也就是思凯妹妹出来吃饭。结果何思琪饭桌上一直若有所思的样子,好一会,才恍然大悟地说她最近看的综艺里的嘉宾,好像是哥哥乐队的主唱。
这…两人面面相觑。
如果是真的的话,看来确实是解散了吧?那他们要不要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家孩子…
“嘭…”然后他们就听见房门打开的声音。
何思凯举着手机,面色阴晴不定,道:“有点事,一会我再回来吃。”
“诶诶诶…”思凯妈妈还想追上去问两句。
就被思凯爸爸拉住了,稳稳地坐回桌前。
给她夹了一筷子菜:“孩子们的事情闹腾这么久看来是有个结果了,那就让他们自己解决吧。”
…
十点多,何思凯到了约定的地点。
就是以前大家练完之后,喜欢吃宵夜的小店。
店不大,也就十来平米的样子。
里面有有加热着串串的长方形铁皮炉子,分了八格,里面烫了各色食材。桌子不多,也就两桌,晚上的时候宽敞点因为可以把桌子摆出门外。
环境一般,胜在口味不错,价格也还行,三四个年轻人吃个饱饱的也就一百来块。
看到熟悉的环境,他脸色有些舒缓。
然后再一看桌上,果然已经有个熟悉的身影在那坐着了。一个多月不见,他比之前瘦了不少,整个人气质也沉下去许多:虽说之前韩升就已经算是沉稳,但现在气质上似乎还是更变了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