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说起了海城,谭淑珍就沉默不说话了,那不是她的世界,她和海城不熟。
四个人走到了外面停车的地方,看看时间,才四点多钟,离吃晚饭还早。
张晨说:“我们去高速公路服务区吃饭吧,还没在服务区吃过饭,你们吃过吗?”
刘立杆和谭淑珍也没有吃过,大家这就商定,去高速公路服务区吃饭。
老朱给孟平打电话的时候,反复强调,不要带其他人来,孟平心里疑惑,这神神秘秘的,是干什么?
老朱是无锡市党史办副主任,兼市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他主要还是负责市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因为主任是市委副书记兼的,并不在市志办坐班,所以老朱,变成了市志办的实际负责人。
市志办是个清水衙门,市志办的副主任,也是个清闲的工作,以前是上面有任务,要求各地编撰地方志,但自从无锡市志编完之后,他们实际就没有什么任务了,一年编一本无锡年鉴。
那种东西,实在是一个大杂烩,每年的内容,基本是沿袭上一年的,把里面的数据换一下就可以,这种书,印出来后,基本都是每个领导干部办公室书柜里的摆设,没有人会去看,甚至连决策参考的意义都没有,哪个领导干部要靠年鉴决策,那就连黄花菜也凉了。
除此之外,他们就编一些乱七八糟的书,只要和志有点关系就行,这也没有任务,编它们,仿佛主要是为了自己这个部门还存在。
甚至有的领导,还情愿你们这帮家伙,每天摸自己的脚趾头玩,也不要编这些乱七八糟的书。
这编了书就要打报告申请经费,那每一份报告,都把这书,形容得会影响千秋万代,搞得领导批吧,心疼钱,不批又容易落人把柄,一什么你不重视影响千秋万代的事业。
老朱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的,谭其骧的硕士研究生,学的是历史地理,毕业分配的时候,本来可以留校,也可以去商业部,但他父母,要求他回无锡。
分配到无锡市政府后,领导看到是历史系的,就把他安排到了市志办,除此之外,这市政府机关,就没有一个和历史挨得上边的。
老朱去了市志办,从此就一直在那里,老朱戴着一副黑色的圆框眼镜,孟平有一次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一张瞿秋白的照片,就认为老朱长得很像瞿秋白。
气质也像。
老朱似乎很满意自己长得很像瞿秋白,所以有时孟平叫他朱秋白的时候,他甘之如饴,没想到这名号传开之后,竟然演变成了朱丘八,让老朱大伤脑筋。
但孟平看到他,叫他朱秋白的时候,他还是很高兴的。
孟平以前在单位里,没事的时候,经常会去市志办,因为那不是什么正经的单位,到了那里,可以不正经,把脚放到桌子上胡吹海侃,口无遮掩,没有人会在意你说什么。
市志办在机关大楼一楼最角落的地方,放心好了,领导就是中午酒喝多了,上洗手间走错路,也不会走到市志办来。
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吹牛。
加上市志办里,很多都是早年为了编无锡市志,从各单位临时抽调来的人,都是各单位的笔杆子,笔杆子走了,单位就招了另外的笔杆子,而一个单位,是用不了那么多的笔杆子的。
这些人编完无锡市志后,发现自己居然回不去了,自己原来的那个坑,已经有一个新的萝卜占着,大家的心情和脸色,因此都是阴郁的,连打小报告的积极性都没有,一个星期,倒是有三四天看不到人。
整个单位,出勤率最高的人就是老朱。
有时候老朱坐在那里,听到对面办公室的电话响半天也没人接,老朱走过去接了电话才知道,原来今天办公室里的四个人,一个也没有来,老朱管也懒得管,问也不会问。
老朱经常和孟平说,历史都是大人物推动的,我们这种小人物,随波逐流就好。
老朱毕竟是名牌大学的名牌教授的弟子,他的知识很渊博,这也是孟平喜欢找他吹牛的原因,觉得从他嘴里,总是能冒出一些话,让人很受启发,虽然老朱自己从来没有觉得。
老朱到南京来了,还住在金陵饭店,老朱给孟平打电话,和他说,老孟,你过来一趟,我有重要的事情和你商量,有重要的人介绍你认识,记住,老孟,一个人来,也不要和其他人说这事。
搞什么啊,老朱?
孟平到了金陵饭店809房间,按了按门铃,门里响起了来了来了的声音,孟平听出来是老朱。
门接着打开,老朱出现在门里,看到孟平,一把就把他拉了进去,同时伸出头,朝两边走廊看看,确定没人,这才退回去,把门关上。
孟平走进房间,这是一个标准间,房间里面还有一个人,看到孟平进去,他就从沙发上站了起来。
这人三十七八岁,梳着一个分头,上身穿了一件黑色的拉链夹克,里面是白衬衫,国字脸,看上去仪表堂堂的,张晨从他的装束和神态就看出来,这应该是在某个大机关工作的人。
来人看到孟平,就朝他伸出了手,和他说:“你是孟平同志?”
孟平点了点头,对方说:“我姓查,查毅刚。”
他见孟平好像没搞明白,补充道:“你知道金庸的名字吗,查良镛,我就是这个查。”
“哦,明白了,调查的查。”孟平说。
“对对。”对方也笑了,“就这个字。”
对方请孟平坐,孟平在靠窗两张沙发的其中一张坐了下来,对方在另外一张坐下,老朱坐在他们对面的床上。
查毅刚和孟平说,你的生日是一九六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对吗?
孟平说对。
“我比你大一岁,我可以叫你小孟吗?”
孟平笑了,他说:“还是叫我老孟吧,别人都叫我老孟,叫小孟,我以为你是在叫别人。”
“好好,那就叫老孟,你也叫我老查,他是老朱。”老查说着这些的时候,不苟言笑,他说:“从现在开始,就没有孟平同志了,虽然我们接下去,一直会是同志。”
孟平不知道对方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对方笑笑,他从边上的公包里,拿出一个件袋,打开之前和孟平说,老孟,我现在给你看的东西,我希望你看过之后就能忘掉,明白吗?
孟平点点头。
老查把件袋上缠好的白蜡绳一圈圈打开,然后打开件袋的封口,从你们拿出了薄薄的一页纸,递给了孟平。
孟平接过来一看,吓了一跳,他看到这是一份z办和g办联合签发的件,件的左上角,印着“绝密”两个字,下面盖着两枚大红章。
绝密件,孟平还是前几年见过,一连三年的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件,提前于媒体发布二十几天下发的时候,它的保密级别就是绝密,除此之外,孟平再无缘看到,他的级别也不够。
件的内容很简单,标题是“关于组建民族资产解冻工作小组的决定”。
下面的内容很套路,就是为了推动民族资产解冻工作,造福于国家和人民等等等等,特决定成立民族资产解冻工作小组,任命查毅刚为组长,小组成员,由查毅刚负责考察发展,并报z办和g办批准备案等等。
最下面就是落款和公章。
“看完了吗?”老查问。
孟平点点头说:“看完了。”
老查伸出了手,孟平把件还给他,他把件放回件袋,缠好白蜡绳,把件袋放回了公包里。
他接着掏出自己的工作证给孟平看,孟平见是z办秘书局的工作证,然后他再拿出了自己的身份证给孟平看,孟平见他的身份证上,确实是查毅刚,广东云浮人,一九六二年五月五日生。
老查把证件和身份证都接回去,再问孟平:“老孟,你现在可以把你见过的东西忘了吗?”
孟平笑道:“忘不了,不过我可以当没见过。”
老查也笑了起来:“那就行。”
第1052章 民族资产
孟平对老查颇有好感,倒不是说因为他来自z办,来头大,而是觉得,这人的举手投足,很合自己的胃口,有礼而不自恃,谦逊但又有些孤傲。
老查问孟平:“你听说过民族资产吗?”
孟平说没有。
老查有些吃惊,说:“老孟你居然连这个也没有听过,看样子你和社会的联系不广泛,关于民族资产,从八五八六年开始,就沸沸扬扬,有过很多的骗局了。”
孟平笑道:“我还真没和这类人打过交道。”
老查也笑:“你今天就打交道了,或者,我也只是这众多骗局中的一员,没有什么特殊的。”
孟平说:“好啊,那我就看看你怎么骗我的。”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亦假时假亦真,也挺好。”老查好像是对孟平说,也像是对自己说。
“这个民族资产,到底是怎么回事?”孟平说。
“我先和你说说,现在关于民族资产,有哪些骗局吧。”老查说。
孟平说好,我长长见识。
“那些说什么秦始皇和汉武帝墓葬的,都太扯,不值得一说,这些,都只适合骗骗菜市场的老大妈。”老查说,“比较煞有介事,老朱知道,也有一定历史来源的,主要有这些,传得最广的,当然是张献忠的沉银。
“张献忠江口沉银,应该说是确有其事,明清史料对此多有记载,最可靠的,就是跟随张献忠左右的杨鸿基写的蜀难纪实,说是张献忠携千船金银珠宝从成都顺水南下,由于金银珠宝太多,木船载不下,于是张献忠命令工匠做了许多木头的夹槽,把金银珠宝放在里面,让其漂流而下,打算在江流狭窄的地段再打捞上来。
“但没想到,他们在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一带,遭到川西官僚杨展的突袭,千船金银珠宝绝大部分沉落江中。
“后来,这些金银珠宝在那一带,确实被人零星在江边发现,民国的时候,四川军阀刘湘,曾经组织打捞过,没有成功,最近几年,当地政府和国家物局,也有对此进行发掘的打算。”
老朱在边上点点头,和孟平说:“张献忠沉银,在南明建昌卫掌印都司俞忠良所著流贼张献忠祸蜀记、清朝彭遵泗的蜀碧里都有记载,当然最可靠的,还是老查说的杨鸿基写的蜀难纪实,那毕竟是亲历者写的,时间地点也对得上。”
孟平点了点头,老查说:
“第二个,就是王莽的黄金了,公元8年,西汉外戚王莽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新,王莽在位的时候,开始推行所谓的币制改革。
“他一方面模仿周制铸造钱币,一方面又通过严酷的手段,大量收缴民间流通的黄金,试图保持我们后来俗称的王莽币的价值,到王莽执政末期,朝廷府库里收缴的黄金已经多达六十多匮。
“这是很大的一笔黄金,一匮是当时的计量单位一万斤,折算起来,这笔黄金的总数,相当于现在的一百七十多吨。
“到了公元23年二月,绿林军拥立汉室后裔刘玄为帝,宣布恢复汉朝,定年号为更始,同年三月,起义军在昆阳之战中,一举击败王莽的主力,并于十月初一顺势进攻长安。
“长安城内达官显贵争相逃亡,同时,城里也出现了哗变,很多的市民集聚到王莽的宫外,纵火和进攻宫门,王莽见势不妙,率领百官逃到渐台,被起义军团团围住。
“双方先以弓箭对射,之后短兵相接,守卫王莽的官员和将士纷纷战死,王莽本人也被商人出身的起义军士兵杜吴击毙,校尉公宾斩了王莽的首级,悬挂在宛市之中,数十个军士争相分裂了王莽的尸体,老百姓们听说王莽的首级在宛市,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
“王莽和他的新朝,只维持了几十年就灭亡了,但是这个王朝,却给史学家留下了一个千古谜团那就是新朝府库贮藏的,那从民间搜刮去的一百七十多吨黄金,在后来的历史记载里不知去向。
“如果府库里的黄金是被起义军瓜分,当时那么多人,目击者肯定不少,就是瓜分了,这么大数量的黄金,不可能不会在市面出现,也不可能做到消息密不透风,但汉书等史料,对此都没有记载,东汉的市场交易和后来的宫廷赏赐,也看不到黄金的身影。
“中国还从此步入“金荒”的时代,只能靠铜铁来弥补贵金属货币的不足。
“对王莽的黄金,一种相对合理的解释是,新朝黄金,在长安陷落前,就已经被秘密转移到某个隐蔽处。
“一百七十多吨黄金,虽然听起来很多,体积却并不大,一间十平方左右的密室、山洞,或者地下室,就可以藏匿了,如果黄金被藏匿后,知情的人,又恰好和王莽一起死于乱军之中,那么这笔黄金,的确有可能因此与世隔绝,也随时都有被发现的可能。”
孟平笑道,看样子还真的有可能,会有夺宝奇兵这样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