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让小盛送你去。”张晨和慧娟说,小盛已经被张晨,从厂里调过来楼上外贸公司当司机了。
张晨和小昭,送慧娟出去,两个人回来在沙发坐下,盯着茶几上的那袋钱,小昭说,这个慧娟,还真有个性。
张晨笑道:“你不觉得她很像一个人吗?”
“像谁?”
“很像在红旗旅馆的你。”张晨说。
张晨这么一说,自己也想起来了,为什么第一次见到慧娟的时候,就会被她吸引,那时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今天见了,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了,刚刚看着小昭和慧娟手拉着手,张晨突然明白了,这个慧娟,不就是在红旗旅馆时候的小昭吗?
第1268章 九月
小芳他们回来了,谭淑珍和小昭去机场接的他们,当西宁到杭城的航班抵达萧山国际机场,看着他们四个人推着行李,从出口出来,这二十多天,一直压在谭淑珍和小昭心头的石块,终于落了地。
四个人看上去都黑了,向南和向北好像长高了不少,小树走的时候,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中学生,回来时,已俨然像一个小大人了。
当小昭去抱他亲他的时候,小树下意识地挣脱了,小昭愣了一下,再看看站在一边,矜持地笑着的小芳,这才意识到,弟弟妹妹是真的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两个,一看到自己,就一左一右挤着自己的小孩子了。
想到了这点,小昭心里有些欣慰,又有些空落落的。
回到了家,看着他们把行李打开,把里面的东西一件件拿出来的时候,小昭的这种感觉就更强了,人长大的标志之一,就是心里有了别人,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那种几十岁还以自我为中心的,大家都会认为他不成熟,长不大。
小昭看着小芳和小树,从包里把一件件东西摆出来,很少有他们自己的东西,都是准备带回来送给别人的,有送给张晨的父母和送给自己爸妈的,有送给谭淑珍和刘立杆的,还有送给张晨和小昭的。
小昭微笑地看着他们,她看着小芳把一件件东西拿出来,小树把它们都摆在沙发上,很快就把长沙发摆满了,小芳拿一件,就和小昭说,这是送给老谭大哥的,这是送给皇上刘大哥的,这是送给老唐的,姐,看这羊毛毯,手工织的,这是送给淑婉姐的,好不好看?
小昭连连点头说好看。
“这是给红梅姐的,我要给她留着。”小芳抱着一个虎头的枕头说。
他们几乎把所有认识的人都想到了,瞿天琳、小安、王敏生、魏文芳、吴朝晖、二货俩夫妻,还有他们的小孩、当然还有姚芬和赵欣,连赵晶晶、葛玲、桂花姐和徐巧芯他们都想到了,带着这么多的东西,真是辛苦他们了,小昭看着,真是又心疼又喜欢,她都快哭了。
这个情景,多像自己以前每次回家啊,而现在,做这事的是自己的弟弟妹妹,小昭很高兴,高兴他们心里有别人,心里有别人的人,才会有感恩之心。
连向南和向北,都想到要送礼物给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了,特别是张向北,他居然想到了买两个陶制的哨子,他说,爷爷和外公在那个山沟里,又没有信号,电话不能打,有这个哨子,一个人要是要叫另外一个人,就可以吹哨子。
“爷爷,外公,我和你们说,这哨子的声音可响了,是放羊人用的,在那个山沟里,可以传出去很远很远。”张向北说。
两个垦荒战士,乐得合不拢嘴,他们都低下头来,让张向北把哨子挂到他们的脖子上。
向南给他们买来的是两副皮垫肩,说这样挑东西的时候,肩膀就不会疼了,两个垦荒战士,连忙就收下了。
谭淑珍趴到小昭的耳旁,和她说,我快受不了了,我都要哭了。
小昭“嗯嗯”地点着头说,我也是。
是啊,还有什么,比母亲看着自己的小孩长大了,而且越来越懂事而欣喜的?
张晨妈妈和小昭妈妈,马上忙碌了起来,张妈妈和谭淑珍、小昭说,晚上都回来吃饭,让杆子和谭师傅也来。
谭淑珍和小昭,连连点头,当然要了,今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小芳小树向南向北回来了,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下。
……
到了九月,所有的学校都开学了,小芳和小树,向南和向北,都去上学了,开学之后,小芳已经是大四,而向南,已经六年级,张向北也五年级了。
小昭开车送小芳去报到,小芳的老师,看到小昭来了,特意走过来和小昭说,再有一年,小芳就要毕业了,如果可能,像我们这种学基础学科的,最好还是去国外深造,按小芳的成绩和能力,她是完全可以去国外一流大学,拿一个博士回来的。
小昭回来和张晨商量,张晨说,当然要了,小芳就是一个读书的料,就应该让她继续读,把所有的书都读到头,读到没书可读为止。
小昭大笑,问,没书可读是读到什么?
张晨也不是很懂,他说,大概是博士后吧,反正叫她挑最好的学校,继续读就是,反正多少钱我们也供得起。
小昭点点头说,好吧。
小芳的老师,自己就是从普林斯顿大学学成回来的,他推荐小芳,去申请了普林斯顿大学,同时还申请了麻省和耶鲁。
向南和向北就读的保俶塔实验学校,是小学连初中的,向南没有小升初的压力,谭淑珍和小昭,也就没有什么顾虑,离中考还有好多年呢,现在还根本不是她们要烦恼的时候。
到了九月,土香园大酒店也已经准备就绪,等待开张。
张晨把开张的时间定在了九月十五日,开业的那天,就他们自己,搞一个很简短的开业活动,也不请什么重要人物剪彩,就慧娟和开发区管委会的常务副主任,还有智格村的书记、主任,咔嚓咔嚓几剪刀,然后大家开始吃喝。
那天来的人会比较多,开发区管委会和附近的几个村书记和主任都会出席,张晨知道李勇不方便露面,就没有准备叫他。
但十四号的时候,孟平从南京过来了,他们就十四号晚上,提前一天,叫上李勇到土香园大酒店吃饭。
这一天,又正好是星期六,他们开了两个包厢,这也是慧娟要求的,她说这叫试菜,明天开业了,今天厨房和厨师都要试试,服务员也要试试。
土香园大酒店也有一个十八人的大包厢,这一天,张晨他们在大包厢里,还有一个小包厢,就让赵志刚、赵志龙、徐巧芯、葛玲、赵欣、小娟、赵晶晶和海根他们,公司每个单位的负责人也来试吃,也让他们,和慧娟彼此有个认识的机会,大家以后打交道的日子长着呢。
张晨开车去新新饭店接的李勇,到了包厢,看到这么多的人,李勇走到门口,愣了一下,但走进去之后,发现一半都是认识的,就没那么拘谨了。
老谭、二货、吴朝晖和魏文芳不用说,在海城就是老相识,贺红梅和瞿天琳、小安,也是上次,张晨他们延安路半亩田专卖店开张的时候,就认识的。
让他有些意外的是,在这里居然看到了林淑婉,林淑婉的领英外国语学校开学的时候,是李勇去剪的彩,不过,他可不是张晨邀请去的,而是市教委的主任邀请他去的,和他说,这是目前杭城最大的语言培训机构,也是他们教委重点扶持的社会力量办学的试点。
所以李勇去了。
也就是知道李勇会去,所以林淑婉学校剪彩的时候,不管是张晨还是刘立杆或谭淑珍,统统没有出席,只是送了花篮,不过那天有几十个花篮,李勇怎么会注意。
张晨他们没有去参加的原因,就是因为李勇说的那个词,瓜田李下。
到了这里,李勇才知道林淑婉原来和张晨不仅是认识的,而且,林淑婉叫张晨,还叫哥。
李勇心里对张晨有些感激,又觉得有些不是滋味,这事张晨从来没有和他说过,更没有找过他,可以说是在避嫌,但也让李勇觉得,他们之间生分了,中间有了一堵无形的墙。
“林小姐的学校,我怎么从来也没有听你说起过?”李勇问张晨。
张晨说:“正正当当办学校,我都没有过问,都是谭淑珍他们在帮忙。”
李勇笑笑,这笑里有些苦涩,又伸手在张晨的背上拍了拍,表示感谢,也表示明白了。
“不也符合政策导向嘛,一切都很顺利,要是有什么疙疙瘩瘩的,李勇,你别以为我会放过你,肯定会去找你。”
张晨说,李勇勉强笑了一下,这个话题,两个人没有再继续。
二货和吴朝晖,看到李勇都很高兴,两个人端着酒杯就过来,李勇站了起来,二货说,逼养的,李勇,听说你到这里当副市长了,来来,我来拍拍你的马屁,李勇大笑,他说:
“二货,不要把我屁股拍痛了。”
吴朝晖说:“我也要拍拍,二货你要左边还是右边?留一半给我。”
“都可以,这屁股,还是这么多的肉。”二货说着,还真的伸手在李勇的屁股上拍了一下。
边上人都觉得二货这动作,有些过分,李勇却觉得心头一热,仿佛过去所有的日子都回来了。
“来来,二货,吴朝晖,我们来干一杯。”李勇举起了杯子,转移开自己的注意力,不然,他觉得自己眼眶可能会红。
土香园的每个包厢都有一套卡拉ok设备,吃了一个多小时,女人们都去边上包厢唱卡拉ok去了,男人们继续留在这个包厢,不过,都挤到半边桌子上去,大家也都放开了,不停地喝酒。
慧娟进来看看,有了上次的经验,这一次,她已经让他爸爸,给他们准备了很多的菜,她知道,这一顿酒,离结束的时间还早。
包厢里虽然开着空调,但九月的杭城,天气是很热的,加上一个个又辣又热得煲上来,虽然有冰过的红麯酒也镇不住,几个人吃得大汗淋漓,二货和孟平最先把上衣脱了,光着膀子,接着,其他的人也陆陆续续,跟着把上衣脱了。
王敏生和李勇,是最后脱的,脱完之后,大家感觉说不出的爽,来来,再干一杯,刘立杆提议着,大家举起杯,碰了,干了。
隐隐约约,从隔壁传来谭淑珍的歌声,她在唱着的是一首老歌,《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唱得真好啊!”汉高祖刘邦侧耳听了一会,赞叹道。
第1269章 可以吃可以喝可以唱
土香园大酒店开张之后,生意果然很好,就像汉高祖刘邦说的,这么大的一个下沙开发区,居然没有一个像样的酒店,大家有客人,都要带到市区去吃饭,一来一回,光路上就要一个半小时。
土香园大酒店的开张,大受园区企业的欢迎,加上他们酒店所处的位置,就在开发区的入口处,酒店还在装修,就有不少的企业转进去看了,或者来找慧娟签协议了,协议单位,不仅可以享受折扣,最主要的,是可以签单,这在客人面前,是很有面子的事。
不管是台资还是日资或者韩资、美资企业,在开发区待久了,大家就都入乡随俗,变成了一种企业,所有企业的做派,越来越和国内的企业接近,特别是迎来送往,连美资企业也不会说,拿几个汉堡和一杯咖啡,就把客人给打发了,照样要大摆筵席,大吃大喝。
土香园大酒店,可以说是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中开张的,一发就不可收拾。
慧娟很快发现,来吃饭的客人,中餐和晚餐是完全的两拨人,中餐主要是每个单位,请客户的比较多,把客人从机场或者市区,接到下沙,有这样一家酒店,他们中午就不必去市区吃完饭后,又赶回下沙,都选择在他们这里吃。
晚餐则很少有企业会在他们这里请客,客人既然都住在市区,晚上就是请客,他们一般也会去市区请,但晚餐的时候,另一拨客人出现了,那就是同事之间的互相请客,到他们这里比较多。
下沙开发区,最多的是台企和日资企业,这些企业里的台干和管理人员,都是高收入人群,晚上下班,也没有其他的地方可以去,一号路的那些小酒店,他们又嫌条件太简陋,就到他们这里,互相请客吃饭,唱唱卡拉ok。
还有就是,大学城里的一些单身的住校老师,他们总是能找到各种由头,让谁请客,也都会到他们这里来,在一号路的那些小饭店,一帮老师吃着饭,不时就有自己的学生坐边上,过来打招呼,多少都是有些让人尴尬的事。
特别是一些年轻的男教师,聚会的时候,中间总是会有两三个女学生,这就更不方便在那边吃了,这里正好,加上现在高校的老师,业余搞钱的路子多了,请客就频繁了。
这些人的出现,正好就弥补了晚餐时候,公务宴请的空白,中餐的时候包厢里的卡拉ok很少有人用,大家都正正经经地谈业务谈生意,到了晚餐,就几乎每个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