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你好,1983-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青山瞪了郑伟一眼:“少说多做,你呀,越来越像二师兄。”
  说完就在侯喜禄的引领下,从大棚的小门进去,进到棚子里面。
  里面的温度还是要比外面高很多,几个通风口都开着,并不显得闷热。
  刘青山一眼就瞧见了侯三的两位哥哥,旁边还有一位老汉,正拿着小喷壶,细细地在一块地上浇水。
  “大哥,二哥。”
  刘青山打了个招呼,侯大侯二才想起来这个年轻人是谁,立刻乐颠颠地迎上来,很是亲热的样子。
  聊了几句,侯大就指着那位老汉介绍说:“青山兄弟,这位是何师傅,是种花的老把式了,从朝阳公园园艺队退休,被老三请来的。”
  刘青山也不敢怠慢,连忙笑着伸出手:“何师傅,辛苦您啦。”
  那老汉约莫六十多岁的样子,一身劳动布衣裤,笑着摊摊手,有些拘束地说道:“全都是土,就不用握手了。”
  “哈哈,一样一样,俺在家也是种地的。”
  刘青山也不管这些,热情地抓着老人的手摇晃起来,一下子就把距离拉近不少。
  熟络之后,何师傅就领着刘青山他们,在大棚里面转悠一圈。
  刘青山也基本了解目前的规模,不得不说,侯三还真卖力,这才一个多月的工夫,就收购了二百多株小花苗。
  而且看样子,何师傅照顾得也都不错,一棵棵都很是茁壮。
  另外还有十几盆大株,有几盆正在开花,喇叭筒形状的君子兰花朵,看着着实喜人。
  最后还有几畦刚冒芽的幼苗,何师傅说,这些都是用花籽培育出来的花苗。
  等再长一两个月,就可以分盆定株。
  “这些幼苗有多少株?”
  刘青山看着这些只露出两个小丫的花苗,也满心欢喜:这些都是钱啊。
  绿色金条,可不是白叫的。
  何师傅是个很憨厚的老人,脸上带着宠辱不惊的憨笑,望着那些嫩绿色的小芽,目光中满是慈爱,就像在看自己的孩子:
  “冒芽的一共是三百六十八棵,陆陆续续的,三子还会收一些。”
  说完还咂咂嘴:“就是出芽率有点低,刚刚能达到一半,小刘啊,你这投资可不小,这花苗平均的价格,都快达到十块钱一棵啦。”
  一小棵两个小芽的幼苗,成本已经达到十块钱。
  这哪是花苗啊,简直一个小芽挂着一张炼钢工人,都是钱啊。
  平时照顾这些花苗,何师傅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出现一点纰漏,对不起那每个月一百块的工钱。
  一百块啊,他的退休工资才多少?
  “何师傅,您放心,照顾好这些花苗就行,亏不了本儿的。”
  刘青山笑着安慰几句,这些数据能准确地从老人嘴里蹦出来,说明人家是真用了心的。
  几个人正说着呢,就听到外面传来侯三的声音:
  “是老板来啦,老板……”
  老板就老板吧,别看刘青山现在是十七岁的小青年,但是心理年龄成熟啊,总被人“兄弟兄弟”的叫着,感觉还真有点别扭。
  等到时机成熟,肯定是要搞个公司什么的,规范一下称呼也好。
  “老板?小师兄,那我们以后是不是也要叫你老板?”
  胡伟笑嘻嘻地问了一句,刘青山也懒得理他,走出大棚,就看到侯三正推着一辆二八大杠,兴冲冲地冲进院子。
  自行车的驮货架两侧,还绑着俩大竹筐。
  侯三头上扣着一顶破草帽,脸上汗津津的,就他那小体格,骑二八大杠,还真有点费劲。
  “老板!”
  侯三把自行车支好,就快步迎上来,一个多月不见,这家伙似乎又黑瘦了一些,不过精神却极好。
  “侯哥辛苦啦。”
  刘青山瞧他风尘仆仆的样子,想必这些日子,天天都是如此,否则也弄不回来这么多花苗花籽。
  侯三连连摆手:“不辛苦不辛苦,老板,这君子兰,一天一个价儿,天天往上涨,涨得人都有点害怕。”
  嘴里说着,他手上就掀开竹筐的盖子,小心翼翼地从里面搬出几盆小花苗,放在地上,然后一脸肉疼地说道:
  “这几盆花脸儿,一盆一百五,吓死个人。”
  说完又眨巴几下眼睛:“老板,你给的钱,全都花光了,我手头还剩二百多块。”
  “这么快就花光了?”
  刘青山也有点吃惊,一万块啊,在这个人均月收入几十块的年代,能把这一万块花出去,也算是本事。
  “老板,我对天发誓……”
  侯三还以为刘青山心疼钱呢,他真没贪污一分钱。
  “哈哈,花得好,花出去了,才能赚回来。”
  刘青山大笑一阵,还伸手拍拍侯三的肩膀。
  侯三这才转忧为喜,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
  “老板,还是你有眼光,看出来君子兰要涨,这些日子,我天天在城里转悠,发现不少外地的大老板,都开始进入这个行当,这是要火爆的节奏啊。”
  这一点,作为过来人,刘青山当然很清楚,商人都逐利而来,才把君子兰市场炒到了天上。
  等到曲终人散,君子兰价值暴跌百分之九十多,到那时候,才回归到花卉本身的真正价值。
  有人赚得盆满钵满,有人赔得倾家荡产。
  但是这一切,和君子兰这种花没有一毛钱关系,都是人性的贪婪所致。
  侯三也来了兴致,贼眉鼠眼四下望望,这才悄声跟刘青山说道:
  “老板,就咱们大棚里面现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花苗,我保守估计,也能值个三五万块,要不咱们考虑出货吧?”
  侯三是真有点怕了,他担心君子兰的价格一落千丈,最后弄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刘青山却笑着摇摇头:“等到入冬之后,咱们才会出货,现在我们只需要静静地等着花苗成长就好。”
  侯三一个劲点头,他现在对刘青山几乎是盲目崇拜,无比信服。
  “成,老板你说了算。”
  侯三说完又嘿嘿笑起来:“现在市面上,有人把君子兰叫做绿色金条,我看一点没错。”
  也难怪侯三兴奋,这些花苗里面,有他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呢,现在就值个万八千块的。
  想想自己马上就要成为万元户,侯三晚上都兴奋得睡不着觉。
  绿色金条吗?
  刘青山望着眼前这几棵小君子兰,叶片还很稚嫩,青翠欲滴。
  但是在那些红了眼的商人眼中,这一片片绿叶,只怕每一片都是金子做的,金灿灿的,能晃瞎人的眼睛,叫人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刘青山口中忽然幽幽说道:“就算真的面对这么多金子,我们也要保持清醒,永远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
  啥意思?
  侯三抓抓头发,他好像有点明白,又好像不明白。
  刘青山指指侯喜禄家破旧的房子:“侯哥,这里是你的家,家里有你的父母兄弟,这些都比金子还要宝贵。”
  这次,侯三好像懂了,他愣了一阵,眼神里的狂热,渐渐褪去……


第169章 农大的财神爷
  在侯喜禄家吃过午饭,把张龙和胡伟扔在这,由李铁开着吉普车,直奔农大校园。
  刘青山毕竟还没有驾驶证,而李铁在部队就考了,所以还是叫他开车比较保险。
  农大始建于四八年,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来到有些老旧的校门前,刘青山心里忽然一动:或许读大学的时候,可以考虑这里。
  真要去读清北那样的大学,对他来说,实际意义,或许还不如农大。
  可是这件事,也不是他一个人能做主的,还是到时候再说吧。
  跟门卫说明来意,一番登记之后,两个人才被准入,不过吉普车却还是停在外面,车辆竟然不许随便进入。
  得,正好逛逛校园,刘青山就领着李铁,溜达进去。
  道路两旁都是参天大树,刚刚发出嫩芽,树上还可以看到一些小鸟,在欢快地鸣叫。
  这时候的城市里,还没有达到鸟兽绝迹的程度。
  老旧的红砖楼,还有整齐的自行车棚,一些地方还铺着煤渣路,跟以后的大学校园,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但是刘青山更喜欢现在的大学,虽然看上去落后破旧,但洋溢着浓浓的学习氛围。
  大学,可不就是学习的地方嘛?
  虽然在门口问过门卫,但刘青山还是辗转了好几个教学楼,最后才在农学院的一个实验室里,见到了王教授。
  这会儿的王教授,穿着白大褂,戴着胶皮手套,正领着十几个学生,在实验室里忙活。
  刘青山也不敢直接闯进去,许多实验室,都是经过无菌处理的。
  里面的王教授听到敲门上,向门口张望一眼,透过门玻璃,就看到刘青山年轻英俊的面孔,笑容也不由得浮现在脸上。
  交代身边的学生几句,王教授这才走出实验室。
  “王爷爷!”
  看到王教授,刘青山也倍觉亲切。
  “好你个小山子,我老头子整天都替你忙活,腿儿都遛细喽。”
  王教授显然也很高兴,嘴里虽然数落着,但是脸上的笑意却怎么也挡不住。
  他们这些人,被耽误的青春年华,恨不得能补回来呢。
  要是叫他天天闲着,提笼架鸟的,还真过不惯。
  “王爷爷,您可悠着点,要是累了,就回咱们夹皮沟,休息放松一段时间。”
  刘青山还真担心把老爷子给累个好歹,那罪过就大了。
  不过瞧瞧王教授,一脸容光焕发,颇有些老树发新枝的架势,刘青山觉得,王爷爷应该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忙碌,充实,快乐。
  “哈哈,不用你假模假样的邀请,我马上也要回夹皮沟,还要带着学生去,小山子,把吃的喝的都准备好。”
  王教授嘴里跟刘青山开着玩笑,然后解释了一番。
  黑木耳的菌种培植成功,当然要应用,他这次带领学生,就是去夹皮沟进行实践的。
  一项成果,躺在实验室里,是没有意义的,他们搞农学的,尤其注重实践。
  “那太好啦,王爷爷您放心,一准儿好吃好喝供着,绝对不含糊。”
  刘青山也高兴,要是跟农学院这边建立联系,把夹皮沟当成实践基地的话,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他知道,农学院有自己的试验基地和试验田,用来培育粮种等等。
  只不过黑木耳这项产业,刘青山的计划是用人工手段,尽量达到天然木耳的品质。
  所以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比较大,才会去夹皮沟进行实践活动的,这样的机会很难得。
  爷俩聊了一会儿,王教授这才想起来一件重要的事,渐渐板起面孔,语气也不满起来:
  “青山啊,按照我的想法,这项技术,肯定是给你们无偿使用的,可是系里的领导不同意,我还跟他们这些官僚吵了一架,具体那些乱七八糟的事,还得你去跟他们商量。”
  看到老爷子一副气鼓鼓的模样,刘青山连忙笑着安慰:
  “王爷爷,您可千万别生气,这个要求很正常,学校搞试验什么的,也都是有成本的,当然要适当收取费用。”
  他知道王爷爷是纯粹的学者,所以才看不惯这些,于是又拍拍胸脯说:
  “您放心,到时候我去和领导谈,肯定能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王教授哼哼两声:“我就是瞧不惯那些官僚的做派,一副死要钱的模样,有辱斯文。”
  耻于谈钱,也是这个时代许多人身上的特色,是好是坏,刘青山也不好定论。
  于是,王教授把刘青山领到教务处,把那位楚主任介绍给刘青山之后,他就又去实验室忙活了。
  楚主任也就四十左右岁的样子,跟王教授相比,那简直太年轻了。
  瞧得出来,对于王教授这样的老教授,他还是很尊敬的,刚才王爷爷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他始终都笑脸相陪。
  “小刘同志,还真是年轻有为啊。”
  楚主任给刘青山倒了一杯白开水,然后打开话匣子。
  刘青山接过水杯,道了声谢:“楚主任,我还在读高中呢,你还是叫我小刘同学吧。”
  哦,楚主任不由得又仔细打量刘青山几眼,果然比他们大学的那些孩子还要年轻。
  “那就更不得了喽,你的事儿,我都听王教授讲过,这个老王啊,差点都把你当成亲孙子喽。”
  交谈一阵,楚主任这才进入正题:“小刘啊,你也知道,现在大学的日子,也不好过呀。”
  这是要吐苦水的节奏,刘青山可不想听,于是开门见山说道:
  “楚主任,我们完全理解,这个道理,就好像你们有种子,我们有土地,我们要种地,上您这买种子,那还不是天经地义。”
  “理解万岁。”楚主任脸上的笑容也更加灿烂,他是真被老王给训怕了。
  刘青山就继续问道:“楚主任,那您看这费用应该怎么收取,定下规矩,以后也好照章办事。”
  楚主任点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