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你好,1983-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牤子要不是一本正经地说着,刘青山都怀疑他是不是故意捣乱。
  周围的小娃子们一阵哄笑,刘青山挥了一下胳膊:
  “品相就是外观,就像二牤子你,脖子要是跟黑车轴似的,谁还会喜欢你?”
  二牤子缩缩脖子,点头表示听明白了。
  自从杨红缨当上村小的老师兼校长之后,这些娃子们都变得干净不少。
  刘青山就继续给他们讲注意事项:
  “采羊肚菌的时候,像这种时间太长的,过了采摘期,咱们就不要采了,也不要破坏,让它们自然繁殖。”
  这个道理,娃子们都懂,四虎子插话道:“青山哥,就跟采蘑菇一个道理呗,那些都耍圈的蘑菇,里面肯定有蛆,就不能采了。”
  对,刘青山点点头,山里孩子都有这方面的经验。
  于是他继续说道:“还有这种小的,还没长大,也不要急着采下来,采大放小,采十留一,咱们要是一次性都采光了,下次就不长啦,都明白这个道理吧?”
  “明白!”
  娃子们又是齐刷刷地吼了一嗓子,然后狗剩子就笑嘻嘻地问:“青山哥,你给俺们准备啥好东西,是不是该拿出来了?”
  敢情还惦记着这个呢。
  刘青山毫不犹豫地说了一声:“不行,等中午的,下面开始分组干活。”
  给娃子们分好组,基本上是俩人一伙,一个拎筐,一个负责采摘;腻了就换换。
  采羊肚菌,根本就不用费力,轻轻用手一掰就下来了,把根部的泥土清理干净,慢慢放进筐里。
  小娃子们眼尖手快,干这活儿最合适,比大人都快。
  刘青山溜达一阵,指导一番,看到娃子们都能上手,就带着几个样品,去了供销社。
  还是昨天的收购仓库和那班人马,刘青山上去招呼一声,这些人也都认得他,很是熟络的样子,毕竟以后也是大主顾嘛。
  刘青山就把羊肚菌拿出来,两个老师傅倒是认识,其中一个摇头说:
  “羊肚菌这东西收购目录上没有啊,我们可不敢收。”
  全程参与谈判的刘青山当然清楚这个,笑笑说:
  “就是叫你们问问上面,看能不能把羊肚菌添加进去,这东西咱们这边好像还不少。”
  旁边有几个来卖山货的人也围上来,其中几个都跟着点头说:
  “原来这玩意叫羊肚菌啊,俺们那边道边和林子里真有不少,瞧着样子怪怪的,大伙都以为有毒呢。”
  这话倒是不假,即便是老跑山的,也不敢说能把山里的菌类认全。
  遇到不认识的,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采,至于尝尝味道之类,借几个胆子也不敢,有毒的蘑菇多了去,那是真能吃死人的。
  一名老师傅点头答应:“这样倒是没问题,我们今天就上报县里,要是人家肯收购的话,大伙又能多一条财路。”
  刘青山也道了谢,这时候的人,大多还是认真负责的。
  不过以他对那位藤田正一的了解,添加收购目录的事儿,估计够呛,那家伙估计都快气疯了。
  想了想,他又补充道:“就算最后外商不收,那俺们夹皮沟也收,师傅,这事就麻烦你帮着俺们宣传一下吧。”
  一边说着,一边从兜里掏出几盒烟,分发给这几位工作人员。
  看到红色烟盒上的那一朵娇艳的牡丹花,几个工作人员立刻不淡定了。
  牡丹烟,高级货啊,一盒五毛多,而且属于甲级烟,平时市面上很少见的。
  这两年,当地流行一句顺口溜:省中华,县牡丹,普通群众迎春烟。
  这种好烟可舍不得抽,都赶紧塞进衣兜里。
  刘青山见状,又拆开一包,给在场的人都散了一圈,烟盒里就剩下三五根儿,被他放到磅秤的横梁上边。
  那些来卖山货的农民,也美滋滋地吧嗒着香烟,嘴里还跟刘青山拉话:
  “小伙子,你说话算数不,你们夹皮沟真收那种羊肚菌?”
  旁边还有人帮着刘青山作证:“人家小伙子大气,牡丹烟随便撒,你说人家说话算不算数?”
  那人点点头,还真认可了同伴的说法。
  老师傅似乎觉得有点故意不去,啥也没干就收了人家一包烟,于是问道:
  “那收购的价格咋定啊,总得有个价格,我们也好帮着宣传。”
  这个还真不好定,没有先例,刘青山也斟酌一番,这才说道:“那就跟黑木耳一个价吧,您看咋样?”
  哇!
  周围那十几个卖山货的,嘴里不约而同发出一声惊叹。
  估计此刻他们望向刘青山的目光都满是小星星,就跟看到财神爷似的。
  黑木耳的价格,他们都是知道的,一斤十五块左右。
  而黑木耳可不好采,得钻大山才行,采起来还费事费力。
  这种羊肚菌可不同,山坡上阳沟边都有,采摘起来也轻松,这不是就相当于从地上捡钱吗?
  那个老师傅也微微摇头:“价格好像贵了点吧?”
  刘青山不由得眨眨眼睛:这个真不贵呀,羊肚菌的价格,现在是什么行情不知道,在几十年后,那可是黑木耳的好几十倍呢。
  另外一个老师傅也觉得眼前这个小伙子不错,有心提点:“不如就参照榛蘑的价格好了,每斤十块左右。”
  “这个是不是有点低?”
  刘青山犹豫了下。
  “不低了不低了,又不是什么稀罕玩意。”
  十几名卖山货的村民,都跟着帮腔,在他们看来确实不是稀罕物,可是真正能出产这东西的地方,又有多少呢?
  他们的眼界,通常都只停留在自己熟悉的一亩三分地上。
  那行,刘青山点点头,然后又跟老师傅说道:“如果县里不收的话,那么俺们夹皮沟肯定收购。”
  “到时候每斤给你们收购点提交一些手续费,再给你们交一笔收购资金,这些问题,等以后咱们在慢慢商量。”
  大致做了一个约定之后,刘青山就准备离开,结果又被那十几位卖山货的人给围住,询问了好一阵。
  他们主要是担心到时候,夹皮沟不收的话,他们就白忙活了,毕竟采收晾晒啥的,还是很耽误工夫的。
  刘青山最后就差起誓发愿了,这才被大伙放行,然后这些人也都一哄而散,抓紧时间回去采羊肚菌。
  现在其它种类的山野菜,还没进入采收旺季,正好有时间。
  刘青山则在供销社买了二斤糖块,用黄纸包着,外面系上纸绳,拎在手上,溜达回去。
  过了岔路口,又走出去二里多地,才看到采收大部队,这些小娃娃,速度还真快。
  “都先歇歇,喝点水,吃糖喽!”
  刘青山吆喝一声,道两边的娃子们立刻就蜂拥过来。
  把纸包交给年龄稍大一些的虎子和狗剩子,叫他们给小朋友挨个发糖。
  这两个也是会来事的,先给老四老五发完,这才轮到别的娃子。
  基本上,每个人都能分到四五块糖,就连赶车的大人也有。
  嘴里含着甜丝丝的糖块,刚才那一点点疲劳,也都随之消散。
  “青山哥,这就是你的秘密奖励啊,真甜。”
  二牤子一边使劲吧唧着嘴,一边乐呵呵地说着。
  刘青山撇撇嘴:“这个只是普通奖励,好戏还在后头呢。”
  娃子们都高兴坏了:还有比糖更好的奖励,莫不是真能再吃上一回野猪肉吧?
  嘴里含着糖块,干起活来也更有动力,等到接近中午的时候,已经采完一多半,距离夹皮沟,只剩下约莫四五里的样子。
  至于收获,也是不小,四辆大马车,差不多都装满了。
  当然,因为担心压坏,所以摞得并不高。
  可能是新翻动过泥土的缘故,这里的羊肚菌长得十分密集,发现一簇,最少就是三五个,多的更是有十多个。
  刘青山估摸着,加在一起,应该能有六七百斤。
  今天来干活的娃子,差不多五十人,也就是说,基本上平均每人采了十多斤呢。
  “走,先回家吃饭,剩下的下午再采。”
  刘青山吆喝一声,准备收工。
  小老四也扯着小嗓子喊了一声:“别忘了都去我家领取奖励呦!”
  几里地,娃子们一撒欢就到家了,马车在后面慢悠悠地走着,免得把车里拉着的羊肚菌都颠哒坏喽。
  在刘青山家大门外,聚集了好几十名小娃娃,一个个都吸溜着鼻子,嘴里叽叽喳喳地嚷嚷着。
  “好香,这味儿真香!”
  “闻着比俺家炖肉还香。”
  刘青山站在当院的大口大锅前,掀开锅盖,里面是一百多个茶叶蛋。
  早上出发之前煮上的,正好煮四个多小时,是煮茶叶蛋的最佳时间。
  茶叶蛋这东西,别说他们这个小山村,目前就算是碧水县,都还没传过来呢。
  刘金凤帮着发茶叶蛋,小娃子们每人两个,鸡蛋还热乎呢。
  有性子急的,直接就剥开全是小碎片的外皮,整个塞进嘴里。
  第一次吃茶叶蛋的人,都会被它那独特的滋味所折服,更不要说这些一年到头,吃不上几回肉的农村娃子。
  也不知道是哪个娃娃嚷了一句:“妈呀,真比肉还香!”
  他们现在彻底服气了:青山哥的秘密武器,果然厉害!


第189章 燕归来
  “大姐,快点也给我发两个茶叶蛋呀!”
  小老四排在队伍的中间,急得直跳脚,干了一上午的活儿,还真饿了,尤其是看到别的小朋友都开吃,并且还使劲吧唧嘴之后。
  刘金凤也忍住笑:“老四老五,你们的在屋里呢,都给你们留啦。”
  小老四却使劲晃着天线辫子:“不嘛,这是我劳动应得的!”
  你说的好有道理,刘青山也觉得老四这种精神值得鼓励,付出劳动,就应该有收获,于是也帮忙分茶叶蛋。
  很快就分完了,最快的都吃完一个,至于剩下那一枚,肯定是舍不得吃的。
  等娃子们都散了,刘金凤也从锅里捞出来一个茶叶蛋,忙活了这么久,她还没尝尝呢。
  咬了一口弹性十足的蛋清,刘金凤的眼睛立刻眯了起来。
  只感觉满嘴都是茶叶的清香,还有其它调味料混合出来的香味,真的一点不比肉差。
  早晨刘青山出门的时候,就把茶叶蛋下锅,并叫大姐帮着照看。
  其实也就是用勺子背儿把鸡蛋壳敲碎,然后隔三差五地往灶坑里添点柴火。
  想不到的是,就这么煮出来的茶叶蛋,味道竟然这么好。
  “好吃,要是煮茶叶蛋卖的话,肯定受欢迎。”
  刘金凤吃了一枚茶叶蛋,嘴里也开始夸奖弟弟。
  “那是,如果在城市的车站附近卖茶叶蛋,没准都能卖出一个万元户来。”
  刘青山记得后来流行的一句话: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在某一阶段,这句话还真能反应当时的社会现状。
  老四则一口气吃了俩茶叶蛋,还有点意犹未尽。
  正琢磨着要不要再来一个的时候,就听山杏忽然一声欢呼:
  “呀,咱们家的小燕子回来啦!”
  听她这么一说,大伙这才注意到,用铁丝拉成的晾衣绳上面,果然多了一对燕子。
  它们正用小嘴梳理着羽毛,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
  刘青山摸摸山杏的西瓜头:“还是咱们家山杏最细心。”
  夸得山杏有点不好意思,而小老四也仰着小脑瓜仔细瞧,瞧着瞧着,也是欢呼一声:
  “哇,又来了一对燕子,在咱们家房檐底下垒窝啦!”
  她这一嗓子,把奶奶和林芝都给招了出来,笑眯眯地站在院子里。
  按照当地农村的说法:燕子是吉祥鸟,它们也不是谁家屋檐下都垒窝的,挑选的都是和睦幸福的人家。
  所以说,谁家有燕子垒窝,都被视作好兆头。
  就算家里养猫的,也都把自家的猫给训得老老实实的,不敢去祸害燕子。
  家里的小娃娃,也早早就被大人警告,不能伤害燕子,什么捅燕窝瞎眼之类的。
  正因为如此,燕子才能和人类一起和谐共处。
  这时候,杨红缨也洗漱完,从爷爷家里来到这院,看到燕子垒巢,也瞧得出神。
  只见两只燕子飞来飞去的,嘴里叼着小泥球,泥球里面,还裹着一根细小的草棍。
  可别看这小草棍,能增加燕窝的拉力,更加结实耐用。
  人们在抹泥墙的时候,泥里都要掺上麦鱼子或者碎草,很可能就是跟燕子学来的。
  一个个的小泥球,被小燕子粘到墙上,慢慢就垒成一个小碗形状的燕窝,然后就可以在里面生儿育女。
  这燕窝,就是它们的家。
  “小燕子好辛苦。”
  小老四嘴里念叨着。
  “它们自己建造的这个家,一定很温暖。”
  杨红缨似乎有感而发。
  刘金凤则捅捅身旁的高文学:“咱们也该盖房子啦。”
  高文学是把小火抱出来晒太阳的,听了妻子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