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金凤则捅捅身旁的高文学:“咱们也该盖房子啦。”
高文学是把小火抱出来晒太阳的,听了妻子的话,也使劲点点头。
刘青山嘴里也轻声吟唱着:“燕燕于飞,之子于归……”
杨红缨听了一愣,这是诗经里面的句子,想不到三凤还懂这个。
“小瞧人不是,燕子之所以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在古代,人们把它们当成自家出嫁的女儿。”
刘青山瞧出来老姐眼神儿里面的含义,于是就准备好好讲讲:
“燕子春天来,就像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你想想,自己的女儿,当然要好好对待了。”
“原来是这样啊。”
小老四听得拍起巴掌,然后瞧瞧大姐刘金凤:“咦,大姐,你出嫁了怎么还在家里住呢?”
你个小鬼头,刘金凤笑着在她脑门上轻轻戳了一下。
刘青山也朝着杨红缨笑:“老姐,将来你出嫁,再回家的时候,俺们也肯定好好招待你。”
“三凤,你耳朵痒了是吧!”
杨红缨俏脸微红,作势要过来拧刘青山的耳朵。
刘青山连连摆手:“别闹别闹,别吓着小燕子,人家小燕子一瞧,这人家不好,整天鸡吵鹅斗的,咱们还是去别人家垒窝吧。”
虽然知道他是满嘴胡咧咧,但杨红缨还是停手,继续看燕子垒巢。
而小老四则又突发奇想:“这两只新垒窝的小燕子,是不是去年大燕子生的孩子呢?”
还真别说,其中一只,大概率还真是。
不得不说,小孩子的思路,有时候就是这么奇特。
得到表扬的小老四也眉开眼笑:“这燕子,就跟咱们家一样,有爷爷奶奶,将来孵出小燕子,就像小火,和和睦睦亲亲热热的一家人,嘻嘻。”
大伙听了,脸上都不觉露出微笑,这不正是他们每个人所希望的吗?
中午吃饭的时候,剩下的茶叶蛋,也都一人尝了一个,大家都吵吵好吃。
母亲林芝更是笑眯眯地说:“等到五月节的时候,就煮茶叶蛋好了。”
下午,刘青山又领着娃子们,继续采摘羊肚菌。
上午采回来的这些,已经铺在场院里进行晾晒,像拐子爷爷三奶奶他们这些老人家,就在旁边守着。
阳光晒着,春风吹着,这种天然状态下,晾晒出来的食物,比那些用机器烘干的,吃起来肯定更好。
因为经过阳光的沐浴,晒出来的干菜是有灵魂的。
这个还真不是瞎掰,就拿蕨菜来说,在太阳底下晒干的,和在炕头上烘干的,差别绝对很大。
晒干的蕨菜,水发之后,吃起来还是很鲜嫩;炕头上烙干的,吃起来就比较柴。
有些事,就是这么神奇。
采摘大部队早早就收工,回到村里的时候,有几个小娃子还问呢:“青山哥,还有没有奖励了?”
刘青山就笑着揉揉他们的小脑瓜:“等下个星期天的。”
娃子们便欢呼一声,然后各自散去。
这种奖励,刘青山决定形成规矩:只要娃子们参加劳动,无论是植树还是采集,都要给点小小的奖励。
不就是茶叶蛋嘛,以后肯定最不缺的就是鸡蛋了。
刘青山他们回到家,就听屋檐下面唧唧喳喳的,吵成一片。
小老四眼尖,嘴里大叫一声:“燕子跟老家贼打起来啦!”
老家贼者,乃麻雀也。
因为麻雀喜欢在房山头的苫房草里絮窝,看见人就贼头贼脑地飞走,所以被称作老家贼。
这好好的咋打起来了?
刘青山倒是没偏没向,都是鸟类,不能因为老家贼名声不好就搞歧视嘛。
还是山杏平时留心,指着屋檐底下的燕窝说:
“冬天的时候,我看到麻雀在燕窝里面住了。”
原来如此,大伙很快就想明白:老家贼自己不会垒窝,冬天燕子飞走,它们就霸占了燕窝。
现在燕子回来了,估计老家贼还想继续占着燕窝,结果把小燕子给惹火了,这才爆发战争的。
这场战争,可以称之为“家园保卫战”。
包括刘青山在内,立刻都站到燕子一方。
本来嘛,是人家一口泥一口泥垒起来的家,叫你白住一个冬天,不收你房租就算够意思了。
老四老五更是大喊着,为小燕子助威。
实际上,燕子一方已经大占上风,把两只老家贼撵得屁滚尿流。
原因很简单,燕子的数量多啊。
它们是一种很团结的鸟类,不仅仅是刘青山家里这四只燕子,还有附近的十几只燕子,全都投入到战斗。
刘青山有一年就亲眼见过,一只鸟鹰飞到村里踅摸小鸡崽。
正好也是燕子的繁殖季节,结果全村的燕子都飞上半空,足有一二百只,把鸟鹰都给撵跑了。
老鹰都不行,老家贼就更白给,被燕子追着啄,有一只慌不择路,直接都从敞开的屋门飞进屋里。
然后就想要飞出去,扑扇着翅膀,在玻璃上撞来撞去的。
刘青山觉得老家贼也怪可怜的,把它抓在手里,到外面给放了。
这老家贼还不知好歹,用小嘴在刘青山手上使劲啄。
“你个没良心的,信不信把你扔灶坑里烤上。”
刘青山要真是原来的半大小子,肯定这么干,记忆中,冬天的时候,也没少跟大头和二彪子掏家雀。
这边冬天冷啊,老家贼都钻到檩子上边,又背风又暖和。
等到晚上,拿着手电筒一照,家雀是鸟蒙眼,就把脑袋往后一缩,也不知道逃跑。
这时候就顺着木头梯子爬上去,俩手一捂,就把老家贼活捉。
摔死之后,就扔到炉子下面或者灶坑里烤,烤得糊巴的,一只小家雀,三个小伙伴分着吃。
那时候一年到头吃不到几回肉,烧个家雀吃,也能解解馋。
但是现在的刘青山,是肯定不会再干这种事情,只当成回忆,珍藏在记忆中就好。
一场家园保卫战,以燕子的获胜而告终,那两只老家贼也不知道飞哪去了。
估计这次是彻底留下心理阴影,以后看到剪刀尾巴的,都得绕着飞。
第190章 虎虎虎!
一场春雨之后,气温再次升高,采摘山野菜的黄金季节,终于到了。
清晨,刘青山进山之后,并没有返回,刚陪着师父吃过早饭,就看到六七十人的大部队,浩浩荡荡杀到山上。
夹皮沟除了老弱病残,以及其他几个劳动组的留守人员,剩下的几乎都来了。
刘青山甚至在人群之中,还瞧见了张杆子。
大伙身后都背着一个大背篓,胳膊上还挎着一个土篮子,脚上蹬着高帮的农田鞋,裤腿都用绑腿缠着。
不少人的绑腿上,还插着一把腿叉子,名字叫腿叉子,其实却是一把小刀,用来割山野菜的。
刘青山又强调了一下采摘的注意事项,这才开始分组,十人左右一组,每组分好一片林子,就直接开工。
都有老跑山的带队,山上的规矩都懂,不用太多费话。
分组采收是很有好处的,组内每个人,采摘的侧重点不同,尽量每个人采摘一种山野菜,这样回去之后,也省去了分拣的麻烦。
木刻楞这边,则留下几名妇女,准备这些人中午的伙食。
粮食蔬菜都是背过来的,中午在这对付一口,就能把往返的时间都省下来,提高效率。
哑巴爷爷领着刘青山,在各片儿林子之间,来回巡视。
山里的野牲口着实不少,安全方面必须重视。
虽然都是十多人一组,一般的野牲口见了这么多人,都会避让。
但是也保不齐有些愣头青,就像上次的大野猪一样,给人们带来麻烦。
林子里面已经郁郁葱葱,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去年枯黄的草木还没有完全腐烂,今年的嫩芽嫩叶,已经迫不及待地钻出来。
新陈代谢,岁月轮回,大自然的脚步,永远都不会停歇。
有些早开的小花,已经悄然在地上绽放,蜜蜂蝴蝶这些小生灵,也仿佛一下子从地里冒出来,开始在花间追逐。
刘青山也背着个大背篓,紧跟在师父身后。
哑巴爷爷看似闲庭信步,可是刘青山全力以赴,才能勉强跟上师父的脚步。
来到一处山坡,远处,十几个人正在忙着采摘野菜,还有一阵阵歌声,随着微风飘送过来。
一听这嗓门,就是大张罗,有点破锣嗓子:
“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
还真别说,唱的挺应景,因为在山坡上,远远望去,就能看到一丛丛盛开的山杜鹃。
杜鹃花,有的地方叫映山红,刘青山他们这边,则叫达达香。
吸了吸鼻子,刘青山都能嗅到空气中那淡淡的花香,一点也不浓烈,似乎若有若无,但偏偏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刘青山也忍不住凑到一丛达达香跟前,一朵朵深粉色的小花,花团锦簇,尽情绽放,似乎要把最美丽最旺盛的生命力,全都释放出来。
哑巴爷爷朝着徒弟比划一阵:达达香的根叶花都能入药。
这个刘青山还真不知道,他觉得,自己需要学的,还有太多太多。
或许森林这座大宝藏,他穷其一生,能入门就不错了。
一边迎着远处的队伍走去,刘青山还一边把遇到的野菜随手采摘下来。
这些山野菜,就藏在枯黄的草木之中,还真挺考验眼力的。
呀呀呀。
前面传来哑巴爷爷的呼唤声,刘青山连忙快步上前,原来是师父发现了一丛刺老芽。
光秃秃的杆子上,手指粗细,布满了细密的尖刺,而在顶端,则是新发的嫩芽。
嫩芽长出来十多公分,很是粗壮,显得胖嘟嘟的,绿意中微微泛着紫色。
这就是有着“山野菜之王”美称的刺老芽,也叫刺嫩芽。
老和嫩这看起来有点矛盾的词语,竟然用到同一种野菜身上,是不是感觉很奇怪?
其实一点不怪,看到这一棵刺老芽就明白了:下面的秆子光秃秃,毫无生机,所以叫刺老芽。
再看看最顶端的嫩芽,又粗又壮,显得十分鲜嫩,所以才叫刺嫩芽。
老的是杆茎,嫩的是芽,这就是刺老芽的独特魅力。
刘青山小心翼翼地掰下来几根刺嫩芽,有几株实在太高,两三米高的茎秆,实在够不到,只能放弃。
在他制定的手册里,是严谨折枝的。
哑巴爷爷也拎着个土篮子,里面已经铺了一层刺嫩芽,明显采摘得比徒弟快。
刘青山注意到,师父采摘刺嫩芽很随便,似乎不怎么在乎那些尖刺。
除了高处的刺嫩芽之外,地面上野菜的种类就更加丰富:牛毛广,猴子腿儿,猫爪子,这些野菜,都在收购目录上。
或掐或是用腿叉子割下来,一把一把的,收获满满。
渐渐的就追上了前面的队伍,大张罗,张杆子等人,都在这支采山的队伍之中,可以听到他们边干活,嘴里还边闲扯。
张杆子最有意思,手上采着野菜,嘴里还念叨:“一分二分,三分五分,一角两角……”
“杆子你叨咕啥呢?”问话的是大张罗。
“嘿嘿,俺采黄瓜香呢,这玩意挺贵的,采一根儿就值一分钱。”
张杆子笑嘻嘻地说着,难怪干劲十足,原来把采山野菜当成捡钱了。
其实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个道理,可不是就相当于从地上捡钱吗?
“你个财迷,还一角两角呢,俺先踹你两脚。”
大张罗嘴里笑骂。
张杆子就猛然觉得一股大力袭来,然后就跟个破面口袋似的摔了出去,在地上打了好几个滚。
挣扎着爬起来,只觉得肩膀火辣辣的,不由气得大骂:“大张罗,你他娘的还真踹啊!”
“不是俺,杆子你快跑,往俺们这边跑!”
大张罗的声音都有些发颤,一个劲叫张杆子快跑。
张杆子晃晃有点发晕的脑袋,影影绰绰的,发现身侧好像蹿过去一个黑影,立刻怒了:“刚才肯定是你踹的,往哪跑!”
大张罗的声音又传过来:“杆子,虎虎虎!”
“你才虎呢,你全家都虎。”
张杆子也确实气坏了,虎这个词儿,在当地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比较缺心眼儿。
“杆子你个虎玩意,刚才扑你的是一只老虎,还不快点跑!”
大张罗急得直跺脚,不仅仅是他,赶过来的刘青山也看到了刚才的那一幕,惊得他小心肝扑腾扑腾直跳。
那是一头真正的东北虎,身长将近两米,一身黑黄相间的花纹,看起来凶猛无比。
它刚才只是轻轻一扑,就把张杆子扑倒在地,然后这家伙就连窜带蹦的,从张杆子身上越过去,又向前跳跃了十几米的距离,回头张望。
还好这家伙刚才没下口,否则的话,一口咬下去,估计张杆子现在都断气了。
野生东北虎这种猛兽,真要是把你当成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