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长叔。”刘青山嘴里打着招呼。
“爹,爹你干啥去?”
大头则憨憨地叫着。
至于二彪子则眨巴两下眼睛,然后悄悄地开始溜边儿。
这位就是皮条沟的队长张国富,同时也是大头他老爹。
只见他大步流星走过来,一把掐住大头的脖子,另一只手在儿子的胳膊上挠了一把。
刺啦一下,出现了好几条白道子。
刘青山有点想起来了:好像村里的大人们,验证家里的娃子是不是偷摸下河游泳,都用这一招。
“又下河了,你个小瘪犊子,今天老子踢死你!”张国富勃然大怒,拽着大头的胳膊,伸脚就往儿子的屁股蛋子上踢。
这种情况,每年夏天都不知道要上演多少遍,所以大头虽然有点憨,但是也知道怎么应对。
他一边嘴里哇哇大叫,一边围着老爹转圈。脚丫子挨到他屁股上之后,力道基本也都被卸了。
其实,张国富也就吼得凶,家里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才舍不得使劲踢呢。
这爷俩一起转圈,一个踢一个躲,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什么小兔崽子,小王八羔子之类词语,都从张国富嘴里亲切地冒出来。你说说,这到底是骂谁呢?
至于刘青山和二彪子,早就麻溜跑了,队长难道就不踢别人家孩子啦?
从村东头进了村里,中间是一条土路,前后各有两趟房子,稀稀拉拉的二十几户人家。
都是柳条围成的大院子,整个村里,家家都是泥草房,泥墙草顶,矮趴趴的,屋顶后坡上边满是厚厚的青苔和一尺多高的杂草。
穷,贼拉穷。
可是,就是这一切,却无数次出现在刘青山的梦中,叫他终生难忘。
刘青山家在村子后趟房最西边的一家,房子也是村里最破的。
因为他父亲当年挨斗,没挺过来,就母亲林芝一个大人,领着一窝孩子,要不是有村里乡亲的照顾,还有爷爷奶奶的照应,指不定得饿死几个呢。
站在七扭八歪的柳条编成的大门前边,刘青山望着陌生而又熟悉的两间小草房,眼睛又有点发热。
土黄色的泥墙,龇牙咧嘴的破窗户,窗框上的油漆都快掉没了,还是那种上下两扇的窗子。
因为现在是夏天,所以上边那扇向外推开,用一根柳条棍子支着。
房檐子下面,还有一窝燕子,两只大燕子,正忙忙碌碌地叼着小飞虫,塞进窝里那四个张得老大老大的黄嘴里。
刘青山不由得心头一热:他的母亲辛辛苦苦拉扯四个孩子,和眼前这一幕是何其相像?
努力平复了一下激荡的心情,吱呀一声,刘青山推开柴门,进到院里。
呜呜呜——伴着亲昵的叫声,一条大黄狗朝着刘青山跑过来,摇头晃脑的,两个大爪子搭在他的肩膀上,大舌头就往脸上招呼。
“大黄!”
刘青山抱住狗头使劲揉着。
这是他从小养的大黄狗,也没什么名字,因为是黄毛狗,所以就叫大黄了。
别说狗了,那年头,连家里的娃子都没个正经名字呢。
这条大黄狗,一直陪伴了他整个读书生涯,直到后来上大二的时候,放假回家,才听说大黄没了。
据说有人看到大黄跑山里去了,然后就再也没回来。
“老狗不死家中,这狗仁义啊。”
当时已经眼睛彻底瞎了的爷爷,使劲敲着手里的棍子,说出了这番话。
“大黄,我回来啦!”刘青山再也忍不住,眼泪滴落到大黄狗头上。
大黄狗显然不能理解小主人此刻的心情,只是卖力地舔着,又给刘青山洗了一次脸。
“三凤儿回来啦。”
屋门一响,一个剪着短发的中年妇女,拎着猪食桶从屋里出来。
“娘!”
刘青山刚刚擦干净的眼泪,顿时又跟开闸放水似的。
林芝连忙放下手里的猪食桶,让儿子扑进怀里。
她用手轻轻摸着刘青山的后脑勺,嘴里柔声说着:“三凤儿,咋了,是不是在外面受委屈啦?”
刘青山仰着脸,望着母亲:四十刚出头啊,鬓角已经斑白,眼角也出现了鱼尾纹。
为了这个家,和这些孩子,母亲太辛苦啦!
“娘,俺以后再也不会受委屈,还有咱们家,以后都不会受委屈!”刘青山抬起头,大声说道。
咦,感觉儿子今天怎么好像有点不一样呢,好像不再是那个不懂事的皮猴子,而是有了点小男子汉的样子呢?
林芝用尾指轻轻勾了一下头发,将它们整理到耳后,跟着说道:“三凤儿,进屋洗手放桌子吃饭,娘先喂猪去。”
“娘,让俺来!”
刘青山抹了一把眼睛,然后拎起猪食桶,大步流星向院子西南角的猪圈走去。
“慢点慢点,你这孩子……”
林芝嘴里叮嘱着,脸上的笑意更浓。
好像,儿子真的长大了,这是当娘的,最欣慰的事儿,再苦再累也值。
圈里养着两头半大子猪,听到动静,吭哧吭哧地爬起来,然后就围着猪槽子打转,嘴里还使劲叫唤,搞得刘青山都没机会把猪食倒进槽子里了。
还是林芝过来,嘴里啰啰啰叫了两声,把两头猪吸引过去,刘青山这才把稀了光汤的猪食倒进去,还溅出来不少水点子,弄了他一身。
好长时间不喂猪了,技术有点糙。
主要是这时候的猪食都是稀料,汤汤水水的,上面飘着的全是各种煮好的猪食菜,只有少量的苞米面子。
吭哧吭哧,这对儿猪哥吃得还挺香。
不过把干的捞光之后,就不那么卖力了,长嘴巴在汤水里来回游动着,最后还不满地使劲甩两下,又溅了刘青山一身。
你们能混个水饱就不错了,这年头,人都吃不饱呢!刘青山暗暗嘀咕道。
还是林芝有经验,拿着个葫芦瓢,舀了一点麦麸子,洒在猪槽子里。那哥俩又是吭哧吭哧一通猛吃。
撒了几回麦麸子,好歹算是把猪食都糊弄进肚,刘青山这才拎着空桶,跟着娘往回走。
只见大黄又往门口跑,刘青山也跟着紧跑上去。
迎面而来的是个身材高挑的女青年,碎花布的衬衫,洗得已经发白,一条肥肥大大的蓝裤子,乌黑发亮的大辫子垂在腰际,肩膀上还扛着一大捆草料。
清清爽爽的一张脸,绝对的素颜,但是却生得很标致,尤其是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十分灵动。
要说刘青山的这两个姐姐,都遗传了父母良好的基因,一个赛一个的俊。
当然,刘青山的模样也不差,有棱有角的。
“大姐!”
恍如隔世一般,刘青山直扑上去。
看着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的弟弟,刘金凤丢下草料,丹凤眼都快竖起来了:“青山,谁欺负你啦,跟姐说,姐收拾他去!”
一边说着,她一边撩起衣襟,给刘青山擦抹脸上的泪水,还有喂猪时沾上的泥水点子。
“姐,没人欺负我!”
刘青山不好意思地晃晃脑袋。
挺大个人了,还总哭哭啼啼的,可是……可是今天实在有点特别,他真控制不住啊。
“姐,我刚刚碰到文学哥了,他说明天要提亲。”
刘青山跟着小声说着。
两朵红霞顿时浮现在刘金凤的俏脸上,瞧得刘青山暗暗窃笑。
估计是被弟弟笑得有点恼,刘金凤捏着刘青山的耳朵拧了一下,这才拉着他进屋洗脸。
耳朵有点疼,可是心里却感觉暖暖的。
进屋这半间房是厨房,土灶台,上边搭了一个简陋的木头架子,放着锅碗瓢盆之类。
二姐刘银凤正坐在灶坑前面的一个小板凳上烧火呢。
她一边心不在焉地往灶坑里填着柴火,一边看着手里的英语书。
今年的高考,英语正式列入高考科目,她高考落榜就是差在英语上。
“二姐!”
刘青山叫了一声。
十八岁的刘银凤抬了抬头,然后又垂眼看书。
她梳着两条麻花辫,垂在胸前,眉目很是清秀,就是看起来太瘦了。
这也没法子,当下想找个胖子,实在太难了。
“哥,俺饿了,啥时候开饭啊?”
感觉衣角被拽了拽,刘青山低头瞅见一个小不点,正仰着圆圆的小脸望着他。
这是他的小妹,也是家里的老疙瘩,刘彩凤,今年才6岁。
记忆中,除了哭鼻子外,就是她那个似乎永远都填不饱的小肚皮了。
摸摸小妹的脑瓜,刘青山环视了一下狭小的厨房:一家人整整齐齐在一起生活,就算日子再苦,也是一种幸福。
第3章 提亲
屋子里显得很空旷,可能是因为家具少的缘故吧。
进屋之后,南面是一铺通长的大炕,铺着炕席。
炕头墙上,贴着张大胖小子抱着大红鲤鱼的年画,炕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被垛,炕中间放着一张吃饭用的方桌。
地上用是两个方方正正的小木柜,上边整齐地摆着镜子、木梳、篦子等日常用具。
另外还有一个乳白色的雪花膏瓶,以及一盒平时舍不得用的胭粉盒,上面印着一个嫦娥奔月的图案。
墙上都是用报纸糊的,大半年了,显得有点老旧。
在柜子上面的墙上,挂着一个镜框,里面摆放着十几张黑白照片。
然后,然后就没有其它了。
这个家,就是这么简陋,但是却整齐而温馨。
刘青山的目光落到镜框中间那张全家福上。
端坐正中的爷爷膝下,那个傻乎乎的小男孩就是刘青山,奶奶怀里抱着的小不点是小妹刘彩凤,当时刚一岁,还不会走路呢。
本来,母亲在生完刘青山之后,就不准备再要孩子了,所以就按照当时的习惯,去公社医院带环儿。
结果带了几年,不知道啥时候把环儿带丢了,这才又生下了小妹。
在奶奶和爷爷身后,站的是母亲林芝和父亲刘子君。
看到父亲那年轻而又英俊的面容,刘青山又忍不住流泪了,心里念叨着:爹,放心吧,以后这个家俺会撑起来的!
“吃饭喽!”
老四刘彩凤拿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看到桌上一盆清汤寡水的熬茄子,小脸便垮了,奶声奶气地嘟囔着:“娘,俺要吃鸡蛋糕糕。”
吃一个鸡蛋羹,就是奢望,至于吃肉什么的,小丫头更不敢想了。
刘青山有些心疼地揉揉小妹的锅盖头:“别嚷嚷了,以后哥天天让你吃肉!”
啥?刘彩凤有点没听明白,眨巴着毛嘟嘟的大眼睛问道:“哥,咱家天天都过年啊?”
“不行不行的,李闯王进京,就是天天过年,结果过了十八天就被打跑了,咱们可不能学。”
别看年龄小,可是刘家这些孩子,因为父亲的缘故,从小受的教育却是村子里最好的,所以懂得都比一般孩子多。
“老四,赶紧吃饭吧,还想天天吃肉,美得你,做梦都不敢这么想。”
大姐把老妹儿抱到炕里,一家人便开始吃起午饭。
金灿灿的大饼子,吃着有点拉嗓子,菜汤更是一点油星儿都没有,可是,刘青山吃得却格外香。
他还不时瞅瞅这个,瞧瞧那个,嘿嘿笑了笑,然后喜滋滋地继续吃。
“银凤,吃饭就别看书了。”
林芝看了二丫头一眼,心情有点复杂:这孩子,高考落榜之后就魔障了。
要是不差那几分,就考上大学了,家里就能出一个大学生啦。
要知道就算整个公社,还没有一个大学生呢,差点破天荒。
可是,真要是考上的话,只怕更愁人,家里真的一点钱都没有了。
算了,不寻思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就算是砸锅卖铁,也得供孩子上大学不是。
想起丈夫去世前的嘱托,林芝的心思便愈发坚定起来。
刘青山也挺佩服他这个二姐的,学习有股子钻劲儿。
可惜就是命不好,连续考了三年,每年都差几分,就是考不上,最后,只能去乡里当了代课老师,遗憾了一辈子。
不过,现在可不一样了,自己可是跟老外打了十几年交道,指导二姐学个英语,那可是绰绰有余。
于是刘青山把嘴里嚼着的大饼子咽下去,挥挥手道:“二姐,你这么学英语是不行的,得大声读出来。”
这个年代学外语,最后大多是学成“哑巴外语”。
没法子,许多英语老师的口语能力都不行,又很少能听英语磁带啥的,无论学生怎么努力,都很难提高。
刘银凤抬头瞥了弟弟一眼,没吭声,但是那眼神儿已经充分表明了她的想法:你个刚初中毕业的小屁孩懂什么?
刘青山则一拍胸脯:“二姐,以后你的英语俺包了!”
结果旁边的大姐捅了他一下,没好气地说道:“青山,你行了吧,牛皮吹得邦邦响,这次能不能考上高中还两说呢。”
不仅如此,就连小彩凤,都朝他直撇嘴。
作为这个家里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