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这些白条鸡,一天一只都够吃到正月十五了。”刘金凤嘴里也埋怨着。
只有老四老五最开心:“又能天天喝上鸡蛋羹了!”
刘青山也想不到,一下子给他家里送来这么多,看样子,还是因为多卖出来那么多钱,县里的干部想要表达谢意。
于是他嘿嘿两声:“好东西还怕多,咱们吃不了,还有不少人都帮着吃呢,街坊邻居那,还有白二爷家,高峰家和老姐的姥姥、姨夫家里,这些东西还不一定够用呢。”
听他这么一说,吓得老帽儿赶紧拎起两个大肘子,先进屋叫林芝给烀上了。
第369章 听到个笑话
腊月二十六下午,刘青山一家,应邀去高峰家里做客。
他也这才知道,高峰的父母,都在文化部门工作,还都是中层领导,一直希望这个儿子搞文艺。
结果高峰偏偏受到爷爷的影响,一直喜欢学医,结果闹得他老爸,差点要和他断绝父子关系。
高峰也是个倔脾气,直接离家出走,跑到夹皮沟这样偏僻的地方。
想不到,阴差阳错之下,竟然拜了哑巴爷爷这个民间奇人为师,在医药的道路上,更是一路狂奔向前。
家里在打听到这个情况之后,也知道事情没发挽回,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不过在知晓了高峰的小师兄就是那位万元村的带路人之后,高峰的父母也只能感叹自己的这个儿子,是傻人有傻福了。
有万元村在后面托底儿,起码儿子不会吃苦不是?
尤其是听说夹皮沟建了药厂,儿子马上就要当上药厂的厂长,父子之间的冷战也就宣告结束。
刘青山一家,在高峰家里,受到热情款待,尤其是高峰的母亲,一直惦记着儿子,结果发现回来之后,不但没瘦,竟然还吃胖了,当然心里万分感谢。
刘青山也跟着高峰的爷爷和父母,详细介绍了他们药厂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双方可谓是皆大欢喜。
“小师兄,谢谢你。”
等把刘青山他们都送回家,高峰真诚地向刘青山道谢,要是没有小师兄这个润滑剂的作用,他和家里的关系,肯定还会僵持下去。
“咱们亲师兄弟,还用得着道谢吗?”
刘青山拍拍高峰的肩膀,然后咂咂嘴:“师弟啊,其实你这个形象挺不错,要是当演员的话,肯定能成大明星,嘿嘿。”
高峰白了小师兄一眼,然后直接回家。
到了腊月二十七下午,则是高文学的父母,邀请去家里做客。
他们老两口带着高文艺,单独住在大姐夫给买的三间屋子里,没有高文书闹腾,小日子过得比原来消停多了。
刘青山一家自然是带来不少东西,大米蔬菜猪肉鸡蛋,搞得高老头和老太太都不好意思:他们请一顿饭,人家倒好,弄了半个月的口粮。
“小火,叫姑姑,姑姑。”高文艺抱着小火,满屋地乱转。
小火刚会学话,小嘴含糊不清地叨咕:“肚肚,肚肚。”
一边说,他还一边用小巴掌拍拍自己的小肚皮,差点把一屋子的人给笑翻。
高文学微笑地望着这一切,内心充实而平静。
腊月二十八,刘青山领着家人再次全体出动,参加宴会。
看着老姐杨红缨嘴里一个劲催促,叫老四老五快点收拾,刘青山就忍不住调笑道:
“有人这才是定亲啊,就比小白还急,这要是结婚的时候,还指不定急成啥样呢?”
这话把杨红缨恨得呀,一直追出大门,结果也没撵上。
他们先要去杨红缨的姥姥家拜访,然后再去饭店,参加郑红旗招待的定亲宴。
刘青山也知道老姐家里的大致情况,知道跟她父亲的关系很僵,连定亲宴都没请。
好在有老姐的姥姥,小姨一家。
而且,不是还有他们一大家,给老姐撑腰呢吗?
刘青山开着一辆车,林子洲也借了一辆车来帮着接人,算是勉强挤下。
老姐的姥姥家,也住着一个单独的四合院,姥爷已经病故,姥姥和大儿子贺国雄一起住。
杨红缨跟姥姥和大舅贺国雄一家,十分亲近。
在人群之中,刘青山还见到了杨红缨的哥哥杨红军,曾经在夹皮沟有过一面之缘。
刘青山除了带来两盒饽饽匣子之外,也带来不少蔬菜鸡蛋啥的,还有一袋儿松江青稻。
杨红缨的姥姥,是位看一眼就知道很慈祥的老太太,跟刘青山的奶奶,一见面就聊得火热。
贺国雄在部委工作,宣传口的,越到春节越忙,今天特意请了一天的假。
对刘青山一家,他们早就从贺敏和林子洲口中了解到情况,知道是真心对待杨红缨,所以表现得热情而亲近,丝毫没有表现出居高临下的意思。
而且贺国雄也知晓刘青山的事迹,他很看好这个年轻人。
年纪轻轻,就诸多荣誉加深,等到大学毕业进入到部委工作,只怕就要一飞冲天。
不过可惜的是,刘青山根本不会按照他的希望去成长喽。
临近中午,人们便一起出发,前往饭店。
在门口,郑红旗和他的叔叔郑勇以及婶婶,已经在这里迎接,旁边还站着郑小小。
看到老四老五,郑小小就眼睛一亮,飞跑过来,三个丫头就抱在一起蹦跶。
林子洲则扮演了介绍人的角色,居中给双方进行介绍。
郑勇在化工部工作,跟贺国雄也认识,彼此亲切握手。
“姥姥,您老身子骨还好啊。”
郑红旗拉着杨红缨姥姥的手,嘴里亲切地问候着。
姥姥笑眯眯地打量着郑红旗,最后点点头:“不错不错,是个好小伙子,以后好好待咱家红缨,都是苦命的,更要相互照应。”
老太太也是有见识的,又没到老眼昏花的程度,一句话,说得杨红缨和郑红旗都心情激荡,杨红缨更是眼圈泛红。
郑红旗忍不住攥住杨红缨的手:“姥姥,您老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照顾红缨的。”
“好好好!”姥姥也似乎想起了什么,轻轻擦拭着眼角。
“还有我们呢!”
老四老五一人扯住杨红缨的一只胳膊,小老四还露着豁牙子说呢:
“老姐,要是没人要你,我和山杏要你呀!”
众人相顾大笑,奶奶和姥姥的眼泪都笑出来。
刘青山看着老姐一脸窘迫,于是就又开始补刀:“你们俩小丫头净瞎说,你们老姐,是嫁不出去的人吗?”
这把杨红缨给恨的啊,要不是当着一众长辈,非得把三凤的耳朵拧红不可。
看着小辈们打闹,姥姥和贺国雄以及贺敏等人,都觉得无比欣慰:这一家子真好,红缨缺少的亲情,都被他们给弥补喽。
互相引见完,就进了饭店,一共摆了两张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大伙基本上是分成男女两桌。
女人们聊家常,男人们的话题则更加广泛,国内发展,国际局势,天南海北,畅所欲言。
尤其是贺国雄和郑勇,都是有见识的,而林子洲这个大记者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跟刘青山相比,他们还差着远呢,毕竟时代的局限性,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但是在这种场合下,刘青山自然知道收敛,绝对不会高谈阔论的,也就在旁边敲敲边鼓,帮着端茶倒水。
“国雄,前几天我听到个笑话。”
郑勇打开了话匣子。
刘青山也就给长辈点面子,表现出一副很感兴趣的模样。
其他人也都差不多的表情,郑勇这才继续说道:“也不知道是谁传出来的,说是未来有三大发展机遇。”
听到这个,刘青山心里忽然涌起一股不妙的感觉。
“叔叔,哪三种机遇?”
郑红旗也帮着自己的叔叔搭梯子。
“一个是互联网引起的崭新革命,一个是东欧剧变,还有一个是,呵呵,这最后一个倒不是笑话,还是很有可能的,是华夏崛起。”
郑勇说话也得注意身份和场合,所以说到第三条的时候,还是收了下。
刘青山忍不住摸摸鼻子:小五他们这帮家伙,都是破车嘴吗?
其实还真不能怪小五他们,他们跟家里的长辈,就是如实汇报。
这些长辈在和别人闲谈的时候,不免要讨论一下这几个问题的可能性,结果传着传着,也就不知道怎么就被传成了笑话。
估计是觉得可能性太小了吧?
贺国雄也哈哈笑了两声:“华约有老大哥坐镇,和北约抗衡几十年,怎么能说解体就解体呢,说这种话的,肯定是政治小白。”
“还有,那个什么计算机互联什么网的就算有所发展,难道还能和工业革命相比,说这话的,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
大家都附和一阵,然后林子洲就突然向刘青山问道:“青山,你怎么看?”
他比较了解这个年轻人,思想是非常独特的,对待事物往往有独到的见解,所以想听听他的想法。
刘青山这下就尴尬了。
他就是这个笑话的制造者,总不能为了奉承长辈两句,打自己的脸吧?
“这个……这个我觉得还是用时间来证明吧。”
最后,刘青山只能含糊其辞。
这种未置可否的答案,郑勇有点不满意,正要说些什么,猛然听到旁边传来一个惊喜的声音。
“青山兄弟,你也在这。”
只见小五兴冲冲地走过来,目光一扫,先打了个招呼:“贺叔叔,郑叔叔也在。”
对于小五这个年轻一辈之中有名的混球,这两位当然也都知道,点点头,问候了一下家里的长辈。
贺国雄和郑勇的心里都有些疑惑,在他们眼中,刘青山是那种根红苗正,前途无量的孩子,怎么跟小五这种不成器的家伙,混在了一起呢?
小五和杨红军以及杨红缨这些人打过招呼,他们以前也都是认识的,然后就笑嘻嘻地凑到刘青山旁边:
“兄弟,公司手续办下来了,哥几个在那边请人搓一顿。”
这么快?
刘青山再次感受到小五这伙人的能量,然后就听到小五继续说道:“刚才闲聊,二哥就说起了你的三大预言,结果那帮家伙根本不信,正好你来了,去跟他们说道说道,那什么网的东欧剧变啥的,我们也不懂啊。”
刘青山有些尴尬地望望,果然,贺国雄和郑勇,正一脸古怪地向他望来。
倒是林子洲,脸上露出几分沉思之色。
第370章 红缨在手,红旗所向
“五哥,我们这边是家宴,就不过去了。”
刘青山可不想跟别人开辩论会。
可是小五是个直肠子,不由分说,拉着刘青山就走,嘴里还说呢:“贺叔叔,郑叔叔,我和青山有点事,马上就来啊。”
等他把刘青山拽走,郑伟笑笑说:“原来始作俑者在此,红旗,到时候你跟青山解释一下,别以为我这个当叔叔的编排他呢。”
郑红旗也笑着点点头:“叔叔,青山这小子,看待问题还是很独特的,或许他说的,将来没准会实现。”
他跟刘青山接触的时间长,当然更加了解,反正在青山兄弟还没有出现错误之前,他完全信任。
郑勇心里也是一愣,他想不到这个年轻人,会对自己的侄子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难道,是自己目光短浅,不识真神?
刘青山很快就见到了于光明他们,正在和几个人喝得正酣,看到刘青山,于光明大喜,连忙把他拉在自己身旁坐下:
“几位,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们龙腾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刘青山。”
“青山,这位是张科长,这位是李主任,都是帮了大忙的。”
刘青山也逐一和客人握手,然后敬了一杯酒,表达谢意。
那几个人也不敢怠慢,能力压这群纨绔,坐在总经理的位置,身世肯定更加非同一般,也不知道是哪家的小孩,这么年轻?
敬完酒,刘青山也不好立刻离开,就坐下闲聊。
于光明乘着酒兴:“几位,我这青山兄弟可不简单,万元村大家都听过吧?”
那几个人这才想起来,他们这些人,每天可都是读报纸的。
这样一来,众人内心就更加惊讶:原来不是大院子弟,而是农家子弟,乖乖,更不得了喽,一个农家出身的年轻人,能统领一群大院子弟,这什么情况?
而一旁的小五,早就按捺不住:“张科长,李主任,刚才咱们聊的三大预言,就是我这青山兄弟说的,正好本人在此,他给你们讲讲!”
刘青山白了小五一眼:这家伙还真是不省心。
于是摆手笑道:“没什么好说的,就是随便侃侃,当不得真的。”
那几位也都是老油条,嘴里都打着哈哈,准备揭过此事,都是男人嘛,谁喝完酒,还不吹吹牛皮?
可是凡是都怕认真,在座的有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刚才一直默默坐在那里,神情拘束,显得和这种场合格格不入。
一瞧就是刚参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