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你好,1983-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伙也是一阵哄笑,张大帅提议把这两只猪崽拴上,牵着回去。
  张杆子摆摆手:“不用那么费事,俺直接就领回去得了。”
  他还真是说到做到,张杆子背着手在前面走,两只野猪崽就紧紧跟随,寸步不离,瞧得大伙啧啧称奇。
  至于那只半大的野猪,则用杠子抬着,直接送到养猪场。
  “看青的都回来了,昨晚上干啥玩意呢,叮叮咣咣的?”
  刚进村,迎面就有村民询问。
  老支书也迎面走来,看到张杆子身后的两只野猪崽,也是一愣:
  “杆子,听说城里有早起遛鸟遛狗的,你这一大早就遛猪呢?”
  车老板子在旁边先搭话了:“这是昨晚上,杆子新收的俩干儿子!”
  然后就绘声绘色把经过讲述一番,大伙也都听得哈哈直笑,都夸杆子厉害,都有主动投怀送抱的了。
  不过刘青山又讲了撞进黑瞎子的事儿,提醒大伙以后看青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哎呦,哎呦,这咋一听到黑瞎子,俺这脑壳就有点疼呢?”张杆子用手拍着脑袋,他昨晚上还是受到惊吓。
  刘青山连忙安慰:“杆子叔,没事没事,回头去俺师父那,给你弄点镇静安神的药。”
  “吃啥药啊,把你家的大仙儿领过来,给他脑门上拍一爪子,保证又活蹦乱跳的。”
  车老板子有切身体会啊,觉得还是火狐狸拍一下比较管用。
  刘青山也摇摇头,大伙都信这个,他能有什么办法。
  像这种不是实病的,精神安慰的效果反倒更好,也就随便他们了。
  中午睡了个午觉,刘青山就又变得精神抖擞,还是年轻好啊。
  等到吃过晚饭,他又跟着这一组一起行动,昨天晚上的野猪和黑瞎子全都出现,证明看青这事还是有危险性的。
  不光是刘青山,连李铁牛,今天晚上都上阵,另外,张大帅这样经验丰富的猎手,也同样没歇着。
  有了昨天的经验,这次大伙的准备就更充分,绳子大网什么的,都准备不少,还扛了几把铁锹,准备在地头儿挖几个陷坑。
  吃喝也都准备了点,大张罗连干豆腐大葱大酱都拿来了,卷成豆腐卷吃。
  火堆里烧了点黄豆,挑豆子地里,比较低洼的地方,黄豆没上成,豆荚都还是绿的呢。
  这种等秋收的时候,也都是割了喂牛喂马的。
  大帅叔最会吃,还割了一根麻杆儿,上面一嘟噜一嘟噜的,都是麻籽。
  等黄豆烤了一阵,就把麻杆儿也架到火上,噼噼啪啪的,是麻籽开裂的声音。
  麻籽富含油脂,很快就散发出一种很独特的香味,张大帅笑呵呵地念叨着:“这才叫麻籽拍豆香呢!”
  等豆荚烧得焦黑之后,剥开豆荚,里面就是绿色的豆粒儿。
  这会儿正是鲜嫩的时候,有的表皮烤得略微糊巴点,扔进嘴里,越嚼越想。
  再搓几个圆溜溜的麻籽儿,这个就更香了,就是不能多吃,吃多了会醉的。
  这种乡间野趣,叫刘青山也很享受,不由得想到了周先生的社戏,里面的那群小娃娃偷罗汉豆的情形。
  等到天黑之后,大伙也都紧张起来,晚上十点多,就有一窝野猪从北面过来,正好和巡逻队狭路相逢,野猪直接被惊走。
  林子那边,靠近夹皮沟的地方,就有近十个野猪家族呢。
  但也有的野猪群比较贼,从东西两边绕过来,然后才钻进地里,大快朵颐。
  等刘青山发现情况之后,又放了一炮,这才把贪吃的野猪惊走。
  “那边的陷阱有动静!”
  张大帅很快就打着电筒往东边跑,其他人也都深一脚浅一脚的,在后面紧跟。
  刘青山很快就和大帅叔并驾齐驱,远远的,看到地头有个黑影在转悠,手电筒的光柱照过去,赫然发现,不是野猪,又是一头黑瞎子。
  看到光亮,这只狗熊转身就往林子的方向跑,那速度,其实一点也不慢。
  陷阱上边都棚着树枝子,然后盖上草,最上面撒上薄薄的一层土,黑咕隆咚的晚上,一不留神,还真容易中招。
  刘青山窜到一个已经塌陷的陷阱边上,手电筒往里一照,有个黑乎乎的小家伙,正缩在那吭叽呢。
  “熊仔,赶紧整出来,趁着那只母熊没跑远,给它送回去,这玩意咱们可不能帮它养着,太能吃啦!”
  刘青山是深有体会,一只大熊,就能把普通人家给吃穷。
  张大帅直接跳进坑里,嘴里还念叨着:
  “你说你个大笨熊,都说你黑瞎子掰苞米,掰一穗扔一穗,你可倒好,把自己的娃子都给扔了!”
  刘青山也忍不住想乐:领着孩子来做贼,这不是从小就教坏了吗?
  接过大帅叔递上来的熊仔,刘青山拔腿就跑,顺着大狗熊刚才跑的方向追上去。
  “别走啊,把俺先拉上来啊。”
  身后传来张大帅的喊声,他个子太矮,还真爬不上来。
  刘青山也顾不上了,反正一会大张罗他们赶过来之后,自然会把大帅叔弄上来。
  他脚下生风,熊仔在他怀里,哼哼唧唧的还挺老实的,并没有使劲挣扎。
  野牲口鼻子都灵,估计也是嗅到刘青山身上的熊味儿。
  这只应该是今年冬眠时候生的熊仔,顶多也就七、八个月大,刘青山抱着一点不费劲。
  一阵狂奔,终于借着手电筒的光束,发现前面一个黑影。
  估计也是发现了追兵,那只狗熊也开始加速。
  恨得刘青山心里直骂:跑个毛啊,俺是给你送孩子的!
  吼!
  刘青山嘴里发出一声吼,这是他跟大熊学会的。
  果然,前面那只黑瞎子慢慢停了下来,立起身子,回头向后张望。
  刘青山照照怀里的熊仔,然后把小家伙放在地上,刘青山就缓缓后退。
  知道看到大狗熊颠颠地跑过来,领走自己的娃儿,刘青山这才放心,嘴里还嚷嚷一句:
  “以后出来偷东西,别领孩子,就你这熊样,肯定教不出好来。”
  吼!
  回应他的,是一声羞怒的熊吼。


第447章 进京团正式出发
  随后的几天,大伙轮流看青,终于避免了野猪和狗熊继续祸祸庄稼。
  等到庄稼都上成之后,就正式开始收拾秋儿。
  以前生产队的时候,沥沥拉拉的,得一直忙活到下雪,有时候苞米还没扒完呢。
  现在可不一样了,也就几天的工夫,地里就干干净净,就剩下白菜萝卜胡萝卜这些秋菜了,另外就是水稻要等到十月中旬才能收割。
  还是原来那些人,还是那些活儿,工作效率却提升了不知道多少倍。
  事实证明,只要人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那效率肯定蹭蹭提高。
  最大的动力,当然是来自于年初制定的一项计划:
  秋收之后,就组织旅游团,赴京旅游。
  去首都啊,那在当时,绝对是全国人民心目中最大的愿望。
  在那个许多人都没去过县城的年代,能去首都看看,用三奶奶的话来说:就算是死,也能闭眼喽。
  首批进京旅游的,主要是夹皮沟的老人和小孩,一共一百一十多人。
  这也是因为中秋节连着国庆节,再加上农忙假,正好放了一周的长假。
  小孩子们又是张罗最欢的,当然要放在第一批,不然的话,估计都得学二牤子。
  说到二牤子,放假这天下午放学,大张罗看到二牤子,嘴里就逗他:
  “明天上北京,你平时总哭鸡鸟嚎的,就不带你!”
  啥,不带我去,这还了得!
  二牤子顿时往地上一坐,然后听到旁边传来老四的一声咳嗽,他又从地上爬起来,梗着脖子争辩道:“俺现在都不咋哭了,凭啥不带俺去?”
  “张罗叔是逗你玩呢。”
  王君老师走上来,拍拍二牤子屁股上的尘土,叮嘱道:“男子汉,要记住,流血流汗不流泪!”
  现在,王君是二牤子的班主任,男老师,对孩子们还是有影响的。
  “嗯,老师,我知道了!”
  二牤子用力点了点头。
  ……
  第二天一早,进京团正式出发,扶老携幼,老太太都背包罗伞的,小娃子身上背着小书包,另一边挎着绿水壶。
  “瞧瞧你们,知道的是去旅游,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逃难的呢!”
  老支书瞧着这支队伍,有点看不下去眼。
  正说着呢,他老儿媳从家里追出来,怀里抱着个军大衣:“爹,把这个也带上,省得早晚凉。”
  刘青山就站在人群中喊:“那边比咱们这边热,现在还穿半袖儿呢,大伙把棉衣服啥的都送回去,咱们又不是去北极旅游!”
  大伙乐呵呵地往家走,刘青山又吆喝:“还有吃的喝的啥的,一律都不用带,咱们统一发放,统一用餐。”
  “俺这早上特意煮了十多个鸡蛋,还有咸鸭蛋呢。”
  张杆子拍拍背着的书包,他家小曼是第一批去,但是没有家里人的老人跟着,所以他们两口子也索性就这一批去了,也算是对他的奖励。
  刘青山想想:“那杆子叔你就带着吧,别的家里都有人,东西都留给家人吃。”
  人们又都往家跑,果然把没用的东西,都扔家里一大半。
  很快,刘青山就又发现问题:“狗剩子,你这抱个小狗崽啥意思?”
  狗剩子嘻嘻笑:“青山哥,俺怕小狗儿在家饿着,天天都是俺喂的,你看老四老五,还带着小白猿呢?”
  “我家里人这次都去,留在家才会饿着呢。”小老四跟他争辩着。
  刘青山家,算算就林芝一个人留在家,索性也就一起去好了。
  还有哑巴爷爷,也在旅游团的名单上,宋一针和范理事也跟着,到首都之后,他们再返回港岛。
  “拐子爷爷,您这大包小包的,带这么多东西干啥呀?”刘青山很快又发现,就剩下拐子爷爷带的东西多。
  拐子爷爷拍拍地上那几个面口袋:“是给几位老首长老战友带过去的山货,都多少年没见面喽。”
  “这样啊,那要不要再多带点?”刘青山连忙问了一句,这事必须支持啊。
  “够用了,够用了,哎,也不知道都在不在了?”拐子爷爷嘴里也是一声轻叹。
  直到两辆大客车开进村子,人们这才安静下来。
  刘英田静王君他们三位老师,把娃子们都组织起来,开始报数。
  剩下的老头儿老太太,归刘青山和高峰哥俩管。
  高峰是首都人,地头儿比较熟,所以他也跟着,木刻楞那边,只剩下李铁牛坐镇。
  人数都统计好,大伙就开始上车,大客车是通过张招娣的关系,客运站给临时加派的,当然,车票钱照常花。
  年轻人就抢着从客车后面的梯子爬上去,开始往货架上装东西,对他们来说,这种事也挺新鲜的。
  这时候的大客车,都是上面拉货,要是东西多的话,忽忽悠悠能装挺老高。
  东西都装好,最后罩上尼龙网,人们也都挤上车,然后在一群年轻人和中年人的挥手送别中,缓缓开出夹皮沟。
  车里的座位有点挤,刘青山就坐到机盖子上,给乘务员和司机都扔了一包烟。
  那个乘务员看样子刚参加工作,还不到二十岁,年轻的脸上满是羡慕:
  “还是你们夹皮沟好啊,这待遇,组团去首都旅游,我还是头一次听说呢。”
  “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也是头一回呢。”三奶奶搭话道。
  司机师傅一边开车,一边也念叨:“比不了,万元村啊,那是真比不了。”
  中午时分,两辆大客车开到松江市,然后乘坐下午的火车,火车票都已经托人买好。
  大部分都是硬座,一百多号人,也买不到这么多卧铺,最后只买到十多张,给身体不好的老人们,轮着休息。
  他们这些人一进火车站的候车厅,立刻引起关注:小娃子们,脑袋上都戴着一顶小黄帽;成年人头上,清一色的小红帽,想不惹眼都不行。
  这也是刘青山的主意,主要是显眼,好找,以后的旅游团,不都是这样吗?
  但是在这会儿,那简直就是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瞧得大伙都议论纷纷。
  很快,连乘警都给招来了:“同志们,你们这是要去哪?”
  “去首都!”
  张杆子嗓门最大。
  乘警立刻紧张起来:这么多人统一去首都,不会去上访告状吧,这得多大的冤屈啊,全村老老小小一齐出马?
  于是他连忙又问道:“大家去首都干啥呀?”
  拐子爷爷有点不乐意了:“当然是去见首长!”
  乘警更慌了,连忙就要去找站长,这种大事,他可管不了。
  刘青山连忙拿出开好的介绍信,都开在一张纸上:兹介绍夹皮沟刘青山等一百零八名村民,去首都旅游……
  乘警这才松了一口气:原来是去旅游的,吓了我一跳。
  然后他才反应过来:“整个村集体去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