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时候的国内,资产上亿的,也不过寥寥数人罢了。
现在还没有富豪榜,那是九十年代末才开始的。
不过根据统计,这一时期国内的首富,应该是那位荣老爷子,身家在百亿以内。
而开发这个地段,光是拿地皮,就最少需要五千万,再加上后续的建设,没有三五个亿肯定是下不来的。
也难怪,只有外商才有这种实力。
“各位领导,需要提交什么手续,我回公司之后,马上叫人整理。”刘青山瞧着那些官员都不吭声,便主动开口询问。
刚才那位管土地的官员嘎巴两下嘴,最后还是硬着头皮说道:“你好像没有资格吧?”
他陪着李泽铭吃过几顿饭,收了点小礼物,所以觉得应该投桃报李。
刘青山微笑地望着他:“既然港岛同胞都有资格,那我们为什么没资格?”
这个,这个,那官员也无言以对。
冯领导也觉得这件事有点棘手:本来好好的,一切顺利,你这个年轻人忽然插一脚算怎么回事?
而且这种大事,也不是他能做主的,李家来首都拿地,那都是惊动最高层的。
可要是一股脑推到上面,自己肯定也得落个办事不利的印象。
思来想去,还真是叫人头疼啊。
正琢磨着呢,身后那位戴着眼镜的秘书,忽然凑到他耳边嘀咕几句,冯领导恍然大悟,于是斟酌一番语言,笑着说道:
“这件事呢,其实很好解决,李先生需要的是地皮,而这位先生想要的,无非就是地面上这些古旧建筑。”
“不如双方各退一步,各取所需好啦。”
两方人明显都松了一口气,尤其是刘青山带来的那帮顾问,一个个都不由得喜上眉梢。
刚刚还以为肯定没戏了,想不到峰回路转,刘青山用他强硬的态度,总算是挽救了这些珍贵的古建筑。
李大少心中也在飞速盘算,退一步的话,好像有点怂啊。
可是硬钢的话,就算他最后胜出,搞不好那个小子使劲抬价,他也会花不少冤枉钱,实在是得不偿失。
想想父亲的教导,他还是决定以大局为重,将个人恩怨,暂且放下。
于是,李大少点点头,软了下来:“我刚才只不过是和青山兄开个玩笑,我们老友相逢,自然要找些乐子。”
官员们都暗暗松了一口气,心里称赞这位李大少会做人。
然后,大家的目光又齐刷刷向刘青山望过去,也等着他哈哈一笑,握手言和。
刘青山还真哈哈两声,不过嘴里说出来的话,却叫人一愣:
“我可不是开玩笑,李大少,你一个人玩也没意思,我就陪你耍耍。”
“你!”
李大少顿时气极,官员们也都齐齐摇头:这个后来的年轻人,怎么一点也不明白事理。
只听刘青山平静的声音继续传来:“要是你李大少一开始就答应,允许我们挪走这些古建筑,那我肯定答应。”
“可是你们仗着自己资本雄厚,以势压人,也未免将国内的人看得太低,我若低头,便等于亿万同胞全都低头,岂能如你所愿?”
这番话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说得好!”
那二爷使劲拍着干枯的手掌。
“这话提气!”舒作家也挺了挺腰杆。
他们这边一片欢腾,可是那些官员,却一个个面色古怪:现在国家穷,就指望着买地皮来发展经济呢、
大家都低头了,你凭什么不想低头?
李大少也知道这件事不能善了:“行,那大家就各凭本事,诸位领导,我身体有些不适,先回酒店了。”
说完,他就领着保镖,径自离去。
那些官员被晾在这里,也颇感无趣。
到现在,他们终于能体会到刘青山的话:没有尊严的话,真的会被人看不起。
“领导,咱们还要继续考察吗?”
一名工作人员很没眼色地问道。
冯领导脸色铁青:“还考察个……咳咳,这位小刘同志啊,你既然想要参加这块地皮的竞标,那就准备好材料,回头送到部里。”
他不知道刘青山的深浅,也不好得罪死了,只能郁闷地带人离去。
倒是那二爷他们这些老头儿,一个个都兴奋得跟小娃子似的,呼啦一下把刘青山围住,拍肩膀摸脑瓜,好不亲热。
“青山啊,你刚才那个,才叫真正的王霸之气呢!”
那二爷竖着大拇指称赞。
“青山,有志气,不能叫港岛那边的人,瞧不起咱们!”
大伙纷纷称赞,不过也有担忧的,舒作家拍拍刘青山的肩膀:“青山,你可要考虑清楚,真有那个实力吗?”
刘青山俩手一摊:“现在当然没有。”
众人大哗,刚才一个个还笑逐颜开的,这会儿全都变成苦瓜脸。
那二爷咂咂嘴:“青山啊,咱们可不带这么开玩笑的,那可是国家大事,不是过家家。”
刘青山眨眨眼:“现在没有,不代表将来也没有,等到年底,我就能具备这种实力。”
好家伙,你说话别大喘气好不好?
老头儿们的玻璃心啊,被他给弄得一上一下直忽悠,都不知道该相信还是该不信。
估计可能性不大,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算你再能赚钱,又能赚多少?
除非你挖到金矿,那也不行,挖到金矿也是国家的。
刘青山却气定神闲,继续说道:“这个李家做事太不地道,我以后就跟他扛上了,他想要在哪拿地,我就跟着竞价。”
老头儿们都暗暗摇头:你先把这块地拿下来再说吧。
他们并不知道,这一次,刘青山是认真的。
第591章 送钱的来了!
从那家花园回来,刘青山还真就连夜起草了一份申请。
他使用的名头,也是龙腾国际,同样也算港资。
这么做,当然是免得有些官员搞暗箱操作,玩什么港资优先之类的。
第二天,就去部里,把申请书交上去。
接待他的是那位冯领导的秘书,昨天也在场,本来还以为这个年轻人只是一时冲动,说两句大话,想不到,人家是来真的。
这位秘书叫张阳,看到刘青山如此做派,也不由得心生敬佩,热情地接待一番,留下联系方式,这才叫刘青山回去等消息。
把申请书送到领导办公室,冯领导也颇觉头疼:毕竟上面更看好李家的。
因为李家在港岛有一定的影响力,要是促成此事,就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吸引更多的港商前来投资,这对于内地的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可是现在却横生波折,他跟上面没发交差啊。
冯领导手里捏着那份申请,仔细翻阅,心里琢磨着,能不能直接把对方的资格剥夺。
张秘书跟着领导好几年了,一瞧这架势,就知道领导心中所想。
他思量一番,还是轻声说道:“领导,我昨天回去查了一下,这个叫刘青山的人,也很不简单。”
“哦,说说看。”
冯领导抬起头,他知道张阳这人办事沉稳,更难得的是头脑灵活,处理事情十分得当,所以他决定听听秘书的建议。
张阳稍稍伏下些身子:“刘青山这个年轻人,目前的身份是京大的学生,但是他却拥有多家合作的企业。”
“国内鼎鼎大名的十万元村,他就是真正的领路者,听说,都是入了最上面那几位法眼的。”
冯领导也听得一愣,他当然知道这个十万元村,上过好几次大报纸,前段时间,家家户户捐款一万块,又引发全国热议。
想不到,这个年轻人,来头这么大。
张阳继续道:“在资产上,有合伙创办的龙腾贸易公司,目前重心是在黑河进行边贸,收益很可观,应该是千万级别的。”
“龙腾公司还有海外贸易,是在港岛注册的,主要是和东欧那边有生意往来,目前收入不详。”
“另外还有合资的方便面厂和火腿肠厂,收入估计也在千万。”
“虽然从整体经济实力来说,还比不上港岛的李家,不过在高层还是颇有影响力的。”
张阳能够调查到的,当然只是一些表象,即便是这些,也叫冯领导不敢轻举妄动,收了刚才叉掉对方的心思。
他也听明白秘书的提醒:这个刘青山,也不是能随便拿捏的。
没法子,那就只能把矛盾上交,至于上边怎么处理,就不需要他操心了。
虽然最后变成一位执行者,但是不犯错误,才是第一要务。
叫张秘书把两份计划书都整理好,冯领导打了两个电话,然后就乘车出门,还是叫上级单位头疼去吧。
刘青山在交完申请之后,又去了一趟使馆区,和使馆的老朋友聚了一下,联络一下感情。
当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和米国的麦考尔先生商量:准备自费出国留学。
虽然京大每年也有一些留学生的名额,不过那种公派的,刘青山不准备和校友去争抢。
最关键的是,通常都要到大三之后,才会给你出国指标,刘青山可等不得。
麦考尔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竟然还挺高兴:
“那真是太好了,我在这边的任期也马上就要到了,到时候,我们又可以在我的国度相聚。”
刘青山抬起手臂,和他在空中握了一下:“到了你的地盘,你可要请客。”
麦考尔则大笑道:“伙计,我一直认为,你才是最适合生活在美利坚的。”
“无论是作家的身份,还是音乐人的身份,你都会让自己生活在镁光灯下,每天都会收获无数赞赏,还有漂亮妞的小纸条,嗯哼。”
刘青山则眨了眨眼:“麦考尔,你不会还有其他特殊任务吧?”
麦考尔松开手掌,他当然知道刘青山是在开玩笑,只是他有点不明白:“刘,你的信仰到底是什么,你又在追求什么?”
“你以后一定会看到的。”刘青山挥挥手,和麦考尔告别。
两天后,是京大正式开学的日子,刘青山终于回到了校园。
跟着同寝的三位兄弟进了班级,和同学们相互打着招呼,他又变成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大学生。
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刘青山就感觉到一个庞大的阴影遮挡过来,抬起头,就看到了于淼那张大胖脸。
刘青山的嘴角不由得露出微笑:“听说你这个寒假一直都没回家?”
这是他听公司的人说的,整个假期,于淼都在大树下娱乐公司值夜班,免费使用电脑。
据说这位姑娘已经入魔了,白天窝在寝室睡觉,晚上就精神抖擞地摆弄电脑。
不管怎么说,就这股劲儿,一般人还真不行,包括刘青山在内。
所以对于这位于同学,刘青山心里还是很认可的。
“刘青山,谢谢你。”
于淼一脸郑重地给刘青山鞠了个躬,然后两个小眼睛里就满是期待:
“还有,你们公司那些电脑方面的书籍,还有没有新的了?”
那里面,有些杂志是国外的电脑期刊,刘青山当然不能及时搞到,他也只能遗憾地摇摇头:“学校的图书馆呢?”
“图书馆里的书,大多有点过时。”于淼摇摇头,满脸遗憾地向自己座位走去,刘青山还听到她嘴里的一声嘟囔:
“要是能去米国留学就好了,那里是世界计算机最发达的国家。”
刘青山心里忽然一动,他觉得,有必要找一个明白人,也就是电脑方面的高手,来检验一下,于淼现在到底到了什么水平。
如果她真是一个计算机方面的天才的话,那么刘青山不介意动用自己的关系,叫她实现留学梦。
当然了,前提是,必须加入他的公司。
不大一会儿,辅导员何婉清来到教室,清点一下人数,安排一下开学初的工作。
刘青山前天已经抽空去过何老师家里,并且还给学院的院长和几位副院长捎去一些土特产。
顺便聊聊出国留学的事儿,总体来说,学校还是持支持态度的。
因为校领导有信心:以刘青山的情况,肯定不会是那种一去不复还的。
当时的留学生,有将近六成,走出去就不再回来。
剩下的四成多,会选择归国。
对于留学生的政策,在当时,那位倡导改革开放的老人是这么说的:要成千成万地派,不要十个八个地派。
而正是因为八十年代的这次留学潮,才会有大批留学生回来报效祖国,促进了各个行业的迅猛发展。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凭着刘青山捐助的那些电脑,也足够换一个留学生的名额。
其实,学院领导是希望刘青山能在大三的时候再出去,先打两年基础,到时候直接公派留学。
只是时不我待,所以刘青山只能婉拒领导的好意。
开学之后,刘青山又投入到充实宁静的学习生活之中。
学生时代,往往最令人怀念,就是因为那时候投入的情感,无论是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