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二者原本并不冲突,完全可以适当并行,可惜成功后的黄璋不再是个能轻易妥协的人,在他看来爱琴公司只需要一个声音。
离开爱琴后,黄璋就创建了魅族,可他却变得更为偏执,甚至有时候都听不进他人的建议。
这种偏执,甚至影响了他的正常判断。
2004年,IDG托人找黄璋与魅族谈投资合作,可是双方一点也没有交集,还没开谈便无疾而终,因为他偏执地认为风险投资公司都是投机分子。
可就是这样一个偏执狂,在2007年1月iPhone横空出世后,赶在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之前,跌跌撞撞费了两年时间做出来了第一部国产智能手机魅族M8。
“世界上只有两家互联网手机公司:一是苹果,一是魅族。”
这是当年全网吹爆了黄璋的一句话,也是国内科技圈给他的最高平价。
因为魅族M8是当时最具实力可以“挑战”苹果的手机,其工业设计是最接近苹果的,功能上和苹果也不差,但价格上比苹果便宜很多。
所以,魅族M8在2009年推出就表现不俗。两个月内销量达到10万台,第五个月销售额直达5亿元。
就连雷布斯也买了一台魅族M8,爱不释手,吃饭时候经常掏出来介绍魅族M8和智能手机的优势,他那时候还没想到做小米。
后来,在金山奋斗了16年的雷布斯于金山上市后辞去CEO,想要切换赛道。
作为一个电子发烧友和中年极客,他从iPhone上市看到了一个伟大的风口开启,于是也想杀进智能手机领域。
雷布斯性格很稳,他觉得从零开始搞硬件太难了,风险太大,所以他通过关系找到魅族的黄璋,希望通过投资入股,传统企业+互联网结合,一举打造出华夏的苹果公司。
雷布斯提出投资方案,魅族估值10亿,他投30%,并拿出5%的股权给林斌。
这位林斌正是雷布斯的合伙人,Google华夏工程研究院的副院长。
黄璋估计是觉得没必要,谈判一时陷入僵局。
对此后来很多自媒体都说是黄璋心态不开放,不舍得稀释股权,但黄璋自己却认定雷布斯的投资有“圈套”,会夺去他对魅族的控制权。
同为工作狂的两个人,一见如故,原本应该是惺惺相惜,共同的爱好,相似的工作拼命风格,让他们有很多共同话题。
可惜事与愿违,雷布斯不可能给一个传统工厂老板打工,而黄璋更骄傲,对他来说魅族只能有一个老板,那就是他自己。
这笔投资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不会达成的,或许雷布斯都也发现了黄璋极为偏执的一面。
对产品偏执还责罢了,如果对生意也极度偏执,肯定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或许这才是雷布斯放弃投资魅族,转而创建小米的根本原因。
后来得知雷布斯另起炉灶,背着自己煮了一锅小米粥,黄璋勃然大怒,在网上公开批判雷布斯打着投资的名义,却窃取了魅族的商业机密。
二人从朋友到竞争对手,一时反目成仇,不禁让人唏嘘。
可后来的事情也印证,雷布斯的决定是对的,就连他的一帮兄弟和合伙人,都对投资魅族持反对意见。
“互联网精英大佬”雷布斯跟“初中生老板”黄璋之间怎么可能和平共处,毕竟一山难容二虎。
更何况,黄璋的偏执在圈子里已经出名了。
后面几年,黄璋在很长时间内想得都是正面击败小米,要知道他喊出的口号是“不做华夏的苹果,要做世界的魅族。”
但比较纠结的是,黄璋在差不多4年内,多次在“隐退”与“复出”之间徘徊,这让员工都搞不懂老板是怎么个态度。
而另一边的雷布斯,采用7×16小时工作时间,放弃几乎所有节假日,比在金山时期更拼命。
他采取的是闪电战的打法,小米整个组织架构非常灵活有战斗力,在很长时间都是三层管理制,反应很快,各负其责,推动了小米的迅猛扩张,把魅族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原本被人称为“华夏乔布斯”的黄璋,名号也被网友们安到了雷布斯头上。
正所谓成也偏执,败也偏执,什么事都是过犹不及。
这样的一个黄璋,真要给自己打工,陆泽还发愁怎么应对呢。连雷布斯都自忖收服不了此人,他又怎敢托大,觉得自己就能行了。
虽然可惜黄璋的经历,但陆泽却敬佩他的为人和对产品的执着。
答应投资他200万,也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真的看好黄璋这个人。
虽然后来在智能手机行业黄璋最终黯淡收场,但这不代表他就是一个不成功的人。
在智能手机来临之前,黄璋把魅族做到了极致,堪称国内3C电子产品的第一品牌,这点毫不为过。
哪怕是后来魅族手机逐渐没落,最终被吉利收购,也不能说黄璋是完全失败的。黄璋作为生意人,依然是可以笑傲整个国内商界。
起码他的结果,比同为偏执狂的锤子手机老罗,要好太多太多。
所以陆泽在一开始投资他200万,这笔投资肯定不会亏。
投资就是投人,人对了,生意肯定差不了。投资黄璋200万,以后的回报至少超过2个亿美金。
这生意,稳赚不赔。
虽然不知道陆泽的底细,可对方如此看重于他,黄璋内心还是颇为触动。
这是继爱琴公司领导之后,第二个非常赏识他的人。
他一个搬运工出身的人,现在也不过是个产品经理,目前还是一事无成,没什么值得外人贪图的地方。
可眼前这位比自己还年轻的陆泽,却对他如此信任,甚至愿意投资他200万支持他创业。
黄璋平心而论,就连他的伯乐,那位爱琴公司的领导都没有这么信任过他。
虽然不知陆泽嘴里的200万是不是在忽悠他,可看对方的神情和态度,并不似作伪。
他一时激动地说道:“陆总,谢谢你的信任,反正我知道的也不多,您有什么想问的尽管问。”
“能说一下MP3的生产代工方面的事情吗?爱琴找的哪家工厂代工的?”陆泽也没客气,顺势直接打听起来。
黄璋痛快地回道:“爱琴找的是富新达代工的,不过陆总如果要做更高品质的产品,建议直接去找富光进行代工,那才是业内最大的代工厂。”
“富光辉……”陆泽嘴里重复念叨着,这个名字他前世听都没听过。
毕竟隔行如隔山,即便他是重生者,也不可能全知全能,不可能什么都懂。
第514章 代工之王
现代工业生产的商品,多数情况下都不太可能是一家工厂可以把所有零配件都搞定的。
基本上都要靠上下游产业链通力合作,才能完整的生产出成品。
即使简单如一次性的打火机,也是由多个小配件工厂分别生产出来,最后再组装成型。
更复杂的产品,不仅需要的零配件供应商更多,对于组装的工厂也有更高的要求。
在自身无法完成生产的情况下,还会向外部工厂寻求帮助。
自从全球经济一体化,传统制造业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大企业更是变得不再追求表面上的规模体量,而是会想方设法把生产制造挪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去。
甚至乎自己都不建工厂,而是把产品外包给第三方厂商进行所有零配件的组装,简称代工。
随着代工行业的崛起,代工的模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市面上主流的代工合作,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OEM,另一种是ODM。
OEM是由品牌生产者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被委托的制造商仅按照品牌方的技术资料及要求进行生产制造。
而ODM合作方式则为采购方委托制造方提供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后期维护的全部服务。
OEM的产品,其实是有品牌方以外的加工企业根据品牌方要求而生产并以品牌方的商标及名义面世的,设计等技术产权属于品牌方。
ODM的产品,除了对外的商标及名义属于品牌方外,设计产权属于被委托的制造商。
当然了,品牌方也可以买断相关的设计产权,这样制造商就不能把设计卖给其它品牌了。
所以从概念上看,ODM俗称贴牌,就是工厂的产品,别人的品牌;OEM称为代工或代生产,别人的技术和品牌,工厂只负责生产。
近几十年发展下来,代工已经是制造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像手机、服装、玩具、化工、家电、家具、玻璃陶瓷等行业,大多都是采用代工模式。
甚至强如汽车行业,不少都是采用代工模式。
可以说二战之后的经济史和商业史,有一半都是由代工史组成。
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欠发达地区,自主制造转化为代工模式。
霓虹国和泡菜国,包括亚洲四小龙,经济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前期都是因为产业转移和代工模式导致的。
经济落后,工业底子差,靠代工发展,并不是一件坏事。
如果能把代工赚到的钱,持续投入研发设计,逐渐掌握核心竞争力,也一样能做大做强。
像是霓虹国和泡菜国的很多知名的大企业,一开始都是做零配件供应商或是做代工起家,然后才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如果能把代工做到极致,一样能成为世界工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就需要工厂老板不断精益求精,不断投入资金去做研发设计,让工厂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能力不断攀升,从单纯的OEM朝着ODM发展。
带着新产品或新技术去签单,才是最强的代工实力。
陆泽也很想有个超强的代工厂,能一条龙搞定所有服务,可惜现在MP3行业才刚刚兴起,哪怕是泡菜国和霓虹国,都找不到靠谱的代工厂。
那边的电子厂老板也不傻,要么都忙着像陆泽一样,想着攒机捞一波,要么就是忙着给大品牌的MP3做代工。
陆泽这个品牌都还没搞定的玩家,订单量也不知道准备生产多少,人家理都不会理他。
他也只能在国内,想办法找靠谱的代工厂解决。
之所以找黄璋,就是为了向他了解MP3的生产过程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打听到合适的代工厂。
不在圈内混,采坑是常有的事儿,新手哪有不交学费的。
代工厂也是五花八门,坑你点钱算什么,把你的订单都耽误了都有可能。
所以向黄璋取经,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这不,好的代工厂不就打听出来了吗?
富新达、富光辉,这两家代工厂光听名字,就充满了一股子宝岛味。
很多人并不知道,华夏一步步成为制造业大国,除了用市场换技术,从欧美日韩引进了很多大厂外,更多靠的是港台的商人们来内地办厂带动起来的。
正是他们开出的一家家代工厂,带动了国内早期各行各业的生产加工业发展。
尤其是宝岛,近些年来更是成了继日韩之后的隐形代工之王。
尽管黑工厂式的压榨,让很多宝岛厂被批判被吐槽,但其对国内工业体系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从80年代末开始,越来越多的宝岛厂甚至整体搬迁到内地,彻底把产业转移过来了。
尤其是3C数码电子产业,就更是如此。
就比如被媒体称为血汗工厂的富士康,就是最早一批来内地建厂的宝岛代工王。
早在1998年,富士康就在鹏城投资建厂了。
至2011年,其出口额占大陆地区出口额总量5。8个百分点,连续9年雄踞大陆出口200强榜首。
不仅富士康自己发展壮大,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上下游成千上万家工厂和小作坊一起发展。
尤其可见,代工对于经济的重要性有多强。
经济和工业是个大生态,牵一发动全身,这也是为何政府对富士康这样的血汗工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
现如今,鹏城不光宝岛的大小代工厂越来越多,本土的很多代工厂也跟着发展壮大起来。
其中很多本土代工厂,原先都是外资代工厂或宝岛代工厂的管理干部辞职后,自己出来创业开的。
别看现在很多代工厂和小作坊没什么区别,说不定其中某些作坊的老板,未来就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
这就是代工带来的好处,绝非网上那些不懂的人整天瞎哔哔,说华夏是生产大国而不是生产强国。
要知道,工业体系需要时间积累,并非一蹴而就的。
只要市场环境好,总有代工企业能自强不息,从中脱颖而出。
就像瓯城一次性打火机似的,垄断了全球70%的市场,一样可以让其它地方的打火机厂商没有饭吃。
十几年后,国内有很多优秀工厂,其研发和生产制造实力,一样垄断了其所在领域的大部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