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国风百艺系统-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豫省的鹰城。”

    林桐一边向前走着,一边跟大家聊着天。

    “当然,我今天也不是一个人来到这里,等一会,我们就会见到今天的嘉宾了!”

    镜头一转,周小山那温和的笑容就出现在了镜头里。

    “哈喽,大家早上好啊!”

    “一大早就把我叫到了鹰城,我这还是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久仰大名啊!”

    周小山的声音非常有磁性,听起来非常的舒服。

    坐上了公司的保姆车,周小山开始询问编导这次是要干什么啊!

    编导表示不知道!

    周小山一脸惊恐的说道,“不是吧,你也不知道,不行,我要给桐哥打个电话,你们把我卖了怎么办?”

    看着周小山搞笑的样子,看节目的观众们都是被逗得哈哈大笑。

    “没想到周小山平时这么逗比啊!”

    “周小山好可爱啊!”

    “这一副生怕别人把自己卖了的表演,我给59分。”

    “笑不活了!”

    ……

    很快,周小山的车就停到了一处大四合院的外面。

    周小山下车,看到林桐就站在门口,顿时露出了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

    “桐哥,好久不见!”

    周小山走过来,和林桐拥抱了一下。

    真的是好久不见,这几个月的时间,林桐很少去公司,周小山也是忙着四处赶通告,演唱会,歌迷会,根本就是脚不沾地。

    这一次,终于有机会,两个人能见一面了。

    “对了,桐哥,这次节目是干什么啊?”

    林桐指了指四合院,说道,“进去就知道了!”

    虽然四合院从外面看着破破旧旧的,而且还在郊区,但是走进去之后,周小山就惊叹这所四合院还真是不小。

    不过,越往里走,越感觉到一阵热火朝天的感觉。

    到了第二层院子,顿时嘈杂声四起。

    周小山看着一群只穿着一件小汗衫,下面短裤的中年人,正在紧张的忙碌着。

    看到林桐和周小山进来,一个满头大汗,手背上有一块疤痕的中年人走了过来。

    “林先生来了!”

    这位中年人憨厚的一笑,不自觉的看了一眼林桐身后的某人,眼中闪过了一丝温和。

    这人,正是节目导演陈志峰的父亲,今天的守艺人,陈学义。

    “陈叔,你好啊,叫我小林就行了,对了,咱们这现在是在干什么啊?”

    林桐也是一脸好奇的看着正在忙碌的众人。

    陈学义嘿嘿一笑,说道,“林先生,嘿嘿,小林,你们来的正是时候,今天我们正好烧了一窑瓷器,马上就准备开窑了!”

    林桐的眼中一亮,虽然他对瓷器并不太懂,但是为了这期节目,他也是恶补了一通瓷器的知识。

    “对了,我听陈哥说,您家里是专门烧制青花瓷的,这次也是吗?”

    陈学义的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他恶狠狠的看着不远处正在工作人员中指指点点的儿子,咬牙切齿的说道,“青花瓷?这是他亲口告诉你的?”

    林桐好像听出了陈学义语气里的不满,有些忐忑的问道,“怎么了,陈叔,有什么问题吗?”

    陈学义气得险些爆了粗口。

    “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他知道个……!”

    陈学义要不是看着有电视镜头,他直接就要骂娘了。

    “我们家祖传是制作汝瓷的,跟青花瓷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陈学义的这番话,让林桐有些发蒙了!

    看着同样有些发蒙并且惭愧的导演陈志峰,林桐不由的心中一阵腹诽。

    大哥,这是你家的祖业,你竟然都不清楚,还敢跟我说你学过。

    是谁给你的勇气啊?

    “陈哥,准备开窑了!”

    一旁一个大汉扬声喊道。

    陈学义瞪了自己的儿子一眼,回头说道,“准备开窑!”

    陈学义冲着林桐说道,“稍微站远一点,开窑之后会比较热!”

    林桐从善如流,拉着好奇的周小山退后了几步。

    “这个窑口不大,用的也是气窑,现在柴窑和煤窑由于污染太严重了,所以都用气窑了!”

    陈学义一边指挥着工人开窑,一边跟林桐解释着。

    周小山忽然好奇的问道,“陈师傅,这一个窑口里能出多少件瓷器呀?”

    陈学义笑着说道,“这个窑口比较小,这一次里面也就二十多件汝瓷,等会出来之后,您二位上手一人选一件拿去,这东西,好看的很呢!”

    陈学义一边自夸着,一边紧张的看着工人们开窑的动作。

    “开窑了!——”

    为首的那人一声喊叫,周围的工人们开始动了起来。

    窑口一开,一股浓浓的高温扑面而来。

    虽然林桐和周小山已经站的足够远了,但是这股高温袭来,还是让他们忍不住后退了几步。

    随着窑口打开,忽然,一阵极其清脆好听的声音,仿佛是风吹动风铃时发出的铃声一般悦耳。

    林桐和周小山都是对声音极其敏感的人,听到这种声音之后,不由的浑身一个激灵。

    这种声音,太美了!

    陈学义一脸痴情的看着窑口,嘴里喃喃的说道,

    “这就是人世间最美的声音啊!”

    没错,这就是汝瓷在开窑之后,釉面开片形成冰裂纹的声音。

    由于这些开片之后形成的冰裂纹就算是神仙都难以复制,所以每一个出窑的汝瓷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也是汝瓷为什么会成为华夏收藏家最渴望得到的宝贝呢?

    随着开片的声音越来越密集,林桐和周小山的眼中都闪过了一丝迷离。

    这个世界上,竟然有如此好听的声音。

    汝瓷在出窑的一瞬间,从高温到低温,胎体表面的釉面凝固,然后开裂,形成神鬼难测的冰裂纹。

    开片如蝉翼,自出窑起,釉面神奇开片,质之隐纹如蟹爪,如鱼鳞……

    这种声音,随着电视,电脑,手机,传到了千家万户观众的耳朵里。

    大家都像林桐和周小山一样,被这种如同天籁一般的声音给惊到了!

    “我的天啊,这是什么神仙声音啊,太好听了吧!”

    “这就是传说中汝瓷开片的声音吗,这也太美了吧!”

    “这声音,太醒脑了,我要把这个当成手机的铃声!”

    “原来瓷器开窑还有这种声音啊!”

    ……

    等了一会,开片的声音越来越小,窑口的温度也慢慢的降了下来。

    陈学义看着林桐,笑着说道,“其实啊,汝瓷为什么难得,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这最后的开片,如果老天爷保佑,能开出一个极品来,那这一个窑口其他的瓷器都毁了,也值了。”

    “但是有时候,这一个窑口里,都未必会出来一个极品,有的时候,运气不好,一窑里全都是残品,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陈学义说的虽然轻巧,但是,林桐的心里则是一阵的感慨。

    多不容易啊!

    烧制这么一窑口的瓷器,连工带料的复出,有可能一件正品都得不到。

    这也是为什么瓷器珍贵的原因了!

    等到温度彻底的降下来了,一群人迫不及待的围了上去。

    陈学义大声的让他们闪开,带着林桐和周小山两人就走了过去。

    在镜头中,窑门之内的景象也彻底的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看着窑门之内,二十多件各种形态的汝瓷整整齐齐的摆放在架子上。

    跟林桐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工人们过去,将架子慢慢的拉出来,虽然已经等了很长时间了,但是温度还是很高。

    林桐忍不住凑到了汝瓷的旁边去看,虽然开裂声已经很小了,但是离近了之后,那种美妙的声音,更加的让人陶醉了。

    观众们也从镜头中,欣赏到了汝瓷的绝美。

    虽然汝瓷没有其他瓷器的那种奢华感,但是天青色的胎体给人一种素面朝天,但是出水芙蓉一般的美感。

    虽然从来没有接触过瓷器,但是林桐一瞬间就被汝瓷的淡雅之气给征服了。

    在宋朝,五大官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汝窑位居五大官窑之首,深受古今中外收藏家的喜爱。

    造型古朴,釉面上那一道道如同天意一般的冰裂纹,给汝瓷带来的一种神秘的美感。

    “这也太美了吧!”

    周小山近乎呻吟一般的说出了这句话。

    被汝瓷征服的人,何止周小山一人。

    看到这个节目的不少观众,都是对这种古朴质美的汝瓷非常感兴趣。

    “请问,汝瓷贵吗?”

 第三百五十五章 惊现神品汝瓷

    周小山的问话,引得所有观看节目的观众们心中一动。

    这么漂亮的汝瓷,多少钱啊,要是不贵的话,倒是可以买来一两件,装点一下门面。

    陈学义笑呵呵的说道,“想要知道汝瓷的价格,首先你要弄明白一个概念。”

    谈起自己的最熟悉的行当,陈学义的脸上闪过了一丝神圣的光芒。

    “我们现在烧制的这种叫做汝瓷,而你们在网上看到的那些卖几十块,上百块的茶具,那叫汝窑。”

    看到林桐和周小山脸上的疑惑,陈学义认真的说道,

    “你们在故宫看到的那种传世之宝,就是汝瓷。”

    “而汝窑,准确来说,并不是瓷,只是看上去颜色相近而已。”

    “很多人并不清楚汝窑和汝瓷的区别,所以,大部分人都把现在的那种烂大街的东西当成了汝瓷。”

    “从技术上来说,汝瓷在烧制温度上有着严格的规定,1280℃以上。”

    “而现在大部分的汝窑烧制的温度都在1200℃以下,甚至更低,只能称之为‘陶’。”

    “低温烧制,不仅能节约成本,而且成品率非常高。”

    陈学义说着,戴上手套,拿过了一个三足玄纹樽。

    “你们看这上面的釉色,这是一种复合釉色,在阳光的照射下,不同角度看,都有一种流光溢彩的感觉。”

    林桐和周小山都凑了上去,看着这个仿制京城故宫博物院的三足玄纹樽,果然,随着陈学义手的转动,就能够看到上面天青色的釉色闪着不一样的光芒。

    美妙至极。

    林桐忍不住开口说道,

    “真的是太美了,难怪当初宋徽宗才会说出‘雨过天青云**,这般颜色做将来’的御批,真不愧是宋代五大官窑之首的汝瓷啊!”

    陈学义将辙口三足玄纹樽放了回去,继续说道,

    “而汝窑的釉色叫做无光颜色釉,看上去虽然和汝瓷更像,但是没有神韵。”

    “至于制作汝瓷的天然矿料,我们都是从汝州那边亲自挑选的,因为汝州本地有多种元素的天然矿物釉料,也就是传说中的‘玛瑙入釉’,高温烧制后,在还原反应中产生窑变。”

    “因为有窑变,我们看到故宫、馆藏里的汝瓷,色泽可能深浅不一。”

    “它里面包含了深浅明暗等各种变化,才会如此明丽而澄净,大气而深邃。”

    陈学义的话语里带着浓浓的骄傲,将汝瓷的一些基本的东西讲述了出来,让林桐和周小山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们都是听得津津有味。

    “现在市面上流通的那些汝窑,基本就是标准划一了,因为他们用的都是现代人工配置的颜色釉料,也就是无光颜色釉。”

    “想让颜色深一点,就多加一点釉料,想让颜色浅一点,就少加一些,制作难度,制作成本,大大的下降,所以才会那么的便宜。”

    “不过,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经济实惠才是最重要的。”

    陈学义咧嘴一笑。

    虽然正儿八经的汝瓷烧制越来越少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这种烂大街的汝窑盛行,倒是对汝瓷有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而汝瓷和汝窑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个开片了。”

    “刚才你们也感受到了,这是汝瓷最大的特色了,每次开窑的时候,也是我心情最舒畅的时候。”

    林桐和周小山不禁连连点头,刚才的这种天籁之音,真的是让人流连忘返。

    如果天天都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对身心都是非常健康的!

    “汝瓷的开片有两个特征,第一,纹理特别细,第二,线条有变化,也就是所谓的‘鱼鳞开片,蟹爪纹’。”

    “而普通汝窑的开片的线条则是很硬朗,更像是哥窑开片的感觉。”

    “不过,对于一般人来说,开片的线条和审美有关,我觉得好看,别人就未必觉得好看,所以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至于说价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