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没有接拍任何作品的根本原因。
此时此刻,雨果已经赢得了所有犹太人的芳心,他也继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伍迪·艾伦之后,成为了好莱坞的犹太人团体之中有一名重要角色,“纽约时报”的态度转变也就得到了最为合理的解释。
好莱坞之中机会最重要,但是比机会更加难能可贵的就是人脉,很多时候人脉强度具有扭转战局的决定性能力,这也是当初史蒂文筹拍“辛德勒的名单”时,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作品会砸锅的情况下,却依旧不愿意轻言放弃的原因。因为“辛德勒的名单”维系的是史蒂文的人脉,更是这个历史真实故事背后隐藏的整个犹太人团体。
特蕾西·雅各布斯、朗·梅耶、马丁·鲍姆不惜一切都要进入“辛德勒的名单”剧组,就是看中了这个作品所蕴藏的广阔人脉,拥有一击致命的绝对能量。
而现在,雨果成为了“辛德勒的名单”之中的一员,更为重要的是,整个“辛德勒的名单”是一个近千人的庞大剧组,仅仅只论主角的话,雨果也必须落后连姆·尼森、本·金斯利之后,但雨果却依靠自己敬业的表演态度和精湛的演出效果,从剧组之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史蒂文的青睐,同时也赢得了犹太人的支持。
人脉的作用在平时是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数据或者图标进行总结的,更多时候都是隐藏在复杂的事情表面之下,让人捉摸不透。比如说,至今都有许多人不知道雨果和史蒂文是怎么联系上的,隐藏在背后的格林·希尔这位最大功臣,却依靠着他背后强大的实力,始终都没有暴露出来。
现在,雨果通过“辛德勒的名单”赢得的人脉资源就在悄无声息之中发生着作用,“纽约时报”只是其中一员罢了。
全美销量前十名的另外两家媒体,“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也都拥有犹太人血统。“华盛顿邮报”现在由犹太人凯瑟琳·梅耶尔·格拉汉姆(Katherine。Meyer。Graham)经营,“华尔街日报”的持有者道琼斯集团(DowJones)执行总裁皮特·康(Peter。Kann)也是犹太人,他同时还兼任“华尔街日报”的主管。
虽然这两家报纸都不是专业的电影杂志,娱乐版块也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但由于他们庞大的销量,所以一直也算是行业权威媒体的行列。
“华盛顿邮报”以相对中立的言论进行了报道,“雨果·兰开斯特新作选中火爆动作电影!”他们对于“生死时速”本身并没有进行太多的分析,更多是集中在了雨果身上,认为雨果时隔三年再次挑战动作电影,无疑是令人瞩目和期待的。
“华尔街日报”则用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新闻标题进行报道,“兰开斯特对支票说不!”报道之中的观点也十分有趣,他们认为,在整个好莱坞成本普遍提升、演员片酬不断上涨、经纪公司在电影行业作用逐渐增加的情况下,雨果有勇气打破行业规则,回归到九十年代以前的情况:演员拿着一千万以下的片酬,帮助电影公司一起控制成本,兢兢业业地完成工作,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他们也认为,雨果的举动其实是更加受电影公司欢迎的,毕竟,一个物美价廉的演员是所有人都喜欢的,更何况,雨果的人气和认知度也都是顶尖的上上之选,所以各大电影公司未来对雨果的追逐想必会进入白热化,只是,片酬无法打动雨果,那么到底什么才可以呢?
相较于“低俗小说”时期几乎是一片倒质疑的情况,这一次“洛杉矶时报”赢得了一批可靠而有力的盟友,这为处境更加困难的“生死时速”赢得了更加广阔的喘息余地,这无疑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
尼古拉斯就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犹太人的人脉威力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这无疑才是雨果事业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转折点!
第684章 一封战帖
尼古拉斯一直在考虑着这一次关于“生死时速”的新闻要怎么写,他和雨果单独聊天了一小会,但也没有拿到有用的情报,如果让他来撰写新闻,估计也就是老生常谈,特别是当剧本这个点已经被“纽约时报”写了之后,尼古拉斯觉得就没有其他新意了。
不过在阅读过这些新闻之后,尼古拉斯忽然就有一个想法,他觉得也许以此为转折点,将媒体的习惯性质疑转换成为习惯性称赞,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时机,毕竟现在他不再是孤军奋战了,除了一向以八卦新闻为主的“美国周刊”之外,“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这三大报纸的加入,无疑会让雨果和媒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再次发生转变——只是可怜了那些被“女巫审判”苦苦压制的媒体们就要没有翻身之日了。
想了想,尼古拉斯就开始打字机上敲打了起来,“别出心裁的选择,不同寻常的佳作”,可是看看这个标题,却又觉得不够给力,整体感觉都弱了一些,犹豫了一下,就把纸张扯了下来,然后换了一张纸,斟酌再三之后,敲打下了这样一个标题,“又一个一亿美元的诞生?”
看着这个标题,尼古拉斯想起了雨果那充满调侃的笑容,“你说,如果我认为‘生死时速’的票房绝对会在一亿美元以上,大家会有什么看法呢?”雨果说这句话时,更多是带着开玩笑的意思,调侃着媒体对自己的屡次不信任,嘲讽着自己数次贡献佳作依旧得不到信任的现状,但却没有抱怨,只是一个玩笑话而已。
可是,从雨果的这句话里,尼古拉斯却听到了雨果强大的自信,他第一反应是雨果疯了,但仔细琢磨之后,尼古拉斯却诡异地觉得,这很有可能成为事实!那么,他为什么不相信雨果一次,赌一把呢?
“金酸莓奖最差男主角得主雨果·兰开斯特在1992年的轨迹,没有人能够预料到;金球奖双提名落选之后陷入了一系列负面新闻的雨果·兰开斯特在1993年的轨迹,同样也没有人能够预料到;那么,金球奖双提名连续第二天空手而归却第一次跻身奥斯卡决战阶段的雨果·兰开斯特在1994年的轨迹,有人能够预料得到吗?”
尼古拉斯看着自己的开篇语,不由就觉得兴奋起来,脑海里顿时是思如泉涌。
“没有人看好‘闻香识女人’的前景,大家都认为这会是一场灾难,可结果电影拿下了八千万美元票房,将阿尔·帕西诺送上了奥斯卡影帝宝座;没有人看好‘义海雄风’的成绩,大家都认为这部作品很可能沦为平庸,可结果电影贡献了一亿七千万美元的票房,用八连冠将雨果·兰开斯特送上了票房新星的位置。
没有人看好‘西雅图夜未眠’的上映,大家都认为这又会是一部无聊的小妞电影,可结果电影以破纪录的一亿八千九百万美元成绩惊艳全场,并且让人们重新领略了爱情的风采;没有人看好‘辛德勒的名单’的制作,大家都认为题材太过沉重会导致全盘皆输,可结果电影取得了两亿零五百万美元票房的同时,还成为了全年最出色的作品。
没有人看好‘低俗小说’的未来,大家都认为这又是雨果一次愚蠢的选择;没有人看好‘生死时速’的未来,大家都认为雨果的选择莫名其妙、无法捉摸……
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人们为什么会习惯性地对兰开斯特每一次新作品的选择都提出质疑呢?
因为金酸莓奖?因为‘致命时刻’、‘神探奇兵’、‘哈德森之鹰’的三连败?因为兰开斯特拒绝了一千万美元的片酬?还是因为……他们不敢相信兰开斯特的眼光。
当兰开斯特一次又一次地用精湛的演技惊叹每一名影评人,当兰开斯特一次又一次地将电影推向绝佳的位置迎来赞誉之声,当兰开斯特一次又一次地以自身过硬的实力证明所有质疑都是不必要的,为什么没有人看到这一点呢?这也许是人们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自从‘义海雄风’成为兰开斯特演员生涯第一部北美票房破亿的作品之后,他已经连续三部作品达到了如此成绩,而‘辛德勒的名单’更进一步迈过了两亿门槛,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即使是汤姆·克鲁斯依靠‘壮志凌云’成为全民偶像之后也没有取得如此成就,那么现在,兰开斯特是否能够进一步创造奇迹呢?
撇开昆汀·塔伦蒂诺充满无数不确定的‘低俗小说’不说,这一次的典型动作电影‘生死时速’是否能够延续兰开斯特的神话,再一次将电影的北美票房推向一亿美元的数据?
我选择相信兰开斯特,你呢?”
尼古拉斯看着自己敲打完的文章,不由露出了一抹苦笑,其实他看着这“一亿美元”的数据,心里也是有些发虚的,“生死时速”那样的先天不足要票房过亿,真的就只能依靠雨果一个人的票房号召力了,这实在是太困难了,让人不由自主都手脚发软。
可是,尼古拉斯却深呼吸了一下,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觉得这篇新闻稿就足以清晰地表达他所有的想法了,他也相信,媒体同行们会对这篇报道作出最猛烈回应的,也许,这就是“生死时速”第二波宣传的展开了。
尼古拉斯在新闻稿之中,并没有将“一亿美元”这个目标点明是雨果说的,因为尼古拉斯知道,雨果向来就不是那种咄咄逼人的个性,他当初在交谈之中会如此说,一方面是对自己的信任,另一方面则是调侃之中带着一些嘲讽。
现在,尼古拉斯的这篇稿子却是向所有提出质疑的媒体下战帖了,几乎就差直接说“我们打赌吧,‘生死时速’的票房到底能不能破亿”了,所以,尼古拉斯觉得没有必要牵扯到雨果身上,而是以他的立场将这个想法提了出来。
果然,一如尼古拉斯所料,“洛杉矶时报”这篇报道一经问世之后,顿时掀起了惊涛骇浪,这也让“洛杉矶时报”的总编乐得眉开眼笑的,虽然他们的新闻报道速度比其他媒体慢了一步,但制造出来的话题效果却是其他人的数倍,这绝对是一个划算的交易。
刹那间,“‘生死时速’北美票房能否过亿”成为了最近一周时间以来最为火热的话题,据不完全统计,一共有十九家媒体参与了这个话题的讨论,虽然“综艺”、“好莱坞报道”这样专业的媒体并没有参与,进入话题讨论的大部分都是日报和周报媒体,但依旧将话题热度推到了一个高度。
认为“生死时速”的票房绝对不可能超过一亿美元的媒体由“纽约邮报”领衔,一共有十五家媒体,这几乎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目前媒体对于雨果看法观点的整体趋势依旧是处于习惯性质疑的阶段。
“纽约邮报”如是说道,“一部仅仅投资两千八百万美元的动作电影,却希望成为‘终结者’这样级别的作品,这无疑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也许,这将成为又一次的‘哈德森之鹰’伤痛,金酸莓奖已经近在眼前了。”
表示“生死时速”票房有能力突破一亿门槛桎梏的媒体由“洛杉矶时报”领衔,得到了“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周刊”的支持——“纽约时报”并未参与到这个话题的讨论之中。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十分具有代表性,“雨果·兰开斯特已经达到了票房巨星的高度,他对票房拉动的能力已经丝毫不逊于当今最顶尖的演员,仅仅只是为了雨果·兰开斯特,就有万千少女愿意走进电影院观看‘生死时速’。”
这一次话题的火热程度也引起了电台节目的热烈讨论,据一份不确切的调查显示,随即抽样采访了四百三十八名街头群众,分别来自洛杉矶、纽约和芝加哥三座城市,结果百分之五十八的群众认为,票房无法突破一亿;剩下百分之四十二群众则认为,票房能够顺利突破一亿。
由此可见,群众普遍还是受到了新闻媒体消极观点的影响,对“生死时速”的前景并不看好。
但值得一提的是,受访的四百三十八名群众之中,超过百分之八十六的人都认为,他们对“生死时速”十分感兴趣,只有百分之十四的人一点都没有想法;而那百分之八十六的群众之中,超过一半的人会直接进入电影院观看,剩下的人则表示会观看一下媒体评论、朋友观点之后再决定是否进入电影院。
毫无疑问的是,“洛杉矶时报”的这一封战帖绝对是引爆了所有人对“生死时速”的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死时速”这样一部没有任何焦点的作品,在二月初开机时,却俨然成为了今年最受瞩目的作品之一。
那么,这一次雨果面对媒体的挑衅,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回应呢?一亿美元的票房,破,还是不破?
第685章 臂力问题
雨果有些郁闷地扯了扯脖子上的圆环,那光滑的塑料表面紧紧地压在喉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