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持续了不到半秒,所有人就把注意力再次投向了乔丹,他们渴望知道真相。
“我不知道,不要问我,不要问我。”乔丹痛苦地说到,“所有事情都不存在,所有事情都是假的,迈克尔对我很好,他从来没有侵犯过我,或者试图做这件事,所有事情都是谎言,是我爸爸逼我说谎的,他逼我说谎从而能够去敲诈迈克尔,让我们全家过上幸福的日子,是他逼我的,全部都是他逼我的……”
全场哗然。或者更为准确一点来说,全场安静,所有人都被震惊了。正如当初雨果在指责媒体“女巫审判”时所说,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人们却因为乔丹的一面之词下了结论,虽然乔丹是未成年人,他的证词是受到高度重视的,但人们却不应该忽略站在未成年背后的成年人。
事实的真相是如此简单,却又是如此残酷。
“闭嘴!闭嘴!闭嘴!”乔丹身后传来了气急败坏的声音,然后就看到乔丹害怕地缩成一团,躲到了一旁,然后浑身都开始瑟瑟发抖,清晰地看出他内心的恐惧。随后,乔丹的父亲埃文就出现在了镜头面前,他左手拿着威士忌的瓶子,挥动着右手的拳头,想要教训乔丹一下,可是他才给了乔丹两拳,就发现了不对劲,这让他的动作不由僵硬在了原地。
埃文缓缓转过头,僵硬地看向了面前的汹涌人群,彻底呆在了原地。摄像机记录下了他所有的行为,也间接证实了所有人的猜测。他左手力气稍微一松,酒瓶砸落在了地面上,寂静的现场只可以听到酒瓶骨碌碌转动的声音。
乒,乓……铛……酒瓶最后从楼梯上方掉了下去,发出一声脆响。
真相,就此揭晓。
所有的争论、所有的争议、所有的质疑,就此画上句点。虽然阴谋论还是存在,有人始终固执地认为,钱德勒一家是迫于迈克尔·杰克逊的压力才说谎的,这些人不管自己的借口有多少漏洞,也不管事实真相有多少可信度,只是固执地相信自己所愿意相信的事实,认为这一切都是阴谋,迈克尔才是幕后的恶魔;但事实上,大部分人还是被真相震撼到了,据福克斯电视台在事件爆发五天后的一次随机抽样调查显示,超过百分之八十五的人相信真相,然后有百分之十一的人觉得事情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据统计,当天一共有六十八家报纸对迈克尔·杰克逊事件进行了报道,而这个数字在未来两周之内则达到了三百一十三家;前后一共有九十一家杂志对事情真相进行了报道,其中有六十二家以封面进行了报道;在三天时间内一共有超过三百家电台多达七万四千多次提到了“迈克尔·杰克逊事件”;NBC、CBS和ABC三大电视台,以及此时以新闻台盛名崛起的福克斯电视台,联手一共向全美超过五千万名观众传递了这起事件的真相……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当初站出来指证迈克尔有恋童癖的亲姐姐拉·托雅随后也接受了福克斯电视台的采访,她亲口表示当时说的这些话完全是受到他的丈夫兼经纪人杰克·戈登的强迫,并且宣布正式收回了当时那些攻击迈克尔的言论。
拉·托雅的采访也进一步证实了所有人的猜想:迈克尔是清白的,从头到尾都是。
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都在关注这件事,甚至惊动了总统比尔·克林顿。克林顿在一次大学演讲之中被问到了这个问题,他表示,当初罗德尼·金事件就已经给政府敲响了警钟,作为舆论监督最后一道闸口的新闻媒体现在正在显现出漏洞来,他们对利益的追逐往往会蒙蔽双眼,导致真相被蒙蔽,而这一次迈克尔·杰克逊的事件更是让人深刻感受到了作为公众人物所承受的压力和迫害。
克林顿在演讲之中还提到了,为了避免女巫审判这样倒退的现象出现在现代文明之中,不仅需要政府部门提高警惕,同时还需要新闻媒体肩负起社会责任。
再一次地,新闻媒体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特别是好不容易才走出阴影的“纽约邮报”和“国家询问报”,再一次成为了标靶,人们又一次把所有谴责都朝这两家媒体倾泻而下。而雨果当初提出的“女巫审判”也再一次被提起,有的人是在感叹作为无冕之王的可怕,他们可以玩弄舆论于手掌之中,杀人于无形;有的人是在感叹事件的峰回路转,居然最终还是给了迈克尔·杰克逊清白;还有的人则是在惊讶当初雨果的明智,居然穿透迷雾看清了事情的真相……
非雨果本意的,他又一次成为了瞩目的焦点。
但正如所有人所料,迈克尔·杰克逊根本就没有出现过,即使是沉冤昭雪之后,他也依旧没有出现澄清事实,始终躲在欧洲城堡里调整;而雨果更是如此,依旧坚持了“七宗罪”开拍以来拒绝所有采访的惯例,让无数媒体铩羽而归。
其实对于雨果来说,最好的礼物就是真相终于被公开了,当初事件爆发的半年时间里的挣扎和抗衡,到迈克尔选择庭外和解时的揪心和郁闷,再到沉寂近两年时间的枯燥和苦涩,雨果虽然无法理解迈克尔的痛苦,但他一直都有一个遗憾,他即使努力了再努力,也还是没有能够改变历史轨迹,这几乎让雨果对自己产生了质疑,“他真的能够让雨果·兰开斯特改变历史吗?”
两年的时间给了雨果信心,他可以!而现在迈克尔·杰克逊事件的真相提前了十四年公布天下,则给了雨果结果,他的确可以!
第1207章 圈内余波
曾经有人看玩笑说过,比起辟谣来说,谣言永远更有力量;比起真相来说,谎言永远更加有吸引力。当然,事实大白于天下时的震撼依旧无与伦比,只是人的天性如此:他们热衷于看热闹,热衷于站在道德至高点上对其他人进行批判,越是平凡的人、越是生活不如意的人就越是如此,他们想要通过对他人的指责和批判来找到自己的心理平衡,甚至是心理优越。
当初迈克尔·杰克逊娈。童。案爆发时,无数人俨然是卫道士,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对迈克尔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这也是媒体的渲染能够发挥如此威力的重要原因,也是女巫审判在现代社会依旧能够寻找到滋生土壤的原因。
现在乔丹·钱德勒吐露真相时也是如此,所有人都自称是卫道士,彷佛当初责骂迈克尔的人根本就不是自己一般,只当自己当初是被蒙蔽了一时犯错而已,然后以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口吻咒骂钱德勒一家,然后以看待豺狼虎豹的视线谴责钱德勒一家。这样的优越感,让他们很是享受。
所以,当所有新闻报道都集中在迈克尔·杰克逊事情真相时,有趣的是,主人公迈克尔·杰克逊好像根本就不是焦点,反而钱德勒一家成为了焦点的焦点,所有人都在讨论着钱德勒一家的恶劣、贪婪、狡猾、可怕和冷血,所有人似乎都说好了一般忘记了真正的受害者。
但对于迈克尔来说,也许没有那么多关注也是一件好事,他现在最不需要的就是那些关注了。
事情只要澄清了真相,这就足够了,一切就已经足够了,那些有色眼镜们迟早会感觉到羞耻,当他们再次看到迈克尔时,良心的不安会让他们低下高傲的头颅。
正当整个美国都因为突如其来的真相而陷入混乱时,各大新闻媒体都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为真相的水落石出也就证明了当初女巫审判的真实,虽然此时距离事件已经过去了近两年,但那种火辣辣的疼痛感还是侵袭而来,就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甩在每一个媒体脸上一般。
当初雨果面对一百多名记者的毫不退让至今历历在目,让每一名记者内心深处“无冕之王”的骄傲被狠狠地丢在了地上,踩了又踩。对于记者们来说,此时迈克尔和雨果都没有出面,没有火上浇油、没有落井下石,着实是一个解脱。
所以,媒体们也就心安理得地跟随着大众潮流,把攻击火力全部集中在了钱德勒一家,让钱德勒一家承受着双倍、三倍的怒火。
事实上,那一段录音带是不能成为法庭证据的,因为这是通过非法渠道取得的——道斯在非嫌疑人的平民家庭安装窃听器,这是绝对被禁止的,只要钱德勒一家提起诉讼,道斯就必须吃牢饭。所以,这录音带无法成为法庭证物。虽然乔丹在众人面前坦诚真相的证词可以成为定罪证据,但由于没有在警察局签署认罪声明,所以一样没有法律效应。
换而言之,钱德勒一家依旧不能被定罪。更何况,迈克尔并没有出现提起反诉讼。
但是这滔天的怒火却犹如实质的匕首一般,狠狠地刺向了钱德勒一家,让他们承受着丝毫不逊色于迈克尔·杰克逊忍受的痛苦。这种痛苦是来自身体上的,更是来自心理上的,就好像是人间地狱一般——虽然从来没有人知道这个世界上到底是否真的存在地狱,但距离的压力和恐慌却可以活生生地制造出地狱烈焰。
媒体朝着钱德勒一家集中火力,但表面上的目标转移并不意味着圈内人士的平静,事实上,CBS电视台“新闻六十分”独家报道了这件事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注意到了一个重点,CBS电视台没有记者署名,而是隐去了姓名,只采用了“D。C”的缩写体而已,而且电视台在报道过程中也采用了“特邀记者”这样的词汇,而不是“特派记者”。这一切都显示着消息来源并不是CBS内部记者。
随后圈内人士就展开了调查,圈内的人脉触角显然就更加广泛了,道斯·卡特的名字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红遍了全美新闻圈,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都知道这个名字,而狗仔队更是将道斯信奉为罗恩·克拉拉之后新的狗仔之王,刹那间,无数人都希望第一时间与道斯进行交流,了解他揭开真相背后的故事,CBS电视台甚至想邀请道斯上脱口秀讲述这个故事。
但让人意外的是,道斯居然放弃了这个出名的巨大机会,婉拒了所有邀请,而后神秘地接受了“洛杉矶时报”的采访,唯一一家。
为什么是“洛杉矶时报”?虽然说这是美国西海岸最大的报纸,全美影响力仅次于“纽约时报”,但这并不能成为道斯选择“洛杉矶时报”的理由,因为这并不是娱乐圈内影响力最大的报纸,而且他们也绝对不是愿意支付高价买断独家的报纸。道斯的选择着实是耐人寻味的。
很快就有人猜测到了“洛杉矶时报”和雨果之间的联系,可问题是……道斯和雨果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他们现在缺少一个将所有线索连起来的关键点,这也使得大家都否认了这个猜测,毕竟娱乐圈除了雨果之外还有许多重要人物和重要关系,他们可以猜测的方向太多太多了。
不过,各大新闻媒体都隐隐约约意识到,似乎有阴谋已经在酝酿了,也许……只是也许,迈克尔和雨果的报复开始逐渐露出水面了。
“洛杉矶时报”采访了道斯·卡特,但是当新闻发布时,他们依旧没有公布道斯·卡特的名字,延续了“D。C”的简称,这也是因为道斯取得证据的手段并不光彩,道斯可不想成为众矢之的,还招摇过市,这不明摆着挑衅执法部门的权威吗?
可即使如此,“D。C”还是一夜之间红遍全美,伴随着“洛杉矶时报”那创纪录的一百八十万份,成就了“洛杉矶时报”1995年的销量新高之余,也让“D。C”一举成为了最备受瞩目的狗仔,更是让无数狗仔又羡慕又佩服。羡慕的是道斯抢到了这个独家,抓住了这次机会;佩服的是道斯捕捉到了他们所有人都错过的重要信息,孤注一掷,并且收获丰厚回报。
关于新闻线索的起源,在报道里并没有多说,这也是最为诡异的地方。刊登出来的采访内容里,道斯只是表示,他当初就觉得隐藏在娈。童。案背后有更多阴谋,他仔细研究了迈克尔、钱德勒的采访,包括雨果的采访,最终让他拼凑出零散的线索,从而盯上了隐姓埋名的钱德勒一家。
这种说法糊弄普通读者还可以,可是对专业人士来说却是一文不值,因为这根本就是废话——每一名狗仔队去研究事件时,都是从各方各面收集线索开始的,没有太多差异。重点就是道斯如何发现关键线索的——当然,大家也都知道这是机密,道斯肯定不愿意说。
可是,有一名叫做布莱恩·赫维森的狗仔真的傻乎乎地去研究了当初那些所有新闻报道,布莱恩这个今年才十五岁的小子在狗仔圈子里也小有名气——不是因为厉害而闻名,而是因为年纪实在太小了,成为人们的调侃对象。
布莱恩阅读完所有新闻报道之后,似乎真的发现了什么,神秘莫测地找上了道斯,没有人知道他们之间说了什么,但从那之后,布莱恩和道斯的关系急剧紧密起来,连带着“洛杉矶时报”也开始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