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金融-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别开生面,让人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手机也不玩了,瞌睡也不打了。
    大家都望着台上年轻的总经理,竖着耳朵认真听。
    “再说下科技创新”
    杨姗继续表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句话谁都会说,我相信在座的员工也都听过,但多数时候,这句话都被人当成一句口号,喊过就忘,真正能把创新落实在行动上的企业少之又少。沪星机床以后要走真正的创新之路,技术研发部门下去给我拿出一个具体方案来,我们要从薪资待遇、工作氛围、激励机制等各个方面,给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的员工提供最好的创新环境,真正让创新成为推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继续停留在口号上,或者是那些花样繁多的形式主义上。”
    “再说下人才通道,公司尊重人才,重视人才,我在这里给大家表个态,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公司不会埋没你,如果你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尊重,就是我这个总经理失职,特别是我们的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我希望你们能有足够的信心和自信给自己定薪资标准,而不是拿着公司给你们的定的那点工资混日子,得过且过。”
    “最好说下目标。第一个目标,让沪星机床成为国内机床领域的龙头企业,这个龙头指的不是规模和营业收入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而是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我希望这个目标能在五年之内实现;第二个目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赶上日本德国,让国家在高精尖机床领域不再受制于发达国家,我给这个目标定的时间同样的五年”
    杨姗越说越激动,把自己都给激动了,提高了音量道:“星海投资接盘沪星机床的目的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让我们在高端制造行业和关键领域能够赶上发达国家,真正将沪星机床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机床企业,实现我们造福员工、回报股东的理念。”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散会。”
    没有给别人说话的机会,杨姗直接宣布散会。
    只开了四十分钟。
    下面的员工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这就完了
    也太干脆了吧
    可是,感觉却很好。
    唯一感觉不太好的,或许只有一些管理人员。
    杨姗从偏门离开后,员工们立马就炸了锅。
    成群的一边往外面走,一边热烈讨论。
    新东家来了肯定会有点新气象,这个大家早有心理准备,可这个新气象却着实让大家有点意外,虽然跟过去的那种模式和气氛有点格格不入,但绝大多数员工都挺喜欢。
    这才是做事的态度。
    当然,大家也不傻,不会被几句鸡汤就灌的失去判断力。
    饼画的再好,也要能实现才算。
    大家只是对杨姗说的那些关系到自己福利待遇的饼比较感兴趣,讨论着能有几分落实的可能性,至于理念和目标什么的还是要先放放,现在想这个有点早。
    先得把肚子吃饱了,才有心思想那些。
    大礼堂偏门。
    杨姗叫出后面出来的石宝川:“沈总回来了,我回去一趟,你跟我一块去。”
    石宝川一愣:“什么时候回来的”
    杨姗道:“应该是昨天回来的,早上到公司去了。”
    石宝川有点为难:“我好像还不够格给沈总汇报工作吧”
    杨姗道:“你那是心理病,得治,财务一团糟糕,那点钱够干什么要想实现沈总给定的目标,没钱怎么行,难道你还指望我去给你跑资金不成”
    石宝川忙道:“我不是那个意思”
    “走吧”
    杨姗不听他解释,后面又有人过来了。
    石宝川无奈,只得跟上。
    到了前面时,一辆奥迪已经开了过来。
    沪星机床原本有不少车,可在之前清算移交时,大部分车都被抵出去了,最后就剩下五辆车,两台快十年的凯美瑞,一辆考斯特,一辆商务别克,也老的快退休了。
    最好的这辆奥迪,也是七年前的一辆a6。
    和星海投资相比,沪星机床确实像是个破落户。

第357章 找靠山撑腰
    沈辉没想到杨姗快下班了跑了过来。
    问了问沪星机床的情况,虽然心里挺满意,但压力还是要给的:“抓紧时间,三个月内把风气扭转过来,只要思想观念转变过来了,剩下的都好说,不听话的该开就开,有本事有能力的该提拔就提拔,可以不赚钱,但起码要能把自己养住。”
    杨姗点着头,末了道:“就是资金有些紧张”
    沈辉这下挺痛快,问:“要多少”
    杨姗道:“还得五个亿才能运作起来。”
    “打报告吧”
    沈辉没有问原因,心里有数。
    杨姗应了声,又说起她掌握到的一些其他方面的基本情况:“感觉创新研发在官企就是个口号,只停留在嘴上很难落实在行动上,就算搞研发也多是应付差使,没有多少主动性和进取心,或许上面的人想要成绩,但因为管理模式的原因下面的人却没有积极性,我觉的主要还是思想问题,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得重新建立一套新的管理模式。”
    沈辉就从里面出来的,如何不知道根源在哪,嗯了声道:“此类企业的大部分管理人员做事情不行,搞办公室政治却个个都是行家里手,习惯和思想是最难改变的,所以才要快刀斩乱麻,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没完没了的推诿扯皮和试探上。”
    杨姗道:“不光是管理层,我发现好多员工也是混日子的心态。”
    沈辉道:“最上面的人混日子,下面的人自然也会跟着混日子,不能怪员工,这是上层建筑决定的,当然基层也有许多混吃等死的老油条,这样的人威害更大,该收拾的也要果断收拾,重点还是环境,要想让工匠精神不再是一句口号,就得有相应的环境。”
    杨姗点点头表示明白,道:“最近正在跟猎头公司接触,准备挖一个有水平的人事总监过来,先把行政架构调整一下,下个星期我准备搞一场公开竞聘,所有中层和高层副职全部都竞聘上岗,到时还请您和陈总过去指导一下”
    沈辉就笑了,点头:“可以。”
    杨姗也松了口气,坐到下班才离开。
    沈辉进了休息室,一边换衣服一边心里还琢磨,杨姗进步确实挺快,不管用什么样的手段来达成目的,只要管用就成,公开竞聘这种东西,他以前在隆兴时就见识过不少。
    上面领导想整人,却不能直接撤换,否则太招人恨。
    那怎么办
    搞个公开竞聘呗,谁有能力谁就上。
    如果是星海投资,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已经基本统一,沈辉这个老板的权威也能让所有人不敢有意见,有问题说换你就换你,压根用不到这种曲线救国的法子。
    但沪星机床不行。
    本来就存在问题,杨姗又是单人匹马的过去,连个帮拳的都没有,蛮干的话,只会让管理层人心惶惶,更不利于以后开展工作,所以才需要一些智慧和手段。
    至于请自己和陈丽君过去,纯粹就是去镇场子的。
    就像在隆兴时有时开会要请个上级领导到场指导,真以为领导是来走过场的
    上级领导都来了,就说明对这件事非常重视。
    上级领导都重视的事,你下面的人敢有意见
    想不想混了。
    沈辉也是被熏陶过的,自然明白里面的道道,杨姗刚过去,还没有站稳脚跟,需要他给镇场子自然不会拒绝,自己过去指导一番,肯定下杨姗的工作,就算有人有意见,只要没人敢当面置疑杨姗的决定就够了,现阶段给杨姗在沪星机床树立绝对的权威很重要。
    没有绝对的权威,这个所谓的一把手就是个空架子,是不可能把队伍带好的。
    你的决定都被人置疑,还怎么能执行的下去
    而杨姗这个总经理的权威,则代表着星海投资的掌控力度。
    只有给杨姗树立起绝对的权威,星海投资才能彻底掌握沪星机床。
    可不是接盘了沪星机床所有的股权,就代表星海投资能彻底掌控沪星机床。
    要是下面连你派去的总经理都不鸟,还掌控个求啊
    中午吃过饭,沈璐飞去了宁西。
    没坐她哥的飞机,自己坐民航飞到省城再坐火车回青河。
    沈辉没送她,黄佩佩送去机场。
    下午,星海投资召开了一个人事专题会议。
    会议是陈丽君发起的,相关内容已经跟沈老板汇报过了,还拿到会上讨论,是为了征求各位高层的意见,让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
    星海投资发展的太快,已经不能用高速来形容。
    这种超高速的膨胀速度难免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而人才储备最为明显,业务量的急剧增加不但造成了效率的下降,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特别是财务系统和五大投资部,周佳慧和魏宗如也跟沈老板提过这个问题。
    陈丽君作为主管人事的副总裁,自然要牵头解决好这些问题。
    所以在征得沈老板同意后,就组织召开了这个专题会议。
    招人没问题,再招五百人也没问题。
    可是,在从校园招聘还是从猎头挖人这个问题上,却产生了分歧。
    魏宗如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有激情,可塑性较强,而有工作经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已经基本定型,可塑性没有刚毕业的大学生强,力主从校园招聘。
    而陈丽君则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被社会搓磨过,比较理想化,工作中遇到不顺不从自身找原因,认为是企业的问题,甚至会牢骚满腹,适应能力比那些有经验的差太多。
    听了两人的观点,沈辉也有点头疼。
    陈丽君的观点他很赞同,因为有切肤之痛,隆兴时手下的两小姑娘就是这种情况,毕业后就到了隆兴,适应能力确实很差,发牢骚那是家常便饭。
    可老魏的观点也没有错,被社会搓磨过的人业务能力和适应能力确实比刚毕业的大学生要强,但思想和行为习惯这东西一旦定型,想改变确实有难度,的确不如刚毕业的大学生有活力和激情,所以星海投资有理想的员工不多,甚至还有混日子的。
    认真琢磨了一下,沈辉做出决断:“各占一半吧,从社会招聘一半,再从各大高校招聘一半,先看看这两种人才渠道的优劣势在哪里,再进行调整。”
    陈丽君道:“我觉得不能将门槛限制在那些一流高校,国内的教育模式埋没了太多有天赋的人才,不擅长应试考不上名校的未必不是人才,可以适当的放宽门槛和学历,甚至组织一次实战测试,把那些真正有天赋的人才选拔出来,降低人才培养的成本。”
    魏宗如也点头:“我赞同陈总的意见。”
    “那就这么办”
    沈辉从善如流:“实战测试这个办法不错,我记得有企业好像也搞过。”
    陈丽君道:“确实有业内企业跟行情软件平台联合搞过这类测试,不过基本上都是针对股市,公司的主要业务都在海外,我觉得测试也得主要针对外汇和期货相关领域。”
    沈辉敲着桌子琢磨半天,道:“模拟盘和实战是两回事,既然要搞那就搞真实点,这事魏总研究一下,看能不能搞个实盘测试,花点成本也无所谓。”
    魏宗如道:“搞实盘测试也行,可以请同行帮忙,各家提供测试账户,需要的资金公司出就行,以星海现在的行业地位,协调这点事还是没问题的。”
    沈辉果断拍板:“要搞就搞的全面点,把全球主要的金融投资品类都加进去,参加哪个品类的测试也可以自由报名,先发个公告出去,看看有多少人报名再说。”
    陈丽君道:“这样报名的人数有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料。”
    魏宗如道:“可以先搞模拟盘测试进行第一轮筛选,这个没什么难度,等模拟盘测试结果出来后,再从里面挑选拔尖的进行实盘测试,就算模拟盘测试结果不一定准确,但基本上还是可以看出一个人在这方面有没有潜力和天赋的。”
    “我觉得可行。”
    陈丽君没意见,这的确是个办法。
    否则要是报名的人太多,根本没法搞实盘测试。
    沈辉也没意见,老魏考虑的还是有道理的。
    讨论到这里,人才储备的主题可以说已经有些偏离了方向。
    不过沈辉不在意,开会的目的是为了集思广议来解决问题,只要能解决问题,无所谓跑题不跑题,一人智短,大家都散发下思维,指不定就能碰撞出火花来。
    而讨论的结果也很让他满意。
    这套组织拳下来,应该能选出一些真正有天赋的人才。
    星海投资不能光靠他一个人拉着前行,那样不是长久之道。
    老魏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像沈老板一样,带着星海与西方那些金融寡头们争锋,一个力人智慧和力量终究有限,沈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