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愿如此吧。”杜克微微耸肩。
两人说了没几句,乌玛·瑟曼、基努·里维斯以及丹尼斯·霍伯等人陆续走了进来,他们与杜克的关系要生疏许多,双方简单的打过招呼,坐等试映会开始。
没过多久,罗宾·格兰德亲自过来通知,杜克等人一起走进了放映大厅。
影院不算大,只有三百多个座位的样子,前几排坐的基本都是娱乐媒体记者以及影评人,他们大多来自中小型以及地方媒体,像三大报业以及几大周刊、专业杂志的记者和顶级影评人是不会参加这种不知名影片的试映会的。
简单点来说,参加试映的媒体和影评人等级,往往与影片的投资和知名度紧密相关,二十世纪福克斯是不会贸然开出大笔预算,邀请那些业内顶尖人士的,就算是邀请了,他们也未必会来,福克斯为《生死时速》开出的蝇头小利也吸引不到他们。
影片需要媒体和影评人摇旗呐喊,二十世纪福克斯也有一系列的相关安排,但媒体公关工作主要是放在试映之后,在影片放映期间,福克斯更加关注后面影迷的反映。
二十世纪福克斯邀请了超过二百五十名普通影迷,涵盖了十七岁到四十五岁的范围,这也是《生死时速》潜在的主体消费人群,他们将直接体现影片的市场接受度。
哈里·邓恩是二十世纪福克斯的观察员,与另外十几名同事分散在了影迷中间,他们将用自己的眼睛和手中的笔,记录下观众在放映期间的反应。
“请问这边有人吗?”
两个大概二十岁左右的白人青年走了过来,指着哈里·邓恩右边的座位问道:“可以让一下吗?”
邓恩收脚,在他们走过的时候打量了一下,这两个人抱着可乐和爆米花,显然将试映会当作了平时的娱乐休闲,坐下后,更是旁诺无人的叽里咕噜说个不停。
“琼斯……”坐在靠左边位置的,留着褐色短发的艾伦说道:“你听说过这部电影吗?听说过导演或者主演吗?”
“我只知道基努·里维斯和乌玛·瑟曼,导演跟电影名一样,都是第一次看到。”
那个金发男青年说道:“我一直比较关心好莱坞的动态,以前从来没有看过这个叫做杜克·罗森伯格的导演的作品。”
“或许会是一部烂片。”艾伦有些担心,“我现在后悔了,琼斯。”
“嘿,这是只需要填一张问卷的免费电影。”
叫做琼斯的人特意在“免费”上加重了语气,又将爆米花递过去,说道:“就当是打发时间好了。”
听到这些话,邓恩笑了笑,如今的普通观众就是这样,对于缺少大牌明星知名导演也没有宣传轰炸的电影,实在很难提起兴趣。
后排入场的影迷越来越多,从周围纷纷扰扰的声音中,邓恩能够听出,对于《生死时速》真正感兴趣的影迷几乎没有,如果影片放映后还是这种反应,那《生死时速》根本不值得二十世纪福克斯投入资源。
“开始了!”
大银幕亮起的时候,不知道是谁提醒了一句,周围乱哄哄的声音安静了不少,但是吸可乐、嚼爆米花以及窃窃私语的声音,根本没有消失,观众的注意力大都不在银幕上。
“我的可乐加过冰了。”
琼斯明显只对吃喝感兴趣,他问艾伦,“你的呢?”
“我的没有,换给你好了。”
换过琼斯的大杯可乐,艾伦猛吸了一大口,又抓起几颗爆米花扔进了嘴里,“这家影院的爆米花……”
话只说了一半,他就住嘴了,眼睛停在大银幕上……
旁边的琼斯也做出了几乎相同的反应,作为有着长时间观影经历的资深影迷,他立即被直入主题而又紧张刺激的开头吸引住了。
“嘭……”
狭小范围内的爆炸声显得异常的惊心动魄,电梯快速向下滑落,画面频繁的在电梯和乘客惊恐的脸庞上切换,琼斯原本轻松的心立即紧张起来,还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座位,似乎在担心它也变成电梯。
从这一刻起,他的心就彻底揪了起来,一直提到了嗓子眼上,特别是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男主角被气浪掀飞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心都被震碎了。
“噢,上帝啊……”
“他不会死吧?”
附近响起了不少惊叹和担忧的声音,因为影片进入短暂的缓冲情节,琼斯稍稍回过神,“这……这是顶级动作片才有的开头吧?”
“这个导演好像很有一手……”艾伦早就忘记了爆米花和可乐,“为什么我感觉无论在哪个场景里,我自己就是影片中处境最危险的那个角色?”
“代入感,这就是代入感。”
相比同伴,琼斯明显对电影手法更有研究,“我也有相同的感觉,导演使用了大量第一视角镜头,并且用……”
“咦,反派没死!”
刚才的话还没有说完,琼斯就又转到了电影银幕上,“该不会又有什么阴谋吧?”
“闭嘴!”
艾伦嫌同伴的声音打搅了他,“影响别人看电影是很没礼貌的行为。”
万分不舍的转过头,琼斯刚想对艾伦瞪起眼睛,却听到了又一次惊天动地的爆炸,目光闪电般回到银幕上,只见一辆行驶的大巴中突然炸起火光,火光从大巴内部向外涌去,冲破层层钢铁阻碍,似乎在向着大银幕外的自己席卷而来,令人止不住的心惊胆战。
爆炸窜起的火焰几乎铺满了整个银幕,大巴的顶棚更是被炸飞到了空中,翻滚着落下,又将另一辆汽车砸成废铁,破碎的车窗玻璃如同天女散花一般,破碎飞溅……
画面很快切换回男主角的视角,琼斯这才稍稍松了口气,但胸腔内蓬勃跳动的心脏却没有任何减缓的趋势,带动着血液似乎都要沸腾了。
很明显,琼斯的身体在大量分泌肾上腺素。
作为职业观察员,邓恩竭尽全力才忍住专心观看影片的欲望,这样从开始就能把观众带向高潮,在适当缓冲之后又不断让观众嗨个不停的影片,他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看到过了。
他也很想成为身边的普通观众,只看影片,不去管其他,但他不能,他还要养家,必须完成自己的工作。
手中的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记录本上快速滑动,记录下身边观众的真实反应,其中有影片开始前的不在乎、放映后恢复安静到聚精会神的观看、为电影中的人物和情节担心惊叹等等。
他亲眼见证了观众随着影片的发展一起慌张、纠结、沸腾、感动而又欢喜。
“琼斯,我忍不住了。”
忽然,邓恩的右侧传来了带着微微颤音的话,而另一个同样颤抖的话做出了回应,“我也忍不住了。”
说话的人自然是艾伦和琼斯,因为开始时喝了比较多的可乐,他们早就感觉到了明显的尿意,却不想错过影片不容丝毫懈怠的情节,一直强忍到了现在。
“我们去厕所?”他们相视一眼,做出了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快!”
“请让让……请让让……”
因为听到了刚才的话,邓恩赶紧收回脚,夹着腿的两个年轻人迅速走过,大概是他们别扭的姿势的关系,邓恩眼睛的余光,不自觉的就跟了上去。
进入过道的两个人,似乎不想错过电影的任何一个情节,竟然面对银幕倒着走向洗手间!
“这……”
邓恩有些惊讶,从事这份职业数年,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
慢慢的收回目光,邓恩不再去管大银幕上放映的影片,借助有些晦暗的光线,目光极其郑重的从周围的观众群中一一扫过。
那些观众忘了喝可乐、忘了吃爆米花、忘了窃窃私语,他们只是抬头坐着,甚至连姿势都一动不动,他们对《生死时速》投以了最大的热情!
第十八章 免费旅游的人
试映结束后,影院中的人迅速分成了两拨,福克斯宣传部门的人带着影评人和媒体记者奔赴附近的酒店,发行部门的一些人则留在影院中,从观众手中收回反馈的调查问卷。
等影片彻底散场后,包括哈里·邓恩等观察员在内,发行部的人迅速返回世纪城的福克斯大厦,整理归纳问卷上的内容。
对于一个每天都要推出新作品的产业来说,准确把握住市场的脉动是极其重要的,而且电影行业存在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决定了电影发行公司必须收集大量数据并把分析结果运用到作品的营销中。
映前调研不只是关心观众对电影的兴趣水平,还要通过分析数据得出不同的观众群所反馈的信息,以制定针对性的宣发方案。
总之,宣发绝对不会比制作简单,往往还要复杂许多。
“罗斯曼先生……”
一间巨大的工作室中,邓恩正在向发行部主管汤森·鲍斯曼说着最新的问卷汇总,“这份问卷就很有代表性……我就像坐了一次高空电梯,乘了一次高速巴士,被劫持在高速地铁上一样,紧张刺激的感觉从头到尾就没有消失过,虽说整个故事看起来有点简单,但惊险的动作场面让我看的非常爽快,特别是其中的几场爆炸戏,我认为完全超过了《终结者2》被盛赞的爆炸场面。”
靠坐在宽敞的椅子上,汤森·罗斯曼单手摩挲着下巴,接连看过的观众好评,以及邓恩描述的有些观众为了尽量不错过片子而倒着走去上洗手间的情形,进一步加大了他对这部影片的重视。
“统计结果出来了。”
统计调查问卷的工作人员走了过来,罗斯曼微微抬头,数据不会说谎,这次试映的观众口碑,终究还是要靠数据说话。
“我们发放了265张观众问卷,收回263张。”
那名工作人员尽量用简练的话说道:“评价为A+的有205张,A的为44张,B+7张,C+以下7张……”
工作室里瞬间安静下来,这可以说是超高的观众口碑了,二十世纪福克斯明显要对《生死时速》赋予更多的信心。
与此同时,四季酒店的宴会厅里,杜克正在罗宾·格兰德的介绍下,应酬着职业影评人,尽管其中没有耳熟能详的那些,甚至百分之九十的名字都没听说过,但在该笑的时候,杜克绝对不会吝啬自己的笑容。
毕竟,他现在没有资本,《生死时速》也需要这群电影业的寄生虫摇旗呐喊。
至于这群人谈话中对《生死时速》的评价,杜克根本就不在乎,既然他们来参加这个聚会,必然会接受卢卡斯影业和二十世纪福克斯送出的礼物,那接下来他们不管是好评还是差评,都要尽量引起观众对《生死时速》的好奇。
拿钱做事是最基本的规则,不管是电影人还是影评人莫不如此。
谁都知道,影评人只是“相对”公正,而“相对”可以有多种解释。
就说这一次吧,除去来回的车旅费以及在四季酒店的住宿餐饮费用,二十世纪福克斯还根据影评人在业界的不同地位,准备了各自相应的礼物或者支票,哪怕是其中最没有知名度的,也有一份价值近五百美元的纪念品,福克斯总共为这群人开出了超过五万美元的预算。
同样,这些人写出的影评在发表前,都要传到福克斯的宣传部门审阅,如果不经福克斯同意就胡乱发表批评的声音,那会遭到福克斯的封杀,很长时间内都不会享受到福克斯极其合作伙伴旗下的电影的免票待遇。
这是影评界和电影界默认的规则,没有人会随意去打破,而且发行方也不会让他们发出那种恶心的好评,即使是抨击也可以接受,但前提是抨击的影评必须能引发观众对影片的兴趣。
比如《生死时速》,如果对方写“除了无数爆炸、打斗、追车外,影片一无是处”,那福克斯也会接受,因为主流观众就喜欢这些,影评也直接写出了影片的卖点,必然能吸引观众。
这些在好莱坞圈内根本不是秘密,从世界上第一个影评人协会——纽约影评人协会成立的三十年代起,好莱坞与影评界之间就是既合作又对立的关系,电影业需要影评人摇旗呐喊,影评人也需要趴伏在越庞大越好的电影业上吸血。
甚至,这种影评人试映场有一个专门的称谓——Junket。Whore,也就是免费旅游的娼妓的意思。
来参加《生死时速》试映的,只能说是红灯区的橱柜女郎或者高级应招,二十世纪福克斯开出的这点预算,根本吸引不了那些高级交际花回眸。
至于谁是高级交际花,自然是北美最顶尖的一批影评人,例如《时代》的理查德·克里斯,《洛杉矶时报》的肯尼斯·图兰,《好莱坞报道者》的托德·麦卡锡,以及大名鼎鼎的罗杰·艾伯特等等。
他们远比今天到场的影评人公正,但他们的公正背后同样掩藏着大量的交易,不说别人,单说罗杰·艾伯特吧,他与西斯克尔主持的《罗杰·艾伯特与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