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莱坞实际参与电影制作的人,是一个相对比较小的群体,电影人彼此都很熟悉,去看他们的简历,会发现他们在很多剧组都工作过,甚至在不同剧组的不同部门任职,所以从很多方面来看这都是个小团体。
这种在紧张环境下相互合作的能力,打造一部电影,可能会花费一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但制作完成后,人来得快,散的也快,有一种吉普赛人的感觉,挑战性很大,彼此不熟悉的人聚集在一起,制作一部电影在一起的时间可能会更长。
不管怎样,在这个世界里,任何一个人打造一样东西,都希望会有人喜欢,然后再继续打造下一个作品。
杜克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他拍摄的电影从来都不是给自己一个人或者某一小撮人看得。
正如他之前对座山雕所说,拍电影成本很高,有些电影确实只需要很少成本,但绝大部分优秀电影都需要大规模投资,才能把电影拍好,而且涉及到大量人员的参与,在美国是这样,在中国也是一样。
大概有百分之九十五的电影从业人员是没有机会走红毯,或者登上电影杂志封面的,这些人在镜头背后兢兢业业,每天都在认真工作。
电工、木工、化妆人员、卡车司机、水管工……他们都在为打造电影而努力,如果在电影结束之后多坐一会儿,就可以在片尾字幕中看到他们的名字。
把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还要认真努力的工作,需要的从来都不是艺术和理想,而是实实在在的金钱,没有足够的金钱回报,何谈出色的电影制作。
比如《肖申克的救赎》之类的影片,被很多人奉为经典,本身也确实有足够的质量保证,但用掉十几年才能产生盈利,如果知道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当年的城堡石公司一定会否决掉这个项目。
在好莱坞,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影片,电影公司肯投资制作,为的就是盈利,而且是尽可能快的产生盈利。
时间成本也是成本,还有那无法忽视的通货膨胀。
如果让好莱坞的公司现在在《汽车总动员》和《机器人瓦力》之间做选择,百分之百都会选择前者,而不是更为经典的后者。
后边,杜克也在保护月和上映日期上插了几句。
一部电影,在海外距离北美上映的日期越远,蒙受损失的可能也就会越大。
任何人的影片能出现在中国市场,当然想要在这边的七八月份的暑期档、十二月的贺岁档以及春节档期上映,次之的五一和十一假期也不错,如果好莱坞的商业巨作能在这些时间段上映,无疑会创造更高的票房收入数字。
但现在是不可能的,国产保护月禁止外来的商业大作首映,也就是原本放映的引进片可以继续放映,却不允许新的引进片在此期间上映。
当然,中影集团买断放映版权的引进片除外。
杜克肯定想让自己的影片进入这些档期,不过这都需要时间,短期内难以解决。
与座山雕的会面之后,杜克又参与了在其他几个中国大城市的宣传活动,在中国渡过第三个周末之后,搭乘公务机飞往了东京。
《变形金刚》也在中国放映了整整两个周的时间。
在第一周狂收3亿2560万RMB票房后,《变形金刚》次周的放映热度有所下滑,却依然在中国电影市场横扫一切,第二周的七天时间里,轻轻松松揽下2亿9624万RMB。
上映两周的时间,《变形金刚》已经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最高的票房纪录——6亿2184万RMB。
中影集团和中国的媒体,也悄然把这部影片的票房预期改为了10亿RMB。
就在杜克飞到东京的时候,华纳大中华区传来了最新的消息,中影集团极有可能会拿到《变形金刚》的延期放映秘钥,这意味着影片可能会在中国创造出一个恐怖的票房数字。
影片在中国火爆,在全球各地也不例外,虽然不像《黑暗骑士》那样是续集电影,但作为系列开端的《变形金刚》主题更为轻松,场面更加火爆,也更容易吸引到观众。
即便在相对成熟的北美市场,这部严重偏爆米花向的影片也不例外。
而且稍微理智点的媒体,也不会用对待冲奖影片的态度,来对待这样一部商业大作。
再加上华纳兄弟的公关,相比于乏人关注的职业影评人,各大主流媒体对这部电影的3D和特效效果,都是众口称赞。
《芝加哥论坛报》称看到《变形金刚》,就能了解1933年观众看到《金刚》时的感受;《洛杉矶时报》则认为无论观众选择3D还是普通模式,《变形金刚》带来的震惊和敬畏都值得一看,影片会给人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底特律新闻》称赞在真正的电影特效方面,《变形金刚》可以称得上无与伦比;《帝国》赞扬《变形金刚》为观众带来了巨大惊喜的体验,新技术让导演可以像沙盘推演一样拍电影……
最新一期的《时代》杂志北美版选了擎天柱作为封面人物,并且如此评论——《变形金刚》事实上是我们以前看过的影片,但大胆的制作手法又像我们从未所见,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星球大战》。
炽烈的阳光烘烤在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中,两名二十多岁的学生从棕红色的长廊间迅速穿过,朝着教室的方向快步走去,与往日的实践课不同,今天上的是一场理论课。
南加大电影学院是好莱坞最重要的后备人才基地之一,这里的学习生涯也会与近在咫尺的好莱坞紧密联系在一起。
两名学生边走边交谈,谈论的焦点就是这堂理论课要讨论和研究的人物,以及他的电影。
“约瑟夫,如果说《变形金刚》上映两周时间在北美拿下3亿1121万美元,在全球拿到6亿7000多万美元,还是一部失败的电影的话,那什么才是成功的电影?”
那个叫做约瑟夫的人耸了耸肩,反问道:“卡特,这是一部电影吗?根本就是一部依靠特效技术堆积起来的广告片!”
卡特本来还想说什么,但两人已经走到了教室,只好暂时住嘴,选了比较靠前的座位坐了下来,然后看向了前面的投影幕布,上面正是这堂理论课的主题——是什么让杜克·罗森伯格如此独特!
第六百八十六章 只能仰视的标杆
站在讲台的一侧,斯科特·方达教授指了指幕布上的标题,问道:“你们都看过他最新的影片《变形金刚》了吗?”
有的学生在应声,有的学生在点头,这里的几十个人,几乎都看过这部电影。
“说说你们的看法。”斯科特·方达随手指了指第一排座位的最右边,“从你开始好了。”
那是个黑人女生,她刚刚站起来,斯科特·方达又说道:“不要用你们的专业知识,只从你们的内心感受出发,也就是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去说。”
黑人女生犹豫了下,还是说道:“我觉得安德鲁·加菲尔德很帅。”
教室里响起一片善意的笑声。
然后更多的人站了起来。
“我觉得很过瘾,非常的刺激。”
“一般般,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视觉特效简直无可挑剔。”
“充满了噪音的劣质电影……”
这是约瑟夫的话,卡特看了他一眼,也站了起来,大声说道:“《变形金刚》将近两个小时看下来意犹未尽,丝毫不会觉得乏味。杜克·罗森伯格运用逼真的3D特效把观众带入了另一个世界,《变形金刚》让人相信科技的革新的确会让电影的观感发生改变。导演杜克·罗森伯格的野心与想象力一样强大,这并不是一部简简单单的电影,它像是一座金矿,值得影迷深挖。”
所有人都看向卡特,这明显不是他自己的观点。
卡特也立即给出了解释,“这是即时分享网站六月份转发数量超过百万次的一条影迷留言,我相信这些人比我们这一小群更具有代表性,谢谢!”
维护完心目中的偶像,卡特重新坐下。
一部影片,一个导演,不可能赢得所有人的喜欢,后面的看法仍然是有褒有贬,在这些可以归纳到学院派的人眼中,贬低还多于褒奖。
“看来很多人都不喜欢杜克·罗森伯格。”
斯科特·方达指着幕布上‘是什么让杜克·罗森伯格如此独特’那行字母说道:“你们可以不喜欢他,却不能否认他的风格,否认他的成功!实际上,他才是你们在好莱坞最应该效仿的对象。”
课堂里响起了嗡嗡的议论声,斯科特·方达双手下压,等声音散去,这才说道:“我的意思并不是让你们按照他的路走,杜克·罗森伯格的成功是无法复制的,我让你们学习的是杜克·罗森伯格对待电影的态度,以及他一系列的电影技巧。”
那些先前贬低《变形金刚》的人默不作声,他们在南加大电影学院已经待了几年了,怎么会不清楚杜克·罗森伯格的影片以及他使用的一系列技巧对好莱坞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斯科特·方达站在讲台的一侧,声音足够洪亮,“你们都知道这个事实,大众影迷喜欢他,艺术片影迷不屑于他,但在我看来,两方阵营都没有带着审慎的态度评估过他的电影。”
他看了看自己的学生,朗声说道:“如今影迷和媒体对杜克·罗森伯格持赞赏态度的人越来越多,即便是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爱他也好,恨他也罢,杜克就站在好莱坞,站在好莱坞最高的地方。”
听到这话,那些不喜欢杜克风格的学生,也感觉有点丧气,无论评论界怎么抨击对方的影片没有灵魂,没有任何艺术价值,都无法阻挡对方成为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导演。
这样的事情也让他们这些人想不明白,感到沮丧。
按下手中的遥控器,斯科特·方达切换了幻灯片,那是几幅爆炸画面的截图,“或许你们中会有人认为好莱坞拍摄商业片的人有无数,杜克·罗森伯格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那我要提醒你们一点,那些堆积如山的火爆动作场面,不管你们是喜欢还是厌恶,都是杜克·罗森伯格最为独特的存在方式。在好莱坞,能拍摄商业电影的导演少说有好几百,但杜克·罗森伯格只此一家!”
学生都在看着自己的导师,不明白他为什么对于一位商业片导演这般推崇。
“任何一个导演都有他的可取之处,哪怕那个人是乌维·鲍尔!”
这个名字引得不少学生笑了出来,乌维·鲍尔简直就是烂片的代名词,制作的《死亡之屋》《吸血莱恩》《地牢围攻》简直被无数人抨击和吐槽。
斯科特·方达继续说道:“在电影行业,杜克·罗森伯格绝对是一位勇先锋,从不畏惧尝试新的镜头表现方式,他的风格一目了然,他的运镜,构图和剪辑,都是劲爆的、动感的、独特的。即使那些繁多的动作场景和复杂的元素会让我们的试听麻木,但他的风格确实是独特的,看他的片子,也许只需要几秒钟,你就能意识到‘哦,这是杜克·罗森伯格的电影’。”
他竖起右手食指,对着学生们摇了摇,“全世界都做到这点的导演没有几个!”
“我不知道你们清不清楚一点,杜克·罗森伯格对现代好莱坞电影镜头视效语言的影响极其深远。”
斯科特·方达指了指投影幕上的几张截图,接连发问,“杜克式的动作片以快速凌厉的剪辑而闻名,相比其他导演,比如执导《谍影重重》系列的保罗·格林格拉斯,他特殊在哪里?连环追车和大爆炸在好莱坞电影中也绝非原创,为什么偏偏杜克·罗森伯格如此成功?以至于影迷和好莱坞各大制片厂对他趋之如骛?”
听到导师的问题,前排一个棕发男孩举起了手,但斯科特·方达教授没有让学生回答的意思,反而自己给出了答案。
“我跟杰瑞·布鲁克斯海默、乔治·卢卡斯、查尔斯·罗文、凯瑟琳·肯尼迪、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都就此做过交流,他们的看法基本一致。”
再次提高声音,斯科特·方达说出了他总结出的答案,“他们都认为杜克·罗森伯格非常了解电影市场的需求,知道观众喜欢什么。他有种超级强大的直觉,似乎天生就知道需要什么才能制作出一部观众喜欢的电影,并把这些元素以极致的形式呈现出来。”
卡特看着导师,不自觉的在点头,他去观影时,总是胸有成竹的以为什么都见识过了,杜克的制作还是会让他大吃一惊。
“我在二十八岁的时候,曾经参加了《勇闯夺命岛》的首映式。”斯科特·方达回忆道:“如果说看之前我就对杜克·罗森伯格的这部影片十分期待,那看望后我认为它简直可以达到十一分。这就是他的电影,他永远会让观众觉得这张电影票买值了。”
“他是操控组合电影元素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