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但是那时我还以为原版三部曲只不过是前传三部曲的电视衍生品,我那时一点也不知道原来那些才是原版电影。我就是喜欢这样的太空剧——纯粹的善良战胜邪恶。”
同样的道理,英国的媒体都将问题集中在了他们的英伦玫瑰的身上。
来自《泰晤士报》的记者率先问道:“黛西,能谈谈获得角色的试镜吗?”
“作为一个事业刚起步的女演员,我试镜时的表现通常都挺不错。可是竞争《星球大战》与其他电影不同,我真的太紧张了,我参加了多次试镜,每次都可以有机会展现你上回没展现出来的才能,也可以体会你上回没体会出来的感觉。”
虽然是个新人,但黛西·雷德利表现的落落大方,“我认为自己在某几轮试镜中表现很糟糕。我在第一次试镜结束后哭了出来,我边往回走边痛哭流涕,因为我以为自己完全搞砸了。只是在最后一次试镜结束后,我才觉得自己做的很好,我离开后径直走回家,吃了一整包饼干。我坐在沙发上说,‘我想我已经尽力了’。”
而那些来自拉丁国家的媒体,主要的采访对象是奥斯卡·伊萨克。
一位来自巴西的媒体记者问道:“能谈谈你参与《星球大战》以及跟罗森伯格导演合作的感受吗?”
“这简直就是儿时的梦想成真了!简直是难以置信,还如此欢乐,能加入《星球大战》实在是太令人激动了。”
就像是他的话一样,奥斯卡·伊萨克显得相当激动,“罗森伯格导演太棒了,他绝对是我合作过的导演中最友好最富有激情的那一个。他非常聪明,反应特别快,并且还很乐观,也正是这股劲头推动着整个项目的一切。”
然而,与三位新主演相比,更多的媒体还是将目光集中在了哈里森·福特的身上,而且剧组对他的宣传包装也更为重视,他饰演的韩·索罗也早就成为了一个流行符号。
重点宣传哈里森·福特,也符合剧组的利益需求。
将明星符号化,充分利用明星的商业价值,是好莱坞获取收益及确保利润的重要手段。因此,怎样更好的贩卖明星的“符号”意义,与好莱坞的发展紧密相连。
广义的“明星”(Celebrity)是一个不可靠的词,因为几乎所有在银幕中出现的人都能被贴上“明星”的标签,在好莱坞的业内术语中,指代明星的词汇其实是“人才”(Talent)。使用“人才”这样的词并非是用来表示明星具有天赋,而是如中文的“人才”一样,是商业价值的分类标签。
在电影制作的集体劳动中,明星人才是创造性劳动力的一部分,他们在银幕上运用自己的身体和声音来表现角色,在电影的制作生产中起到了非常特别的符号作用。
所有的电影明星都是电影演员,但并非所有电影演员都是明星,演员和明星之间最大的区别,或者说决定明星等级最主要的因素,是“名字”的流通价值。
一部电影可以有成千上百的演员,但是只有少数的几个“名字”可以当成卖点——当然,这些“名字”基本上都是作为主角的“明星”,在定义好莱坞明星时,经济价值始终居于中心地位,明星群体代表的是卖座演员中的高级精英。
好莱坞演员的等级结构在各种场合体现的非常明显,如在电影宣传海报上,明星的名字会出现在电影标题的附近,相当醒目。
以这种方式突出某些演员,是最明显的符号化特质,代表着“明星”是用来产生销售的“名字”,这个“名字”的传播价值使得“明星”成为一个可以辨认的价值符号和流通货币。
在预测利润时,一个明星的票房号召力不仅可以被计算、预估,还可以用于电影市场中的交易流通。
好莱坞通常这样来定义票房号召力——不管项目中其他因素如何,仅凭演员或导演个人的名字,能够为电影吸引到的融资和票房的比例。
好莱坞明星制的等级划分,完全是基于票房号召力,也就是商业能力,而不是演技。
可以说,近三十年来,好莱坞明星的等级,与演技或者艺术贡献基本不存在直接关系。
拿杜克以前的公爵工作室和现在的卢卡斯影业来说,通常会对好莱坞明星进行这样的划分。
超A级巨星,他们能够保证预售,以及相当规模的首映票房。
A级明星,他们不会自动引发疯狂的追捧,但只要导演和预算合适,电影类型与此明星过去的作品一致,他们对制片方来说就是有把握的赌注。
优质二线明星,是宣称与一线明星有差不多影响力的演员,事实上商业价值并不稳定,会受预算和合作明星等因素的影响。
二线明星,有时候可以吸引发行公司的注意,但是电影的其他要素相对来说更加重要,比如剧本的完成度,预算的高低。
三线明星,仅靠他们的名字几乎不能对市场有任何影响,然而如果有合适的合作演员、导演和预算,他们偶尔也可以促进局部市场的票房。
与此同时,在明星的阵营中还有一些较为特殊的人群。
有些演员不属于一线明星,但是通过重复参演某类商业成功的电影,他们会成为类型明星,一般而言,类型明星的主要舞台是在“邪典片”和“喜剧片”上。
另外,还有一些演员出现在不属于流行市场的电影中,打断了电影角色和类型一贯的连续性。
他们一次次挑战着与先前截然不同的角色,他们被称作“演技派”。
但是,他们毕竟不是好莱坞明星的“主流”,就像丹尼尔·戴·刘易斯等人一样,本身并不具备多少票房号召力,好莱坞主流电影圈对这些演技派也不是太感冒。
明星作为符号化的一种形象,对于电影产业可谓有着特殊的意义,即便是杜克这一层级的导演、制片人和投资商,也从来不会忽视巨星可能带来的号召力。
电影作为商品最显著的特性就是其“独特性”,会有相似的部分,但是不会有哪两部电影是完全一样的。
但这样的特性对于消费者和生产者来说,却是个障碍。
大部分电影交易,来自于消费者愿意花钱去看未知的内容,消费者“想要看”的心态,恰恰是取决于电影中那些不被完全了解的部分。
在人们看到电影之前,消费者无法确定自己要为之付钱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与此同时,生产者也无法完全确定消费者会喜欢什么。
好莱坞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可能整个电影行业中最重要的事实就是没人知道任何事情。”为了应对这种“对称的无知”,只有依赖电影之间的相似性或连贯性。
类型片、系列片是一种应对方式,而更广泛的方法则是采用明星。
明星在电影商业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不确定与确定,差异性与连贯性,独特性与熟悉性之间提供了维持平衡的方式。
因此,明星必须是拥有独特的优势,以熟悉的实体存在,某个明星的参演,会使人想起来他在电影中出现过的,一系列熟悉的已知意义,这种已知可以让观众更好的理解,新上映的电影中那些未知的部分,比如“金·凯瑞或者本·斯蒂勒主演的喜剧电影”,或者“茱莉亚·罗伯茨出演的爱情电影”。
好莱坞的制片商们把把明星描述成“某种个性的垄断”,指的是明星的显著个性,给电影工业提供了产品差异和产品质量的保障。
不过,明星并不是直接的商品,走入任何一家影院都不可能买到某位明星。
第九百零九章 生与死的考验
曾经的杜克生活在太平洋对岸时,看过不少隔岸观火的关于好莱坞的文章,这些文章总是将好莱坞明星形容成随便扔点饵料就能肆意玩弄的玩物,或者是这边旧时代地位极其低下的戏子,或许上个世界三四十年代乃至所谓的好莱坞黄金时代,确实有这种情况,但好莱坞商业化发展到今天,如同被高薪聘用的企业管理者对一家公司的作用一样,谁也无法忽明星在规模产值足有数千亿美元的这个行业中的地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好莱坞明星与商人一样,都是一群追逐名利的人没错,但如果认为随便扔些角色或者剧本,好莱坞的巨星们就会脱掉裤子或者裙子,让其他人为所欲为,只能说太天真了。
明星在好莱坞绝对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像杜克这种无利不起早的投资商,肯为哈里森·福特开出2000万美元的片酬,足以证明他们的地位和价值。
毫不夸张的说,就像香奈儿和范思哲一样,明星的名字代表的是一个响亮的品牌,而且好莱坞明星和他们背后的团队,没有几个是真正的蠢货,建立响亮的品牌之后,还会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推广。
在这个庞大的产业中,明星的品牌在重复强调之中被建立,但是品牌化也仅仅只发挥了明星作为商业符号的价值,在品牌化之后更为重要的则是在于进行品牌的拓展。
当已经建立的品牌被应用于另外的产品类别时,“品牌拓展”就出现了。
类似的是,当好莱坞明星离开使他们成名的那类角色或者功能活动时,也就是在做明星品牌的拓展,这种拓展有几种形式,可以大致分为创新价值的拓展,和业务价值的拓展两类。
创新价值的拓展指的是明星的熟悉形象在其他创造性工作中进行延展,当明星的新角色意在超越其银幕上的熟悉形象,从而成功开辟“戏路”时,创新价值的拓展就出现了。
比如《变相怪杰》、《阿呆和阿瓜》等一系列爆笑喜剧迅速奠定了金·凯瑞的喜剧演员身份,但是在此后《楚门的世界》和《电影人生》中,他开始转向更加直接的戏剧角色,这些电影把金·凯瑞转向了不同的“产品类别”。
只是事实证明金·凯瑞向演技派的转变是一条错误的道路,这次转变直接导致他从一线巨星的行列中跌落,并且再也没有重新回归的机会。
所以,有些明星采取更为稳妥的方式,通过其他的关联职业的拓展进入创造力领域,一大批“演而优则导”的“明星导演”就是鲜活的例子。
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本·阿弗莱克,在明星演员生涯摇摇欲坠的时候,他及时跨入导演行业,从而拯救了自己。
好莱坞明星业务价值的拓展基本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前面所说的职业拓展的另一种实现形式,比如演员们组建自己的独立制片公司,超越了表演从而进入制片管理行业,比如乔治·克鲁尼的《总统杀局》、《盟军夺宝队》。
另一种形式则是电影明星制的高度商业化,当电影明星的资产净值被用于促进电影之外的其他产品销售时,简而言之,就是由明星代言某种商品时,便是实现了业务价值的拓展。
通过将明星的特性品牌化和进行品牌拓展,好莱坞的明星业最高效的利用了明星的符号价值,并将其拓展到电影之外的商业世界。
好莱坞明星品牌是一种媒介,用来帮助公众建立对于电影的认知。
通过明星品牌化身份的棱镜,电影在市场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条条杠杠中被定位。因此,明星品牌必须呈现出特殊的意义,使其具有明显的符号化特征从而产生商业价值。
好莱坞明星的商业规则正是旨在于此,经济价值一直居于中心地位,明星群体代表的是卖座演员中的高级精英,也可以说是这个高度商业化社会中的精英。
新闻发布会进行到最后,杜克再次成为媒体围攻的焦点。
来自《洛杉矶时报》的一位记者问道:“你在其他地方说过,这部电影将传递强大的精神力量。影片拍摄期间,你是否有感受到原力的存在?”
感受到原力的存在?那当然不可能。
不过,杜克说出的还是最有利于宣传的回答,“有一天哈里森福·特被道具门砸伤了,砸到了他的左腿,这当然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故,你会很害怕,结果可能会很糟糕,但他幸运得熬过一劫,上帝保佑,我们都觉得很幸运。”
“哈里森康复后,我觉得全体摄制组和卡司都成了一个大家庭,因为我们经历了如此可怕的事情,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
虽然剧组的主演之间算不上陌生和敌视,但也不像杜克说的这般友善,其实除去工作,演员之间极少有其他方面的交流,然而这些情况杜克是不会对媒体提及的,“特别是在哈里森回来后,每个人都被注入一种能量和热情,感觉光明与黑暗更加的分明,让我们更加强大,我一直很喜欢原力,喜欢它的非宗教精神,我觉得我们都能感受到一种连接彼此的力量,可以说那就是一种原力。”
这种话不但对影片的宣传有利,媒体和公众也乐于看到。
至于真实的好莱坞剧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