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师1879-第2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整个礼堂中,只剩下了约翰一个人的声音。
  对于任何一位外科医师来说,约翰的话都说到他们心坎里去了。从许久以前开始,内科学就是欧洲最古老的学问之一,但是外科学的发展则大相径庭。最开始的时候,外科医师和理发师是合二为一的,后来则渐渐独立了出来,直到这个世纪的下半叶许多医学院才开始有了外科这门课程,有了外科医师这个称呼。
  粗鲁曾是他们的代言词,穿着肮脏的围裙、举着斧头和长锯则是他们一贯的形象。
  虽然这些年因为麻醉、消毒等技术的进步,外科医师们已经逐渐有了一定的地位,但是如果和内科医师们相比的话还是相差较远。因此对于在座的许多人来说,约翰的话很容易就能得到他们的认同,因为只有外科学真正成为了一门科学,那么才有可能追上内科医师,不再成为他们眼中的“野蛮人”!
  “所以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就是操作要标准!”
  正中心的讲台上,约翰·亨特拉尔先生侃侃而谈:“病人们为什么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我认为不应该随意的去决定,而是必须有一定的指证,也就是说如果外科医师决定为病人做某项手术,则对方的症状必须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不能轻易动刀……”
  “想要让外科成为真正的科学,我们必须要严格注意自己的形象!在我看来,穿着围裙、西服,甚至赤膊上阵做手术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而且为了尽可能保证手术台上的无菌状态,我们还应该待上帽子、口罩和手套,穿上隔离衣,并且保证它们在每一次使用后都能得到严格的消毒……”
  “……手术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规范所有的操作,比如说皮肤消毒的范围、手法以及手术的铺巾操作等等,或许大家会觉得这样很麻烦,也会增加我们手术的成本,但是我们的研究已经证明,这样做的话可以大幅度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还有一些细节,我们终究也是要规范起来的,比如说持刀的手法,比如说切开皮肤和组织的步骤,再比如说最后缝合打结的方式等等。或许对大家来说,这些细节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必要,但是……先生们,用不了几年我就会向大家证明,它们的作用肯定超出了你们的预想,并且极为重要……”
  ……
  接下来足足半个小时的时间,约翰都在强调着标准操作的重要作用。
  标准这个词,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其实是相当陌生的,别说在刚刚发展起来的现代医学领域,就是在其中工业领域中也很少出现。所以约翰在台上讲的口沫横飞,但是台下人们的反应却不出他的意料之外,大多数都是一脸的不以为然。
  当然,也有极少数人隐隐若有所思。
  对于此约翰也不失望,他知道想要说服这些人要么就是拿出详实的证据,要么就是拥有着让他们不敢反驳的威望,而这两点暂时来说约翰都还没有具备。就像他刚刚说的外科医师“武装”一样,到现在算上美国,总共也没有几家医院外科或者开业的外科医师们愿意穿上笨重的隔离衣,尤其是在盛夏季节,口罩这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避之不及。
  夏天光着膀子上手术台的,依然是屡见不鲜。
  因此约翰并不是很着急,他需要时间去收集大量的临床数据,来证明他理论的正确性。像今天的演讲如果能引起一小部分外科医师的注意,进而让他们尝试自己的理论,那就是莫大的胜利——对于这个时代,你不能要求太高了……
  “先生们,在今天演讲的最后,请允许我介绍一个最新的研究成果!”
  当时钟的指针指向了十一点半的时候,约翰终于说完了自己对这个时代外科的看法,抛出了最后的大杀器:“就是关于外科伤口的处理原则!”
  “嗡……”
  听到这里的时候,台下小范围内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
  一个多月前,在德国的那次会议让亨特拉尔名声大噪,但是大家的主要目光都集中在了x线和抗毒素血清上面,只有极少数的外科医师才认真关注了这项所谓的伤口处理原则。不过这次来了伦敦之后,约翰的那本《亨氏外科学》又被赠送出去了好多本,不少人都看到了。
  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质疑声当然很多。
  不过台上的约翰当然不会在意,提起精神大声道:“先生们,经过我长时间的摸索和试验,找到了一个可以有效预防伤口后续感染的方法……”
  在伦敦大学的小礼堂中,约翰详细的公开了伤口处理的原则。
  认真来说,外科伤口的处理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相当繁复的过程,只不过对于19世纪末的医学知识来说,未来的那些标准明显是不适用的——太过复杂了一些。比如说注射破伤风毒素等等处理措施,这个时代根本就不可能。所以经过仔细的考虑之后,约翰把那些步骤进行了大幅度的精简。
  说白了,就是清创、冲洗和缝合!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
  未来哪怕一个从未接触过医学的普通人,也知道受了伤之后一定要清除伤口中的脏东西,如果伤口的时间比较久的话,还要去掉已经腐烂或者失去活力的肌肉组织,然后消毒、缝合。但是在19世纪的时候,既然外科医师们已经意识到了需要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但是没有人认为处理伤口的时候还要彻底的清理,除了异物之外还要清除那些已经失去活力的组织!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步骤,让无数人为之丧生。
  或许在平常的时候因为发生概率比较低,人们还看不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但是一旦到了某些特殊的时间段,比如说战争发生的时候,外科清创术的重要性就彻底体现出来了。受伤的军人们伤口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会导致感染并发率极高,而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一旦发生了感染……
  纯粹用酒精等消毒什么的,肯定是有用的,但是是不是像很多穿越小说中写的那样,在古代就能制出精确浓度的医用酒精,并且在战场上大发神威,救回无数的伤病,约翰·亨特拉尔先生就要持保留意见了。
  一是要清除异物和失去活力的组织,二是要反复大量的冲洗!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答案,要知道如何判断肌肉组织是否失去活力本身就不简单,对于这个时代的外科医师有相当的难度,而约翰要做的就是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让伦敦的外科医师们形成一个粗糙的概念……
  ……
  约翰离开伦敦大学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了。而经过了和数十人的交流之后,约翰早已经筋疲力尽,脸上爬满了疲惫之色。
  在送别约翰上马车的时候,李斯特稍稍犹豫了一下,然后才开口问道:“约翰,你觉得……外科医师可以追上内科医师的地位吗?”
  “当然!”
  毫不犹豫的,约翰用力点了点头。
  想想后世金眼科、银外科的说法,想想医学院最优秀的毕业生大多数希望选择外科而不是内科,想想美国住院医师Match的时候外科难度远大于内科等现象,约翰毫不怀疑这个世界一样会走上这条道路。不是说外科医师就一定要强过内科医师,两者只是不同的岗位而已,但是外科医师的地位必然能够追上,这是毫无疑问的!
  而且这个时间点,肯定不会太远了。
  怀念着自己上辈子身为外科医师的风光,约翰认真的冲着李斯特沉声道:“先生,我可以像您保证,用不了太久,外科医师就能摆脱人们传统的看法,迎来外科的新时代了……”


第一章 中国厨师
  “呜……”
  邮轮上偶尔响起的汽笛声,让安娜从一种昏昏欲睡的状态中惊醒了过来,站起来慌乱的四下张望着,如同一个受惊小兔子一样。
  “小姐,您有什么需要吗?”
  看到安娜站起身,一个高个子的东方人立刻上前几步恭敬的问候道。
  东方人大约六英尺高。
  “哦,不需要,谢谢。”
  随口回了对方一句,安娜这才有些惊魂未定的重新坐回到了椅子上。
  虽然已经在海上航行了好多天,但是女孩儿还没有适应这种颠簸的生活,几乎每天都处在一种昏昏沉沉的状态之中。而更可怕的是,安娜的女仆比她更为不堪,自从上了船之后除了吐就是躺在床上呻吟,根本就不可能随身服侍她。而少了贴心人的伺候,安娜就更加的难受了。因此从第二天开始,她对大海的渴望就烟消云散,此时只想尽快的抵达美洲大陆,结束这噩梦般的旅程……
  回了一下神之后,安娜皱了皱眉头问道:“苏,我父母和亨特拉尔先生还没有来吗?”
  “是的,小姐。”
  那个东方人苏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布里斯特先生昨天喝酒喝得有点儿多,夫人和他今天中午可能不会来餐厅用餐了,至于说亨特拉尔先生,他会在中午十二点整来餐厅,现在……唔,还差一刻钟左右。”
  “嗯,好吧。”
  嘟了嘟嘴,安娜有些无趣的靠在了椅背上。
  今天上午约翰有些东西要写,安娜待在房间觉得有些闷,就出来在甲板上到处转转。没想到逛了一会儿就觉得海上风太大,所以打算带着仆人苏来到餐厅喝点儿东西,没想到很快就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静等了片刻之后安娜突然有些口渴,皱了皱开口道:“苏,帮我拿一杯清水吧。”
  “是,小姐。”
  点了点头,东方人苏立刻快步走向了邮轮餐厅的服务台。
  听着苏那轻快的脚步迅速远去,安娜忍不住暗暗点了点头。虽说没有女仆那么的贴心,但是这个叫苏力的新仆人确实很勤快,而且非常的有眼力,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打消了不少安娜对他的坏印象。
  苏力,是这个东方人的名字。
  直到现在,安娜还清清楚楚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苏力时的情景,这个比她还高一些的清国人拖着一条长辫子,身上穿着一身破旧的古怪衣服,浑身上下都隐隐散发着一种非常古怪的味道——安娜非常讨厌的味道……
  这个苏力,是布里斯特先生介绍给约翰的。
  早在几个月之前,约翰就请自己的岳父帮忙寻找一个可靠的中国厨师,但是因为这个时代德国和中国并没有太多的直接交流,德国几乎没有中国人逗留,所以布里斯特先生只好拜托自己在伦敦的朋友帮忙,寻找手艺好同时人品又不错的中国厨师。
  全欧洲范围内,也就是伦敦的中国人才多一些了。
  这当然也和英国的国际地位有关,至少对于这个时代的大清国来说,英国的影响力无疑是最大的。而自从鸦片战争之后,不少中国人便开始在英国人的轮船上工作,然后陆陆续续来到伦敦的Limehouse地区停留了下来。在这个华人聚集区中,大部分华人都以航海和洗衣为生,这也是未来几十年伦敦华人的主要谋生手段。
  今年还不到三十岁的苏力,就是几年前来到伦敦的。
  按照布里斯特先生的说法,这个苏力是清国厨师世家出身,因为得罪了老家的权贵才迫不得已到船上当水手——在这个时代,水手可不是什么好职业。只不过来到了英国之后,他不愿意再去海上漂泊,所以留在了Limehouse地区。
  苏力在厨艺上的本事,是在几年前被发现的。
  罗伯特·赫德,这个担任了大清海关税务司半个世纪之久的英国人,在几年前把中国餐馆带到了一个健康展览上,试图让英国人接受中餐这种新生事物。利用自己职务的便利,赫德从中国找来了大批厨师参与“中国餐馆”的展示。该展览最终极为受欢迎,并向成千上万的伦敦人和游客提供了首次尝试中餐的机会。
  当然,这种尝试在这个时代是徒劳的。
  中餐的做法与英国人饮食习惯大相径庭,很难得到认可,英国人也很难放下身段去接受“野蛮人”们的饮食。一直要等到二十年后,伦敦才有了第一家真正意义的中餐馆出现,至于说全面兴起则要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那时候英国男人伤亡众多,女人也纷纷走上工作岗位,没有时间做饭的他们才开始慢慢青睐最为便宜的中餐。之后又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中餐才被认可进入高端饮食的行业……
  好吧,习惯性扯远了。
  赫德组织展览的是中餐,不过实际上站在前台的却是法国大厨,来自中国的厨师们都隐在幕后。但是就是在那次展览中,苏力的厨艺得到了认可。只不过可惜的是,展览过后他就又失去了自己的工作,只能缩在Limehouse的一家小馆子里,给贫穷的华人水手和洗衣匠们做饭。
  布里斯特先生委托的朋友,正好找到了他。
  十几天前的伦敦,这个苏力跟着刚刚抵达的布里斯特先生一起,来到了约翰的面前。然后就听约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