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位专家轻轻摇头道:“这件东西有点问题啊。”
“不可能!”李文兴急了,忍不住大声道:“麻烦各位看看清楚,这器型、花色、胎质和款识,完全没有问题啊!”
“问题就出在款识上。”那位专家轻轻地把大碗放在桌上道:“你不妨自己来看看。”
李文兴连忙过来查看大碗底部的款识,这一看还发现了问题。原来色彩鲜艳、十分规整的款识似乎变得黯淡许多,而且字迹也变得有些模糊了。和李文兴刚把青花大碗买下时相比,款识确实有非常明显的变化。
“这……这不可能!”李文兴根本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一面喃喃自语一面伸手去摸碗底的款识。
然而李文兴这一摸问题就更大了,那款识居然就像是用水彩笔画上去的一样,被他手指轻轻一碰就掉颜色了。
李文兴轻轻地擦了几下,居然就把碗底的款识给完全擦掉了。而在原来的款识下面,居然还有一个淡青色的款。李文兴连忙凑近仔细查看,终于看清楚了款上的小子:微波炉专用。
“啊……”这一刻李文兴完全崩溃,放下大碗一屁股坐到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那几位专家也看了碗底的款识,面面相觑的他们全都流露出惊骇之色。
这只元青花大碗从各方面看来,几乎都是无懈可击。要不是最后在款识上出了纰漏,他们肯定会认定这是一只真货。
而且从其他几个方面的造假水平来看,造假者并不是做不出完美的款识,只是故意留了这么一个漏洞而已。至于他的目的是为了坑李文兴,还是完全出于自己的喜好,那就不得而知了。
这让几位专家在心里暗暗警惕,今后鉴定瓷器一定要更加小心才行。同时他们也忍不住在心中暗叹,眼下居然出了一位水平如此之高的伪造者,以后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被骗得血本无归了。
其实这几位专家未免也有些杞人忧天了。虽然江平有本事伪造出天衣无缝的瓷器,但他并没有大规模制造的打算。是事实上要不是李文兴三番两次地想要从江平身上捞好处,他也不会用这种办法来反击。
至于青花大碗底部的款识,也是江平故意留下的破绽。如果没有这个破绽,李文兴就能把这件东西当真品卖掉,这可不是江平愿意见到的事。
在做青花大碗底部的款识时,江平用上了前世掌握的技术。只要款识碰到他专门调制的药水,就会在十二小时之后发生分解,变得模糊不清最终完全消失。
至于那个“微波炉专用”的款,则是江平受前世听过的一个段子的启发,出于恶作剧的心理故意加上去的。
李文兴只是因为眼红江平赚了钱,就想不择手段地从他这里捞好处。所以江平也决定好好恶心这家伙一把,也算是给这家伙一点教训。
事实也正是如此,当李文兴看到青花大碗底部那个“微波炉专用”的款,整个人立刻就崩溃的,哭得那叫一个伤心。
此时李文兴心里清楚,自己这次算是被人坑惨了。而且古玩这一行,向来讲究个钱货两讫之后再无瓜葛。只要交易完成了,无论你觉得是赚了还是亏了,都不可能再反悔了。而李文兴为了买下这只碗可以说已经倾家荡产,难怪他会如此伤心。
就在李文兴万念俱焚的同时,江平把五万块的报酬给了吴德州。说起来这次和江平合作,吴德州赚了近四十万,足以让他心满意足了。
不过即便如此,吴德州还是有些不满意,收好钱后试探着问江平:“江先生,你现在总该告诉我,昨天为什么要我那样做了吧?”
江平对吴德州神秘地一笑:“你在这个圈子里已经混了那么长时间,相信用不了几天就能听到风声了。对了,我好意提醒你一下,这次我们几乎让李文兴倾家荡产,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看……”
没等江平把话说完,吴德州已经笑道:“我懂你的意思,早就已经安排好了。我已经把老房子卖了,打算先到外地待个一年半载的再说!”
第213章 赵国权升官
没想到这个积年老骗子居然如此干脆,连老房子都卖掉了,江平也感到有些意外。不过知道吴德州打算去外地避个一年半载的,江平也放心许多。只要吴德州这边不出事,他就少很多的麻烦。
至于刚到手的那家店面,江平也打算先放阵子再说。等李文兴彻底消停了,再考虑要拿店面来做什么。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经是十一月了。依照江平前世的记忆,赵国权的工作调动应该就在最近几天了。在赵国权落魄之时,江平和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肯定能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江平的估计没有错,就在他设下圈套计算了李文兴,从他这里弄到不少好处的同时,赵国权终于迎来了自己在仕途上的转折点。
这件事说起来还确实很有戏剧性。赵国权要调动工作的事,对外一直都是严格保密的。除了少数几个人之外,区政府里根本没人知道这件事。
就在调动工作的当天上午,赵国权还在区党史办公室上班。办公室的主任史承宇还和以往一样,喜欢有事没事地找他的麻烦。
对史承宇这个科级干部来说,能随心所欲地批评以前是区主要干部的赵国权,已经成了他工作中最重要的乐趣。特别是赵国权从来不会因为这事和史承宇叫板,更是让他的自我感觉好到爆棚。
和平时一样,史承宇抓住一个微不足道的理由,就开始借题发挥地找赵国权的麻烦。总之就是说赵国权对工作不认真负责,没有责任心等等,丝毫不给他面子,以此树立自己的权威,同时获得一点近乎变态的快感。
偏偏赵国权是个很讲原则的人,虽然明知道史承宇是故意找自己的麻烦,但只要是涉及工作上的事,而且那么他说得只有那么一点点道理,赵国权就肯定不会出言反驳。
赵国权这么做,当然不是因为他胆小,不敢对史承宇奋起反抗。不过是考虑到要和同事特别是上级和睦相处,不愿意把事情闹大而已。当然,赵国权根本懒得和这种小人计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老赵啊,不是我说你,你怎么这样呢……”和往常一样,史承宇满脸沉痛地批评赵国权,好像他真犯了什么原则性的大错似的。
而其实只是赵国权离开办公室时没有关灯,史承宇就以“不注重勤俭节约”为理由,找机会说他一顿。
史承宇的话还没说完,两个中年人就走进了党史办公室。前一个人史承宇认识,是区组织部的部长王新光。看王新光对另一个人客气的态度,就知道那人的职务地位绝对不低于他。
组织部的领导很少会到党史办公室这样的小衙门里来,史承宇连忙丢下赵国权迎上前道:“王部长好,欢迎环保。”
“史主任。”王新光冲史承宇点点头就算打过招呼,然后给他介绍另外一个男子:“这位是市组织部的副部长贾万腾同志,今天是特意来找办公室的赵国权同志的。”
贾万腾板着一张扑克脸,冷冷地问史承宇:“史主任,赵国权同志在么?”
没想到对方是来找赵国权的,史承宇先是一愣,然后指着就在旁边的赵国权道:“他就是。”
面对赵国权时贾万腾的态度完全不同,他立刻上前和赵国权握手,很是亲热地笑道:“赵国权同志,我是市组织部的贾万腾。组织上给你安排了新工作,派我来向区里宣布,请跟我走吧。”
赵国权对此早就心里有数,没有露出丝毫意外之色,只是对贾万腾轻轻点头道:“多谢组织对我的信任,请等我几分钟,我去收拾一下东西。”
“应该的,请便。”贾万腾对赵国权非常客气,对他的要求可以说是有求必应。
赵国权也不磨蹭,很快就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在向王新光以及史承宇打过招呼后,就和贾万腾说说笑笑地离开了。
“王部长请留步!”好不容易回过神的史承宇趁机喊住王新光,惊疑不定地小声问道:“怎么会是市组织部的同志来安排赵国权的工作?他调动到什么地方去了?”
王新光也对史承宇平时对赵国权的态度略有所闻,此时面带怜悯地看着他道:“赵国权同志将接替刘超同志的工作,这么重要的人事调动,当然要由市组织部的同志来宣布了!”
“接替刘……刘区长的工作?!”史承宇大惊失色道:“赵国权要当副区长了?这不可能!”
王新光瞥了史承宇一眼冷冷道:“这是组织上的安排,你有什么意见么?”
“不,不敢,没有!”史承宇用尽最后力气说出这么一句来,瘫坐到椅子上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这一年多以来,史承宇可没少为难赵国权。本以为赵国权这辈子都没机会翻身了,所以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也没有丝毫心理负担。
然而眼下赵国权居然咸鱼翻身,从党史办跳过那么多级直接当上了副区长。这可着实把史承宇吓破了胆,生怕赵国权会找自己的麻烦,从此一直在惶惶不安的状态艰难度日。
其实赵国权根本没就没有要针对史承宇的打算。对他来说史承宇只是个欺软怕硬的卑鄙小人,根本就不值一提。如果赵国权连这种小人物的麻烦都要找,那他的格局未免也太低了一些。
对担任副区长的赵国权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实实在在地区里的居民做点实事。至于其他的个人得失,他还真的没怎么想过。
就在赵国权信心十足地踏上新的工作岗位,摩拳擦掌地打算大显身手的同时,江平却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
打电话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江平在重生后没多久,卖了一套清代古籍善本给他的孙文海。
在当时江平还给孙文海出了个主意,建议他开办一家古籍博物馆,好让更多的人可以领略到古代书籍的魅力。
当时孙文海对江平这个建议大加赞赏,连带着对他这个年轻人也十分看重,还破例和江平交换了联系方式。
不过后来江平遇到了不少事情,再加上也没有找到不错的古籍,也就没有再和孙文海联系了。
没想到孙文海会主动联系自己,江平在向对方打过招呼后,也不禁好奇地问:“孙先生,您怎么知道我的手机号码的?”
“我打电话到你家里去,你家人告诉我的。”孙文海乐呵呵地道:“不过我可是冒充了你的大学教授,才问到你的手机号码的。至于为什么要急着找你,就得有你自己向家里人解释啦,呵呵!”
没想到在前世被称为“书痴”的孙文海,居然还有这么风趣的一面,江平也忍不住笑道:“孙先生你放心,已经有不止一位教授打电话找我了,我家人肯定已经习惯了。”
“哈哈,那就好。”孙文海的心情很好,才说了几句话就已经大笑两次了。
江平当然也听出来了,于是笑呵呵地问:“孙先生的心情很好啊,是不是有什么喜事?”
“确实如此,我就是为这个打电话给你的。”孙文海对江平道:“多亏了你的启发,我决定开办一家古籍博物馆。经过这几个月的筹备,博物馆会在本周末正式开馆。我办了个小小的仪式,想请你也来参加,就是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呢?”
其实江平对各种古物都是很有兴趣的,否则他前世也不会选择做一个古董大盗和伪造者。孙文海开设的这家古籍博物馆,今后在苏市乃至整个华东地区都非常有名,江平觉得能亲眼见证博物馆开张,也是自己的荣幸。
所以江平没有多作考虑,很快就干脆地答应:“这可是文化界的一件大事,能参加是我的荣幸,多谢您的邀请!”
听得出来江平是真心想要参加开馆仪式,孙文海对这个年轻人的印象更好了。毕竟眼下对传统文化如此重视的年轻人,那可真的是不多了。而且开设博物馆的主意本来就是江平出的,这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于是孙文海也很高兴地道:“那真是太好了,我这就给你寄请柬,你把地址给我吧。”
江平想了想,还是决定让孙文海把请柬寄到浣花巷的住处。如今他在那里的时间最多,收信也最方便。
孙文海认真地记下江平的地址,两人又聊了几句后才挂电话。虽然在江平本人看来,这个电话没有任何特特之处。但如果熟悉孙文海的人知道了,肯定会大吃一惊。
要知道孙文海性格孤僻,为人更是孤傲得可以。即便是请人参加博物馆的开幕仪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直接把请柬寄给对方就算行了。
而孙文海不仅亲自打电话邀请江平,询问他的通信地址,更是表示会亲自寄请柬给他,这可是绝无仅有的事。说明孙文海对江平非常重视,已经把他当成了知己好友。
不过虽然江平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