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法达成了最煽情的效果。”
“总的来说,《聚焦》这部影片,镜头冷静克制,剪辑干净利落,情节抓人,情感抓心。相信所有看过结尾的观众们都会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在看似平和的影像下面,导演墨菲·斯坦顿却赋予了影片足以震撼灵魂的力量!”
媒体的各种褒奖就像是不要钱一样拼命往《聚焦》和墨菲的头上扔,似乎这部影片是今年以来最好的好莱坞电影。
一方面,墨菲和影片的影响力巨大,本身也堪称是杰作;另一方面,这也是媒体去年揭露天主教丑闻的某种延续。
当然,痛打落水狗的事,大部分人还是比较喜欢干的。
点映首日过后,烂番茄网站上收集到了关于《聚焦》的五十五篇影评,好评率百分之九十七,平均得分8。8分;权威媒体综合评价MetaCritic收录45家媒体打分,平均分高达8。6分!
如果仅仅是媒体和影评人好评也就算了,但影片的影迷口碑同样炸裂。
CinemaScore影院观众现场打分“A+”,IMDB收录6876用户评分,《聚焦》平均得分9。1分。
像是IMDB之类的影迷网站和社交平台的普通影迷用户,关于《聚焦》的好评更是层出不穷。
“聚焦性侵事件本身,却不是影片《聚焦》所要表现的重点,因为这样很容易陷入负能量过载和贩卖话题的噱头,墨菲将大部分笔墨放在揭露丑闻的过程中,最难得是本片没有刻意‘聚焦’造神。而每一个角色都饱满又真实,让观众感同身受也忍不住自我审视,可能越是大银幕,越是前排,就越能感受到表演和剧作的魅力,这也是在小银幕前所不具备的震撼力度,最后字幕打出的大片名单相当震撼,所以片尾字幕放完,全场一片寂静,过了许久居然全场掌声也是够新鲜!”
虽然影片因为题材的关系,不可能像《黑暗之城》那样备受普通影迷的喜爱,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给《聚焦》打出了十分的满分!
“在多伦多看完《聚焦》后,今天又看了两次,每次走出电影院时都觉得很感动。一方面为新闻人对真相不留余力的追求和在真相面前的自我克制精神而感动,另一方面因看到权势庇护下的丑恶终将暴露人间所带来的振奋而感动。”
现今这个互联网时代,虽然职业影评人依然存在,还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但各种社交平台,也为一些有着专业素养的影迷,提供了发表自身看法的渠道。
“导演墨菲·斯坦顿没有卖弄性的在电影中布置悬念或制造噱头,也没有利用这桩丑闻中受害者们任何的伤疤和隐私来吸引关注度,相反,充满自信又低调简速的叙事手法,凌厉无缝、一气呵成的高超剪辑为这部电影赢得尊重和独具能量;以接近纪实文学的清晰骨干携带起整个故事累累脉络,掌控好了多名人物表演之间的平衡,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和微妙联系,一步步带领观众,不知疲倦地走向终点。”
“这部影片节奏紧张严密,叙事冷静完整,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墨菲·斯坦顿这次崇尚讲故事的简洁高效,却依然成功的把对每个人物的细描、情绪上的捕捉安置进了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台词中,展现了使用电影语言和镜头暗示的最高把握。”
还有人将自己的目光对准了影片所反应的整个事件。
“信仰本质上其实并非对一个神、一种教义的崇拜,而是对人和世界的相信;信任我们能克服自身的局限,能够超越私欲,可以拯救自我与他人。引用电影中天主教会内部精神病理专家、证人之一理查德·赛普的话:教会由人建立,它终将随时间流逝;而我的信仰将永留心中。”
无论在观众的眼中,《聚焦》达不到《黑暗之城》的高度,但口碑也非常好,这样的口碑对于一部影片的点映上座来说,足够了。
在这个十一月份的第二个周末,经过周末三天的点映,《聚焦》从北美影院当中拿到了赶到70万多美元的点映票房,单馆票房达到7万美元!
这样的电影成绩和点映口碑,给了二十世纪福克斯巨大的信心,他们决定稍稍改变策略,从下个周末开始,大规模扩大《聚焦》的放映影院,而且迅速与北美院线联盟就此达成了协议。
北美的院线公司也乐于放映墨菲的影片,过往的无数事实证明,墨菲的影片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盈利。
墨菲除了配合二十世纪福克斯和CAA的宣传公关外,也一直在密切关注影片的各种最新数据,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比尔·罗西斯在新的一周刚刚开始后,就带来了一个有些意外的消息。
第760章 教宗下台
“公司欧洲分部那边传来了确切的消息……”
波浪庄园的客厅里面,比尔·罗西斯接过盖尔·加朵递上的咖啡,对墨菲继续说道,“教宗本笃十六世已经确认要退休了。”
“噢?”墨菲来了兴趣,“具体什么时候?”
比尔·罗西斯放下咖啡杯,说道,“最晚不会超过这周三晚上,梵蒂冈教廷就会召集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这一消息。”
盖尔·加朵又给墨菲倒了一杯咖啡,放到他面前的小茶几上,问比尔·罗西斯,“接任教宗的人是谁?”
“红衣枢机大主教方济各。”比尔·罗西斯说道。
墨菲挠了挠头,显然不知道红衣枢机大主教方济各是谁。
“他啊。”盖尔·加朵显然听说过这个名字,为墨菲解释道,“阿根廷人,以前天主教阿根廷总教区的大主教。”
“还有……”比尔·罗西斯又补充道,“如果说本笃十六世是梵蒂冈教廷保守派的代表的话,方济各可以说是开放派的首领人物。”
这些盖尔·加朵并不清楚,听比尔·罗西斯这么一说,不禁皱眉,“难道教会要在这方面做出改革?”
“就算改革,也极其有限。”墨菲不赞同盖尔·加朵的说法,“坐在教宗的位置上面,必然要维护整个教廷的利益。”
比尔·罗西斯点了点头,“这话没错。”
就像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轮值主席一样,不管内部情况如何,对外首先要维护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利益,否则这个位置根本坐不稳。
在墨菲的猜想中,从某些方面来说,天主教教廷与国家政治其实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比如民众总是希望能代表他们声音的政治领袖上台,但每一个上台的政客首先维护的都是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然后才是其他……
所以,无论新任的教宗是谁,都不会真正改变天主教目前的形势。
这种从内部推动的改革,往往比外部力量推动的改革更难。
比尔·罗西斯端起咖啡杯喝了一口咖啡,又说道,“据说方济各与本笃十六世的理念有着很大的分歧,他在天主教的丑闻方面认为教廷应该以更加严厉的措施,来纠正内部所出现的问题。”
“这么说来他还是比本笃十六世开明一点。”盖尔·加朵说道。
墨菲接话道,“越是遮遮掩掩,越是不让人说,越是限制言论,其实越是心虚的表现。”
曾经他生活的地方,有句古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或许强大的权力可以一时压制对自己不利的言论,乃至让很多人为之妥协,不得不遵从他们的意志行事,但当这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把他们所维护的一切炸的四分五裂。
从去年开始爆发出的天主教的各种丑闻可谓轰轰烈烈,墨菲和二十世纪福克斯实际上只是开了一个头,后面媒体和公众的疯狂跟进,其实就是过往很多年里对天主教不满能量的一次集体大爆发。
这疯狂的爆发,直接导致现任教宗下台。
随后的几天里,墨菲除了继续忙于《聚焦》的宣传公关,特地抽出时间来,关注了一下梵蒂冈教廷那边的变化。
如同他想的一样,梵蒂冈教廷在很大程度上,跟一个国家的政治权利更迭有不少相似之处。
很多欧洲媒体突然间爆出,教宗本笃十六世的哥哥拉辛格,在1960年所领导的合唱团发生过严重的儿童性侵事件,他知情不报犯嫌疑包庇,虽然拉辛格已否认,但这些性侵丑闻案也再度重创天主教的形象。
除此之外,拉辛格后来负责的维也纳少年合唱团也爆发性侵丑闻,有两名已成年的前合唱团成员指控,在1985年到1987年期间,曾经被迫在合唱团管理人员面前清洗下体……
只要有些政治嗅觉的人都能觉察出,这一切直指教宗本笃十六世本人。
很快,梵蒂冈方面就召集了新闻发布会,宣布本笃十六世因为身体原因决定退休,教廷将会在现有的红衣枢机大主教当中,选出合适的接任者。
这一消息瞬间震动了整个西方世界。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本笃十六世由于身体原因退休只是个借口,最近十个月来爆发出的一系列关于天主教的丑闻,恐怕才是真正的原因。
甚至,例如英国《太阳报》这样的八卦小报,已经急不可待的在头版头条上炒作类似“本笃十六世被墨菲·斯坦顿和好莱坞电影赶下台”的夸张新闻了。
对于这种炒作,墨菲一概不予理会,反而梵蒂冈方面传来的消息,让他颇感兴趣。
虽然梵蒂冈教廷还没有正式公布,但根据CAA掌握的情况,方济各接任新一任教宗已然成为定局,这位相比于他的前任,看起来似乎更加适合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
对于教廷最近因为《聚焦》受到的各种责难,梵蒂冈方面已经开始了危机公关。
教廷的新任发言人在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称,讲述天主教性侵丑闻的《聚焦》,忠实地描绘天主教如何在面对“残酷真相”时试图捍卫自身立场,但并非那么反天主教。
紧接着,很多欧洲主流媒体上,出现了一些洗地的文章。
《罗马观察报》评论:“性侵者不一定都披着神职人员衣服,恋童癖不一定出自于发下守贞禁欲的誓言。但现在清楚的是,天主教中有太多人关心自己在教会的形象,更胜于这种行径的严重性。”
《意大利新闻报》认为:“身为上帝的代理人,无论是谁利用职权虐待无辜者,都无法以这些理由合理化这个极为严重的罪过:这在片中已经清楚表达。”
他们还辩称:“《聚焦》这部电影的描述功力本身就具有说服力,这不是一部反天主教电影。”
随后,方济各不出所料的成为了梵蒂冈教廷新任教宗。
他在自己的就职典礼上声称,“公众依旧信任天主教与教宗,我正持续推动天主教发起改革行动”。
方济各宣布在教廷成立道德审查委员会,对于参与猥亵儿童的任何牧师,都会给予严惩……
看到方济各成为新任教宗之后,墨菲就不怎么关注天主教方面的信息了,更不会傻乎乎的再与天主教打嘴仗,《聚焦》已经伴随着无数人的关注上映了,根本没有必要再去做一些画蛇添足之类的举动了。
至于小报炒作的他和他的电影让本笃十六世黯然下台,也就那些头脑简单的人才会相信,这些不过是给了教会内部不同于本笃十六世的那些人发难的机会而已,虽然不知道方济各背后代表了多大的力量,但墨菲很清楚,如果没有这股力量的话,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就足够背起这口黑锅。
像天主教这样强大的堡垒,也只有内部力量才能攻破。
按照CAA和比尔·罗西斯的猜测,方济各选择这个时间段发动,多少也与《聚焦》有关,抢在《聚焦》扩大放映规模之前,自身摆出一个较低的姿态,未尝不是一种不错的公关。
不过,这对《聚焦》本身也有利。
毕竟,从表面上看,这部影片直接影响到了教宗更迭的层面……
一部上映中的电影,有足够的话题度,又有良好的口碑,还有各种广泛传播名气的途径,再加上过硬的导演品牌效应,扩大放映规模后,会取得怎样的票房成绩,其实并不难猜。
二十世纪福克斯和卡拉·费斯根据当前的社会形势,及时调整了《聚焦》的发行策略,在第二个周末,就将这部影片的北美放映影院数从10家扩大到了1800多家。
短短一周的时间内,从联系院线到准备拷贝,二十世纪福克斯将所有的工作做得近乎完美,充分显示出了好莱坞六大公司的超强实力。
《聚焦》的表现也没有让墨菲和二十世纪福克斯失望。
这部影片的题材和类型确实不符合市场主流的欣赏口味,但有关天主教的丑闻在北美已经震荡了十个月的时间,造就了无数关心的人群,为《聚焦》创造了好的不能再好的市场环境。
只要稍稍了解电影市场的人都知道,社会环境形势对于一部电影的影响有多大。
扩大放映后的第一天,也就是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