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九八一年-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中午一家子匆匆忙忙吃完午饭,黄瀚就跟着黄道舟、张芳芬上街。
    小丫头也想跟着,黄道舟不肯,道:“大人们去办正事,小孩子不许跟路,听话,乖乖的在家里等着,我们一会儿就回来。”
    “哥哥也是小孩子,他为什么跟着?”
    黄瀚道:“小颦乖,跟姐姐在家好好看书别乱跑,书桌抽屉里还有我昨天刚刚拿回家的几本新小人书呢,你想不想看?”
    “新小人书?哥哥骗人,家里的小人书我都看过几遍了,哪有新小人书?”
    “信不信由你!”
    “我去看看!”
    没有小孩子不喜欢看连环画,小颦立刻跑进东房间里去翻书桌抽屉了。
    黄道舟骑自行车,黄瀚不得不忍着屁股疼坐在自行车大杠上,张芳芬坐在后座,只花了五分钟就来到目的地。
    时间早着呢,刚刚十二点。
    黄瀚终于看到了西大街那几间准备买下的房子。
    这是当下三水县最常见的建筑,小楼砖、小瓦、砖木结构,窗户很小,墙特别厚,接近五十公分。
    三间正屋北面临街,中间一间房是那一种用一块块木板凑成的板壁墙,最中间有“门窝子”,两扇小门跟板壁的木板差不多宽。
    以前这房子或许也是个商店,把中间那些好随时拆卸的木板拿掉就是个宽敞的门面。
    房子东边是个酱货店,隶属于商业公司下面的三水县酱醋厂下属单位“酱业商店”,也是三间房,同样的结构。
    黄瀚之所以能够断定那几个门面房是“酱业商店”的房子,是因为后世家里有个亲戚在“酱业商店”上班。
    “酱业商店”在三水县城区有十家店面,一半拥有产权,一半是承租房产公司的房子拥有使用权。
    这种承租方式也是中国特色,房产公司能够收到一点点房租,但是没有权力收回房子,拆迁获得的赔偿大部分归拥有使用权的单位或者个人。
    这就跟此时住公房的人家相同,政府拆迁的时候,拥有产权的房产公司或者其他单位拿到的拆迁款肯定不超过总数的两成,八成归承租公房的人家。
    如果是租赁私房,不好意思,拆迁基本上跟承租者没有半毛钱关系。
    因此能够要到公房真是太划算,只管住着,修修补补用不着自己操心,修理费公家出,熬到拆迁还能够讹一大笔钱。
    为什么用“讹”这个字?
    那是因为房改的时候,整个三水县的公房都半卖半送给私人,但是许多私人不愿意拿出万儿八千块买下拥有使用权的公房。
    到了拆迁的时候算算账,自己住着的公房如果产权属于自己家,能够赔偿十万、八万。
    因此这些人家立刻反悔,哭着喊着缴纳万儿八千块买下房子。
    然每一个这样做的人家都成功了。
    为什么?不满足这些人就是制造钉子户。
    为了城市的发展大计,也为了老百姓能够安居,政府当然不能与民争利。
    当然,那时的地皮基本上用不着不花钱,那些房子政府也没投入多少成本,也是受益方。
    三水县九十年代末开始大拆迁,没几年“酱业商店”倒闭,几十个下岗职工为了自身利益,围绕着十个门店的产权归属打官司,足打了四五年,黄瀚当然记忆深刻。
    黄道舟想买下的房子西边是个三米多宽的巷子,隔着巷子的临街房子不是门面,而是一个大院子的后墙,大门在南面。
    这应该是某个单位的地方,只不过没有挂牌子,暂时不知道是哪个单位。
    房子的前面也就是南面有几个大院子,想来应该是解放前大户人家的祖产,现在妥妥的是大杂院,住了不少人家。
    独门独院的人家也比较多,有些是公房,私房比例应该超过八成,房子的结构跟黄瀚家想买的房子大同小异,只不过不临街。
    沿着西边这条路往南走不多远拐弯向西再走一二百米,就是实验中学的后门,也就是北大门。
    实验中学的大门在南面,那里才是正门。
    怪不得西大街没有临街的朝南房子卖,原来那一排的房子如今都是公家的,只不过产权隶属的单位不同罢了。
    黄瀚真的很兴奋,撒着欢儿绕着房子周围跑了两圈,这地方他当然熟悉,后世他买的门面房距离这里也不过五六百米而已。
    只可惜那里不是步行街,五六间房才能抵得上步行街上的一间。
    在市中心卖门面房那是二零零六年的事了,那时整个三水县老城区的房子除了刻意保护的几栋基本上拆光了。
    黄瀚这个三水县本街人,而且就是住在附近的,此时居然找不准自己后来拥有门面房的具体位置。
    张芳芬也特别高兴,同样绕着房子走了两圈细看。
    她道:“其实我一眼就相中了这独门独院的房子,只是太贵了,没胆子借钱来买下!”
    黄瀚走过来牵着张芳芬的手安慰道:“妈妈,放心吧,借的钱只要是在城区中心地段买了房子,永远不愁偿还能力。”
    “呵呵,我早就想通了,钱压在房子上,永远都是钱,又不是胡吃海塞浪费了,有什么不放心的。”
    ……
    ……
    ……
    ……
    ……
    过往的君子请留下推荐票,月票,谢谢大家!

第一百二十七章:妙不可言
    心情不同,瞧什么都觉得顺眼。
    母子二人一边说话一边乐一边东张西望,乐在其中,根本不管正午的太阳在炙烤。
    他俩从东边的一条巷子又绕到了街上,这条巷子的街对面就是电影院的西院墙,也就是黄瀚这两个月卖茶叶蛋的老地方。
    在电影院对面这条长长的巷子里黄瀚瞧见了叫做“甘泉池”的澡堂子。
    澡堂子门口比较宽敞,已经停了几十辆自行车,每一辆自行车的车把手前都夹着一个号码牌。
    有个老汉在收钱看管自行车,好像是一辆车收一分钱。
    一般情况下,骑自行车来洗澡的还就真不敢省寄存自行车的一二分钱。
    因为这个时间段,发案率最高的就是盗窃自行车。
    还有一个原因,看车人见你不给钱,他不敢偷车,但是有可能把你的车藏起来。
    这时一辆永久牌二八型自行车不仅仅需要工业券,还要花费一百八十七块几毛钱。
    是家里举足轻重的大家当之一,忽然间发现自行车不见了,真能把人吓死!
    此时的生活节奏很慢,看车老汉光着膀子摇着蒲扇坐在凳子上喝水,嘴里还哼哼唧唧,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
    浴室门口有一个榨甘蔗汁的中年人,此时当然没有榨汁机,而是用一个如同板凳的东西,一头有铜板,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小孔。
    浴室敞开的窗户传出特有的“嗡嗡……”声,不时还有人吆喝“卖冰糖葫芦”……
    这一切,让黄瀚觉得倍感亲切。
    后世的他就不喜欢在家里洗澡,而是喜欢泡堂子,甚至于在澡堂休息区码字,有时候一个下午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
    码字码累了下到池子里泡一泡,出二十块钱让人做个足底按摩,或者揉揉肩膀按摩颈椎,真的倍儿爽。
    书友们别误会,这种堂子是很大众的那一种,一点点也不涉黄。
    男子浴区不可能有任何异性,连浴室里的老板娘都进不去,当然不可能有色情交易。
    “甘泉池”是当下三水县最好、最大的澡堂子。
    跟后世浴室都是私人经营截然不同,此时没有一家私人的浴室。
    “甘泉池”隶属于饮服公司,上级单位是商业局,生意好得很,跑堂的都拽得跟二五八万似的。
    单位发洗澡票是这个时代特色之一,只要是单位都发,多少不同罢了,黄道舟每个月能够拿到八张澡票。
    也是因为洗澡是社会主义职工的福利,穷得如黄道舟这样的家庭也舍得去澡堂子洗澡。
    只不过八一年之前的洗澡记忆太不堪,对于黄瀚来说根本不是享受而是遭罪。
    那时因为有洗澡票的人家很多,而街上的澡堂子只有三四家,每天每一家澡堂子都爆满,有时候等半个把小时都找不着座位。
    浴室里跑堂的大多数是饮服公司的正式工,他们哪有服务意识?不仅仅呼来喝去根本没拿顾客当回事,还帮着熟人、关系户插队、抢位置。
    所以澡堂子里没有哪天不吵架,小时候的黄瀚经常看见几个光溜溜的人跳着脚骂娘,那玩意儿直晃荡……
    好不容易有了位置脱了衣服下池子,却发现池子里都是人,只能伸胳膊用毛巾沾水洗澡,往往这时水都变白了,看上去像牛奶。
    这明明就是污水呀!可是老澡客却乐呵呵道:“这水洗澡可养人呢!”
    黄瀚有时真的搞不懂,那时候的人怎么会如此无知!
    那水明明就是肥皂水、尿、鼻涕、人身上污垢的混合液,“养人”从何说起?
    此时黄瀚心里在想,如果西大街的房子到手了,到了冬天自己完全可以吃完午饭就跑去“甘泉池”洗澡。
    三水县的澡堂子都是十二点开门,那时门口挂一个写着“开汤”的木牌子。
    人家一开门,黄瀚就去洗澡,那水肯定很清澈。
    其实人家澡堂子已经实话实说了,他们挂出的牌子就是“开汤”。
    言下之意洗澡水是“汤”,既然是“汤”就该有料,有尿、鼻涕、污垢理所当然,瞧上去像牛奶有什么稀奇?
    哈哈……
    张芳芬牵着黄瀚的手又转到了看上的房子南面,黄瀚发现也转回来的黄道舟从上衣口袋里掏出钢卷尺。
    他立刻跑上前拍马屁道:“爸爸英明。”
    然后帮着拉钢卷尺,这个只有两米长的钢卷尺是煤球长的公物。
    黄道舟因为要核算厂里的木料、量瓦工新砌院墙的高度,这个工具必不可少,用旧了、生锈了可以以旧换新。
    经过测量,房子临街的总长度不连“滴水”十一米三十公分,再量南北距离,房子连院子的宽度九米五十公分,同样是不连“滴水”。
    “滴水”是个什么意思呢?
    可以理解为自己家的房子,下雨天屋顶流到地面的水不应该滴到邻居的地皮上,因此私房的外面一圈其实应该是房主的地皮。
    然拆迁时没人承认,都是量墙体,屋檐下的地盘肯定不算做建筑面积。
    黄道舟算了算,房子加院子占地面积超过一百平方米,三间一厨的建筑面积接近六十平方米。
    三个人在屋前屋后转悠,还用钢卷尺丈量,早就惊动了主人,他们见黄道舟这么认真,知道有戏,没有上前打搅。
    这户人家也姓黄,祖上也是小业主,成分不好,想卖了房子去省城买两间房子,以后就在那里生活。
    因为他的两个女儿都嫁到省城,她俩都是中专毕业,干着国家分配的工作,工资、福利都不错。
    他们原本有个儿子,是家里的大小,不知是什么原因在十年前死了。
    黄家老两口退休了,由于下放劳动了十几年,落下了一身病,太需要人照顾。
    后世去省城两个多小时足够了,现在的交通及其不方便,运气不好要坐一整天公共汽车。
    两个女儿都要上班,这时又没有执行双休日,根本没办法来三水县照顾父母。
    她俩在省城也帮父母看好了两间房子,虽然只有不足三十五平米,但是完全够老两口居住,早跟人家谈好了价钱,也是九百块。
    黄瀚默默地听着老两口讲卖房子的原因,听到此处觉得妙不可言。
    老两口卖了三水县临街的房子后立刻在省城买住房,而且是离新街口不远的地方。
    黄瀚知道,那里妥妥的是省城中心地段,如果有可能,黄瀚都想买下来。
    这老两口只要不把买到手的房子过早的卖掉,以后这房子拆迁,完全可以换到一套二环内的两居室。
    省城的房子贵着呢,虽然比不上北上广深,也是二线城市中的排头兵,跟杭城的价钱差不离。
    ……
    ……
    ……
    ……
    ……
    过往的君子请留下推荐票,月票,谢谢大家!

第一百二十八章:老家俬
    一刻钟后,扯了一些闲话的老两口跟黄道舟一家三口坐在堂屋里条凳上友好协商。
    黄家老两口堂屋里的结构和摆设在三水县很常见。
    一个“家长柜”,上面有马头座钟、香炉、烛台、一对梅瓶和一个年轻人的遗像,看看画像上年轻人的相貌,应该是黄老的儿子。
    一张有了年月的大方桌,四张“条櫈”,两把太师椅。
    堂屋跟东、西两个房间都是用板壁隔开,屋子里的摆设不多简简单单,给人比较宽敞的感觉。
    黄道舟快人快语,表明了态度要买下这房子,而且承诺一次性付清现钱,要求人家让一些价。
    老两口不肯让价,也坦诚相待,告诉黄道舟。
    虽然他们手里攒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