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玩之先声夺人-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表现,主要原因之一是八大现存的各种山水作品大多是比较小幅的,且一般以局部山水的题材出现。这显然与他明朝遗老的特殊心态有关,在他的认识里,目之所及,不过残山剩水、枯枝败叶,而这显然也是他后来一度遁入空门的直接原因之一。
    八大山人的山水画非常稀有,已经让赵琦颇为惊喜,更让他振奋的是,这幅画还是设色山水画。
    根据前人研究论证,人们普遍的认识是,八大的山水画以水墨为主,设色作品多是偶一为之。
    这其实也跟他的出身直接相关。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和所受特别的教育与影响,明亡后,八大山人自认为不过是寄居在别人的江山里,尽管实际上这江山还是以前的江山,但在他眼里却已不是自己们的江山、早已失却了颜色,他不可能有那种热情用自己的艺术去为一副完全不相干的江山作写照。
    又是稀有的山水画,又是设色作品,如果可以肯定画作确实是八大山人的作品,那它的经济价值就不是釉里红大碗可比的了。

第一百五十一章 出发
    赵琦心中的喜悦无以言表,整个人都处在兴奋之中,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片刻后,他平复了情绪,觉得自己还不能高兴的太早,毕竟他还不知道这幅画到底是不是八大山人的作品。
    不过,他并不想现在就请人鉴定这幅画,准备先去参加了凌宏才的婚礼,避一下风头再说,否则要是被白乐宝知道了,多少是这个麻烦。
    他又把画作仔细打量了几遍,这才收了起来,接着把破碎的釉里红大碗拿了出来。
    赵琦看着大碗,轻轻叹了一口气,感到非常可惜,历经数百年的时光,流传到现在,却因为意外碎裂,想想都觉得愧对制作者和之前的保存者。
    “一定要把它完美修复才行!”赵琦暗自下定了决心。
    说起来,他对瓷器的修复也有些了解,前世他托了家里人的关系,跟着一位老师傅学习修复瓷器了一段时间,但那位老师傅身体不好,才刚刚教会他一些基础,就突发脑溢血去世了,从而也导致他在这门技术上半途而废。
    凭着他现在过目不忘的能力,以及惊人的视力,他觉得自己如果再去跟着那位老师傅学习,肯定可以马上学会,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个念头在脑海中一闪既逝,主要是那位老师傅的性格,和赵琦有些合不来,比较死板不说,而且如果他去跟着学了瓷器修补,就会一直在他耳边念叨,让他一定要把这门手艺发扬光大。
    他现在肯定不可能凭瓷器修补吃饭,到时肯定只能作为副业,老人肯定会发脾气,老人本来身体就不好,别因为他把身体气垮了,少活了几年,那就是他的罪过了。
    反正自己已经会一些基础了,再托关系找一位老师,学习一段时间,接下来就是熟能生巧的事情了吧。
    对了,修复瓷器的步骤是什么?不要记不起来吧。
    赵琦努力回忆着前世的记忆,过了片刻,他眼睛一亮。
    修复瓷器前,首先要清洗,会用到一些特制的药水,对皮肤有腐蚀,需要格外小心,然后是打样,根据器物的形状用硅胶做出缺失部位的样子,自己的釉里红大碗完算完整,这步比较简单。
    其次就是判断器物的年代和用料,用器物相同或者最相近的原料来拉坯,重新制作缺失部分。接下来烧制,需要对其进行鉴定,看是何种性质的窑烧制出来的,再用同种工艺相同的温度烧制。
    之后是最重要的打磨工序,打磨时非常考验人,粉尘飞溅,影响视线和呼吸,而且精度要求很高,如果多磨了01毫米也要重补,所谓“七分打磨,三分上釉和画画”,这是前世老人经常说起的话。
    打磨后需要调色,上釉,然后是画画,将缺失的画面补全,最后是上外釉……
    别看只有短短这么几段话,真正修复一件瓷器,那是一件相当繁琐,也是相当耗费精力的工作,不过只要能够修复的完美,收益也非常高。
    赵琦记得前世看到过一个新闻,只能卖三十万的破损瓷器,经过修复后,可能能卖出三千万的价格,那么,修复师便可以拿走一半,这还是熟人的缘故。
    当然,这是商业修复,个中猫腻并不少,比如三十万破损瓷器怎么卖到三千万,明白的人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比如“以假乱真”等等。
    言归正传,既然还能记得修复瓷器的过程,赵琦就有信心花少量的时间,把这门手艺学精,不过这件事情还是需要等他从彭城回来之后再说。
    翌日上午,赵琦把昨天得自白乐宝那边的两件瓷器送去盛宇,他准备把这两件瓷器拍卖掉,顺带希望公司先付给他八十万。
    最近只花钱,不入账,他手头也有些捉襟见肘了。如果遇到好东西,钱不够只能干瞪眼,由此错过了可遇不可求的机会,一辈子都会后悔。
    赵琦提前跟彭大胡子讲好了,彭大胡子对此也非常欢迎,通知财务给赵琦转账。
    办好了这件事情,赵琦便开着汽车出发前往彭城。他如果没有记错,那边很可能有漏可捡,所以自己开车比较方便。
    车子经过五六个小时的行驶,终于快到目的地了,期间,赵琦在高速服务区吃了午饭,休息了片刻,不然要不了这么长时间。
    下了高速,车辆又行驶了一段时间,驶上了一条柏油路,路面比较狭窄,比较典型的乡村公路。路边排水渠旁边长满了柳树,傍晚轻风徐徐,纤细的柳枝轻轻摆动,别有一番风景。
    在这样的小路上,赵琦不敢刚太快,生怕旁边突然窜出一辆车或者一个人来,好在驶入这条路,离凌宏才家就不远了。
    估计最多还有几分钟的路程,凌宏才先打了个电话给赵琦,问他现在在哪里了,得知他马上就要到了,便表示在路口迎接他。
    汽车又行驶了一会,赵琦便看到凌宏才的身影。
    虽说当初在宿舍里,两人平时没多少交流,但几年不见,同学情谊又涌上心头,两人都非常高兴。
    凌宏才家的房子是靠马路的第二排,一栋一院的三层小楼,除了看起来新一些,跟左邻右舍到没有什么区别,像是统一规划过似的。
    当然,现在整座小楼都透着喜气,院子内外一些人在准备着食材,为明天的婚礼做准备。
    下了车,赵琦便上前跟凌宏才拥抱了一下,笑着说:“老凌,几年不见,体格壮了不少啊!”
    凌宏才以前在学校,经常外出打工,又要学习,吃的还不好,看起来又黑又瘦,现在和以前相比,人胖了,皮肤也白了一些,判若两人。
    “我这算是心宽体胖吧。”凌宏才笑呵呵地说:“你和以前到没什么变化,还是同样的帅气。”
    “帅又不能当饭吃。”赵琦呵呵一笑:“对了,明天新娘要去哪里接?”
    凌宏才说:“不远,离我家不到十里地,正好你开了车过来,到时帮我带几位亲戚吧。”
    “一句话的事情。”赵琦笑道,和以前相比,凌宏才开朗了许多,要是以前,他可能都拉不下脸来说这样的话,不过,有道是本性难以,他这么说,就表示没把赵琦当外人。
    正在这时,一位大妈从屋里走了出来,笑呵呵地说:“宏才,这就是你的同学吧,先进屋吧。”
    “对对对,咱们进屋再说。”
    “等我拿下东西。”
    赵琦从车上拿下来一只锦盒,跟着凌宏才他们进了屋。
    把锦盒放在桌上,赵琦说:“这是我送给你的新婚礼物。”
    凌宏才打开盒子,发现里面是一对玉器,连忙说:“这也太贵重了吧。”
    赵琦说:“朋友那买的,用的是比较常见的玉料,没花多少钱,雕的是鸳鸯、羊和灵芝,寓意为百年好合,吉祥安康。”
    “谢谢……”

第一百五十二章 琐事
    凌宏才从小到大的经历,让他对朋友之间的金钱来往多少有些忌讳,当初也跟赵琦说过,他结婚的时候,送些小礼物就行。赵琦送的新婚礼物,即有寓意,摆出来又有格调,他觉得非常满意。
    凌宏才让母亲把礼物送到他的房间,之后跟赵琦闲聊。
    两个人各自讲了一些最近这几年的遭遇,由于和学校里相比,他俩都能说会道了一些,交流起来,比起学校那会,反而还更开心一些。
    聊了一会之后,赵琦提起了一个问题,说是想要找一位名叫彭景同的后人,此人是清末民初时期,来彭城落户的,那个村子姓彭的比较多。
    凌宏才低头想了一会,又把父亲叫过来,向他打听。
    凌父想了想,说道:“如果是彭姓比较多的,离这里十多里地,有个叫彭家坳的村子,那里的人差不多都姓彭,还有个村子叫”
    凌父说了好几个地名,赵琦一一记了下来,准备等参加完凌宏才的婚礼,去打听一下。
    凌宏才说:“我有个同学是彭家坳的,我打电话问一下,有没有这个人。”
    “太感谢了。”赵琦笑着说。
    赵琦之所以要找这个人,是从当初在京城得到的那本野史中找到的线索,不过,那段字语义不详,只说是彭景同落户于彭城周边地区,需要花不少经历去找。
    只可惜,前世寻找的过程并没有透露出来,否则他就简单多了。
    凌宏才又说:“不过,想要彭城找一个清末民初时期的人,或者是他的后人,可不太容易。再加上战乱,还有自然灾害等等,比起大海捞针容易不到哪去。”
    赵琦点了点头:“我也知道,并没有打算一下子就找到。”
    他之所以觉得能对找到人,主要还是前世的结果给了他信心,对方和他得到的信息是一样的,没道理他就倒霉,找不到人吧。
    凌宏才说:“我认识一个人,他是专门给人打听消息的,有点类似私家侦探,要不我帮你联系一下?”
    赵琦说:“这件事情我也不急,你把他的联系方式给我就行,等我实在找不到人,再联系他。”
    凌宏才点了点头,之后把此人的联系方式以短信的形式,发给了赵琦。
    这时,凌母喊大家吃饭。
    凌宏才带着赵琦来到院中,院子里摆了好几桌,除了亲戚,还有帮忙的邻里。
    赵琦和凌宏才一家坐一张桌子,还有几位亲戚。
    坐在赵琦斜对面的,是凌宏才的表哥,他起身给大家倒酒,得知赵琦是凌宏才的同学,硬是给赵琦满上了一杯,赵琦推都推不掉。
    彭城人喝酒不喜欢用小酒杯,多用大玻璃杯,一杯可盛三两多。他们认为小杯太小气,好像不想让人多喝似的,也认为小杯不过瘾,颇有梁山好汉的风度,“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凌父讲了几句开场白,然后带头喝酒。开喝之后,各喝各的,在当地叫喝“门前盅”,各人自扫门前雪。
    如果是小杯,一次要喝一杯,共喝三杯。这叫“酒过三巡”。如果是大杯,可以分三次喝完。喝时可以吃凉菜,边喝边吃。但互不碰杯,只在转盘上用杯底碰一碰,名曰“过电”。
    三杯酒下肚,就开始由主人依照客人身份的“分量”,带头敬酒,之后再独自敬酒
    听了凌宏才的介绍,赵琦暗自乍舌,他以前到是听说过,彭城这边的人酒桌上的规矩不少,却没想到还有这些讲究。
    好在明天凌宏才结婚,今天大家都只是点道为止,但就算这样,赵琦还是喝的有些迷离了,早早挂起了免战牌。
    吃饱喝足,赵琦去厅堂坐着,休息片刻,喝点茶醒醒酒,顺便思考着自己将来的发展,以及一些琐事。
    正在这个时候,他听到有人扯着嗓门边说边走进屋里,他转头一看,却是个一身酒气,有些醉眼朦胧的青年,凌宏才有些无奈地跟在他旁边。
    青年看到赵琦,就奔着他走了过来,扯着大舌头说道:“朋友,你是宏才的同学吧?”
    见凌宏才向自己使眼色,赵琦微微一笑:“这位大哥,不知道你有什么事啊?”
    青年拍着胸口说:“我是宏才的堂哥,你说咱们要不要喝一杯?”
    赵琦知道喝醉的人,最好还是要顺着来,便笑着说:“是要喝一杯,不过大哥,咱可说好了,宏才明天结婚,咱们今天意识一下就行了,明天咱们再好好喝,你觉得行吗?”
    “好,就按你的意思,来,我给你满上。”说话间,青年把一只酒杯放在赵琦面前。
    赵琦一看,居然还是只三两杯,这一杯下去可不太好受。只是事己至此,他也不好反对,大不了一会偷偷吐掉吧。
    青年给赵琦满上酒,赵琦起身道:“大哥,我敬你!”
    说完,他一口就把这杯酒喝了。
    青年没二话,也一口把酒干了,随即拍了拍赵琦的肩膀:“是个痛快人,咱们明天再喝!”
    说完,他转身就走,留下一头雾水的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