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括美妙泡面碗、傻瓜纸巾在内,还有从澜艺收购的一些东西,还有之前在澜工那边联系到的一些特色商品,挑选了几个不错的发出去。
带着照片,带着介绍,这些花费了曲叶他们大量的时间编辑规划。
当然,属于苏年东西不会白送,自治会以内部价格购买,是张一成他们坚持的。
张一成还提议说,在那些澜艺收购的东西上标注着什么“澜艺温柔学妹手编”、“澜艺帅气学长手绘”这样的名头,受到了曲叶的赞赏。
苏年这些天也一直在澜大这边跑,在印刷店制作画册,然后和张一成他们挑选作为奖品的画作。
“咦?”曲叶好奇地拿起了一张画:“年哥,这个也是学生作品吗?”
苏年一看,却是拉布拉多的凝视,没想到一把抓的时候把这个也拿过来了。
“这个不是学生作品,是我的商品。”
“我说呢!”曲叶说道:“这水平也差的太多了!不过这个东西要是作为奖品,估计喜欢的人会不少,拉布拉多啊!”
苏年笑了:“那可不行,这张画可贵了。”
“多少钱?”曲叶随意问道,还以为也就几百块的样子。
没想到苏年一张嘴就说了个三万块,吓得曲叶差点把这幅画扔出去。
“不过可以放在宣传上,反正我都是要卖。”苏年想了想,然后也把清神玉给放上去了。
曲叶这才开始意识到苏年到底在做什么生意。
之前她还以为苏年能够摆地摊赚大钱,靠的都是运气和实力,现在看来,苏年的手里确实是有不少的好东西。
动辄就是几万块的东西,这是地摊?
虽然很震惊,但是曲叶觉得这也是一个好的宣传方式,就把拉布拉多的凝视和清神玉挂在了推送的末尾。
生肖神的玉牌苏年没有打算推出去,这东西要作为压轴的,防备着外来冲击,用来做底牌刚刚好。
等到商品图片拍完P好,文案也做的差不多了,给兰锦这个指导教师看了一遍,自治会开始行动了。
几乎三天的时间,推送的点赞总数就达到了四万,这已经超过澜大全校的本科生总数了。
也就是说,不只是在本科生当中,在研究生、老师,甚至是学区房住户之间,自治会的宣传已经获得了相当的成功。
曲叶他们也开始用随机软件抽取获奖用户,联系这些用户询问地址邮寄,不希望邮寄的,可以到校领取。
而就在这个时候,曲叶却突然告诉苏年,有人看上了拉布拉多的凝视,要跟他直接联系购买。
第六十三章 目标鄯殳
曲叶已经把苏年的微信给了对方,苏年一看,果然收到了一个好友申请。
点了同意之后,聊上两句,苏年就发现,这个人是真的想要买拉布拉多的凝视,而且现在就想要的样子。
苏年沉吟了半晌,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张一成见他迟疑,便问道:“年哥,有人买画,你就卖呗!想啥呢?”
苏年叹了一口气说道:“不是那么简单的。”
张一成不知道,系统商品上带着一种神奇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或大或小,按照苏年的猜测,等级越高,价钱越高,吸引力就越大。
就像当初的一级商品,最高的价格就是红绣鞋,产生的效果也最明显。
而二级商品的当中的每一个都比红绣鞋更贵,吸引力也肯定更大。看之前的镇山石就知道了,金胖子那样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都顶不住。
虽然他也不知道一个商品对应的有缘人到底是不是就只有一个,何况也不能确定这个想要买画的是不是有缘人。
苏年当然不会介意把画卖给什么人,光看照片就被商品吸引这种事情,还是有点太过分了,苏年觉得系统也做不到这一点吧?
万一拉布拉多的凝视在快递运送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意外露出来,或者干脆隔着包装就能吸引有需要的人,到时候找都找不回来。
想要买画的不是有缘人,半路上被人截胡了……
苏年不敢冒这个险。
想到这里,苏年就看到微信上已经有好几条未读信息了。
看着对方的询问,苏年想了想终究还是说道:“给我一个地址,我亲自送过去,快递我不放心。”
没想到对方居然还挺开心,当即就同意了。
然后很快的,对方就发过来了一个手机号和一个地址。
好在,不算太远,就在临省的一个城市,上面只有一个街道名和小区名,并没有具体的楼号和门牌。
苏年也没在意,对方有所防备是肯定的,毕竟他只是要带着东西亲手交给买家,路上不出意外就行了。
看了看车票,跟对方约定好了时间,苏年给苏晓打了个电话。
听说苏年要出差,周末大概也回不来的时候,苏晓还有点愣。
没听说过摆地摊还有出差的啊?这还真是稀奇了。
苏晓问了问苏年什么时候回来,苏年想了想,终究还是定在了一个星期之后。
一来,他想要看看其他城市的地摊是个什么情况。毕竟整个澜城他已经摸得差不多了,说不定其他城市会有什么先进经验也不一定。
二来也是考虑到买家那边的情况,万一他们真的是有缘人,或许还需要什么售后服务,苏年也方便一些。
至于为什么定在一个星期之后,那是因为一个星期之后就是九月,九月一到,高校扎堆儿开学,再晚车票就不好定了。
既然已经定好了,苏年把这边的事情交给了张一成他们,又去地摊上看了看肚子和瓮头,跟他们知会了一声,就回到家开始收拾行李。
行李不多,夏天的衣服都是轻薄的,占不了多少地方。
苏年就收拾了一个背包就妥当了,走到厨房和了一小盆面。刚把面和成一团,门铃就响了起来。
微微一笑,苏年打开门,果然就看到苏晓站在门外:“我就知道你要过来,进来吧,今晚做手擀面。”
苏晓换了拖鞋走进来,看了看苏年已经收拾好的背包,靠在厨房的门框上有点惆怅。
苏年见她的样子就笑了:“我又不是不回来了!”
苏晓叹了一口气,小声说道:“就是觉得,你好像离我越来越远了。”
“你没听过那句话吗?”苏年一边揉面一边说着:“现在的远离,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归返。”
苏晓摇头:“没听说过。”
苏年忍不住伸出手去,在她脸上画了两道白面印子:“你说什么?”
“哎呀!”苏晓连忙用手去抹脸上的面,奈何脸上还带着点妆,所以格外小心的样子很萌。
苏年将面团在面板上摔了摔,反复用擀面杖擀平,然后切成了面条。
那边的水已经烧开,苏年将面条下锅。没过多久,两碗西红柿鸡蛋面就摆上了桌。
苏晓一边吃着面条,一边说道:“我以前都不知道你会做饭。”
“现在你不是知道了?”苏年说道:“所以说离开学校虽然不能总见面了,也不见得就是坏事。”
不知道苏晓的脑子里想到了什么,突然就低着头不说话了,耳朵还有点红。
“这次我就是出去卖个画,那张画,跟傻瓜纸巾那些东西一样,不是普通的画,给快递送我不放心。”
“学生?”苏晓问道。
“自治会的公众号上找过来的,应该是学生吧?”
“哦,男的女的?”苏晓又问。
苏年愣了一下:“这我到还真没问,反正就是去卖个画,我把东西送到,那边给了钱,钱货两讫就行了。”
苏晓似乎还有点不满意,不过也没有多问。
两个人吃过了饭,都没有敢继续在苏年的出租屋呆,生怕还像上次那样。
说实话,虽然已经四年的时间了,无论是苏晓还是苏年,都已经将对方当成了那个不可或缺的人。
可是真要发生了什么,他们任何一个都没有准备去应付之后的变化。
苏年知道,这件事情终究还是要自己提出来,而他现在还没有这个底气。
出了门之后,苏年和苏晓在路上转了两圈,顺便还到澜大走了走。
“还真没有见过放假时候的澜大!”苏晓看着空荡荡的校园说道:“没想到我们不在的时候,学校会这么安静。”
“是啊。”苏年只感觉无私人非,虽然他现在还在澜大附近,可是已经不再是澜大的学生了。
等到晚上九点的时候,苏晓就要回去了。
“明天你还要赶火车,一定要休息好,一路坐车那么累。”苏晓说道。
苏年点点头,目送苏晓进了宿舍门,然后自己才转身离开回到了出租屋。
看着摆在洗碗池旁边,摞在一起的两个面碗和两双筷子,苏年轻轻地吐出了一口气,发呆了半晌。
第二天早上,苏年打车到了火车站,坐上了前往临省的火车。
买主所在的城市是鄯殳市,距离澜城六百多公里,坐高铁需要大概五个钟头。
苏年把拉布拉多的凝视藏在背包里面,上了车之后也没有把背包放在头顶的储物架上,而是放在了脚下。
他的手里拿着一本经济学原理的入门书,这是他准备在赚够五十万的这段时间里面用来充电的。
现在苏年已经开始逐渐接触到了一些商业的中层建筑,他有预感,自己将会和这些商业上的成功者产生大量的交集。
而且不管是从地摊的商品规划上来说,还是从对地摊的未来发展上,通过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拓宽眼界都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坐下来之后,苏年就一直捧着这本书在看。
其实相当的没意思。
苏年摆地摊到现在,靠的就是灵活的想法和新奇的商品,加上新时代地摊经济还存在许多的空缺,他才能够一路崛起。
但是真要让他去学这些理论……那就另当别论了。
苏年的头脑并不算特别的聪明,或许在实操上更加优秀,可是学习一样新东西的时候,入门会很慢,接受能力也不是太高。
所以上学的时候,苏年经常是花费了别人两三倍的时间,才像别人一样入门。
这样不管接下来他还能不能继续好好学,就已经被人拉下很远了。
高中的时候还好,到了高三大家都是反复复习,苏年能够趁着这个时候迎头赶上,才考上澜大。
可是上了大学,苏年发现自己实在是跟不上,后来干脆也就不跟了。
所以一提起学习和理论,苏年就觉得头疼无比,他更喜欢在实践当中去汲取经验。
不过为了将来的发展,苏年就抱着这本书硬啃,一直啃了两个钟头,也没啃下来多少页。
有的时候看到后面,前面的就忘了,怎么想也想不起来,只能反复地往前翻看。
而这些理论又十分的陌生复杂,没过多久就让苏年头晕无比。
坐在苏年旁边的大爷看的好奇,欲言又止,止言又欲,最终还是问道:“小伙子,看经济学啊?”
苏年一愣,点头:“随便看看。”
“哦。”大爷说道:“你这样子可不像是随便看看的。”
苏年笑了:“大爷懂?”
没想到大爷却摇了摇头:“不懂。”
苏年无语了,不懂你找我搭话干什么?他开始自暴自弃了,开始随便翻动著书页,想找到一点,哪怕一点让他觉得有意思的东西。
这个时候,大爷却说道:“你这么看不行,现在哪儿还有硬啃书的?你不会找个网课看看?”
苏年眼前一亮,果然姜还是老的辣,不过车上网速不好,苏年一打开手机就发现没信号,只好摊开手:“没网。”
老头倒也是有意思,说道:“没网咱爷儿俩唠会儿?反正你也看不进去。”
苏年就想按照惯例问他一句“你跟谁俩呢”,但是看着老头的岁数,终究还是没问出口。
“唠点儿啥?”
“萍水相逢的,随便聊聊。”大爷说道:“看你年纪也不大,干哪行的?非得看个经济学。”
苏年也没隐瞒:“摆地摊。”
“摆地摊?”老头显然也有点蒙:“摆……摆地摊……看什么经济学?”
“谁说不是?”苏年把天聊死了。
老头突然就笑了:“小伙子,我跟你说,不可尽信书啊!书也是人写的,只要是人写的,真理就永远都在实践里面。”
这倒是深得苏年的心意:“不过实践来的终究还是局限了。”
“只有你一个人的实践当然是局限了,不过还有别人呢?”
“什么意思?”苏年问道。
“你不是看理论书看不进去?不如找几个白手起家的名人传记,或者涉及到经济金融的小说,这不就看进去了?”老头提议道。
苏年想了想好像是这个道理,连忙问道:“大爷有什么推荐没有?”
大爷当即摇头:“没有。”
行吧,还是这一套,这大爷也是个理论带师。嘴上说得好听,这